集宁,寓意为“集市安宁”。集宁路古城遗址位于中国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结合当地带,西距乌兰察布市市府所在地集宁区25公里,东距张家口市140公里,南距大同市90公里,以北进入蒙古戈壁草原。它曾是蒙古高原与中原地区商贸交易的重要场所。
据《金史·地理志》记载:“集宁,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以春市场置,北至界二百七十里。”由此可以明确,集宁作为集贸市场早在公元1192年就已形成。
集宁路古城遗址全景航拍
集宁路古城遗址残存城垣
1922年,在察哈尔正黄旗的八苏木大土城(今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土城子村)发现一座古城遗址,其中出土了“集宁文宣王庙学碑”。《察哈尔右翼前旗志》中记载,集宁路文宣王庙碑上刻“集宁文宣王庙学碑”字样。碑身前后两面均有铭文,正面的铭文说明立碑的目的在于“尊师重道”,下署“皇庆元年春正月”;后面刻有捐资立碑人的姓氏,并有“集宁总管府”字样。根据碑铭推断,立碑处为当时的孔庙所在,由此可以证实,这一古城遗址就是宋金时期集宁县、元代集宁路古城。
集宁文宣王庙学碑(复制品)
古城东西宽640米,南北长940米,东、西墙各设一城门,外置瓮城。位于直达西城门的十字通衢两侧有一处完整的市肆遗址,属于古城的中心地带,充分说明元朝对集宁路古城商业贸易功能的高度重视。在该市肆遗址中曾出土了3万多枚古代钱币和大量金元时期的窖藏瓷器。1976年,曾在古城的西南部一大瓮内发现印金丝织品、提花罗锦、素绫等珍贵的丝织品,特别重要的是在一提花绫缎表面印写有“集宁路达鲁花赤总管府”字样。这些做工精美的瓷器和丝织品,实证了集宁路古城在元代就已成为一座繁荣的商业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商人掮客前来交易。
集宁路出土瓷器龙首龟身砚滴
景德镇窑青花高足杯
釉里红玉壶春瓶
元朝建立后实行的驿站和行省制度,打通了东西方的交通要道,使得欧亚大陆南北、东西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而又广泛,商业贸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集宁路正处于元朝的“腹里”行中书省、陕西行省的北部边缘地带,是与岭北行省及漠北各大城市进行贸易往来的纽带。集宁路古城作为元大都、元上都向西、向北的主要中转站,被称为塞外第一“路”。
20世纪20年代,随着“集宁文宣王庙学碑”的出土和平绥铁路(又称京绥铁路)的开通,“集宁”这个名字再一次走进大众的视野。集宁南站的前身平地泉站,亦成为从北平进入西北和蒙古高原的必经站。据《集宁县志》记载:“轨道西行直达宁夏,集宁为一大站,北通库(乌兰巴托)恰(恰克图),道途平坦,建筑支路此为发轫,近已通行汽车四日可达,洵称便利,京绥路局已在平库起点路线购地立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包铁路集宁站承担着重要的运输任务,发挥了联结东西、沟通南北的重要枢纽作用。遥想当年,全国人民支援包钢建设的物资,从这里经过;三千孤儿入内蒙古,国家的孩子从集宁站来到内蒙古草原。
乌兰察布高铁站
七苏木国际物流枢纽铁路物流中心
乌兰察布万益(国际)物流园
北方陆港国际物流园区
蜿蜒而绵长的草原丝绸之路承载着古城深厚而悠远的过往,更蕴含着各民族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辉光。如今的乌兰察布,随着“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已成为西北地区向东南出海的必经之地;也是我国通往蒙古国、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重要国际陆路通道,向北开放的国际物流枢纽节点和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国际物流基地。“三乌通道”“草原云谷”等一张张亮丽的名片正续写着新时代草原丝绸之路的新篇章,向世界展示这里的融通四海、物阜民丰!
集宁,寓意为“集市安宁”。集宁路古城遗址位于中国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结合当地带,西距乌兰察布市市府所在地集宁区25公里,东距张家口市140公里,南距大同市90公里,以北进入蒙古戈壁草原。它曾是蒙古高原与中原地区商贸交易的重要场所。
据《金史·地理志》记载:“集宁,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以春市场置,北至界二百七十里。”由此可以明确,集宁作为集贸市场早在公元1192年就已形成。
集宁路古城遗址全景航拍
集宁路古城遗址残存城垣
1922年,在察哈尔正黄旗的八苏木大土城(今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土城子村)发现一座古城遗址,其中出土了“集宁文宣王庙学碑”。《察哈尔右翼前旗志》中记载,集宁路文宣王庙碑上刻“集宁文宣王庙学碑”字样。碑身前后两面均有铭文,正面的铭文说明立碑的目的在于“尊师重道”,下署“皇庆元年春正月”;后面刻有捐资立碑人的姓氏,并有“集宁总管府”字样。根据碑铭推断,立碑处为当时的孔庙所在,由此可以证实,这一古城遗址就是宋金时期集宁县、元代集宁路古城。
集宁文宣王庙学碑(复制品)
古城东西宽640米,南北长940米,东、西墙各设一城门,外置瓮城。位于直达西城门的十字通衢两侧有一处完整的市肆遗址,属于古城的中心地带,充分说明元朝对集宁路古城商业贸易功能的高度重视。在该市肆遗址中曾出土了3万多枚古代钱币和大量金元时期的窖藏瓷器。1976年,曾在古城的西南部一大瓮内发现印金丝织品、提花罗锦、素绫等珍贵的丝织品,特别重要的是在一提花绫缎表面印写有“集宁路达鲁花赤总管府”字样。这些做工精美的瓷器和丝织品,实证了集宁路古城在元代就已成为一座繁荣的商业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商人掮客前来交易。
集宁路出土瓷器龙首龟身砚滴
景德镇窑青花高足杯
釉里红玉壶春瓶
元朝建立后实行的驿站和行省制度,打通了东西方的交通要道,使得欧亚大陆南北、东西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而又广泛,商业贸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集宁路正处于元朝的“腹里”行中书省、陕西行省的北部边缘地带,是与岭北行省及漠北各大城市进行贸易往来的纽带。集宁路古城作为元大都、元上都向西、向北的主要中转站,被称为塞外第一“路”。
20世纪20年代,随着“集宁文宣王庙学碑”的出土和平绥铁路(又称京绥铁路)的开通,“集宁”这个名字再一次走进大众的视野。集宁南站的前身平地泉站,亦成为从北平进入西北和蒙古高原的必经站。据《集宁县志》记载:“轨道西行直达宁夏,集宁为一大站,北通库(乌兰巴托)恰(恰克图),道途平坦,建筑支路此为发轫,近已通行汽车四日可达,洵称便利,京绥路局已在平库起点路线购地立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包铁路集宁站承担着重要的运输任务,发挥了联结东西、沟通南北的重要枢纽作用。遥想当年,全国人民支援包钢建设的物资,从这里经过;三千孤儿入内蒙古,国家的孩子从集宁站来到内蒙古草原。
乌兰察布高铁站
七苏木国际物流枢纽铁路物流中心
乌兰察布万益(国际)物流园
北方陆港国际物流园区
蜿蜒而绵长的草原丝绸之路承载着古城深厚而悠远的过往,更蕴含着各民族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辉光。如今的乌兰察布,随着“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已成为西北地区向东南出海的必经之地;也是我国通往蒙古国、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重要国际陆路通道,向北开放的国际物流枢纽节点和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国际物流基地。“三乌通道”“草原云谷”等一张张亮丽的名片正续写着新时代草原丝绸之路的新篇章,向世界展示这里的融通四海、物阜民丰!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