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的汉语文献是人类文明的宝库。各种地方志是汉语传世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志记述一个地区的综合状况,举凡该地的天文、地理、政治、经济、人物、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等,都有详尽描写。从古到今,地方志都是中国区域文化的百科全书,是研究中华文明最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历来备受关注。
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地方志是中国地方志的主体,尤其是清代的地方志。依据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华书局1985年版)的统计,1949年之前的地方志有8264种,其中,宋代28种、元代7种、明代2193种、清代5865种、民国171种。收录的范围包括通志、府志、州志、厅志、县志、乡土志、里镇志、卫志、所志、关志、岛屿志等,也收录了具有地方志性质的志料、采访册、调查记等。另据金恩辉、胡述兆主编的《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上、中、下,台北•汉美图书有限公司印行,1996年版),1949年前编纂的地方志有8577种,比《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多出313种。这两个目录是阅读、研究中国地方志最基本的工具书。
中国著名社会经济史研究专家陶希圣先生在《搜读地方志的提议》中提议学者“下工夫从地方志里搜求经济的社会材料”,指出方志是研究一地历史最方便的书。瞿兑之在《读方志琐记》中建议分类摘抄方志,并罗列出方志中的珍贵资料。
汉语是世界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拥有自甲骨文以来三千多年连续不断的文献记载。从《诗经》等典籍来看,汉语自古就有方言差别。中国历来有重视方言记录的传统,早在春秋时期就有采风习俗,西汉时扬雄写出了全世界第一部方言词汇专著《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中国历代典籍中也记载了一些语言数据。而保存语言数据最为丰富的,是中国历朝历代积累下来的地方志。由于地方志先天的时代属性和地域属性,保存在其中的语言数据就成了研究语言共时分布和历史演变的重要材料。但地方志数量巨大,卷帙浩繁,分散保存在不同地方,在其中寻找语言材料,其难度与工作方式恰如沙中淘金。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的汉语文献是人类文明的宝库。各种地方志是汉语传世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志记述一个地区的综合状况,举凡该地的天文、地理、政治、经济、人物、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等,都有详尽描写。从古到今,地方志都是中国区域文化的百科全书,是研究中华文明最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历来备受关注。
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地方志是中国地方志的主体,尤其是清代的地方志。依据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华书局1985年版)的统计,1949年之前的地方志有8264种,其中,宋代28种、元代7种、明代2193种、清代5865种、民国171种。收录的范围包括通志、府志、州志、厅志、县志、乡土志、里镇志、卫志、所志、关志、岛屿志等,也收录了具有地方志性质的志料、采访册、调查记等。另据金恩辉、胡述兆主编的《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上、中、下,台北•汉美图书有限公司印行,1996年版),1949年前编纂的地方志有8577种,比《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多出313种。这两个目录是阅读、研究中国地方志最基本的工具书。
中国著名社会经济史研究专家陶希圣先生在《搜读地方志的提议》中提议学者“下工夫从地方志里搜求经济的社会材料”,指出方志是研究一地历史最方便的书。瞿兑之在《读方志琐记》中建议分类摘抄方志,并罗列出方志中的珍贵资料。
汉语是世界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拥有自甲骨文以来三千多年连续不断的文献记载。从《诗经》等典籍来看,汉语自古就有方言差别。中国历来有重视方言记录的传统,早在春秋时期就有采风习俗,西汉时扬雄写出了全世界第一部方言词汇专著《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中国历代典籍中也记载了一些语言数据。而保存语言数据最为丰富的,是中国历朝历代积累下来的地方志。由于地方志先天的时代属性和地域属性,保存在其中的语言数据就成了研究语言共时分布和历史演变的重要材料。但地方志数量巨大,卷帙浩繁,分散保存在不同地方,在其中寻找语言材料,其难度与工作方式恰如沙中淘金。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