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综合年鉴行文规则遵循国家关于出版物行文方面的有关规定,具体包括文字规则、词语规则、名称使用规则、标点符号使用规则、数字运用规则、量和单位使用规则、引文注释规则、科技名词与名词规则,以及其他有关规定。
一、文字规则
文字是一定社会范围通用的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规范是年鉴工作者的重要任务。1992年8月1日起施行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是汉语文出版物规范文件。地方综合年鉴与其他汉语文出版物一样,必须遵照规定,使用规范汉字,消除用字不规范现象。
(一)使用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是指2013年6月5日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表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所收录的8105个汉字
(二)正确选用异体字
异体字与规定的正体字音、义完全一样,仅仅字形不同,它们在任何语境下都能互相替代而不影响表达的意义。如“讌—宴”“鰌—鳅”“紬—绸”“刬—铲”。
异体字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组织专家制定《通用规范汉字表》时、为尊重社会习惯,方便人们用字需要,对异体字不再简单地提“淘汰,废除”,而采取认同和有限使用。地方综合年鉴按照2013年6月制定的《新订异体字整理表》规定执行,对恢复其部分音项的6个字、义项的36个字做“辨析”处理,确定其使用范围。
根据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研究委员会于2005年修订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第十三条,异体字以《现代汉语词典》词条第一义项为首选,“也作某某”“同某某”作为参选。年鉴不论使用首选字还是参选字,都应看作是正确的。但在总纂或校样时、发现参选词,则应改为首选词,以利于汉语规范。
(三)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的特例
按照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七条规定,地方综合年鉴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一是年鉴封面、内封、辑封或图片(广告插页或随文插图)使用的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
二是正文或图片中使用的文物古迹,如碑文、牌匾、楹联。
三是引用的原文中必须使用繁体字部分。
(四)不规范汉字
地方综合年鉴行文中禁止使用不规范汉字。不规范汉字主要是指《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年)、《简化字总表》(1986年)、《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8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年)中,国家明文规定停止使用的已被简化的繁体字、已经废除的异体字、已经废弃的二简字,以及未正式公布通用的简体字。旧印刷体字禁止在年鉴中使用。
(五)规范用字正误的判别依据和参考依据
规范用字正误的判别,以国家有关部门判定的现行有关文字使用的标准规范为依据,主要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2013年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新订异体字整理表》等。
文字正误判别以最新版本的权威工具书为参考依据,主要是《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
(六)文字差错种类
1.错别字
错别字,有书写方面的,也有读音方面的。年鉴中的错别字,主要是指书写方面的错别字(读错别字,主要是语音问题)。写错别字分为写错字与写别字。
写错字,指字的笔画、笔形或结构上写错,似字非字。错字在规范字典里查不到,是无中生有。由于现代电脑排版,错字的情况基本消灭。
写别字,指把甲字写成乙字,或者形似,或者音同,别字属于张冠李戴。别字虽然在规范字典里可以查到,但用的地方却是错了。所以说,“别”的也是错的。通常说的错字也包括別字在内。
消灭错别字,首先要在主观上充分认识汉字规范化的重要意义和写错别字的危害。同时,根据汉字的特点,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注意字形。有些形似字与形声字的声符相同,形符不同,要辨析不同形符的意义。如“狐、孤、弧”声符相同,形符“犭、孑、弓”不同,了解了这几个形符的意义,就不会把这几个字写错用错了。
有些形似字不属形声字,要抓住特点进行比较。如:“灸”(jiǔ)和“炙”(zhì)。“灸”是形声字,从火,久声(针灸)。“炙”是会意字,从火,像火上烤肉(脍炙人口)。“戊(wù)”“戌(xū)”“戍(shù)”“戎(rónɡ)”是一组典型的形似字,应多加比较,准确使用。
二是注意字义。大部分汉字是有意义的,不了解字义,很容易搞混。有些错别字就是由于不了解字义造成的。如:“鱼具”应为“渔具”。钓鱼、捕鱼的器具应该是“渔具”,而不是“鱼具”。“渔”是动词,“鱼”是名词。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装璜”应为“装潢”。“璜”指半璧型的玉;“潢”的意思是染纸,引申为装饰。“家俱”应为“家具”。“俱”是全、都的意思,如俱乐部、一应俱全。“家具”意为家庭用具。“照相”应为“照相”。“照相”这个词现在已经不使用。“综合症”应为“综合征”。“综合征”又称“症候群”,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名称,而是表示因一些发生病变或功能紊乱的器官相互关联变化而同时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它通常是由多种病因所导致的一组症候群,如帕金森氏综合征、肾病综合征、世界杯综合征、考后综合征等。
2.多字、漏字、颠倒字
由于笔误或者排版时排版人员的疏忽,校对时又未发现,造成多字、漏字或若干个字颠倒,使字(词)或整个句子的原意出现歧义。
地方综合年鉴行文规则遵循国家关于出版物行文方面的有关规定,具体包括文字规则、词语规则、名称使用规则、标点符号使用规则、数字运用规则、量和单位使用规则、引文注释规则、科技名词与名词规则,以及其他有关规定。
一、文字规则
文字是一定社会范围通用的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规范是年鉴工作者的重要任务。1992年8月1日起施行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是汉语文出版物规范文件。地方综合年鉴与其他汉语文出版物一样,必须遵照规定,使用规范汉字,消除用字不规范现象。
(一)使用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是指2013年6月5日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表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所收录的8105个汉字
(二)正确选用异体字
异体字与规定的正体字音、义完全一样,仅仅字形不同,它们在任何语境下都能互相替代而不影响表达的意义。如“讌—宴”“鰌—鳅”“紬—绸”“刬—铲”。
异体字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组织专家制定《通用规范汉字表》时、为尊重社会习惯,方便人们用字需要,对异体字不再简单地提“淘汰,废除”,而采取认同和有限使用。地方综合年鉴按照2013年6月制定的《新订异体字整理表》规定执行,对恢复其部分音项的6个字、义项的36个字做“辨析”处理,确定其使用范围。
根据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研究委员会于2005年修订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第十三条,异体字以《现代汉语词典》词条第一义项为首选,“也作某某”“同某某”作为参选。年鉴不论使用首选字还是参选字,都应看作是正确的。但在总纂或校样时、发现参选词,则应改为首选词,以利于汉语规范。
(三)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的特例
按照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七条规定,地方综合年鉴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一是年鉴封面、内封、辑封或图片(广告插页或随文插图)使用的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
二是正文或图片中使用的文物古迹,如碑文、牌匾、楹联。
三是引用的原文中必须使用繁体字部分。
(四)不规范汉字
地方综合年鉴行文中禁止使用不规范汉字。不规范汉字主要是指《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年)、《简化字总表》(1986年)、《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8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年)中,国家明文规定停止使用的已被简化的繁体字、已经废除的异体字、已经废弃的二简字,以及未正式公布通用的简体字。旧印刷体字禁止在年鉴中使用。
(五)规范用字正误的判别依据和参考依据
规范用字正误的判别,以国家有关部门判定的现行有关文字使用的标准规范为依据,主要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2013年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新订异体字整理表》等。
文字正误判别以最新版本的权威工具书为参考依据,主要是《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
(六)文字差错种类
1.错别字
错别字,有书写方面的,也有读音方面的。年鉴中的错别字,主要是指书写方面的错别字(读错别字,主要是语音问题)。写错别字分为写错字与写别字。
写错字,指字的笔画、笔形或结构上写错,似字非字。错字在规范字典里查不到,是无中生有。由于现代电脑排版,错字的情况基本消灭。
写别字,指把甲字写成乙字,或者形似,或者音同,别字属于张冠李戴。别字虽然在规范字典里可以查到,但用的地方却是错了。所以说,“别”的也是错的。通常说的错字也包括別字在内。
消灭错别字,首先要在主观上充分认识汉字规范化的重要意义和写错别字的危害。同时,根据汉字的特点,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注意字形。有些形似字与形声字的声符相同,形符不同,要辨析不同形符的意义。如“狐、孤、弧”声符相同,形符“犭、孑、弓”不同,了解了这几个形符的意义,就不会把这几个字写错用错了。
有些形似字不属形声字,要抓住特点进行比较。如:“灸”(jiǔ)和“炙”(zhì)。“灸”是形声字,从火,久声(针灸)。“炙”是会意字,从火,像火上烤肉(脍炙人口)。“戊(wù)”“戌(xū)”“戍(shù)”“戎(rónɡ)”是一组典型的形似字,应多加比较,准确使用。
二是注意字义。大部分汉字是有意义的,不了解字义,很容易搞混。有些错别字就是由于不了解字义造成的。如:“鱼具”应为“渔具”。钓鱼、捕鱼的器具应该是“渔具”,而不是“鱼具”。“渔”是动词,“鱼”是名词。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装璜”应为“装潢”。“璜”指半璧型的玉;“潢”的意思是染纸,引申为装饰。“家俱”应为“家具”。“俱”是全、都的意思,如俱乐部、一应俱全。“家具”意为家庭用具。“照相”应为“照相”。“照相”这个词现在已经不使用。“综合症”应为“综合征”。“综合征”又称“症候群”,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名称,而是表示因一些发生病变或功能紊乱的器官相互关联变化而同时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它通常是由多种病因所导致的一组症候群,如帕金森氏综合征、肾病综合征、世界杯综合征、考后综合征等。
2.多字、漏字、颠倒字
由于笔误或者排版时排版人员的疏忽,校对时又未发现,造成多字、漏字或若干个字颠倒,使字(词)或整个句子的原意出现歧义。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