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专文的表现形式
地方综合年鉴专文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根据资料的类型,专文的表现形式一般有专题论述、调研报告、统计分析等。
(一)专题论述
专文中的专题论述大都就某一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加以论述。如《郑州年鉴(2012)》登载的《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对郑州市发展的机遇研究》,研究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龙头,在国家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中,如何迎接新的发展机遇。
有的专题论述是对某一领域的发展情况加以介绍。如《嘉定年鉴(2012)》登载的专文集中反映“2011国际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及产业发展论坛”的情况,展示了各国政府及城市当局在推进电动汽车示范应用过程中的最新经验,并就电动汽车领域众多话题展开对话和交流。同时以专辑形式刊登演讲文章,其中有上海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的《上海致力于成为电动车商业化先锋城市》、科技部主要负责人的《示范运营有成效,电动车是未来重点》、嘉定区政府领导的《电动车国际示范区建设路径与实践》和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的《上汽将全面打造自己新能源车平台》等文章。这组专文记载了国际论坛与会者有关电动车发展的重要观点,留下了人们对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思考。
(二)调研报告
此类专文主要登载针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进行客观实际的调查了解,揭示本质,寻找规律,总结经验并提出建议。如《广西年鉴(2012)》刊登9篇调研报告,分别是对广西扶贫开发、城镇化、桂西少数民族资源富集区发展、产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情况、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企业景气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畜牧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价格等方面内容的调研报告。再如《驻马店年鉴(2012)》文献文论类目登载该市发展和改革委《关于加快我市农产品加工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总结成绩和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目标,明确重点任务,为实现目标和任务提出建议。又如《萧山年鉴(2012)》设调研报告类目,刊登《实施“资智合作”工程,推进萧山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工作》,分析萧山区海归人才工作现状及其做法,提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地对策、建议。
这些调研报告从当地实际出发,分析归纳,找出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方法。地方综合年鉴登载这类调研报告,能给当地的政府部门、企业经营者、社会管理工作者等提供咨询资料、决策参考,从而体现地方综合年鉴的使用价值。
(三)统计分析
地方综合年鉴专文中的统计分析是依据系统、完善的资料,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分析研究,从而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决策参考。如《余杭年鉴(2012)》特辑类目登载《城市化进程对余杭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关系的研究——基于余杭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余杭区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剖析和研究,总结归纳出具有鲜明余杭个性的人口特征,揭示机制决定因素,查找制约环节,寻找化解对策,探索余杭区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途径。再如《温州年鉴(2012)》特辑类目刊登5份统计分析报告,其中涉及金融形势、城镇居民收支、农村居民收支、居民消费价格、物价变化等重要经济指标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中有大量经过系统搜集、整理、分析和对比的统计数据,有定量、定性分析,反映出事物发展的趋势,更有说服力,因而更具有决策参考的价值。
四、专文的编写
(一)资料搜集要具有广泛性
专文编写的质量取决于搜集的资料质量。编好专文,需要密切关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动向,善于抓住年度内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大事、要事、热点、焦点和带趋向性、针对性的问题,反映当地的突出问题。要尽量多渠道地搜集当地各方面的资料,多中选好,好中选优,搜寻出高质量的选题。具体来说,一是要关注有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献,特别是关注那些结合当地情况,对有开创意义的大事、新事、要事所做的理论探索;二是关注媒体研究本地地情的文章,包括历史的、现代的重要文章;三是关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文章,特别是其中著名专家、学者研究当地情况的论文;四是走出书斋,融入社会,与当地有关专家、学者和热心地方综合年鉴工作、关注地方综合年鉴编纂情况的社会人士建立固定的沟通渠道,让他们直接提供专文资料或提供专文资料线索。
(二)资料搜集要突出地方性
专文重在有特色,唯其有特色,才能自成高格。专文资料搜集应突出三方面内容:一是要捕捉那些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真知灼见的材料,以增强地方特色。如《楚雄州年鉴(2012)》登载的专文《楚雄民族文化强州建设研究》,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着眼,结合楚雄州文化建设专题调研,分析文化改革发展的形势背景,提出加快楚雄地区民族文化强州建设的总体要求、战略目标、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全文显示了当地对民族文化建设的深入思考,同时,由于题材的独到性,让读者感受到该地区浓郁的地方少数民族气息。二是挖掘那些饱含深厚地方文化底蕴,为建设和发展城市出谋划策的研究材料,以突显地方特色。如《西安年鉴(2001)》文摘类目登载的一组有关“秦学”研究的专文,洋溢着浓郁的地方情调,可读性强,为研究发展当地的社会文化事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三是选择在研究解决当地社会问题方面有开创性并有推动意义的材料,以彰显地方特色。如《镇江年鉴(1996)》刊登专文《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镇江驻所初考》,《镇江年鉴(1997)》再次刊登专文《关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与镇江的研究》,《镇江年鉴 (2012)》又刊登专文《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镇江》。在16年中三次登载同类题材的专文,展示出该类资料的独特性。专文选题只有从本地实情出发,研究本地情况,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或途径,才能显示出较强的地方特色。
(三)资料要注重权威性和代表性
一般来说,著名专家学者由于自身的学识、阅历、眼界、功底,对当地情况研究的水准较高。当地党委、政府研究部门,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管理、社会管理部门的研究机构及其专家、学者,高等院校专题研究学者,均能代表一地在某一领域研究的较高水平。这些机构和专家、学者对自己的研究对象掌握有大量资料,同时对这些资料概括、提炼、论证,能揭示出新的结论,所以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
(四)资料编写要注重规范性
专文编写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约请文稿或照录原文,另一种是摘要刊登,即制作成文摘刊登。不论是全文登载还是摘要刊载,均应注明资料来源,必要时要做说明或注释。文摘编写要遵循一定的方法,一是要内容准确,忠实于原文,不能更改原文的立场、观点,不能把编辑者的立场、观点带进文摘;文摘中的事实、数据必须与原文保持一致。同时,标引出处要准确,做到一查即得。二是内容要完整,保持原文论点、主要论据的原貌;对原文的逻辑推理过程要保持系统完整,不能随意割断,以保持“文气”流畅。三是篇幅要适当。编写文摘以浓缩原文为主要手段,使文摘达到行文简洁、文意概括的效果,通过较少的文字来表达与原文相近的信息量。[1]
注释:
[1]杨正宏:《地方综合年鉴“文摘”编写杂谈》,载《年鉴信息与研究》2009年第2期。
三、专文的表现形式
地方综合年鉴专文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根据资料的类型,专文的表现形式一般有专题论述、调研报告、统计分析等。
(一)专题论述
专文中的专题论述大都就某一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加以论述。如《郑州年鉴(2012)》登载的《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对郑州市发展的机遇研究》,研究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龙头,在国家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中,如何迎接新的发展机遇。
有的专题论述是对某一领域的发展情况加以介绍。如《嘉定年鉴(2012)》登载的专文集中反映“2011国际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及产业发展论坛”的情况,展示了各国政府及城市当局在推进电动汽车示范应用过程中的最新经验,并就电动汽车领域众多话题展开对话和交流。同时以专辑形式刊登演讲文章,其中有上海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的《上海致力于成为电动车商业化先锋城市》、科技部主要负责人的《示范运营有成效,电动车是未来重点》、嘉定区政府领导的《电动车国际示范区建设路径与实践》和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的《上汽将全面打造自己新能源车平台》等文章。这组专文记载了国际论坛与会者有关电动车发展的重要观点,留下了人们对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思考。
(二)调研报告
此类专文主要登载针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进行客观实际的调查了解,揭示本质,寻找规律,总结经验并提出建议。如《广西年鉴(2012)》刊登9篇调研报告,分别是对广西扶贫开发、城镇化、桂西少数民族资源富集区发展、产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情况、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企业景气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畜牧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价格等方面内容的调研报告。再如《驻马店年鉴(2012)》文献文论类目登载该市发展和改革委《关于加快我市农产品加工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总结成绩和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目标,明确重点任务,为实现目标和任务提出建议。又如《萧山年鉴(2012)》设调研报告类目,刊登《实施“资智合作”工程,推进萧山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工作》,分析萧山区海归人才工作现状及其做法,提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地对策、建议。
这些调研报告从当地实际出发,分析归纳,找出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方法。地方综合年鉴登载这类调研报告,能给当地的政府部门、企业经营者、社会管理工作者等提供咨询资料、决策参考,从而体现地方综合年鉴的使用价值。
(三)统计分析
地方综合年鉴专文中的统计分析是依据系统、完善的资料,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分析研究,从而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决策参考。如《余杭年鉴(2012)》特辑类目登载《城市化进程对余杭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关系的研究——基于余杭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余杭区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剖析和研究,总结归纳出具有鲜明余杭个性的人口特征,揭示机制决定因素,查找制约环节,寻找化解对策,探索余杭区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途径。再如《温州年鉴(2012)》特辑类目刊登5份统计分析报告,其中涉及金融形势、城镇居民收支、农村居民收支、居民消费价格、物价变化等重要经济指标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中有大量经过系统搜集、整理、分析和对比的统计数据,有定量、定性分析,反映出事物发展的趋势,更有说服力,因而更具有决策参考的价值。
四、专文的编写
(一)资料搜集要具有广泛性
专文编写的质量取决于搜集的资料质量。编好专文,需要密切关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动向,善于抓住年度内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大事、要事、热点、焦点和带趋向性、针对性的问题,反映当地的突出问题。要尽量多渠道地搜集当地各方面的资料,多中选好,好中选优,搜寻出高质量的选题。具体来说,一是要关注有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献,特别是关注那些结合当地情况,对有开创意义的大事、新事、要事所做的理论探索;二是关注媒体研究本地地情的文章,包括历史的、现代的重要文章;三是关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文章,特别是其中著名专家、学者研究当地情况的论文;四是走出书斋,融入社会,与当地有关专家、学者和热心地方综合年鉴工作、关注地方综合年鉴编纂情况的社会人士建立固定的沟通渠道,让他们直接提供专文资料或提供专文资料线索。
(二)资料搜集要突出地方性
专文重在有特色,唯其有特色,才能自成高格。专文资料搜集应突出三方面内容:一是要捕捉那些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真知灼见的材料,以增强地方特色。如《楚雄州年鉴(2012)》登载的专文《楚雄民族文化强州建设研究》,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着眼,结合楚雄州文化建设专题调研,分析文化改革发展的形势背景,提出加快楚雄地区民族文化强州建设的总体要求、战略目标、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全文显示了当地对民族文化建设的深入思考,同时,由于题材的独到性,让读者感受到该地区浓郁的地方少数民族气息。二是挖掘那些饱含深厚地方文化底蕴,为建设和发展城市出谋划策的研究材料,以突显地方特色。如《西安年鉴(2001)》文摘类目登载的一组有关“秦学”研究的专文,洋溢着浓郁的地方情调,可读性强,为研究发展当地的社会文化事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三是选择在研究解决当地社会问题方面有开创性并有推动意义的材料,以彰显地方特色。如《镇江年鉴(1996)》刊登专文《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镇江驻所初考》,《镇江年鉴(1997)》再次刊登专文《关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与镇江的研究》,《镇江年鉴 (2012)》又刊登专文《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镇江》。在16年中三次登载同类题材的专文,展示出该类资料的独特性。专文选题只有从本地实情出发,研究本地情况,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或途径,才能显示出较强的地方特色。
(三)资料要注重权威性和代表性
一般来说,著名专家学者由于自身的学识、阅历、眼界、功底,对当地情况研究的水准较高。当地党委、政府研究部门,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管理、社会管理部门的研究机构及其专家、学者,高等院校专题研究学者,均能代表一地在某一领域研究的较高水平。这些机构和专家、学者对自己的研究对象掌握有大量资料,同时对这些资料概括、提炼、论证,能揭示出新的结论,所以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
(四)资料编写要注重规范性
专文编写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约请文稿或照录原文,另一种是摘要刊登,即制作成文摘刊登。不论是全文登载还是摘要刊载,均应注明资料来源,必要时要做说明或注释。文摘编写要遵循一定的方法,一是要内容准确,忠实于原文,不能更改原文的立场、观点,不能把编辑者的立场、观点带进文摘;文摘中的事实、数据必须与原文保持一致。同时,标引出处要准确,做到一查即得。二是内容要完整,保持原文论点、主要论据的原貌;对原文的逻辑推理过程要保持系统完整,不能随意割断,以保持“文气”流畅。三是篇幅要适当。编写文摘以浓缩原文为主要手段,使文摘达到行文简洁、文意概括的效果,通过较少的文字来表达与原文相近的信息量。[1]
注释:
[1]杨正宏:《地方综合年鉴“文摘”编写杂谈》,载《年鉴信息与研究》2009年第2期。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