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是根据地方综合年鉴框架规定的范围和当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定条目撰写的题材。条目选题要从题材的社会价值和存查价值出发,满足读者的实际需要。选题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到条目质量的优劣,而且也关系到地方综合年鉴性质的体现和功能的发挥。
一、选题原则
(一)客观性
客观,即实事求是。客观事实是确定选题的唯一根据,要一分为二,忠实记录。一是去伪存真,保证所载录的全部资料和数据都准确无误,把握所选内容,以确保其真实可靠。二是择要而录,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选择。对所反映的领域或行业一年内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估量,从中选出有重大社会价值和重要资料价值的题材。三是不回避有镜鉴作用的负面信息。对于一些社会热门话题、突发事件、重大失误、腐败现象、灾难事故等,应有客观的记录。
(二)连续性
地方综合年鉴逐年编纂,反映某领域、某行业、某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选题应注重连续性。选题的连续性要求设置主题相同的部分固定条目,这些条目相对稳定,每年设置同一主题,逐年注入新信息、更新资料内容,使读者能纵向对比,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如工商行政管理分目的企业登记条目、物价管理分目的市场物价条目,都应是固定条目和基本选题,其记述的内容和数据资料都应注意与上年度地方综合年鉴对应。对一些跨年度重大工程、重要活动个案,也可设置记事条目多年连续反映。这样通过不同年份同一标题或同一事件内容的比较,可以看到某一事物在一个时期内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三)新颖性
条目选题的新颖性主要是对于非稳定的单一记事条目而言。这类条目以年度内的新事、特事等动态信息为记述对象,选题选材追求鲜活,讲究特色,突出反映新事物、新举措、新情况、新特点、新变化、新趋势、新经验。这类条目从标题到内容都是新的,并成为条目的主体。条目题材注重新颖性,能使年鉴常编常新、年年有新鲜感。
(四)实用性
地方综合年鉴为现实服务,为读者服务,条目选题应当以读者的实际需要为目的。要站在读者的立场思考问题,从读者阅读检索愿望的角度出发,按照读者对信息资料的关注程度选择题材,尽量选收读者普遍关注、查检率较高的题材。如《广东年鉴》设置的信访类条目,既反映信访部门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数量、群众到省信访情况、群众进京上访情况等总体情况,还重点反映群众信访反映的主要问题。对这些问题用翔实的事实数据分项记载,为领导决策、学者研究、了解民情等提供了难得的资料。条目选题要尽量减少对日常工作、日常事务的记述,如单位内部例行的各种会议,与职能业务关系不大的活动,部门机构的队伍建设、宣传工作、人员培训、达标晋级等等。
二、选题标准
(一)条目记述的重点
一般认为,年鉴的内容重点或记述重点=基础信息+大事要闻。[1]所谓“基础信息”,是读者了解一个地域基本情况必须掌握的重要资料,是读者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参照。它由基本情况、基本指标数据两个方面的资料构成。基础信息在地方综合年鉴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是综合情况类目(概况、总述)和其他百科类目中的综述、概况条目。所谓“大事要闻”,就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涉及面广、具有新意的大事、要事、新事、特事。条目选题要做到大事不漏、小事不凑,重要必录、次要不收,取新舍旧、特事当立。
(二)条目选题通用标准
一是需要连续反映的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的基本情况。这些基本情况,是读者了解某地、某部门、某行业、某单位的窗口,是认识相应社会领域的基本资料。应把当地各个社会领域的基本情况作为地方综合年鉴首选条目,建立概全率较高、层次丰富的“概况”系统,以增强其综合反映能力。基本情况条目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地方概览性的基本资料,如历史、地理、环境、气候、水文、资源、物产、人口、民族、语言、宗教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主要机构、负责人的概况。第二类为下辖行政区域的地方概况,如省级年鉴的各地、市概况,地级市年鉴的各区、县概况,县、区年鉴的各镇、街概况。这些概况资料,一般不会像概览性资料那样细分,只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大类做概要性介绍。第三类为部门、行业的基本情况,包括部门、行业本身的概况和部门所属的职能性工作、大行业下的分支行业的概况两个层次。如《广西年鉴(2012)》工业类目中除设工业综述外,还在制糖工业、机械工业、汽车工业、冶金工业、电力工业、卷烟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石油化学工业、建材工业9个分目中设立概况条目。
二是当年已取得实绩的重点工作、重要举措,发生的重要活动、重大工程建设,或其他突出成果。一般来说,这些工作、举措、活动、工程、成果都属于年度大事、要事的范畴,不少还是新事、特事,往往反映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另外,从年度性和纪实性特点出发,一般只对有实绩的活动立目反映。如《广州年鉴(2013)》交通运输和邮政业类目下的铁路运输分目,设京广高铁开通运营、广珠铁路开通运营、广珠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梅州至广州东增开城际列车、广州至长沙城际快捷班列开行等单一性记事条目,记述广州铁路运输发展的年度重要事件。
三是当年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或自然现象。社会事件或自然现象多为偶发,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年度特点更强,能引起读者的关注,是立目不可忽视的重要选题。对这类资料主题的筛选,应着眼于它的社会影响和社会作用,增强地方综合年鉴反映社会现实的能力,同时注意从积极作用方面入手,提高地方综合年鉴内容的正能量和借鉴意义。如《广州年鉴(2004)》所设抗击“非典”专辑系列条目,《南海年鉴(2012)》所设“小悦悦事件”引发全民道徳大讨论条目。重大自然现象往往与气象、地质等自然灾害关联度较大,条目选题要特別注意筛选那些社会影响大,对工农业生产和群众造成重大危害的自然现象立目设条。
四是当年获得一定级别荣誉称号的单位、个人或事物。设条立目要考虑奖励的代表性,设立入鉴标准。一是要甄别奖项的性质。目前社会奖项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为党政领导机关、人民团体颁发的奖励,第二类为学会、协会等群众组织颁发的奖励,第三类为个别传媒或某项活动组织方颁发的奖励。其中,第一类奖励为官方、半官方机构发出,权威性高,应关注并从中选题立目。对第二类奖励,可采选公信度高、社会反映良好的群众组织奖项。第三类奖励有时鱼龙混杂、商业味浓、奖励面宽滥,应慎重对待。二是坚持选收高层次奖项。选题立目时,应着重收载本地域最高层次及以上的奖励。如地市级综合年鉴,收载范围应是本市的最高奖励及省、国家部级以上的奖励。三是对同一奖励不同得主进行集中反映。有些奖励,本地域多人获得,如果由各部门分别立目反映,不仅资料分散,而且容易交叉重复。集中设条反映,可密集信息,节约篇幅,使内容更突出。
五是具有社会历史意义和长久存查价值的其他重要信息资料。比如,一些有知识价值、能开拓读者知识面、使读者增知益智的事物,或者启发人们创造思维的事物的资料;能对一些类目基本情况做补充说明,对概况类条目中不可能述及的情况从另一角度做综合反映的资料;反映政法部门工作及社会状况的典型案例资料;转载其他报刊的文章来反映当地内容的资料;根据原始文献(规章、办法、规划、条例等)做文摘式整理加工、做浓缩介绍的资料。这些资料具有实用价值,又有存史价值,是条目选题的来源之一。
选题,是根据地方综合年鉴框架规定的范围和当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定条目撰写的题材。条目选题要从题材的社会价值和存查价值出发,满足读者的实际需要。选题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到条目质量的优劣,而且也关系到地方综合年鉴性质的体现和功能的发挥。
一、选题原则
(一)客观性
客观,即实事求是。客观事实是确定选题的唯一根据,要一分为二,忠实记录。一是去伪存真,保证所载录的全部资料和数据都准确无误,把握所选内容,以确保其真实可靠。二是择要而录,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选择。对所反映的领域或行业一年内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估量,从中选出有重大社会价值和重要资料价值的题材。三是不回避有镜鉴作用的负面信息。对于一些社会热门话题、突发事件、重大失误、腐败现象、灾难事故等,应有客观的记录。
(二)连续性
地方综合年鉴逐年编纂,反映某领域、某行业、某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选题应注重连续性。选题的连续性要求设置主题相同的部分固定条目,这些条目相对稳定,每年设置同一主题,逐年注入新信息、更新资料内容,使读者能纵向对比,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如工商行政管理分目的企业登记条目、物价管理分目的市场物价条目,都应是固定条目和基本选题,其记述的内容和数据资料都应注意与上年度地方综合年鉴对应。对一些跨年度重大工程、重要活动个案,也可设置记事条目多年连续反映。这样通过不同年份同一标题或同一事件内容的比较,可以看到某一事物在一个时期内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三)新颖性
条目选题的新颖性主要是对于非稳定的单一记事条目而言。这类条目以年度内的新事、特事等动态信息为记述对象,选题选材追求鲜活,讲究特色,突出反映新事物、新举措、新情况、新特点、新变化、新趋势、新经验。这类条目从标题到内容都是新的,并成为条目的主体。条目题材注重新颖性,能使年鉴常编常新、年年有新鲜感。
(四)实用性
地方综合年鉴为现实服务,为读者服务,条目选题应当以读者的实际需要为目的。要站在读者的立场思考问题,从读者阅读检索愿望的角度出发,按照读者对信息资料的关注程度选择题材,尽量选收读者普遍关注、查检率较高的题材。如《广东年鉴》设置的信访类条目,既反映信访部门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数量、群众到省信访情况、群众进京上访情况等总体情况,还重点反映群众信访反映的主要问题。对这些问题用翔实的事实数据分项记载,为领导决策、学者研究、了解民情等提供了难得的资料。条目选题要尽量减少对日常工作、日常事务的记述,如单位内部例行的各种会议,与职能业务关系不大的活动,部门机构的队伍建设、宣传工作、人员培训、达标晋级等等。
二、选题标准
(一)条目记述的重点
一般认为,年鉴的内容重点或记述重点=基础信息+大事要闻。[1]所谓“基础信息”,是读者了解一个地域基本情况必须掌握的重要资料,是读者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参照。它由基本情况、基本指标数据两个方面的资料构成。基础信息在地方综合年鉴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是综合情况类目(概况、总述)和其他百科类目中的综述、概况条目。所谓“大事要闻”,就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涉及面广、具有新意的大事、要事、新事、特事。条目选题要做到大事不漏、小事不凑,重要必录、次要不收,取新舍旧、特事当立。
(二)条目选题通用标准
一是需要连续反映的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的基本情况。这些基本情况,是读者了解某地、某部门、某行业、某单位的窗口,是认识相应社会领域的基本资料。应把当地各个社会领域的基本情况作为地方综合年鉴首选条目,建立概全率较高、层次丰富的“概况”系统,以增强其综合反映能力。基本情况条目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地方概览性的基本资料,如历史、地理、环境、气候、水文、资源、物产、人口、民族、语言、宗教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主要机构、负责人的概况。第二类为下辖行政区域的地方概况,如省级年鉴的各地、市概况,地级市年鉴的各区、县概况,县、区年鉴的各镇、街概况。这些概况资料,一般不会像概览性资料那样细分,只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大类做概要性介绍。第三类为部门、行业的基本情况,包括部门、行业本身的概况和部门所属的职能性工作、大行业下的分支行业的概况两个层次。如《广西年鉴(2012)》工业类目中除设工业综述外,还在制糖工业、机械工业、汽车工业、冶金工业、电力工业、卷烟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石油化学工业、建材工业9个分目中设立概况条目。
二是当年已取得实绩的重点工作、重要举措,发生的重要活动、重大工程建设,或其他突出成果。一般来说,这些工作、举措、活动、工程、成果都属于年度大事、要事的范畴,不少还是新事、特事,往往反映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另外,从年度性和纪实性特点出发,一般只对有实绩的活动立目反映。如《广州年鉴(2013)》交通运输和邮政业类目下的铁路运输分目,设京广高铁开通运营、广珠铁路开通运营、广珠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梅州至广州东增开城际列车、广州至长沙城际快捷班列开行等单一性记事条目,记述广州铁路运输发展的年度重要事件。
三是当年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或自然现象。社会事件或自然现象多为偶发,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年度特点更强,能引起读者的关注,是立目不可忽视的重要选题。对这类资料主题的筛选,应着眼于它的社会影响和社会作用,增强地方综合年鉴反映社会现实的能力,同时注意从积极作用方面入手,提高地方综合年鉴内容的正能量和借鉴意义。如《广州年鉴(2004)》所设抗击“非典”专辑系列条目,《南海年鉴(2012)》所设“小悦悦事件”引发全民道徳大讨论条目。重大自然现象往往与气象、地质等自然灾害关联度较大,条目选题要特別注意筛选那些社会影响大,对工农业生产和群众造成重大危害的自然现象立目设条。
四是当年获得一定级别荣誉称号的单位、个人或事物。设条立目要考虑奖励的代表性,设立入鉴标准。一是要甄别奖项的性质。目前社会奖项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为党政领导机关、人民团体颁发的奖励,第二类为学会、协会等群众组织颁发的奖励,第三类为个别传媒或某项活动组织方颁发的奖励。其中,第一类奖励为官方、半官方机构发出,权威性高,应关注并从中选题立目。对第二类奖励,可采选公信度高、社会反映良好的群众组织奖项。第三类奖励有时鱼龙混杂、商业味浓、奖励面宽滥,应慎重对待。二是坚持选收高层次奖项。选题立目时,应着重收载本地域最高层次及以上的奖励。如地市级综合年鉴,收载范围应是本市的最高奖励及省、国家部级以上的奖励。三是对同一奖励不同得主进行集中反映。有些奖励,本地域多人获得,如果由各部门分别立目反映,不仅资料分散,而且容易交叉重复。集中设条反映,可密集信息,节约篇幅,使内容更突出。
五是具有社会历史意义和长久存查价值的其他重要信息资料。比如,一些有知识价值、能开拓读者知识面、使读者增知益智的事物,或者启发人们创造思维的事物的资料;能对一些类目基本情况做补充说明,对概况类条目中不可能述及的情况从另一角度做综合反映的资料;反映政法部门工作及社会状况的典型案例资料;转载其他报刊的文章来反映当地内容的资料;根据原始文献(规章、办法、规划、条例等)做文摘式整理加工、做浓缩介绍的资料。这些资料具有实用价值,又有存史价值,是条目选题的来源之一。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