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次文献
二次文献又称二级次文献或线索性资料,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的产物,即对无序的一次文献的外部特征(如题名、作者、出处等)进行著录,或将其内容压缩成简介、提要、文摘,并按照一定的学科或专业加以有序化而形成的文献形式,如目录、文摘杂志(包括简介式检索刊物)等。它们都可用作文献检索工具,能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某个学科、专业或专题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文献线索,是积累、保存和检索文献资料的有效手段。
(一)二次文献类型
二次文献是地方综合年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年鉴使用价值的有力支撑,主要包括:
1.文摘
即文献摘要,是对文章、书籍内容准确、扼要并不附加任何解释或评论的简略表述。文摘依其内容通常可以分为指示性文摘、报道性文摘、指示报道性文摘三种。指示性文摘是一种提要性质的文摘,主要通过概括、说明的方法揭示文献的主题和重要内容。报道性文摘是一种摘要报告性质的文摘,主要通过压缩、摘录的方法展示文献的主题及重要内容。指示报道性文摘是介于上述两种文摘之间的一种文摘形式,它既对文献的重要内容进行摘录,又对其他内容做简略介绍。文摘的共同特点是忠于原文、可读性强、篇幅短小。
2.目录和名录
目录和名录的特点是内容简明、信息单一、排列有序、检索方便。目录是将事物名目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形成的一种文献报道和检索工具。其内容主要是提供相关文献的追踪线索,具体形式包括文献目录、产品目录和事实目录。文献目录有法规目录、图书目录、文章目录、专利目录、报刊目录、音像制品目录、档案目录、文物目录等。产品目录常见有工业品目录、农产品目录、零售商品目录、进出口商品目录、展品目录、科研成果目录等。事实目录常见的有资源目录、供求目录、行情目录、灾害事故目录等。
名录也是有序编排的一种文献线索,广义的目录其实可以涵盖名录。地方综合年鉴中常见的名录有人名录、领导机关名录、事业单位名录、工商企业名录、科研机构名录、学术团体名录等。
3.大事记与专项年表
大事记是地方综合年鉴中最为常见的二次文献形式。地方综合年鉴中的大事记可以分为年度性大事记和回溯性大事记。前者记述年度内大事要事,后者记述历年大事要事。前者一般每年记述,后者根据需要记述。例如,当一个世纪结束时,有些地方综合年鉴设置“百年大事”篇目,记述一个世纪以来发生的大事要事;有些地方综合年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时,编纂“60年回眸”等。专项年表是大事记的一种补充形式,类似大事记的分类编年体,但其形式更加灵活,内容不拘一格。地方综合年鉴中专项年表的内容可以记事,也可以反映情况;可以是开列式,也可以是图表式。纪事年表如工会活动年表、洪水灾害年表,依照分类编年体的要求,按时序逐项辑录;反映情况的年表如物价变动年表,以表格或示意图的形式,勾画物价波动曲线,反映物价变动情况。
4.解释性资料
即条目、文章涉及的某些独特资料、专门知识和新名词、新概念的说明解释,通常称这类解释性资料为“小资料”“链接资料”“背景资料”等,是地方综合年鉴正文内容的重要补充。例如,世界环境日、战略性新兴产业、4G、智能手机、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这类资料多为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性资料,也有一些跨年度、跨领域的背景性、指南性资料。
5.统计表和统计示意图
统计表是用简练的文字、数据,对事物进行归类、概括、分析、比较的方式。地方综合年鉴中的统计表通常分为两类:一种是篇幅面积较大、数据内容综合性较强,集中收录统计资料的篇目;另一种因与条目正文密切相关,而且篇幅面积较小、表格数据内容较单一,分散插入各个篇目的相关部分,一般作为条目的附属资料记述,或者是作为附录部分的资料。统计表的显著特点是具有直观性和便览性。统计示意图是用少量的文字、数据、线条或几何图形概括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一种资料形式。统计示意图是统计表在形式上的升华,是统计数据的另一种表现手段。统计示意图的特点是有图形、有数据,比统计表更具直观性和便览性。
6.图片
图片能使地方综合年鉴内容形象化,并能对相关内容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有利于扩大地方综合年鉴的信息量,提高可读性,具有珍贵的文献史料价值。图片在地方综合年鉴中并非补白的工具,而是重要的资料形式。其特点和作用是形象直观、题材广泛、资料性与可读性强。
7.索引
索引是快速查找文献内容的工具。《辞海》对索引的解释是:“将图书、报刊、资料中的各种事物名称(如字、词、人名、书名、刊名、篇名、内容主题名等)分别摘录,或加注释,记明出处页数,按字顺或分类排列,附在一书之后或单独编辑成册,称为索引。”[1]地方综合年鉴的主题索引一般附于全书之后,并以内容分析主题索引较为常见。地方综合年鉴的主题索引是在对全书或主体内容(概况和动态信息中各个篇目的条目、文章、图片、表格等)进行主题分析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建有参见、互见系统,款目按字顺或音序排列,具有重组资料、整合信息、方便读者的作用。一些地方综合年鉴除编辑有内容分析主题索引之外,还编辑有内容分类索引,如彩图索引、表格索引、人名索引、广告索引等,为读者使用提供便利。光盘版地方综合年鉴具有多种检索入口,提供多种检索方法,如树型目录检索、关键词检索、任意词检索、图片检索、表格检索、人名检索、模糊检索、联想检索等等,读者使用更加方便。
(二)二次文献地位和作用
二次文献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高度浓缩性。二次文献是原始文献中的精华,直接对有关文章或书刊进行浓缩,信息量大。二是客观准确。二次文献准确地记述原始文献的重要内容,不加评论和解释,忠实于原始文献。三是完整独立。二次文献是在忠实于原始文献的基础上,把原始文献内容浓缩成一篇短文,具有独立使用价值。四是二次文献既具有报道性质,传递科技信息,又具有文献检索功能。
由于二次文献具有简约概括、内容直观、易检易读、篇幅小而信息量大等特点,因而成为地方综合年鉴广泛采用、不可或缺的资料形式。
1.分量较重,地位重要
在已经出版的地方综合年鉴中,据不完全统计,二次文献所占篇幅一般不少于30%,其中有的所占比重达到50%以上。特别是读图时代和大数据时代对地方综合年鉴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很多地方综合年鉴越来越重视图片和表格的运用,印刷技术的发展也为图片和表格的大量使用提供有利条件。
2.信息密集,内容丰富
二次文献由于经过编辑加工,信息量更为密集,内容更为丰富,在同样的篇幅里能容纳更多的有效信息。地方综合年鉴中采用二次文献,既能充实内容,在有限的篇幅里提高信息含量,也可以通过二次文献提供的线索,使地方综合年鉴内容得到延伸。
3.积累资料,突出特色
二次文献具有篇幅小而信息含量大的特点,是地方综合年鉴积累资料的有效途径。同时,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收一些有地方特色的二次文献,通过逐年积累,经过若干年后,必能彰显地方综合年鉴的地方特色。
4.调节版式,美化版面
现代出版物大多十分注重版式的美学设计。尽管地方综合年鉴的版式设计以简朴、庄重、严谨和高密度、大容量为原则,但图文并茂和版式设计的现代化、风格化仍是年鉴编纂者的理想和追求。运用图片、表格来美化和活跃版面,实现图文并茂的效果,是年鉴编纂中不可忽视的编辑手段,是编纂出版高品质地方综合年鉴的重要环节。
5.提供线索,方便检索
许多二次文献本身就是检索工具,如目录和索引;有的是为方便读者检索而设计的统计表、统计示意图、大事记、专项年表、各项名录等,这些资料形式均具有化繁为简、方便检索的功能;有的二次文献只要稍做技术处理,就能为读者检索带来极大地方便。
(三)二次文献辑录原则和方法
二次文献在地方综合年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辑录二次文献时要全盘考虑,将其纳入全书框架进行总体设计。
1.合理安排相关资料
要将二次文献作为提高年鉴服务现实功能、提高年鉴品质的重要环节来设计安排。既要统筹安排二次文献和其他文献的结构、比例,又要统筹安排二次文献多种资料形式的比例关系,使全书一、二、三次文献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合理配置各种文献的比例,既不能让一次文献淹没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也不能让二次文献淹没一次文献、三次文献。
2.紧扣内容主题
二次文献的选题选材要充分体现地方综合年鉴的年度性、资料性和资料的连续可比性,选择和记述内容密切相关的表格、图片、解释性资料。数据表格资料要保持连续可比的特性。图片资料、解释性资料也要和内容紧密结合,成为正文内容的有力补充。
3.增加信息含量
二次文献作为地方综合年鉴的附属参考资料,其选题选材的时空范围比条目释文更加宽泛。从纵的方而看,二次文献可以采用历时性、背景性资料做纵向对比,或说明原因、交代背景;从横的方面看,二次文献可以运用外地的信息资料做横向对比、分析,说明本地的发展状况水平,为读者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延伸地方综合年鉴内容。
二、二次文献
二次文献又称二级次文献或线索性资料,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的产物,即对无序的一次文献的外部特征(如题名、作者、出处等)进行著录,或将其内容压缩成简介、提要、文摘,并按照一定的学科或专业加以有序化而形成的文献形式,如目录、文摘杂志(包括简介式检索刊物)等。它们都可用作文献检索工具,能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某个学科、专业或专题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文献线索,是积累、保存和检索文献资料的有效手段。
(一)二次文献类型
二次文献是地方综合年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年鉴使用价值的有力支撑,主要包括:
1.文摘
即文献摘要,是对文章、书籍内容准确、扼要并不附加任何解释或评论的简略表述。文摘依其内容通常可以分为指示性文摘、报道性文摘、指示报道性文摘三种。指示性文摘是一种提要性质的文摘,主要通过概括、说明的方法揭示文献的主题和重要内容。报道性文摘是一种摘要报告性质的文摘,主要通过压缩、摘录的方法展示文献的主题及重要内容。指示报道性文摘是介于上述两种文摘之间的一种文摘形式,它既对文献的重要内容进行摘录,又对其他内容做简略介绍。文摘的共同特点是忠于原文、可读性强、篇幅短小。
2.目录和名录
目录和名录的特点是内容简明、信息单一、排列有序、检索方便。目录是将事物名目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形成的一种文献报道和检索工具。其内容主要是提供相关文献的追踪线索,具体形式包括文献目录、产品目录和事实目录。文献目录有法规目录、图书目录、文章目录、专利目录、报刊目录、音像制品目录、档案目录、文物目录等。产品目录常见有工业品目录、农产品目录、零售商品目录、进出口商品目录、展品目录、科研成果目录等。事实目录常见的有资源目录、供求目录、行情目录、灾害事故目录等。
名录也是有序编排的一种文献线索,广义的目录其实可以涵盖名录。地方综合年鉴中常见的名录有人名录、领导机关名录、事业单位名录、工商企业名录、科研机构名录、学术团体名录等。
3.大事记与专项年表
大事记是地方综合年鉴中最为常见的二次文献形式。地方综合年鉴中的大事记可以分为年度性大事记和回溯性大事记。前者记述年度内大事要事,后者记述历年大事要事。前者一般每年记述,后者根据需要记述。例如,当一个世纪结束时,有些地方综合年鉴设置“百年大事”篇目,记述一个世纪以来发生的大事要事;有些地方综合年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时,编纂“60年回眸”等。专项年表是大事记的一种补充形式,类似大事记的分类编年体,但其形式更加灵活,内容不拘一格。地方综合年鉴中专项年表的内容可以记事,也可以反映情况;可以是开列式,也可以是图表式。纪事年表如工会活动年表、洪水灾害年表,依照分类编年体的要求,按时序逐项辑录;反映情况的年表如物价变动年表,以表格或示意图的形式,勾画物价波动曲线,反映物价变动情况。
4.解释性资料
即条目、文章涉及的某些独特资料、专门知识和新名词、新概念的说明解释,通常称这类解释性资料为“小资料”“链接资料”“背景资料”等,是地方综合年鉴正文内容的重要补充。例如,世界环境日、战略性新兴产业、4G、智能手机、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这类资料多为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性资料,也有一些跨年度、跨领域的背景性、指南性资料。
5.统计表和统计示意图
统计表是用简练的文字、数据,对事物进行归类、概括、分析、比较的方式。地方综合年鉴中的统计表通常分为两类:一种是篇幅面积较大、数据内容综合性较强,集中收录统计资料的篇目;另一种因与条目正文密切相关,而且篇幅面积较小、表格数据内容较单一,分散插入各个篇目的相关部分,一般作为条目的附属资料记述,或者是作为附录部分的资料。统计表的显著特点是具有直观性和便览性。统计示意图是用少量的文字、数据、线条或几何图形概括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一种资料形式。统计示意图是统计表在形式上的升华,是统计数据的另一种表现手段。统计示意图的特点是有图形、有数据,比统计表更具直观性和便览性。
6.图片
图片能使地方综合年鉴内容形象化,并能对相关内容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有利于扩大地方综合年鉴的信息量,提高可读性,具有珍贵的文献史料价值。图片在地方综合年鉴中并非补白的工具,而是重要的资料形式。其特点和作用是形象直观、题材广泛、资料性与可读性强。
7.索引
索引是快速查找文献内容的工具。《辞海》对索引的解释是:“将图书、报刊、资料中的各种事物名称(如字、词、人名、书名、刊名、篇名、内容主题名等)分别摘录,或加注释,记明出处页数,按字顺或分类排列,附在一书之后或单独编辑成册,称为索引。”[1]地方综合年鉴的主题索引一般附于全书之后,并以内容分析主题索引较为常见。地方综合年鉴的主题索引是在对全书或主体内容(概况和动态信息中各个篇目的条目、文章、图片、表格等)进行主题分析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建有参见、互见系统,款目按字顺或音序排列,具有重组资料、整合信息、方便读者的作用。一些地方综合年鉴除编辑有内容分析主题索引之外,还编辑有内容分类索引,如彩图索引、表格索引、人名索引、广告索引等,为读者使用提供便利。光盘版地方综合年鉴具有多种检索入口,提供多种检索方法,如树型目录检索、关键词检索、任意词检索、图片检索、表格检索、人名检索、模糊检索、联想检索等等,读者使用更加方便。
(二)二次文献地位和作用
二次文献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高度浓缩性。二次文献是原始文献中的精华,直接对有关文章或书刊进行浓缩,信息量大。二是客观准确。二次文献准确地记述原始文献的重要内容,不加评论和解释,忠实于原始文献。三是完整独立。二次文献是在忠实于原始文献的基础上,把原始文献内容浓缩成一篇短文,具有独立使用价值。四是二次文献既具有报道性质,传递科技信息,又具有文献检索功能。
由于二次文献具有简约概括、内容直观、易检易读、篇幅小而信息量大等特点,因而成为地方综合年鉴广泛采用、不可或缺的资料形式。
1.分量较重,地位重要
在已经出版的地方综合年鉴中,据不完全统计,二次文献所占篇幅一般不少于30%,其中有的所占比重达到50%以上。特别是读图时代和大数据时代对地方综合年鉴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很多地方综合年鉴越来越重视图片和表格的运用,印刷技术的发展也为图片和表格的大量使用提供有利条件。
2.信息密集,内容丰富
二次文献由于经过编辑加工,信息量更为密集,内容更为丰富,在同样的篇幅里能容纳更多的有效信息。地方综合年鉴中采用二次文献,既能充实内容,在有限的篇幅里提高信息含量,也可以通过二次文献提供的线索,使地方综合年鉴内容得到延伸。
3.积累资料,突出特色
二次文献具有篇幅小而信息含量大的特点,是地方综合年鉴积累资料的有效途径。同时,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收一些有地方特色的二次文献,通过逐年积累,经过若干年后,必能彰显地方综合年鉴的地方特色。
4.调节版式,美化版面
现代出版物大多十分注重版式的美学设计。尽管地方综合年鉴的版式设计以简朴、庄重、严谨和高密度、大容量为原则,但图文并茂和版式设计的现代化、风格化仍是年鉴编纂者的理想和追求。运用图片、表格来美化和活跃版面,实现图文并茂的效果,是年鉴编纂中不可忽视的编辑手段,是编纂出版高品质地方综合年鉴的重要环节。
5.提供线索,方便检索
许多二次文献本身就是检索工具,如目录和索引;有的是为方便读者检索而设计的统计表、统计示意图、大事记、专项年表、各项名录等,这些资料形式均具有化繁为简、方便检索的功能;有的二次文献只要稍做技术处理,就能为读者检索带来极大地方便。
(三)二次文献辑录原则和方法
二次文献在地方综合年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辑录二次文献时要全盘考虑,将其纳入全书框架进行总体设计。
1.合理安排相关资料
要将二次文献作为提高年鉴服务现实功能、提高年鉴品质的重要环节来设计安排。既要统筹安排二次文献和其他文献的结构、比例,又要统筹安排二次文献多种资料形式的比例关系,使全书一、二、三次文献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合理配置各种文献的比例,既不能让一次文献淹没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也不能让二次文献淹没一次文献、三次文献。
2.紧扣内容主题
二次文献的选题选材要充分体现地方综合年鉴的年度性、资料性和资料的连续可比性,选择和记述内容密切相关的表格、图片、解释性资料。数据表格资料要保持连续可比的特性。图片资料、解释性资料也要和内容紧密结合,成为正文内容的有力补充。
3.增加信息含量
二次文献作为地方综合年鉴的附属参考资料,其选题选材的时空范围比条目释文更加宽泛。从纵的方而看,二次文献可以采用历时性、背景性资料做纵向对比,或说明原因、交代背景;从横的方面看,二次文献可以运用外地的信息资料做横向对比、分析,说明本地的发展状况水平,为读者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延伸地方综合年鉴内容。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