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历代方志编修,据《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载,内蒙古存世历代方志93种,其中清乾隆初年直隶分巡口北道金志章撰成《口北三厅志》,是内蒙古方志的发轫之作。存世方志中约40种为稿本、抄本,或连载于报刊者。按成书时间分,存世方志包括清代编修的志书21种、民国时期编修的志书72种,其中沦陷区编修的志书10种;按记事范围分,有通志(包括清光绪《归绥道志》)23种、道志(地区级志书)19种、厅县旗志47种、乡土志2种、府第志1种、驻防志1种。其中,乾隆《口北三厅志》、乾隆《钦定热河志》、民国《察哈尔乡土志》、民国《察哈尔省通志》记述范围涉及河北省部分地区;乾隆《河套志》记宁夏事居多;用满文编篆的《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册报志稿》,是内蒙古第一部由少数民族文人编篆的方志,有满文抄本、蒙文抄本传世。亡佚志书有光绪年间张焕《和林格尔厅志》、韩凤楼《归化纪略从语》、土默特参领都格尔扎布《土默特志略》、宁远通判乔桐荫《宁远厅古迹志》、《萨拉齐厅包头镇志略》《萨拉齐厅乡土志》、贾栩《陶林厅志略》、陈时隽《兴和新厅志稿》、宁存校《宁远厅志略》、任秉铨《托克托厅采志录》等。另有光绪年间日本参谋本部编,下村修介、关口长之纂《内蒙古通志》,光绪二十九年(1903)王宗炎翻译,书名为《蒙古地志》。
摘自《方志百科全书》
内蒙古历代方志编修,据《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载,内蒙古存世历代方志93种,其中清乾隆初年直隶分巡口北道金志章撰成《口北三厅志》,是内蒙古方志的发轫之作。存世方志中约40种为稿本、抄本,或连载于报刊者。按成书时间分,存世方志包括清代编修的志书21种、民国时期编修的志书72种,其中沦陷区编修的志书10种;按记事范围分,有通志(包括清光绪《归绥道志》)23种、道志(地区级志书)19种、厅县旗志47种、乡土志2种、府第志1种、驻防志1种。其中,乾隆《口北三厅志》、乾隆《钦定热河志》、民国《察哈尔乡土志》、民国《察哈尔省通志》记述范围涉及河北省部分地区;乾隆《河套志》记宁夏事居多;用满文编篆的《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册报志稿》,是内蒙古第一部由少数民族文人编篆的方志,有满文抄本、蒙文抄本传世。亡佚志书有光绪年间张焕《和林格尔厅志》、韩凤楼《归化纪略从语》、土默特参领都格尔扎布《土默特志略》、宁远通判乔桐荫《宁远厅古迹志》、《萨拉齐厅包头镇志略》《萨拉齐厅乡土志》、贾栩《陶林厅志略》、陈时隽《兴和新厅志稿》、宁存校《宁远厅志略》、任秉铨《托克托厅采志录》等。另有光绪年间日本参谋本部编,下村修介、关口长之纂《内蒙古通志》,光绪二十九年(1903)王宗炎翻译,书名为《蒙古地志》。
摘自《方志百科全书》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