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一代之始末与断代为史
班固在《汉书·叙传》中指出:“固以为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典籍,故虽尧舜之盛,必有典漠之篇,然后扬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故曰‘巍巍乎其有成功,焕乎其有文章也’!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纂前记,缀辑所闻,以述《汉书》,起元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汉书》卷100下《叙传》)这是说,唐虞三代之所以能扬名后世,是因为有典籍记载其功绩。对于“汉绍尧运,以建帝业”如此伟大的功业,应以如椽大笔予以记述,使“巍巍乎其有成功”的大汉,也能“焕乎其有文章也”。因此,他把“宣汉”并以此论证东汉王朝的合法性作为撰述宗旨。为凸显大汉之功绩,他断汉为书,将纪传体通史改为纪传体断代史。
刘知幾对《汉书》极为推崇,指出:“历观自古,史之所载也,《尚书》记周事,终秦穆,《春秋》述鲁文,止哀公,《纪年》不逮于魏亡,《史记》唯论于汉始。如《汉书》者,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言皆精练,事甚赅密,故学者寻讨,易为其功。自尔迄今,无改斯道。”(《史通》卷1《六家》)他从两个方面肯定了《汉书》的成就:第一,完整地记述了一个朝代的历史。此前的史书,无论是《尚书》《春秋》,还是《竹书纪年》《史记》,都未能做到这一点,这是班固的创举。第二,叙事严谨,内容丰富,便于学者研讨。这是相对通史而言的。《史记》“多聚旧记”,“时采杂言”,“故使览之者事罕异闻,而语饶重出”。自梁武帝撰《通史》以来,这类史书“芜累尤深,遂使学者宁习本书,而怠窥新录”。(《史通》卷1《六家》)《汉书》叙事严谨,文赡事详,故而学者寻讨易为其功。《汉书》因有这样的优点而成为后来史家的楷模。东汉末年,荀悦将纪传体断代史《汉书》改为编年体断代史《汉纪》。《汉纪》“叙致既明,论议深博,极为治之体,尽君臣之义”(《旧唐书》卷62《李大亮传》),颇受欢迎。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断代史成为历史编纂的主要表现形式。刘知幾将这种现象概括为“班、荀二体,角力争先,欲废其一,固亦难矣”,并认为“后来作者,不出二途”(《史通》卷2《二体》)。刘知幾偏爱断代史,将眼光局限在班、荀二体上,不能预见史学表现形式的发展,故而认为“后来作者,不出二途”。但他所说的“班、荀二体,角力争先,欲废其一,固亦难矣”,则是对唐初以前史学发展的总结。杨翼骧指出,断代史适合中国历史王朝兴亡变化的特点,且断代史搜集材料较方便,故而《汉书》之后,断代史不断出现(《杨翼骧中国史学史讲义》,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46页)。
转载自“中国学派”微信公众号
究一代之始末与断代为史
班固在《汉书·叙传》中指出:“固以为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典籍,故虽尧舜之盛,必有典漠之篇,然后扬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故曰‘巍巍乎其有成功,焕乎其有文章也’!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纂前记,缀辑所闻,以述《汉书》,起元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汉书》卷100下《叙传》)这是说,唐虞三代之所以能扬名后世,是因为有典籍记载其功绩。对于“汉绍尧运,以建帝业”如此伟大的功业,应以如椽大笔予以记述,使“巍巍乎其有成功”的大汉,也能“焕乎其有文章也”。因此,他把“宣汉”并以此论证东汉王朝的合法性作为撰述宗旨。为凸显大汉之功绩,他断汉为书,将纪传体通史改为纪传体断代史。
刘知幾对《汉书》极为推崇,指出:“历观自古,史之所载也,《尚书》记周事,终秦穆,《春秋》述鲁文,止哀公,《纪年》不逮于魏亡,《史记》唯论于汉始。如《汉书》者,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言皆精练,事甚赅密,故学者寻讨,易为其功。自尔迄今,无改斯道。”(《史通》卷1《六家》)他从两个方面肯定了《汉书》的成就:第一,完整地记述了一个朝代的历史。此前的史书,无论是《尚书》《春秋》,还是《竹书纪年》《史记》,都未能做到这一点,这是班固的创举。第二,叙事严谨,内容丰富,便于学者研讨。这是相对通史而言的。《史记》“多聚旧记”,“时采杂言”,“故使览之者事罕异闻,而语饶重出”。自梁武帝撰《通史》以来,这类史书“芜累尤深,遂使学者宁习本书,而怠窥新录”。(《史通》卷1《六家》)《汉书》叙事严谨,文赡事详,故而学者寻讨易为其功。《汉书》因有这样的优点而成为后来史家的楷模。东汉末年,荀悦将纪传体断代史《汉书》改为编年体断代史《汉纪》。《汉纪》“叙致既明,论议深博,极为治之体,尽君臣之义”(《旧唐书》卷62《李大亮传》),颇受欢迎。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断代史成为历史编纂的主要表现形式。刘知幾将这种现象概括为“班、荀二体,角力争先,欲废其一,固亦难矣”,并认为“后来作者,不出二途”(《史通》卷2《二体》)。刘知幾偏爱断代史,将眼光局限在班、荀二体上,不能预见史学表现形式的发展,故而认为“后来作者,不出二途”。但他所说的“班、荀二体,角力争先,欲废其一,固亦难矣”,则是对唐初以前史学发展的总结。杨翼骧指出,断代史适合中国历史王朝兴亡变化的特点,且断代史搜集材料较方便,故而《汉书》之后,断代史不断出现(《杨翼骧中国史学史讲义》,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46页)。
转载自“中国学派”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