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史的成功撰著必须贯彻“通史精神”的指导
断代史的撰著有其特别的要求和优势。《汉书》是传统史学断代史中的杰作,刘知幾对其特点有过精当的概括:“如《汉书》者,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言皆精练,事甚该密,故学者寻讨,易为其功。”(《史通·六家》)撰著者在一代起讫的范围内,组织了丰富的史实,叙述井然有序,这是断代史著作取得成功的第一个要领。
第二个要领是,成功的断代史必须贯彻以通史精神为指导。历史的发展古今相联系,不能局限于一朝一代,必须放眼其上下,才能看清历史演进的趋势;而且,一个朝代的制度、学术、风俗等,也必须从古今纵贯的联系中才能正确认识其由来,评价其地位。班固恰恰以此作为撰著《汉书》的一项指导思想,这是《汉书》成为名著的重要原因。《汉书·叙传》中揭示其著史宗旨就明确提出“通古今”的要求,这在《汉书》十志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如《刑法志》记载的内容并不限于西汉一代,开头即叙述刑法的起源,上古时代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一方面制定“礼”,确立尊卑等级,另一方面制定“刑”,以表示威严和处罚。然后叙述历代刑法的演变,周代“建三典,行五刑”,春秋时有郑子产铸刑鼎等,秦朝更“专任刑罚”,造成“赭衣塞路,囹圄成市”。而在主体部分记载西汉各个时期刑律的制定和各种议论以后,篇末又一直论述到东汉初年,虽然政治清明多了,但刑狱不公仍未彻底解决,“以其疾未除,而刑本不正”。
正是由于班固自觉地贯彻“通古今”的宗旨,因而使《刑法志》撰成记载翔实系统,兼具深刻思想性和鲜明批判性的出色篇章,并为后人提供了一部中国刑法史的雏形。《汉书》十志“通古今”的特点也为后代史家树立了典范。
转载自“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断代史的成功撰著必须贯彻“通史精神”的指导
断代史的撰著有其特别的要求和优势。《汉书》是传统史学断代史中的杰作,刘知幾对其特点有过精当的概括:“如《汉书》者,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言皆精练,事甚该密,故学者寻讨,易为其功。”(《史通·六家》)撰著者在一代起讫的范围内,组织了丰富的史实,叙述井然有序,这是断代史著作取得成功的第一个要领。
第二个要领是,成功的断代史必须贯彻以通史精神为指导。历史的发展古今相联系,不能局限于一朝一代,必须放眼其上下,才能看清历史演进的趋势;而且,一个朝代的制度、学术、风俗等,也必须从古今纵贯的联系中才能正确认识其由来,评价其地位。班固恰恰以此作为撰著《汉书》的一项指导思想,这是《汉书》成为名著的重要原因。《汉书·叙传》中揭示其著史宗旨就明确提出“通古今”的要求,这在《汉书》十志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如《刑法志》记载的内容并不限于西汉一代,开头即叙述刑法的起源,上古时代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一方面制定“礼”,确立尊卑等级,另一方面制定“刑”,以表示威严和处罚。然后叙述历代刑法的演变,周代“建三典,行五刑”,春秋时有郑子产铸刑鼎等,秦朝更“专任刑罚”,造成“赭衣塞路,囹圄成市”。而在主体部分记载西汉各个时期刑律的制定和各种议论以后,篇末又一直论述到东汉初年,虽然政治清明多了,但刑狱不公仍未彻底解决,“以其疾未除,而刑本不正”。
正是由于班固自觉地贯彻“通古今”的宗旨,因而使《刑法志》撰成记载翔实系统,兼具深刻思想性和鲜明批判性的出色篇章,并为后人提供了一部中国刑法史的雏形。《汉书》十志“通古今”的特点也为后代史家树立了典范。
转载自“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