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国各地陆续开始了第一届社会主义方志的编纂工作。第一届修志工作体制是“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各地地方志编委会组织施实。”目前,全国部分省市在启动或开展第二届修志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时期,开展第二届修志工作,要打破以往的观念模式、思想框架,对修志工作体制中的“各地地方志编委会组织施实”,要有新的、科学的认识和领会。地方志编委会组织的内容包括官方的和社会的两个部分,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这里所指的社会力量是狭义的,是与官方相对而言的。民间修志和官方组织利用社会力量修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笔者在本文中,对官方怎样组织利用社会力量把修志工作做得更好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
2002年公开发表了江泽民同志
《讲话》公开发表,在全国地方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讲话》内容,深刻领会《讲话》精神,真正把它贯彻到修志实践中。开展第二届修志工作时,以《讲话》精神为指导,开发社会资源,动员利用社会力量,弥补官方修志不足之处。这里所说的社会力量,泛指人才、资金、资料三方面。
二
参与过第一届修志实践的离退休人员或离岗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年龄不太大,且身体健康,有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责任心,以及丰富的修志实践经验。都瓦萨是通辽市扎鲁特旗档案局退居二线的一位修志战线老兵。他蒙汉兼通,多年来一直从事着修志工作。曾主编了《扎鲁特志》等书籍,至今身体状况良好。象他这样有娴熟修志技能的老同志,如一杯陈酿的酒,香味浓郁而久远。第二届修志工作,需要这类人才。各地地方志办公室要把这类专业人才统计上来,在人才库中为他们建档立案。在志书篇目设置、具体编写、印刷出版发行、读志用志等各个环节中,让他们出谋划策或直接参与,发挥他们的作用。
地方志是涉及到一地之经济、政治、文化卫生、社会与自然等多方面的一个学科。这就需要我们编辑人员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阅历。在职修志人员,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精通各行各业。在社会上,有不少各行各业的离退休、离岗的专家和专业人才,他们有能力并愿意参与修志工作。李中林是自治区人事厅工资处的退休人员。他被反聘主编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志·人事志》,参与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志·劳动志》编纂工作,现又在编纂《内蒙古组织史》,而且还撰写了不少史志方面的文章。修志单位应该把他这类复合型人才吸纳进来,发扬其长处,为修志工作服务。
当然,不论聘用哪类社会人才,要尊重他们的劳动,给他们合理的、合法的报酬,这是吸引社会人才的基本条件。
三
修志单位组织社会资金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为企业做宣传彩页。在改革开放深入的今天,私营、民营、国营、合资等企业多如牛毛。企业需要宣传,那是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修志单位在志书上为企业作企业形象宣传,介绍他们的名优产品,获取合法的彩页宣传费,弥补修志事业费的不足。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已出版了社会主义新方志专业志书22部、盟市志书11部、旗县志书77部(包括两部第二届志书)。其中,仅《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志·大事记》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志·政府志》两部志书上了宣传彩页,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就全国而言,年鉴界在宣传彩页方面稿得非常活跃。修志界应向年鉴界学习,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二是为企业提供编写企业史志类书籍的有尝服务。企业在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建设着丰富的企业文化。尤其是大中型知名企业,肯定会重视企业编史、修志等企业文化建设。修志单位给企业提供编史修志的技术指导,或把企业编史修志的任务承担下来,获取合理的报酬。这样,既为企业文化建设做了贡献,也有利于修志单位自身的发展。这是修志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具体表现之一。把文化力量转化成经济力量,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在个别地方,开展第二届修志工作时,条件成熟的话可通过向银行贷款,缓解资金紧张的情况。
四
在民间有很多历史、传说、民俗、奇闻奇事等多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而民间资料是社会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民间资料是官方编修的志书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来源。特别是编纂民俗志、方言志、民族志、地名志时,收集利用民间资料是根本所在。2002年,在《内蒙古日报》(蒙文版)上,用文字和图片报道了某地一位牧人的一只母绵羊产下长有五条腿羊羔的消息。产下这种羊羔不论是偶然的,还是跟母羊的药浴、人工授精、饲养方式等有关,它毕竟属于奇闻。该地的第二届地方志书要把这条奇闻记述下来(因为本地的第一届志书已发行了)。假如《内蒙古日报》(蒙文版)没有报道此消息,该消息有可能象其它民间资料一样只流传在当地民间。可想而知,民间有多少我们可利用的资料啊!官方修志要把征集利用民间资料放在修志单位重要的议事日程上。修志人员必须经常深入民间,做田野调查,用现代科技手段、科学的方法,广泛挖掘、收集丰富、翔实的民间资料,为出良志打夯实的基础。
总之,开展第二届修志工作时,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要认真学习十六大报告精神,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讲话》精神,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解决问题,与时俱进,推动修志工作持续健康地发展。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各地地方志编委会组织施实”时,要重视社会力量对修志工作的积极作用。吸收一切可利用的社会力量,编纂出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精品良志。
摘自《内蒙古史志》2003年第1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国各地陆续开始了第一届社会主义方志的编纂工作。第一届修志工作体制是“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各地地方志编委会组织施实。”目前,全国部分省市在启动或开展第二届修志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时期,开展第二届修志工作,要打破以往的观念模式、思想框架,对修志工作体制中的“各地地方志编委会组织施实”,要有新的、科学的认识和领会。地方志编委会组织的内容包括官方的和社会的两个部分,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这里所指的社会力量是狭义的,是与官方相对而言的。民间修志和官方组织利用社会力量修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笔者在本文中,对官方怎样组织利用社会力量把修志工作做得更好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
2002年公开发表了江泽民同志
《讲话》公开发表,在全国地方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讲话》内容,深刻领会《讲话》精神,真正把它贯彻到修志实践中。开展第二届修志工作时,以《讲话》精神为指导,开发社会资源,动员利用社会力量,弥补官方修志不足之处。这里所说的社会力量,泛指人才、资金、资料三方面。
二
参与过第一届修志实践的离退休人员或离岗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年龄不太大,且身体健康,有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责任心,以及丰富的修志实践经验。都瓦萨是通辽市扎鲁特旗档案局退居二线的一位修志战线老兵。他蒙汉兼通,多年来一直从事着修志工作。曾主编了《扎鲁特志》等书籍,至今身体状况良好。象他这样有娴熟修志技能的老同志,如一杯陈酿的酒,香味浓郁而久远。第二届修志工作,需要这类人才。各地地方志办公室要把这类专业人才统计上来,在人才库中为他们建档立案。在志书篇目设置、具体编写、印刷出版发行、读志用志等各个环节中,让他们出谋划策或直接参与,发挥他们的作用。
地方志是涉及到一地之经济、政治、文化卫生、社会与自然等多方面的一个学科。这就需要我们编辑人员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阅历。在职修志人员,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精通各行各业。在社会上,有不少各行各业的离退休、离岗的专家和专业人才,他们有能力并愿意参与修志工作。李中林是自治区人事厅工资处的退休人员。他被反聘主编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志·人事志》,参与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志·劳动志》编纂工作,现又在编纂《内蒙古组织史》,而且还撰写了不少史志方面的文章。修志单位应该把他这类复合型人才吸纳进来,发扬其长处,为修志工作服务。
当然,不论聘用哪类社会人才,要尊重他们的劳动,给他们合理的、合法的报酬,这是吸引社会人才的基本条件。
三
修志单位组织社会资金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为企业做宣传彩页。在改革开放深入的今天,私营、民营、国营、合资等企业多如牛毛。企业需要宣传,那是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修志单位在志书上为企业作企业形象宣传,介绍他们的名优产品,获取合法的彩页宣传费,弥补修志事业费的不足。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已出版了社会主义新方志专业志书22部、盟市志书11部、旗县志书77部(包括两部第二届志书)。其中,仅《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志·大事记》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志·政府志》两部志书上了宣传彩页,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就全国而言,年鉴界在宣传彩页方面稿得非常活跃。修志界应向年鉴界学习,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二是为企业提供编写企业史志类书籍的有尝服务。企业在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建设着丰富的企业文化。尤其是大中型知名企业,肯定会重视企业编史、修志等企业文化建设。修志单位给企业提供编史修志的技术指导,或把企业编史修志的任务承担下来,获取合理的报酬。这样,既为企业文化建设做了贡献,也有利于修志单位自身的发展。这是修志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具体表现之一。把文化力量转化成经济力量,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在个别地方,开展第二届修志工作时,条件成熟的话可通过向银行贷款,缓解资金紧张的情况。
四
在民间有很多历史、传说、民俗、奇闻奇事等多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而民间资料是社会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民间资料是官方编修的志书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来源。特别是编纂民俗志、方言志、民族志、地名志时,收集利用民间资料是根本所在。2002年,在《内蒙古日报》(蒙文版)上,用文字和图片报道了某地一位牧人的一只母绵羊产下长有五条腿羊羔的消息。产下这种羊羔不论是偶然的,还是跟母羊的药浴、人工授精、饲养方式等有关,它毕竟属于奇闻。该地的第二届地方志书要把这条奇闻记述下来(因为本地的第一届志书已发行了)。假如《内蒙古日报》(蒙文版)没有报道此消息,该消息有可能象其它民间资料一样只流传在当地民间。可想而知,民间有多少我们可利用的资料啊!官方修志要把征集利用民间资料放在修志单位重要的议事日程上。修志人员必须经常深入民间,做田野调查,用现代科技手段、科学的方法,广泛挖掘、收集丰富、翔实的民间资料,为出良志打夯实的基础。
总之,开展第二届修志工作时,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要认真学习十六大报告精神,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讲话》精神,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解决问题,与时俱进,推动修志工作持续健康地发展。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各地地方志编委会组织施实”时,要重视社会力量对修志工作的积极作用。吸收一切可利用的社会力量,编纂出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精品良志。
摘自《内蒙古史志》2003年第1期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