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修志启动以来,笔者有幸应邀参加了省内外一些续修县市志的评稿会,看到这些志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时代特色鲜明,地方特点突出,资料丰瞻翔实,编纂体例完备,篇目结构合理,全面记述了当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城镇乡村的新建设,各行各业的新成就,人民生活的新提高,弘扬了改革开放的时代主旋律,绘出了一幅幅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地方历史新画卷。这一切都生动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新方志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生动地反映了广大修志工作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但也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由于受近些年语言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各种文件和报刊的影响),在二轮修县市志的行文中,有许多简缩语、代号语大行其道。但读者对这些简缩语、代号语的原本涵义并不了解,因而留下诸多疑团,每读至此,如坠五里云雾之中,叫人好生困惑。如农村工作中的“三提五统”;农业种植中的“两高一优”;经济工作中的“三资企业”;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三不变”、“三为主”、“三结合”;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五个好”;党员教育中的“保鲜活动”、“先教活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四个民主”;文艺工作中的“五个一工程”;科技工作中的“863计划”、“星火计划”、“丰收计划”;县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中的“3313工程”、“4298工程”;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五不准”;青年工作中的“两史一情教育”;妇女工作中的“双学双比活动”;少年儿童工作中的“手拉手活动”;教育工作中的“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公安工作中的“110”、“610”、“除恶打黑”、“猎豹行动”;政府工作中的“阳光工程”;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十星级文明户”、“文明生态村”;反映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恩格尔系数……等等。我曾经细数过一部市志稿行文中的简缩语、代号语,最后统计起来竟然有400余处之多。使用简缩语、代号语最少的一部县志稿,也有180余处之多。由此我才感到二轮修县市志在行文中到处使用简缩语、代号语,使许多地方让读者不知所云,确实是一个值得引起广大修志工作者重视的严重问题了。
地方志是传世之作,是官修的地方志历史文献,具有重要的资政、教育、存史价值。它不仅供当代人阅读使用,而且要供子孙后代阅读使用。编纂地方志要使用规范的语体文,要求语言准确、鲜明、纯洁、健康、明白、晓畅。为了对广大读者负责,使当世和后世读者读志用志时减少些疑团,减少些猜想,广大修志工作者在二轮志书编修中,对行文中的那些简缩语、代号语一定要千方百计做好注释工作。注释的方法可以有两种。一是文内注释法(又称夹注法)。对于涵义比较简明的简缩语、代号语在志书行文中首次出现时,即应在简缩语、代号语之后的括注的方法将其完整的涵义写在括号之内。例如在记述党员教育时,当第一次出现简缩语“先教活动”时,即应括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记述河北省各级党组织开展“树讲求”活动时,即应括注“中共河北省委2003年提出在全省各级党组织中开展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活动”。二是脚下注释法。对于涵义比较多,一两句话不能注释清楚的简缩语、代号语,即应采用脚下注释。例如在记述城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对广大市民进行“六不六树”文明素质教育时,对“文不六树”即应进行脚下注释:“在全体市民中开展不损坏公物、不随地吐痰、不乱穿马路、不乱贴乱画、不乱扔杂物、不随地便溺;树文明礼貌新风、树讲究卫生新风、树保护环境新风、树爱护公物新风、树诚实守信新风、树崇尚科学新风。”又例如在记述营造城市优美环境,开展“7655工程”时,即应对代号语“7655工作”做脚下注释,具体解读“7655工程”的涵义:“即实施七项工程——规划引导工程、新城建设工作、路网建设工作、园林生态工程、主城提质工程、夜景建设工程、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开展六项治理活动——整治二环路沿线环境、整治穿城河容貌景观、整治出入市口形象、整治积存垃圾、整治沿街建筑物墙体、整治城区交通秩序;根治五个顽症——治理“小广告”、清理占道经营、拆除违法建筑、整治广告牌匾、减少井盖丢失;办好五件实事——改善小街巷照明、改造小街巷、改造排水设施、增设环保设施、改善公共交通条件。”一般说来,在二轮志书编修中应尽量少用象“7655工程”这样的代号语,修志工作者在行文时拟将每一个代号的县体内容直接记入志文中,务求明白晓畅,让读者一看即懂。在对象“7655工程”这样的代号语进行必要的脚下注释时,则应尽可能做到准确、简洁、完整。
在二轮志书编修中,对简缩语、代号语做好必要的注释,是一项既麻烦又细致而又必须做好的工作。它要求广大修志工作者(尤其是志书主编)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崇高的历史使命感来从事著述大业,站在出精品、修良志的高度,来看待志书的语言问题,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细致的工作作风,务求把每一个简缩语、代号语的注释做好。这是一项修志的真功夫、硬功夫、细功夫,直接关系到志书的质量和生命,来不得半点疏忽和马虎。在这一方面,河北省《三河市志》主编金城同志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为了使《三河市志》好读好用,务求志文明白晓畅,金城同志亲自对二轮修《三河市志》中的150多处简缩语、代号语做了文内夹注和脚下注,表现了这位年逾七十岁的老主编对读者高度负责的精神。
摘自《内蒙古史志》2006年第4期
二轮修志启动以来,笔者有幸应邀参加了省内外一些续修县市志的评稿会,看到这些志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时代特色鲜明,地方特点突出,资料丰瞻翔实,编纂体例完备,篇目结构合理,全面记述了当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城镇乡村的新建设,各行各业的新成就,人民生活的新提高,弘扬了改革开放的时代主旋律,绘出了一幅幅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地方历史新画卷。这一切都生动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新方志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生动地反映了广大修志工作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但也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由于受近些年语言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各种文件和报刊的影响),在二轮修县市志的行文中,有许多简缩语、代号语大行其道。但读者对这些简缩语、代号语的原本涵义并不了解,因而留下诸多疑团,每读至此,如坠五里云雾之中,叫人好生困惑。如农村工作中的“三提五统”;农业种植中的“两高一优”;经济工作中的“三资企业”;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三不变”、“三为主”、“三结合”;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五个好”;党员教育中的“保鲜活动”、“先教活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四个民主”;文艺工作中的“五个一工程”;科技工作中的“863计划”、“星火计划”、“丰收计划”;县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中的“3313工程”、“4298工程”;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五不准”;青年工作中的“两史一情教育”;妇女工作中的“双学双比活动”;少年儿童工作中的“手拉手活动”;教育工作中的“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公安工作中的“110”、“610”、“除恶打黑”、“猎豹行动”;政府工作中的“阳光工程”;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十星级文明户”、“文明生态村”;反映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恩格尔系数……等等。我曾经细数过一部市志稿行文中的简缩语、代号语,最后统计起来竟然有400余处之多。使用简缩语、代号语最少的一部县志稿,也有180余处之多。由此我才感到二轮修县市志在行文中到处使用简缩语、代号语,使许多地方让读者不知所云,确实是一个值得引起广大修志工作者重视的严重问题了。
地方志是传世之作,是官修的地方志历史文献,具有重要的资政、教育、存史价值。它不仅供当代人阅读使用,而且要供子孙后代阅读使用。编纂地方志要使用规范的语体文,要求语言准确、鲜明、纯洁、健康、明白、晓畅。为了对广大读者负责,使当世和后世读者读志用志时减少些疑团,减少些猜想,广大修志工作者在二轮志书编修中,对行文中的那些简缩语、代号语一定要千方百计做好注释工作。注释的方法可以有两种。一是文内注释法(又称夹注法)。对于涵义比较简明的简缩语、代号语在志书行文中首次出现时,即应在简缩语、代号语之后的括注的方法将其完整的涵义写在括号之内。例如在记述党员教育时,当第一次出现简缩语“先教活动”时,即应括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记述河北省各级党组织开展“树讲求”活动时,即应括注“中共河北省委2003年提出在全省各级党组织中开展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活动”。二是脚下注释法。对于涵义比较多,一两句话不能注释清楚的简缩语、代号语,即应采用脚下注释。例如在记述城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对广大市民进行“六不六树”文明素质教育时,对“文不六树”即应进行脚下注释:“在全体市民中开展不损坏公物、不随地吐痰、不乱穿马路、不乱贴乱画、不乱扔杂物、不随地便溺;树文明礼貌新风、树讲究卫生新风、树保护环境新风、树爱护公物新风、树诚实守信新风、树崇尚科学新风。”又例如在记述营造城市优美环境,开展“7655工程”时,即应对代号语“7655工作”做脚下注释,具体解读“7655工程”的涵义:“即实施七项工程——规划引导工程、新城建设工作、路网建设工作、园林生态工程、主城提质工程、夜景建设工程、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开展六项治理活动——整治二环路沿线环境、整治穿城河容貌景观、整治出入市口形象、整治积存垃圾、整治沿街建筑物墙体、整治城区交通秩序;根治五个顽症——治理“小广告”、清理占道经营、拆除违法建筑、整治广告牌匾、减少井盖丢失;办好五件实事——改善小街巷照明、改造小街巷、改造排水设施、增设环保设施、改善公共交通条件。”一般说来,在二轮志书编修中应尽量少用象“7655工程”这样的代号语,修志工作者在行文时拟将每一个代号的县体内容直接记入志文中,务求明白晓畅,让读者一看即懂。在对象“7655工程”这样的代号语进行必要的脚下注释时,则应尽可能做到准确、简洁、完整。
在二轮志书编修中,对简缩语、代号语做好必要的注释,是一项既麻烦又细致而又必须做好的工作。它要求广大修志工作者(尤其是志书主编)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崇高的历史使命感来从事著述大业,站在出精品、修良志的高度,来看待志书的语言问题,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细致的工作作风,务求把每一个简缩语、代号语的注释做好。这是一项修志的真功夫、硬功夫、细功夫,直接关系到志书的质量和生命,来不得半点疏忽和马虎。在这一方面,河北省《三河市志》主编金城同志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为了使《三河市志》好读好用,务求志文明白晓畅,金城同志亲自对二轮修《三河市志》中的150多处简缩语、代号语做了文内夹注和脚下注,表现了这位年逾七十岁的老主编对读者高度负责的精神。
摘自《内蒙古史志》2006年第4期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