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志》各专业志都是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载体,其遵循的志书体例和编纂原则是一致的。通常,人们把工业、农业、贸易、能源、交通、邮电、财税、金融等专业志归到一起,称之为经济部类专业志,是因为它们在记述内容和记述方法上有相近、相似、相互借鉴之处。
经济是社会生活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经济部类专业志也就具有门类多、发展快、变化大的特点。在专业志中,经济部类专业志是比较难以把握的,且在修志理论领域极富开拓性。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就决定了经济部类专业志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志》中的重要地位。
经济部类专业志,经过十几年,近千人的辛勤编纂,成果硕然,可圈可点。但是,在修志过程中,也走了不少弯路,也有教训。总结第一轮的修志经验和教训,可以更好地指导今后的修志工作。
一、要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写经济部类专业志
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的报告中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侧重点在于突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而中共十四大以后,改革的目标则是建立新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国家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中国实行了几十年。它是由国家按计划分配经济资源的一种经济体制。在此之下,国家基本上掌握了社会上全部的资源,包括财力、物力、人力、技术力量等,企业新创造的资源,甚至包括再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补偿的折旧也要集中到国家手里,再由国家从党中央到地方,从部门到企业一级一级地下达行政指令、规定和指标,以双调拨的形式将资源配置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企业。在所有制上是国有制、“一大二公”,在分配制度上实际是实行平均主义,经济活动管理上是行政的、指令性的政府行为,流通上是统购包销,价格由政府制定,几十年一贯制。第一轮经济部类专业志,基本上是记述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活动。
“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十二大以后全面展开。它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到了1992年,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模式就孕育而生了。
市场经济是指主要通过市场调节(而不是政府计划指令)来实现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形式。其根本涵义是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是转移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提高它们的素质。这是中心环节,是巩固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关键。通过理顺产权关系,实行政企分开,落实企业自主权,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国有小型企业,有些可以出租或出售给集体和个人经营。二是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继续大力发展商品市场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积极培育金融市场,发展技术、劳务、信息和房地产等市场,尽快形成全国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价格改革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建立起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三是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四是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转变的根本途径是政企分开。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进一步改革计划、投资、财政、金融和一些专业部门和管理体制,同时强化审计和经济监督,健全科学的宏观管理体制与方法。
第二轮经济部类专业志,正是记述经济体制改革开放,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毫无疑问,大家要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指导今后的修志工作。
大家不但要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指导修志工作,而且在志书中也要充分体现这一观点。但是,志书有志书的体例和编纂原则,人们在搜集资料和编写的过程中,都要遵循它。“述而不论”,是修志的一条原则。但是,并不意味着在志书中不体现作者的观点。在志书中体现作者的观点,不是赤裸裸地说出来,而是通过所记述的史实来体现,用事实来说话,寓观点于事物之中。采用什么资料,不用什么资料,采用怎样的记述方法,突出某个方面的情况,这就体现了作者的认识水平和指导思想,写出来的志书效果就不一样,甚至截然不同。
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观点指导编纂经济部类志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注意经济体制改革的记述
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笔。从大处着眼,即要熟悉国家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指导修志;从小处落笔,即从各行业出发,结合各行业的实际情况,详细记述改革的时间、措施、方案,落实的情况,不能仅记述空洞的国家宏观改革政策,而没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各行业改革开放的实质性的内容。也就是说,志书不是记党的方针、政策和文件的条文,而是记人们如何去执行党的改革政策和文件精神,即不是记应该怎么做,而是记做得怎么样。
经济体制的改革,宜集中记述,不宜分散记述。可在管理篇或别的地方设专章,详细记述,改革力度较大、较重要,而且其改革影响到其他行业的,也可以设专篇记述行业的改革开放,还可在全志的总概述中简要记述。
2.要注意记述改革开放的因和果
为什么要改革开放,为什么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结果如何?千万不能按方案、措施加成果的模式写,要写出因果关系,要写出更深层次的内涵。要大胆地记述行业内旧体制的弊端和改革开放的一些失误。
国有企业为什么改革了又改革,解决了旧的问题,又出现了新的困难,解决了新的困难,还要面对别的问题,要把“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记述下来。亏损,要记述亏损的原因;兴盛,也要写出兴盛的原因。
3.要注意记述和突出企业或经营者自身的经营和发展,切不可脱离实际情况,或者夸大行政主管部门在企业或经营者经营活动中的作用。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社会生产组织和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性商品经济活动组织,而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实际上只是政府的一个工厂和车间,其—切活动都由计划经济的运行规则所决定,即政府直接管企业。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是循序渐进的,要如实地记述这一历史进程,而且决不能还是用计划经济时期的观点去记述现在的企业经营活动。另外,记述企业,不能以非公有制和公有制、系统外和系统内来划分记述与否的范围。这种做法,在第一轮经济类志中较多,原因很复杂。在市场经济下,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是一样的,作为专业志,也叫行业志,就不可能在记述上只记公有制企业或只记系统内的企业,或是略记非公有制和系统外的企业,否则,不以市场经济的观点记述,就会使专业志不专、行业志不能涵盖全行业的经济活动。
人们在编修经济部类专业志时,没有理由不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来指导修志工作。
二、如何记述经济部类志的主体内容和重点内容
经济部类各专业志的主体内容和重点内容都不一样。比如农业志的种植、养殖、农业机械,林业志的营林、森林工业,铁路志的铁路建设、运输生产,商业志的商品、市场、经营者,工业志的煤炭、冶金、机械、石化、建材、纺织、轻工、有色金属、二轻、糖业等行业的建设与生产,以及各专业志的管理篇,即建设、生产、经营管理,都是经济部类各专业志的主体内容,重点内容也包含在其中。
大家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在编纂时,都要注意主体内容和重点内容。把它写全写清写透写好了,一部专业志稿也基本成功了。因此,在编纂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与生产关系的变化
主要还是生产力,它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要把它的发展状况如实地记述下来。什么是生产力,就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亦称社会生产力。生产力,有两个要素:具有一定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因此,可以看出,劳动者、生产工具、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作用。
劳动者是生产力的首要的能动的要素,只有劳动者才能制造和改进生产工具、掌握和使用生产资料。上轮经济部类志中,劳动者的记述太少了。科研项目的带头人,技术改造的攻关者,发明创造者,能工巧匠以及行业职工队伍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的构成等,还有在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关键性人物——“能人”(包括企业家、管理者、改革家等),都是应该记述地对象。记述经济活动,却不记述其首要的能动的要素——劳动者,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遗漏。江泽民在视察大庆时说:大庆人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修志的时候不记人,不记这些精神财富,那志书所记述的历史能算是完整的吗?人们遗漏的实际上是一段历史的灵魂。在经济部类专业志中,记述劳动者,可以立传,也可以写人物简介,但主要是采用以事系人的办法,有人有事,不能脱离事情去记人,重要的事件,也不能脱离人去记事。
被科学物化的先进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的物质标志。行业(企业)的装备水平和规模,可以标志生产力发展到了什么水平。第二轮经济部类志书,应注意记述装备水平和规模的历史与现状。主要的生产设备,要记述其性能、科技含量、台时产量和技术改造、革新等,整体的装备水平和规模,也应记述清楚。要动态地记述,即其发展变化,不能静态地仅记述某一时间段的情况,不记述别的时间段的生产工具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们不但要记述发明创造、科研攻关、引进省外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也要注意技术改造和老设备的技术革新。有些小小的技术革新,却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不亚于引进某些层次较低的国外的设备。这样的技术革新,能不记述吗? 在记述过程中,不仅是在科技篇(章)中记述,在建设生产的记述中,也应记述技术改造和革新。
第一轮经济部类志,由于所记述的时代,生产关系的变革不多,所以侧重在记述建设、生产等生产力方面的内容。而第二轮经济部类志,正是记述改革开放这一段时期。除了记述好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还要加强记述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的记述,在第二轮经济部类志中,着重记经济体制改革,这是由人们所处的时代所赋予的。写好改革开放,志书也就体现了时代特点。
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是经济部类各专业志都涉及的。计划体制、物价体系、财政税收、金融体系、投资体制、物资供应体系等一系列改革,都是通过经济杠杆宏观调控管理经济。在计划方面,改革了对农产品和工业品的直接管理,逐步放开产品的价格和产量,实现了宏观调控、预期指标、资源配置等新型计划指导体系;投资方面,基本建设投资由财政渠道为主改为信用渠道为主,建立起了法人投资和银行信贷的风险责任,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财税方面,实现了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制,建立分税制,形成财政分级分税体制,金融改革方面,加强党中央银行的职能,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仅要记述体制的改革,还要注意记述经营机制的改革。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提出把以家庭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全国乡村集体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主要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双层经营机制、农村产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等的建立。
工业方面的改革主要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其分量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最重,进程也最艰难。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国企改革正式列入改革的重点,以后历次党代会都把国企改革列为重点。要把各行业历年国企改革的历史进程记述好,国企有什么困难,怎样改革,改革后又出现什么新问题,又如何改革。在编纂第二轮经济类志时,可以这样操作:在内容上,要注意记述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问题是什么、程度如何、如何解决;在记述方法上,一是面上的,即全区国企的情况,二是具体某个企业,写出企业的个性。面上的可在概述、改革专篇专章里记述,个别企业的可在企业篇、章、节中记述。第二轮经济类志,企业改革是企业篇章的重点,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流通体制的改革,主要在:①经营者。允许各种所有制、各种经济成分的经济组织和个人进入流通领域参与经营。②流通渠道。开放市场,取消国家三级批发,批发与零售无严格的限制;产品可以直接进入市场,经营者可以自由订购。③国有集体商业体制改革。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与生产关系的改革,是相互联系的,是因和果的关系,是互动的关系。在记述中,要注意体现这种关系。体现这种关系,不是作者直接去说,如同《史记》中的“太史公曰”,而是应该以志书的体例用事实去说。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除认真执行国家的改革开放的方针和政策外,还结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自身的实际,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各行各业,在执行国家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改革开放政策措施时,也结合各行业的实际,制定了一些相关的办法和措施。各行业生产力发展状况如何,其生产关系是如何改革的,改革后效果如何,遇到了新问题,又如何解决,采取了什么办法和措施,效果如何,这就是经济部类各专业志要着力记述的内容。
2.重点行业(产业)
重点行业(产业),包括特色行业(产业)和重点企业。
地方志的区域性,使修志工作者要努力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方志的地方性特征。由于地理等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等的差异,就决定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区域内的经济活动的多样性,以及与外省的地方的差异。经济部类各专业志,就要选择各行业(产业)的重点(支柱)行业(产业),包括特色行业(产业)和重点(支柱)企业,加强记述,突出其地位,把地方特色、特征充分体现出来。
重点行业(产业),往往也是行业内的龙头老大,或是某段时期里的龙头行业(产业)。其在行业规模、科学技术含量、人才以及产量、质量、效益等方面,都在行业内居领先地位。一些特色行业(产业),虽说在行业中还不十分突出,但很有地方特点,发展前景广阔,都应该把它放在突出的地位。
而第一轮经济部类志书,在记述重点企业方面,却普遍做得不够好。不错,各专业志都有重点企业章,有地把重点企业单独立章记述,至少都立节单写。但问题出在第一轮经济部类志对企业的记述在指导思想上不够重视或记述角度不妥,记述的方法不对或简单了事。大多数重点企业的记述,文字太略,少则千字左右,多则4 000字左右;简介式的记述,静态地停留在下限时间段介绍企业的现状,用倒叙的方法简要地追述过去;广告式的记述,文字空洞无实际的事实,都是好评和成绩。总之,没有把重点企业等同于其在经济活动中应有的地位,即现实生活中的航空母舰,志书中的一叶扁舟。根本无法看到其发展的历程和真实的面貌。人们再也不能还用计划经济时代的观点去看和记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企业了。
记述企业,第一从观念上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观点给其应有的地位(该讲第一个大题目里已做陈述),即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的附属物,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的“弄潮儿”。第二是设篇单独写企业。现在一些较大型的企业,往往是跨行业的。第三是不能用简介式的、广告式的写法,而是用志书的体例横排竖写。建设(包括技改)、生产、经营管理等几块横排竖写始末。第四,除了上述的建设、生产、经营管理之外,还应该记述和突出时代的特点,也就是要增设:①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这些主要是围绕“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等方面展开记述。②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这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这是现代企业的灵魂所在。还有,就是在经营管理中要突出企业管理的内容。
要写出企业的历史和现状,要写出企业的兴衰起伏及其原因,还要写出企业的困难和改革开放。一些已经破产或停产的企业,不能因为它们在志书下限时间段里不存在而把它们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历史抹掉。还有一些私有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决不能因为其为非公有制的企业而把它们排斥在外,只要它们属于本行业且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志书就一定要记述它,而且要记述好。志书中,重点企业不是以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作为标准来区分的。总之,要不遗余力地把企业,尤其是重点企业写好写透。
还要注意记述价格的变化情况。计划经济时代,多数时候和多数情况下,价格与价值是背离的,价格并不体现商品的价值,也不能反映生产力的变化情况。如粮食、副食品、铁路运输、邮政电信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价格和全国一样,多年不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除了由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本身决定外,还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生产能力提高了,商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了,流通领域的效率提高了,商品的价格也降下来了。还有行业间的竞争,就连国家管得很紧的民用航空的客运票价,也因其他运输行业的激烈竞争,近几年也有所松动。商品价格随市场的波动,从某种角度反映了多个行业生产力的变化情况。上轮志书,由于种种原因,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够理想,改革开放后的价格波动情况没有充分地记述。
还要注意投入与产出的记述,即经济效益。投入与产出,能真实地反映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高投入低产出、高投入高产出、低投入高产出,就是衡量生产力高低的一把尺子也能折射出生产关系是促进还是阻滞生产力的发展。第一轮志书的编修过程中,人们已经注意到了,但各专业志对此记述参差不齐,或记或不记,或多记或少记,或详记或略记,有写得好的,也有写得不够理想的。投入与产出,不仅要注意记述大的宏观的固定资产(原值)、技术改造资金的投入,以及产量、产值和销售收入、利润、税金,还要注意记述小的微观的投入与产出,一些大宗的、传统的、有特色的商品的生产成本(折旧、原材料、工资福利等)、产量、价格、销售、利润等情况也不要遗漏,而且,要写出其发展变化。投入与产出的记述,全志的总概述记全行业的总投入与总产出,各小行业则记述行业内的投入与产出,重点企业则记述企业内的投入与产出。资金的来源构成(大项目),国家的(哪级政府)、自筹的、银行信贷的,也应记述清楚。投入与产出,应注意其对应性,全行业的投入对应全行业的产出,全系统的投入不能对应全行业的产出。上轮修志过程中,就有这个问题,投入只记系统内的投入(因为资料容易找到),产出却记整个行业的产出,虽没有说这个产出是这个投入的结果,因为记述不详,客观上却造成了这个效果。在志稿的修改过程中,人们纠正了这个错误。应尽力搜集和记述全行业的情况,尽力避免只记系统内的情况。
3.概述与管理篇
经济部类志的概述,也和其他部类志的概述编修方法基本一样,在此不用多说。经济部类志的概述,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注意整体性。由于经济部类志的记述对象是各行各业,所以,要在概述中注意行业的整体性。其整体性并不是把各个小行业的概况简单地相加在一起就行了,而是宏观地、综合地记述,写出整个行业的发展变化的历程。
②突出地方特点。在注意行业的整体性上,选择行业(产业)内重点对象进行记述。支柱行业和特色行业,甚至有些重点企业,如伊利、蒙牛、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等在行业内甚至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经济建设和生产中都具有一定的地位。它的变化发展,都程度不同地具有龙头的作用。在概述中,要适当地给它一定的位置。这些重点对象,是外省没有的,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地方特点。
③突出时代特点。第一轮志书记述的时代是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代,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所以,不但要写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把改革开放以及由此所引起的经济形势变化写出来。要选择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各阶段改革开放的重点,记述行业(产业)内实施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把经济形势变化的特点写出来,也应把改革开放所遇到的一些重大问题记述下来。
管理篇也是经济部类志的主体内容,其对强化志书的资治作用,提高志书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轮经济部类志的管理篇,章这一级以机构体制、计划、财务、建设、生产、物资、劳动、安全、质量、销售、队伍、科研教育(或立篇单写)、环保(或立篇单写)等横排来写(不是所有的专业志都有这么多章)。机构体制章,早期出版的大多以机构为主,后期出版的增加了—些体制改革的内容。有些还有一些突破,如某省《石油化学工业志》,设有“企业管理与改革”章,把企业的管理与改革写进来并单独立章记述。这样设置,基本符合上轮志书记述对象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这么一个事实。第二轮经济部类志,则完全以改革开放时期的管理内容为主。因此,篇目须从两个方面进行改革:①章级篇目设置要增加改革开放的新内容。机构体制章(适宜体制改革的影响仅限于行业内,且体制改革内容较少的行业。否则,应立篇记述),应以体制为名,章名中去掉“机构”二字,但章中保留机构节。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的管理权限、范围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应增加计划与宏观调控章、企业管理章。或者管理篇章级篇目重新设置:体制,计划与宏观调控,企业管理,协调与服务,检查监督,统计,科研教育,队伍建设等。人、财、物、产、供、销,除“人”抽出来放到“队伍建设”里记述外,其余都放到企业管理章里去写。现代企业制度方面的内容,如果行业内的内容不多,可放在体制或企业管理章中记述,否则应独立成章。还有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容,内容不多的,也可放在相关的章里记述,内容很丰富的,也可独立成章。如何设置为好,还要依据行业内实际情况来定。②记述中要分清政府和企业的管理内容、范围和权限。政府管什么就记什么,企业管什么就记什么,不要分不清政府和企业各自的角色。写企业管理,要避免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毛病,不能只记述一家企业的管理,或一家一家企业地记述,要综合地写,写出其大势。写政府的行为,比较容易,写企业的行为,恐怕是个难点,第一轮修志不提倡写企业管理,所以在这方面经验不多,还须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计划经济时期,只须记政府如何管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但要记政府的管理,还要记企业如何自己管理自己。
三、经济部类专业志要名实相符
专业志,贵在“专”以及专业的总体性、完整性。它是与部门志相对立的。部门志只记述部门内的行为,凡部门内的历史与现状,都是志书记述的范围,部门以外的概不记述。专业志记述的是一地专业的历史与现状,其管理部门只是记述内容的一个部分。经济部类的专业志,也可叫行业志,其记述的范围就是行业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轮修志,在这一点上,困难要比第一轮多。因为经济体制的改革,工业、农业、贸易等主管部门在进入市场经济后,仅限于对国有集体产业的管理,且为了给企业放权,部门的行政管理会越来越松,而且一些小型国有和集体企业的出售转让等,以及大量的私有、个体、外资企业的出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权限很小。唯有财政税务、金融等少数几个部门,还能提供全行业的完整的资料,其余的部门就不能提供行业内的全部资料了。所以,第二轮修志,不能完全像上轮那样依赖于一个部门,要突破部门的界限,跨部门搜集行业内的资料。还要面向社会,从报刊、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局、年鉴等搜集有关资料,甚至还可以搞行业抽样或专项调查。
还有一些跨行业的企业和跨部门的行业,处理此类交叉重复问题,应以行业归属为主、行政隶属关系为次的原则,即详略互见、主详次略。否则,你写你的,我写我的,各志都有一些,却没有一部专业志记述其完整的全貌,造成了行业内容的重大遗漏,也就影响了志书存史、资治的功能和价值。
四、经济部类志的数字问题
经济部类志自然离不开数字,数字在经济部类志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也不能滥用数字,不是数字越多越好,刻意使用数字,而是正确选择使用数字,使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尽量避免出错,否则,其效果不但不能显现出来,有些甚至适得其反。修志工作者要勤用数字,巧用数字,还要善于驾驭数字。
第一轮经济部类志,在使用数字方面,有许多成功的范例,使志书增辉不少,值得第二轮修志工作者借鉴。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经济部类志送审稿中,数字的差错率最少占全书差错率的50%。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①从计划经济体制的角度,还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或改革开放的角度选用数字的问题,比如有关经济效益的一些数字,投入与产出、成本与利润等。用什么,不用什么,就看想说明什么,记述的效果也就不一样。②由于数字的来源不同,有系统内的统计数,有统计局的统计数等,而志书在总纂过程中没有处理好,造成了同部志书同个数字前后不统一。第二轮修志要以自治区统计局的数字为准。③在纂写过程中写错,在打印过程中打错,而校对过程中又没有核对出来、纠正错误。
志书中最容易出现数字错误的地方,是同一个数字,内文与列表不一致、概述与大事记略与内文记述的数字不一致、内文中此处记述与别处记述不一致,列表中的合计数与各分项数相加之和不符等。用关键年份的数字进行比较,从中可看出其经济变化情况,但如果动则横比竖比,左比右比,而无规律可循;或全章全节数字多于文字记述,或文字记述仅有几行,列表却有几页甚至十几页,这种以数代文,以表代文,滥用数字,违反了志书以文字记述为主、列表为辅的编纂方法。
为了便于比较,人们往往把生产总值等实际数字折算成“XX年的不变价”。但有些专业志却将同项同年同一个数字折算成几个不变价,如将1990年的数,折成1980年的不变价和1995年的不变价,而1990年的实际数字却不记。第二轮修志最好少用不变价:①是经过折算的数,并非真实的数。实际的数字看不到了。②自己折算时多了一道工序,也就多了一次出错的可能,实际上一些不变价的出错,出就出在折算的过程中。③容易造成全书数字的混乱。何处使用不变价,如何折算不变价,都要按统计部门的要求办,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不能自行决定和随意折算、使用。
经济部类志应该记述的数字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①行业经济规模,包括全行业的企业及生产经营单位数,全行业总产值、递增率、增加值、固定资产原值(不能用净值代替)、利润总额、年产值超亿元或超5 000万元的主要企业产品产量增长情况(据实际情况而定)。②经济结构,主要记公有与非公有的比例发展情况。③工业布局。④从业人员情况,总数、公有与非公有所占人数,年龄、文化、科学技术素质等。⑤经济效益、实现利润、上缴税金、经营单位全员年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利润率、主要产品成本、流动资金周转率、负债总额、亏损情况。⑥装备水平,年生产能力,主要生产设备情况、台时产量、进口还是国产、何年出厂、价值等。⑦行业中国有、集体、私有、“三资”等经营单位的情况等。以上只是总体情况,各专业志可根据自身情况而定。比如金融、财税、农业、旅游等类专业志,其记述的数字就不可能与此完全相同。总之,大家应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通过适当数字反映行业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