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抗日战争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凝聚力
—— 通辽抗战历史的回顾与沉思
程志峰 刘 忱
内容提要: 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中华民族焕发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巨大凝聚力和战斗力。抗日战争,既是一场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意志和精神的较量。在那场空前壮阔的伟大斗争中,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主要表现出: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宁为玉碎的民族气节和敢于同敌人血战的民族英雄气慨。伟大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不仅成为激励中国人民血战到底的坚实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而且在抗战的烽火中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升华。这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继承和发扬。
十九世纪后半叶,日本经历 “ 明治维新 ” 强大了以后,逐渐走向军国主义,推行一系列对外侵略的政策,其矛头直接指向中国。他们大肆叫嚣 “ 满蒙 ” 是日本的 “ 生命线 ” ,亟欲变中国的东北和东部内蒙古为它的殖民地。 1927 年 4 月,田中在他上台组阁不久的 “ 东方会议 ” 上就提出了以 “ 武力解决满蒙问题 ” 。会后的 7 月 25 日,田中把 “ 东方会议 ” 上决定侵华的方针、政策和进行的步骤,以 “ 奏折 ” 形式,秘密上报天皇,公然狂叫: “ 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而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 。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 ①
《田中奏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总方针、总政策、总行动纲领。占领中国东北和东部内蒙古,是日本侵略中国、霸占亚洲的第一步。日本在做好军事侵略准备后,于 1931 年 9 月 18 日晚,其守备队炸毁沈阳城北部南满铁道一段,然后贼喊捉贼地倒打一耙,诬陷是东北军所为。并以此为口实,袭击沈阳东北军北大营,炮轰沈阳城,挑起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在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就发表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严正指出,这一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其 “ 大陆政策 ” 、 “ 满蒙政策 ” 所采取的直接行动,妄图把 “ 满蒙 ” 变成他们的殖民地。 ② 9 月 20 日,中国共产党与日本共产党联合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北三省宣言》,号召中国与日本的工农群众联合起来,赶走日本侵略者。 9 月 23 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的通电》,指出:九 · 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殖民政策的产物,号召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组织游击战争,打击日本侵略者。 ③
在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亡国灭种的形势下,面对凶恶的强敌,面对无法逃脱的生死劫难,中华民族焕发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实现第二次合作;不同民族之间抛弃隙墙之争,同仇敌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义无反顾,共赴国难,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悍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之间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空前大团结,坚强的凝聚力,就是巨大的战斗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结果。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民族精神,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根本动因;民族凝聚力是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纽带,是激励民族成员为民族生存和发展共同努力的内在动力,是民族历经磨难而延绵不绝的根本因素。通辽(原称哲里木盟)人民抗日战争史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的一个缩影。在抗日战争中,通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 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2 年 9 月第一版, 332 页。
② 潘喜廷等著《东北抗日义勇军史》,远方出版社 1985 年 12 月第一版,第 43 页。
③ 潘喜廷等著《东北抗日义勇军史》,远方出版社 1985 年 12 月第一版,第 44 页。
一、 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很多地方基本上没有抵抗就失去了家园。 “9 月19 日晨 ,日军侵占沈阳,随即在几天内侵占安东(今丹东)、海城、营口、辽阳、鞍山、铁岭、本溪、抚顺、四平、长春、吉林等20 多座城市及其周围广大地区。 9 月,辽宁(除锦州及辽西)、吉林两省沦陷。 11 月,黑龙江省基本沦陷。 ” ① 通辽当时是辽宁省西北角的一个县城,在 1931 年 10 月 14 日,日寇进攻通辽时,通辽人民认识到:没有了国家,就没有了生存的起码条件和尊严,人活着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委曲不能求全,救亡才能图存,抗争才有前途。通辽人民选择了抵抗。驻通辽的东北军骑兵第三旅的 40 团和 41 团在团长王奇峰和杨希宾及通辽县公安局长蒋连瑞指挥部下英勇迎战,打退了日军进攻,取得了胜利。直到 1932 年 1 月 17 日,日寇出动飞机、坦克再次疯狂向通辽进攻,驻通辽的义勇军和东北军又进行了英勇抵抗才退出通辽。
通辽被日军占领后,高文彬率义勇军并没有远退,而是在距离通辽仅 35 公里的余粮堡一带活动,多次给日寇以沉痛打击。
日伪军攻占通辽后,更加丧心病狂,妄图乘胜西进,攻取开鲁,进犯热河。他们经过充分准备后, 1932 年 2 月底,日军指挥官松井清助率四五十名日军及 500 多伪军向开鲁进发。高文彬部义勇军侦知这一情况后,辽北蒙边骑兵第一路(由科左中旗卓力克图亲王府卫队改编的抗日武装)、第二路军(由科左中旗达尔罕亲王府卫队改编的抗日武装),在李海山、刘震玉司令员率领下,会同驻开鲁县的热河省独立骑兵第九旅一部,计 600 余人埋伏在通辽与开鲁之间的道德营子附近。 2 月 29 日双方展开激战,击毙日伪军 380 人。日军指挥官松井清助被击毙。 ②
1932 年 6 月,高文彬率 800 多义勇军攻入通辽的日伪军司令部 —— 马道尹府,用胶皮缠住刀把,砍断电网,翻墙跃入大院内,砍死日军 60 多人。 8 月 30 日,李海山、刘震玉率两队的骑兵再次向通辽进攻。因受前次血洗道尹府的鼓舞,指战员战斗情绪非常高昂。战斗打响不久,义勇军很快攻进了通辽县城内的小街基,击毙日军大佐 1 人、士兵 30 多人。李海山、刘震玉两路骑兵因弹药缺乏,被迫中止战斗,撤往通辽西官银号村。 10 月 6 日,开鲁后援会给李海山、刘震玉部义勇军送来了 5 万发子弹。李海山、刘震玉遂与当晚向通辽县城发起第三次进攻。战斗打响后,通辽电灯厂 24 岁的工人张万中冒着弹雨用铁钳子剪断护城电网,协助义勇军攻城。日军出动坦克、装甲车占据路口,用机枪扫射,封堵路口。战斗到黎明,毙日军 70 多人,伪军 90 多人,义勇军损失也很惨重。 ③ 这次义勇军虽然也没攻下通辽县城,但给日军很大打击。日伪军龟缩在城内,不敢轻易出城。为防义勇军夜袭,又修了第二道护城电网。
通辽广大民众的大无畏牺牲精神,给日本侵略者以沉痛的打击。因为,国家是民族生存和个人生存的前提,如果不想当亡国奴,不想被异族欺凌,每一个中国人除了用自己的生命去铸就民族的生命外,别无选择。抗日战争是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发、汇聚、升华,并得到最充分、最生动体现的一个历史见证。
①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 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2 年 9 月第一版, 333 页
② 刘忱著《通辽抗战史》,远方出版社 2007 年第一版,第 18 页。
③ 参见刘忱著《通辽抗战史》,远方出版社 2007 年第一版,第 19——24 页。
二、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
和衷共济、团结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走向复兴的巨大力量。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我们能够发现,无论是面对天灾还是人祸,或者是外族的入侵,我们中华民族总是能够爆发出惊人的凝聚力。
九一八的枪声,震撼了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国难当头,通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表现了强烈的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的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纷纷投身到抗日战争中来。从封建王公到普通百姓、从贫穷到富有、从城市到农村,都表现出了对地区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关心和忧虑。各阶级、各阶层、各族、各界,甚至包括一些绿林好汉,视民族利益高于一切,携手并肩,团结一起,英勇对敌,用血肉之驱共同谱写了一曲曲奋勇杀敌的正气歌。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军事训练委员会步兵组长高文彬(少将军衔)急赴北平向张学良献策,自荐通过亲友关系去说服握有兵权的哲盟地方有实力的人物,广泛团结蒙汉族人民,共同抗日。张学良采纳高文彬的建议,决定组织 “ 辽北蒙边宣抚专员行署 ” ,领导辽北蒙边抗日武装斗争,并委任高文彬为宣抚专员。 1931 年 11 月中旬,高文彬带王云汉、李树凯、苏崇武、白梦梅、张子振等 20 多人来到通辽,正式树起了抗日大旗后,即会唔地方民族上层人物,做宣抚工作:日寇要灭亡整个中国,对蒙古人也绝无好意,我们要知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的道理;日寇挑拨蒙汉关系,居心叵测,即使蒙汉民族有过阋墙之争,也应通达大义,外御其侮;蒙汉两族休戚与共,命运相通;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优良的革命斗争传统,中国地大人多,团结抗战定有光明前途,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要尽心施志,非众志不能成城 ① 。并发表声明,号召蒙汉各族人民立即行动起来,上下一心,以御外侮;并警告官吏拒绝日寇伪命,倘若乘此危亡,卖国求荣,为虎作伥,干冒不韪,则捕杀正法。
在高文彬等人的宣抚下,一些 “ 绿林好汉 ” ,也举起义旗,投入到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报号 “ 海山 ” 的绿林首领谢海山,于 1931 年 12 月投身抗日,活动于通辽、开鲁一带。绿林出身的杜鸿奎、齐福臣率部抗日后,分别被编入高文彬、贾秉彝部义勇军,活动于通辽、开鲁、科左中旗等地。 1933 年春,活动在开鲁县的 “ 老来好 ” 、 “ 五湖 ” 土匪绺子在胡家岗打死日军七人,打伤十几人。开鲁县的 “ 黑河 ” 绺子在白沙坨村打死日军三人,活捉一人 ② 。
很多有影响的上层人士如科左中旗扎萨克(旗长)达尔罕亲王那木吉勒舍冷,四洮铁路工程局督办、张作霖高级幕僚马龙潭都拒受伪职。这对通辽蒙汉各族人民的抗日斗争也起到了一定的鼓舞作用。
九一八事变前后,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派出到蒙古人民共和国和苏联学习的一批蒙古族青年在国家和民族的危难之际纷纷回到内蒙古各盟旗,开展地下活动,介绍苏联、外蒙古革命情况,启发农牧民的革命觉悟,为共产国际搜集情报。派回哲里木盟的就有特木尔巴根、朋斯克、包尼雅巴斯尔、乌力吉敖喜尔、乌瑞廷、马尼拉等。他们深入到农牧民群众中,或以经商作掩护,或打入伪满政权内部,为共产国际传递了很多有价值的日伪军事、政治、经济等情报,为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日本的侵略,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激起了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促进了各族各界人民的团结一心。空前的民族团结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象抗日战争那样,不分党派、不分阶级、不分民族和宗教信仰,人们凝聚在一起,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都为民族命运忧虑,都为抗日救国贡献力量。真正做到了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粮出粮,有知识的出知识;军队和老百姓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前方斗争与后方斗争相结合,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相结合,使猖獗的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侵略引发了抗争,抗争锤炼了伟大的人民,人民赢得了伟大的战争。
① 刘忱著《高文彬部抗日义勇军在哲盟》,通辽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通辽市文史》(第一辑), 1986 年 1 月。
② 赵国恩著《我所知道的开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第一版,第 142 页。
三、宁为玉碎的民族气节和敢于同敌人血战的民族英雄气慨
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到 1945 年日本投降,在日本侵略者长达 14 年的侵华战争中,造成中国军民伤亡 3500 余万人,经济损失 5000 多亿美元 ①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一次空前浩劫,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一段让中国人难以忘怀的刻骨铭心的悲惨岁月。在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通辽人民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员伤亡无数,财产损失难以估量。在日冦的残暴统治下和与日寇的残烈战争中,通辽人民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不偷生、不苟且、不畏强暴,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宁为玉碎的高贵品质放射出夺目光彩。
例如, 1934 年 4 月,扎鲁特旗的加林台、关甘格、散布拉、甘木格尔组织伪警察武装起义,计划失败后四位组织者被捕。日本侵略者对加林台、关甘格、散布拉、甘木格尔处以 “ 凌迟 ” 酷刑,一刀一刀割肉,逼迫供出同谋。四人视死如归,行刑几个小时,直到鲜血流干,英勇就义,没有交待一人,保护了全队几十人的生命。
1935 年 7 月,奈曼旗周荣九组织 “ 抗日救国军 ” 武装起义,攻陷了八仙筒镇。 ② 镇内 6 个日本人,其中参事官山守荣治,指导官中根长一两人被击毙,日本署官佐佐木正太郎,警长田金座、盐务长穆村三人被活捉,只有一个叫徐藤的日本人跑掉了。战斗结束后,周荣九命令打开监狱,救出被关押的抗日群众 50 多人。当天下午 3 时,周荣九下令将活捉的三个日本人悬吊在十字街西南院,在这里召开了群众控诉大会,声讨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会后,将这罪恶累累的三个日本侵略者枪毙 ② 。周荣九的 “ 抗日救国军 ” 队伍发展到 1500 多人,编成 10 个大队,明确提出了 “ 推翻满洲国,驱逐日寇,还我河山 ” 的口号。经过一年多的浴血奋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震慑了日伪汉奸的卖国行为,鼓舞了蒙汉各族人民的抗日救国斗志,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节。 1936 年 9 月,周荣九战死,时年 42 岁。
1944 年春,开鲁县的马鸣鸾创作反日 “ 天书 ”—— 《正大光明》。用猜字、暗笔、会意等手法编成一段段金猴捉妖的故事,以 “ 妖 ” 喻敌, “ 金猴 ” 代表抗日武装力量, “ 金猴 ” 秉承 “ 天意 ” 历尽艰辛,终于降伏造孽人间的 “ 妖魔 ” 。 “ 天意 ” 即 “ 民心 ” 。 “ 天书 ” 语言晦涩,寓意深刻。开篇四句是:
一人扛横杆,
忘字底不全,
時刻化去寺,
木字一中穿 ” 。
每句为一字谜,四句的谜底是 “ 天亡日本 ” 。
书中还对日本 “ 出劳工、抓国兵、要出荷、勤劳奉仕,苛捐杂税 ” 等逐一进行揭露、抨击,启发读者觉悟。书的最后,用四句偈语总结全篇:
十八二人悬,
日上三人盘,
更边一人站,
女戴紫金冠。
解曰: “ 來春便安 ” 。 “ 來春 ” 指 1945 年,断言日本侵略者在 1945 年将要失败。马鸣鸾假借 “ 天意 ” 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预言侵略者的必败下场,激励人民坚定信心,投身反抗侵略者的斗争中来。
日伪当局查获 “ 天书 ” 后,大肆抓人,很多无辜群众被抓捕后,坐老虎凳、灌凉水,施以酷刑摧残。无辜群众免遭残害,马鸣鸾挺身就捕,承认 “ 天书 ” 是他写的。马鸣鸾被打得体无完肤,但始终没有屈服,表现了一个中国人 “ 可杀,不可辱 ” 的铮铮铁骨。
在通辽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根据市委史志办 “ 通辽抗日战争中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查组 ” 的不完全统计, 14 年中,哲盟伤亡 11178 人; 1933 年,全盟有 1495 人下落不明白; 1943 年,全盟 1294 人出劳工,有 257 人没回来,年死亡率达到 20% ; 1938 年,仅开鲁县就有 195 人被活体解剖。 6 万平方公里的哲盟大地,可以就是一寸江山一寸血!
当我们回首七十多年前这段血与火的历史,赞叹英烈们憾人心魄的英雄业绩时,带给我们的不应仅仅是心灵的振颤,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升华,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 凝聚力 。
纵观中华民族的抗日斗争历史,我们能够爆发出惊人的爱国主义凝聚力。是因为中华民族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决定它本身具有凝聚人心、团结协作、刚毅奋进、厚德载物、爱国爱家、忧国忧民、不屈不挠的基本精神。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成要素来看,它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和依托,以传统文化本质为组成要件,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和发展的基因与基石。一方面,中华民族凝聚力显现着传统文化的丰厚积淀,是精神与文化的结晶;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对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民族精神起着决定作用,它制约民族精神的走向与发展,是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的灵魂。同时,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巩固,又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今天,在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继承和光大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① 练红宁《伟大的民族,博大的情怀》,中国青年报 2005年 9月 4日第二版
② 杨晓春、张斌《周荣九和奈曼旗 “抗日救国军》,内蒙古党史研究室编《内蒙古抗日救亡运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1年 10月第一版,第 36页。
(作者单位:通辽市委史志办)
试论抗日战争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凝聚力
—— 通辽抗战历史的回顾与沉思
程志峰 刘 忱
内容提要: 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中华民族焕发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巨大凝聚力和战斗力。抗日战争,既是一场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意志和精神的较量。在那场空前壮阔的伟大斗争中,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主要表现出: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宁为玉碎的民族气节和敢于同敌人血战的民族英雄气慨。伟大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不仅成为激励中国人民血战到底的坚实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而且在抗战的烽火中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升华。这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继承和发扬。
十九世纪后半叶,日本经历 “ 明治维新 ” 强大了以后,逐渐走向军国主义,推行一系列对外侵略的政策,其矛头直接指向中国。他们大肆叫嚣 “ 满蒙 ” 是日本的 “ 生命线 ” ,亟欲变中国的东北和东部内蒙古为它的殖民地。 1927 年 4 月,田中在他上台组阁不久的 “ 东方会议 ” 上就提出了以 “ 武力解决满蒙问题 ” 。会后的 7 月 25 日,田中把 “ 东方会议 ” 上决定侵华的方针、政策和进行的步骤,以 “ 奏折 ” 形式,秘密上报天皇,公然狂叫: “ 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而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 。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 ①
《田中奏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总方针、总政策、总行动纲领。占领中国东北和东部内蒙古,是日本侵略中国、霸占亚洲的第一步。日本在做好军事侵略准备后,于 1931 年 9 月 18 日晚,其守备队炸毁沈阳城北部南满铁道一段,然后贼喊捉贼地倒打一耙,诬陷是东北军所为。并以此为口实,袭击沈阳东北军北大营,炮轰沈阳城,挑起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在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就发表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严正指出,这一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其 “ 大陆政策 ” 、 “ 满蒙政策 ” 所采取的直接行动,妄图把 “ 满蒙 ” 变成他们的殖民地。 ② 9 月 20 日,中国共产党与日本共产党联合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北三省宣言》,号召中国与日本的工农群众联合起来,赶走日本侵略者。 9 月 23 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的通电》,指出:九 · 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殖民政策的产物,号召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组织游击战争,打击日本侵略者。 ③
在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亡国灭种的形势下,面对凶恶的强敌,面对无法逃脱的生死劫难,中华民族焕发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实现第二次合作;不同民族之间抛弃隙墙之争,同仇敌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义无反顾,共赴国难,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悍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之间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空前大团结,坚强的凝聚力,就是巨大的战斗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结果。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民族精神,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根本动因;民族凝聚力是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纽带,是激励民族成员为民族生存和发展共同努力的内在动力,是民族历经磨难而延绵不绝的根本因素。通辽(原称哲里木盟)人民抗日战争史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的一个缩影。在抗日战争中,通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 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2 年 9 月第一版, 332 页。
② 潘喜廷等著《东北抗日义勇军史》,远方出版社 1985 年 12 月第一版,第 43 页。
③ 潘喜廷等著《东北抗日义勇军史》,远方出版社 1985 年 12 月第一版,第 44 页。
一、 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很多地方基本上没有抵抗就失去了家园。 “9 月19 日晨 ,日军侵占沈阳,随即在几天内侵占安东(今丹东)、海城、营口、辽阳、鞍山、铁岭、本溪、抚顺、四平、长春、吉林等20 多座城市及其周围广大地区。 9 月,辽宁(除锦州及辽西)、吉林两省沦陷。 11 月,黑龙江省基本沦陷。 ” ① 通辽当时是辽宁省西北角的一个县城,在 1931 年 10 月 14 日,日寇进攻通辽时,通辽人民认识到:没有了国家,就没有了生存的起码条件和尊严,人活着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委曲不能求全,救亡才能图存,抗争才有前途。通辽人民选择了抵抗。驻通辽的东北军骑兵第三旅的 40 团和 41 团在团长王奇峰和杨希宾及通辽县公安局长蒋连瑞指挥部下英勇迎战,打退了日军进攻,取得了胜利。直到 1932 年 1 月 17 日,日寇出动飞机、坦克再次疯狂向通辽进攻,驻通辽的义勇军和东北军又进行了英勇抵抗才退出通辽。
通辽被日军占领后,高文彬率义勇军并没有远退,而是在距离通辽仅 35 公里的余粮堡一带活动,多次给日寇以沉痛打击。
日伪军攻占通辽后,更加丧心病狂,妄图乘胜西进,攻取开鲁,进犯热河。他们经过充分准备后, 1932 年 2 月底,日军指挥官松井清助率四五十名日军及 500 多伪军向开鲁进发。高文彬部义勇军侦知这一情况后,辽北蒙边骑兵第一路(由科左中旗卓力克图亲王府卫队改编的抗日武装)、第二路军(由科左中旗达尔罕亲王府卫队改编的抗日武装),在李海山、刘震玉司令员率领下,会同驻开鲁县的热河省独立骑兵第九旅一部,计 600 余人埋伏在通辽与开鲁之间的道德营子附近。 2 月 29 日双方展开激战,击毙日伪军 380 人。日军指挥官松井清助被击毙。 ②
1932 年 6 月,高文彬率 800 多义勇军攻入通辽的日伪军司令部 —— 马道尹府,用胶皮缠住刀把,砍断电网,翻墙跃入大院内,砍死日军 60 多人。 8 月 30 日,李海山、刘震玉率两队的骑兵再次向通辽进攻。因受前次血洗道尹府的鼓舞,指战员战斗情绪非常高昂。战斗打响不久,义勇军很快攻进了通辽县城内的小街基,击毙日军大佐 1 人、士兵 30 多人。李海山、刘震玉两路骑兵因弹药缺乏,被迫中止战斗,撤往通辽西官银号村。 10 月 6 日,开鲁后援会给李海山、刘震玉部义勇军送来了 5 万发子弹。李海山、刘震玉遂与当晚向通辽县城发起第三次进攻。战斗打响后,通辽电灯厂 24 岁的工人张万中冒着弹雨用铁钳子剪断护城电网,协助义勇军攻城。日军出动坦克、装甲车占据路口,用机枪扫射,封堵路口。战斗到黎明,毙日军 70 多人,伪军 90 多人,义勇军损失也很惨重。 ③ 这次义勇军虽然也没攻下通辽县城,但给日军很大打击。日伪军龟缩在城内,不敢轻易出城。为防义勇军夜袭,又修了第二道护城电网。
通辽广大民众的大无畏牺牲精神,给日本侵略者以沉痛的打击。因为,国家是民族生存和个人生存的前提,如果不想当亡国奴,不想被异族欺凌,每一个中国人除了用自己的生命去铸就民族的生命外,别无选择。抗日战争是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发、汇聚、升华,并得到最充分、最生动体现的一个历史见证。
①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 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2 年 9 月第一版, 333 页
② 刘忱著《通辽抗战史》,远方出版社 2007 年第一版,第 18 页。
③ 参见刘忱著《通辽抗战史》,远方出版社 2007 年第一版,第 19——24 页。
二、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
和衷共济、团结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走向复兴的巨大力量。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我们能够发现,无论是面对天灾还是人祸,或者是外族的入侵,我们中华民族总是能够爆发出惊人的凝聚力。
九一八的枪声,震撼了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国难当头,通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表现了强烈的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的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纷纷投身到抗日战争中来。从封建王公到普通百姓、从贫穷到富有、从城市到农村,都表现出了对地区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关心和忧虑。各阶级、各阶层、各族、各界,甚至包括一些绿林好汉,视民族利益高于一切,携手并肩,团结一起,英勇对敌,用血肉之驱共同谱写了一曲曲奋勇杀敌的正气歌。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军事训练委员会步兵组长高文彬(少将军衔)急赴北平向张学良献策,自荐通过亲友关系去说服握有兵权的哲盟地方有实力的人物,广泛团结蒙汉族人民,共同抗日。张学良采纳高文彬的建议,决定组织 “ 辽北蒙边宣抚专员行署 ” ,领导辽北蒙边抗日武装斗争,并委任高文彬为宣抚专员。 1931 年 11 月中旬,高文彬带王云汉、李树凯、苏崇武、白梦梅、张子振等 20 多人来到通辽,正式树起了抗日大旗后,即会唔地方民族上层人物,做宣抚工作:日寇要灭亡整个中国,对蒙古人也绝无好意,我们要知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的道理;日寇挑拨蒙汉关系,居心叵测,即使蒙汉民族有过阋墙之争,也应通达大义,外御其侮;蒙汉两族休戚与共,命运相通;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优良的革命斗争传统,中国地大人多,团结抗战定有光明前途,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要尽心施志,非众志不能成城 ① 。并发表声明,号召蒙汉各族人民立即行动起来,上下一心,以御外侮;并警告官吏拒绝日寇伪命,倘若乘此危亡,卖国求荣,为虎作伥,干冒不韪,则捕杀正法。
在高文彬等人的宣抚下,一些 “ 绿林好汉 ” ,也举起义旗,投入到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报号 “ 海山 ” 的绿林首领谢海山,于 1931 年 12 月投身抗日,活动于通辽、开鲁一带。绿林出身的杜鸿奎、齐福臣率部抗日后,分别被编入高文彬、贾秉彝部义勇军,活动于通辽、开鲁、科左中旗等地。 1933 年春,活动在开鲁县的 “ 老来好 ” 、 “ 五湖 ” 土匪绺子在胡家岗打死日军七人,打伤十几人。开鲁县的 “ 黑河 ” 绺子在白沙坨村打死日军三人,活捉一人 ② 。
很多有影响的上层人士如科左中旗扎萨克(旗长)达尔罕亲王那木吉勒舍冷,四洮铁路工程局督办、张作霖高级幕僚马龙潭都拒受伪职。这对通辽蒙汉各族人民的抗日斗争也起到了一定的鼓舞作用。
九一八事变前后,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派出到蒙古人民共和国和苏联学习的一批蒙古族青年在国家和民族的危难之际纷纷回到内蒙古各盟旗,开展地下活动,介绍苏联、外蒙古革命情况,启发农牧民的革命觉悟,为共产国际搜集情报。派回哲里木盟的就有特木尔巴根、朋斯克、包尼雅巴斯尔、乌力吉敖喜尔、乌瑞廷、马尼拉等。他们深入到农牧民群众中,或以经商作掩护,或打入伪满政权内部,为共产国际传递了很多有价值的日伪军事、政治、经济等情报,为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日本的侵略,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激起了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促进了各族各界人民的团结一心。空前的民族团结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象抗日战争那样,不分党派、不分阶级、不分民族和宗教信仰,人们凝聚在一起,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都为民族命运忧虑,都为抗日救国贡献力量。真正做到了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粮出粮,有知识的出知识;军队和老百姓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前方斗争与后方斗争相结合,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相结合,使猖獗的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侵略引发了抗争,抗争锤炼了伟大的人民,人民赢得了伟大的战争。
① 刘忱著《高文彬部抗日义勇军在哲盟》,通辽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通辽市文史》(第一辑), 1986 年 1 月。
② 赵国恩著《我所知道的开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第一版,第 142 页。
三、宁为玉碎的民族气节和敢于同敌人血战的民族英雄气慨
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到 1945 年日本投降,在日本侵略者长达 14 年的侵华战争中,造成中国军民伤亡 3500 余万人,经济损失 5000 多亿美元 ①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一次空前浩劫,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一段让中国人难以忘怀的刻骨铭心的悲惨岁月。在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通辽人民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员伤亡无数,财产损失难以估量。在日冦的残暴统治下和与日寇的残烈战争中,通辽人民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不偷生、不苟且、不畏强暴,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宁为玉碎的高贵品质放射出夺目光彩。
例如, 1934 年 4 月,扎鲁特旗的加林台、关甘格、散布拉、甘木格尔组织伪警察武装起义,计划失败后四位组织者被捕。日本侵略者对加林台、关甘格、散布拉、甘木格尔处以 “ 凌迟 ” 酷刑,一刀一刀割肉,逼迫供出同谋。四人视死如归,行刑几个小时,直到鲜血流干,英勇就义,没有交待一人,保护了全队几十人的生命。
1935 年 7 月,奈曼旗周荣九组织 “ 抗日救国军 ” 武装起义,攻陷了八仙筒镇。 ② 镇内 6 个日本人,其中参事官山守荣治,指导官中根长一两人被击毙,日本署官佐佐木正太郎,警长田金座、盐务长穆村三人被活捉,只有一个叫徐藤的日本人跑掉了。战斗结束后,周荣九命令打开监狱,救出被关押的抗日群众 50 多人。当天下午 3 时,周荣九下令将活捉的三个日本人悬吊在十字街西南院,在这里召开了群众控诉大会,声讨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会后,将这罪恶累累的三个日本侵略者枪毙 ② 。周荣九的 “ 抗日救国军 ” 队伍发展到 1500 多人,编成 10 个大队,明确提出了 “ 推翻满洲国,驱逐日寇,还我河山 ” 的口号。经过一年多的浴血奋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震慑了日伪汉奸的卖国行为,鼓舞了蒙汉各族人民的抗日救国斗志,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节。 1936 年 9 月,周荣九战死,时年 42 岁。
1944 年春,开鲁县的马鸣鸾创作反日 “ 天书 ”—— 《正大光明》。用猜字、暗笔、会意等手法编成一段段金猴捉妖的故事,以 “ 妖 ” 喻敌, “ 金猴 ” 代表抗日武装力量, “ 金猴 ” 秉承 “ 天意 ” 历尽艰辛,终于降伏造孽人间的 “ 妖魔 ” 。 “ 天意 ” 即 “ 民心 ” 。 “ 天书 ” 语言晦涩,寓意深刻。开篇四句是:
一人扛横杆,
忘字底不全,
時刻化去寺,
木字一中穿 ” 。
每句为一字谜,四句的谜底是 “ 天亡日本 ” 。
书中还对日本 “ 出劳工、抓国兵、要出荷、勤劳奉仕,苛捐杂税 ” 等逐一进行揭露、抨击,启发读者觉悟。书的最后,用四句偈语总结全篇:
十八二人悬,
日上三人盘,
更边一人站,
女戴紫金冠。
解曰: “ 來春便安 ” 。 “ 來春 ” 指 1945 年,断言日本侵略者在 1945 年将要失败。马鸣鸾假借 “ 天意 ” 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预言侵略者的必败下场,激励人民坚定信心,投身反抗侵略者的斗争中来。
日伪当局查获 “ 天书 ” 后,大肆抓人,很多无辜群众被抓捕后,坐老虎凳、灌凉水,施以酷刑摧残。无辜群众免遭残害,马鸣鸾挺身就捕,承认 “ 天书 ” 是他写的。马鸣鸾被打得体无完肤,但始终没有屈服,表现了一个中国人 “ 可杀,不可辱 ” 的铮铮铁骨。
在通辽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根据市委史志办 “ 通辽抗日战争中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查组 ” 的不完全统计, 14 年中,哲盟伤亡 11178 人; 1933 年,全盟有 1495 人下落不明白; 1943 年,全盟 1294 人出劳工,有 257 人没回来,年死亡率达到 20% ; 1938 年,仅开鲁县就有 195 人被活体解剖。 6 万平方公里的哲盟大地,可以就是一寸江山一寸血!
当我们回首七十多年前这段血与火的历史,赞叹英烈们憾人心魄的英雄业绩时,带给我们的不应仅仅是心灵的振颤,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升华,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 凝聚力 。
纵观中华民族的抗日斗争历史,我们能够爆发出惊人的爱国主义凝聚力。是因为中华民族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决定它本身具有凝聚人心、团结协作、刚毅奋进、厚德载物、爱国爱家、忧国忧民、不屈不挠的基本精神。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成要素来看,它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和依托,以传统文化本质为组成要件,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和发展的基因与基石。一方面,中华民族凝聚力显现着传统文化的丰厚积淀,是精神与文化的结晶;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对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民族精神起着决定作用,它制约民族精神的走向与发展,是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的灵魂。同时,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巩固,又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今天,在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继承和光大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① 练红宁《伟大的民族,博大的情怀》,中国青年报 2005年 9月 4日第二版
② 杨晓春、张斌《周荣九和奈曼旗 “抗日救国军》,内蒙古党史研究室编《内蒙古抗日救亡运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1年 10月第一版,第 36页。
(作者单位:通辽市委史志办)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