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念是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新中国财经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探索者。他在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对于如何学习研究党的历史,有着丰富的论述和实践,其原则和方法对我们当下党史学习有诸多启发和借鉴。
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
如何编写、学习党的历史,李先念 指出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 是”。他说:“写好历史,一方面要收集大 量历史资料,掌握第一手材料,分析研 究,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另一方面请一 些老同志回忆当时的历史情况,挖掘活材 料,并把这两个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后 人来写,有好写的一面,就是比较超脱, 可以更客观些;不好写的一面是历史不熟 悉,这就要认真收集各方面的史料,反复 研究,有疑难的地方更要深入钻研,这样 才能真正把它搞准确,才能写出有较高水 平的著作。”
关于红四方面军的历史,有些问题 相对敏感,如红四方面军主力退出鄂豫 皖、西路军是否执行的“张国焘路线” 等。如何看待这些历史问题,李先念强 调“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对于当年 红四方面军主力退出鄂豫皖对不对,李 先念从阶级斗争全局和主客观条件等方 面作了分析,认为在鄂豫皖长期站住脚 不容易。“依我看,不撤出(鄂豫皖)也 不行,是被敌人逼着撤的,是张国焘、 徐向前、陈昌浩和中央分局的同志集体 决定的。……我从新疆回来,和毛主席 辩论过一次。主席听进去了,说:‘看来 不撤不行。’”对于西路军的西渡、血战, 特别是失败的原因,李先念虽是西路军 的亲历者,但因不在总指挥部,对于中 央、军委与西路军往来的大量电文,并 不详知。20 世纪 80 年代初,李先念组 织人员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认真学习、 研究了党的这段历史,最终搞清楚事情 的原委。他说:“从这个时期中央和中央 军委发的一系列电报来看,这段历史事 实是清楚的。红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 夺取宁夏,在甘西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打通国际路线,这是中央经过反复酝酿 后作出的决策。这个决策是中央建立陕 甘宁根据地战略部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从中央安排来看,不仅红四方面 军一部要过黄河,红一方面军也要过黄 河。”“后来的西路军也是中央命令成立 的。西路军自始至终都在中央军委领导 下,重大军事行动都是中央决定或经中 央批准的,并不是执行的张国焘路线。”
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 要有宽广的视野
对党史人物和党史事件的认识,李 先念提出要将其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 按照历史的发展和真实面目来分析。譬 如,对于在张国焘的领导下红四方面军 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的原因,李先念作 了具体分析:“张国焘不是个人单独活动 的,而是同党组织、同红四方面军一起 活 动 的。 我 们党和红军 是革命的, 这股历史的 洪流谁也阻 挡 不 了。 毛 主席在《 学 习和时局》 这篇讲话中 说 过, 那 个 时期中央领 导所采取的政治策略、军事策略和干部 政策在主要方面都是错误的;但另一方 面,当时犯错的同志在反对蒋介石、主 张土地革命和红军斗争这些基本问题上 面,和坚持正确路线的同志之间是没有 争论的。张国焘在这个时期基本上也是 这样。有时,当他还能听取大家意见, 集中集体智慧的时候,不管他主观意志 如何,还能作出比较符合实际的决定。 有时,因为他的错误造成明显恶果,受 到大多数同志批评的时候,他也会被迫 按照大多数人的意志去办事。再者在军 事作战问题上,主要靠徐向前等同志。 因此红四方面军打了许多胜仗。张国焘 坚持南下,另立中央,碰得头破血流, 在坚持正确路线同志的批评、帮助、督 促下,也只好被迫北上,情况又不同一 些。总之,张国焘的错误和野心有一个 发展过程,要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进 行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说得清楚明 白。”
李先念还指出,学习、研究党的历 史还应该以更宽广的视野来看待历史问 题。譬如对于红四方面军发展壮大的主 要 原 因, 李 先 念 指 出:“红四方面军虽然 有很长一段时间处在 独立作战的区域,没 有同党中央和毛泽东 同志在一起,但是它 的成长壮大是同党中 央的正确领导、毛泽 东思想的指导分不开 的。在新民主主义革 命初期,毛泽东同志 就注意把马克思列宁 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 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 合起来,从中国的历 史状况和半封建半殖 民地的社会状况出发,研究中国革命的 特点和规律,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 为中国革命运动奠定了正确的理论基础, 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发展的 正确道路,指导全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 大转变。在创建鄂豫皖根据地的过程中, 有的地方就提出过‘学江西井冈山的办 法’。毛泽东同志的理论和实践代表了我 们党的正确方向,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 等同志的领导下,就是沿着这个方向成 长起来的。”
要一分为二,作历史纵向比较
我们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道路,是 胜利的道路,但也经历了许多曲折。在 学习、研究党的历史时,李先念认为, 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譬如,对待红四 方面军的历史,既看到由于王明等“左” 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特别是张国焘 分裂党、分裂红军的罪恶活动,不仅给 中国革命事业和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 地造成了严重危害,而且使红四方面军 屡历险境,迭遭危难,付出了重大代价。 又要看到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对张国 焘的倒行逆施进行的抵制和斗争,并在 党中央的领导下,清算了他的错误和罪 恶,使自己锻炼得更加坚强,更能自觉 地执行党的正确路线。而且党中央和毛 泽东同志从来就把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 员同张国焘严格区分开来,明确指出, 红四方面军的干部不是张国焘个人的干 部,并充分肯定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 艰苦奋斗,不畏险阻,英勇善战,服从 命令,遵守纪律,忠诚于革命事业的崇 高精神和优良作风。因此,张国焘的错 误和罪恶,丝毫无损于红四方面军的历 史功绩。
李先念在谈到中原突围的情况时, 将中原突围遇到的敌情与红军长征时的 敌情进行纵向对比,总结出三个方面的 不同:一是国民党军令政令统一,我军 可以利用的矛盾相对减少;二是国民党 军的装备大大加强,机械化程度大为提 高;三是国民党地方政权健全,保甲制 度森严,保与保之间相互联防,且有电 话联络,我军行动较为困难。李先念对 党的这两段历史进行的纵向对比分析, 条理分明、清晰扼要,给我军之后的作 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要按照“三要”原则评价历史人物
对于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李先念提出 了“三要”原则:“一要从当时具体历史 条件出发,既不超越历史条件去苛求,也 不原谅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可以避免发生的 过失;二要掌握大量可靠的资料,认真分 析研究,看对重大问题的态度和表现,看 大节,看主流;三要坚持实事求是,功是 功,过是过,是非分明。不夸张,也不隐 瞒;不拔高,也不贬低。”他强调:“能够 掌握这三点,对人物的评价大体上可以做 到公正。”按照“三要”原则,对于评价 红四方面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问题,李先 念认为:徐向前作出的贡献最大,他是红 四方面军的最杰出的代表。在谈到陈昌浩 时,李先念指出:“陈昌浩同志的情况复 杂一点”,但“他和张国焘有本质区别”。 一方面,李先念指出陈“能文能武,有比 较高的理论水平,对红四方面军的思想政 治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在大多数情况 下是支持徐向前军事指挥和作战部署的, 自己也经常独立指挥部队战斗;陈打仗非 常勇敢,不是纸上谈兵的书生,有时还身 先士卒,冲锋在前,尤其在红一、四方面 军会合后,是拥护和支持中央北上战略方 针的,多次打电报叫张国焘北上,并同张 进行过激烈的斗争。另一方面,李先念也 不回避陈所犯的错误,明确指出:陈“也 犯过严重错误,在鄂豫皖和川陕时期,执 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肃反中 错杀了一些好同志”;“对西路军的失败, 他负有重要责任”。在此基础上,李先念 对陈昌浩在红四方面军历史上作出了“功 大于过”的总评价。
要有政治意识,要把党和人民的 利益放在第一位
对于党的历史问题的认识,李先念 强调,应有政治意识,要维护党和军队 的团结,注意要把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 益放在第一位。譬如,如何看待新四军 第五师战史和鄂豫边区革命史,李先念 认为,五师的创建、成长、壮大和取得 的胜利,主要是由于中央正确路线的指 导和人民的大力支持。“因此,这段历史 应该把功劳归于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 领导,归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英勇奋斗, 决不要突出个人。对于五师的迅速成长 和鄂豫边区抗日游击战争的胜利开展, 要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党的 统一领导、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人民群 众的支持、团结是争取胜利的保证等方 面去分析。”李先念还强调,对于这段历 史,既要“写成绩,又要写缺点。写成 绩,不要写成‘老子天下第一’;写缺点, 也要恰如其分。这样才符合历史实际, 内容也显得丰富。在写党内矛盾和分歧 时,要讲怎样正确解决这些矛盾和分歧, 总结历史经验,使我们党和军队更加 团结”。
李先念指出:“历史上有些问题是错 综复杂的,大家在看法上不一致也不奇 怪。但是一定要顾全大局,要有利于党 内、军内的团结,有利于军政、军民的 团结。在曲曲折折的斗争中,有过这样 或那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时,要把 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 于西路军失败的历史,李先念作为当事 人,客观评价说:“中央只批判张国焘和 批评陈昌浩同志,不仅没有追究其他同 志的责任,而且还充分肯定西路军广大 指挥员的英勇奋战精神,这是很正确的。 但是,有些文章、著作、讲话和文件, 对西路军的历史评述不当。这些说法, 可能是由于没有占有大量史料等原因造 成的,是可以理解的。我自己 40 多年来 对有些情况也确实不清楚。现在,许多 情况比较清楚了,就应该按照历史事实 改过来。这样做,更有利于团结。”李先 念组织力量于 1983 年初写出了《关于西 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说明》 最后指出:“当前,全党和全国人民都忙 于社会主义建设,西路军的问题已经是 一个历史问题了,不应该公开争论。我 写的这个材料不发表,如果中央认为合 适,是否可将此材料存中央档案馆和中 央党史研究室,供研究西路军历史的同 志参考,以便今后在讲西路军历史的时 候,能注意到中央当时的指示,尽可能 符合历史事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真总结党的 历史,更好地发挥党的历史的鉴今、资 政作用,是新形势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 不断发展的迫切需要。李先念关于党的 历史学习的论述和实践,是我们党宝贵 的精神财富。
(作者: 史全伟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馆员)
李先念是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新中国财经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探索者。他在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对于如何学习研究党的历史,有着丰富的论述和实践,其原则和方法对我们当下党史学习有诸多启发和借鉴。
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
如何编写、学习党的历史,李先念 指出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 是”。他说:“写好历史,一方面要收集大 量历史资料,掌握第一手材料,分析研 究,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另一方面请一 些老同志回忆当时的历史情况,挖掘活材 料,并把这两个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后 人来写,有好写的一面,就是比较超脱, 可以更客观些;不好写的一面是历史不熟 悉,这就要认真收集各方面的史料,反复 研究,有疑难的地方更要深入钻研,这样 才能真正把它搞准确,才能写出有较高水 平的著作。”
关于红四方面军的历史,有些问题 相对敏感,如红四方面军主力退出鄂豫 皖、西路军是否执行的“张国焘路线” 等。如何看待这些历史问题,李先念强 调“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对于当年 红四方面军主力退出鄂豫皖对不对,李 先念从阶级斗争全局和主客观条件等方 面作了分析,认为在鄂豫皖长期站住脚 不容易。“依我看,不撤出(鄂豫皖)也 不行,是被敌人逼着撤的,是张国焘、 徐向前、陈昌浩和中央分局的同志集体 决定的。……我从新疆回来,和毛主席 辩论过一次。主席听进去了,说:‘看来 不撤不行。’”对于西路军的西渡、血战, 特别是失败的原因,李先念虽是西路军 的亲历者,但因不在总指挥部,对于中 央、军委与西路军往来的大量电文,并 不详知。20 世纪 80 年代初,李先念组 织人员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认真学习、 研究了党的这段历史,最终搞清楚事情 的原委。他说:“从这个时期中央和中央 军委发的一系列电报来看,这段历史事 实是清楚的。红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 夺取宁夏,在甘西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打通国际路线,这是中央经过反复酝酿 后作出的决策。这个决策是中央建立陕 甘宁根据地战略部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从中央安排来看,不仅红四方面 军一部要过黄河,红一方面军也要过黄 河。”“后来的西路军也是中央命令成立 的。西路军自始至终都在中央军委领导 下,重大军事行动都是中央决定或经中 央批准的,并不是执行的张国焘路线。”
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 要有宽广的视野
对党史人物和党史事件的认识,李 先念提出要将其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 按照历史的发展和真实面目来分析。譬 如,对于在张国焘的领导下红四方面军 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的原因,李先念作 了具体分析:“张国焘不是个人单独活动 的,而是同党组织、同红四方面军一起 活 动 的。 我 们党和红军 是革命的, 这股历史的 洪流谁也阻 挡 不 了。 毛 主席在《 学 习和时局》 这篇讲话中 说 过, 那 个 时期中央领 导所采取的政治策略、军事策略和干部 政策在主要方面都是错误的;但另一方 面,当时犯错的同志在反对蒋介石、主 张土地革命和红军斗争这些基本问题上 面,和坚持正确路线的同志之间是没有 争论的。张国焘在这个时期基本上也是 这样。有时,当他还能听取大家意见, 集中集体智慧的时候,不管他主观意志 如何,还能作出比较符合实际的决定。 有时,因为他的错误造成明显恶果,受 到大多数同志批评的时候,他也会被迫 按照大多数人的意志去办事。再者在军 事作战问题上,主要靠徐向前等同志。 因此红四方面军打了许多胜仗。张国焘 坚持南下,另立中央,碰得头破血流, 在坚持正确路线同志的批评、帮助、督 促下,也只好被迫北上,情况又不同一 些。总之,张国焘的错误和野心有一个 发展过程,要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进 行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说得清楚明 白。”
李先念还指出,学习、研究党的历 史还应该以更宽广的视野来看待历史问 题。譬如对于红四方面军发展壮大的主 要 原 因, 李 先 念 指 出:“红四方面军虽然 有很长一段时间处在 独立作战的区域,没 有同党中央和毛泽东 同志在一起,但是它 的成长壮大是同党中 央的正确领导、毛泽 东思想的指导分不开 的。在新民主主义革 命初期,毛泽东同志 就注意把马克思列宁 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 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 合起来,从中国的历 史状况和半封建半殖 民地的社会状况出发,研究中国革命的 特点和规律,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 为中国革命运动奠定了正确的理论基础, 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发展的 正确道路,指导全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 大转变。在创建鄂豫皖根据地的过程中, 有的地方就提出过‘学江西井冈山的办 法’。毛泽东同志的理论和实践代表了我 们党的正确方向,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 等同志的领导下,就是沿着这个方向成 长起来的。”
要一分为二,作历史纵向比较
我们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道路,是 胜利的道路,但也经历了许多曲折。在 学习、研究党的历史时,李先念认为, 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譬如,对待红四 方面军的历史,既看到由于王明等“左” 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特别是张国焘 分裂党、分裂红军的罪恶活动,不仅给 中国革命事业和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 地造成了严重危害,而且使红四方面军 屡历险境,迭遭危难,付出了重大代价。 又要看到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对张国 焘的倒行逆施进行的抵制和斗争,并在 党中央的领导下,清算了他的错误和罪 恶,使自己锻炼得更加坚强,更能自觉 地执行党的正确路线。而且党中央和毛 泽东同志从来就把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 员同张国焘严格区分开来,明确指出, 红四方面军的干部不是张国焘个人的干 部,并充分肯定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 艰苦奋斗,不畏险阻,英勇善战,服从 命令,遵守纪律,忠诚于革命事业的崇 高精神和优良作风。因此,张国焘的错 误和罪恶,丝毫无损于红四方面军的历 史功绩。
李先念在谈到中原突围的情况时, 将中原突围遇到的敌情与红军长征时的 敌情进行纵向对比,总结出三个方面的 不同:一是国民党军令政令统一,我军 可以利用的矛盾相对减少;二是国民党 军的装备大大加强,机械化程度大为提 高;三是国民党地方政权健全,保甲制 度森严,保与保之间相互联防,且有电 话联络,我军行动较为困难。李先念对 党的这两段历史进行的纵向对比分析, 条理分明、清晰扼要,给我军之后的作 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要按照“三要”原则评价历史人物
对于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李先念提出 了“三要”原则:“一要从当时具体历史 条件出发,既不超越历史条件去苛求,也 不原谅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可以避免发生的 过失;二要掌握大量可靠的资料,认真分 析研究,看对重大问题的态度和表现,看 大节,看主流;三要坚持实事求是,功是 功,过是过,是非分明。不夸张,也不隐 瞒;不拔高,也不贬低。”他强调:“能够 掌握这三点,对人物的评价大体上可以做 到公正。”按照“三要”原则,对于评价 红四方面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问题,李先 念认为:徐向前作出的贡献最大,他是红 四方面军的最杰出的代表。在谈到陈昌浩 时,李先念指出:“陈昌浩同志的情况复 杂一点”,但“他和张国焘有本质区别”。 一方面,李先念指出陈“能文能武,有比 较高的理论水平,对红四方面军的思想政 治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在大多数情况 下是支持徐向前军事指挥和作战部署的, 自己也经常独立指挥部队战斗;陈打仗非 常勇敢,不是纸上谈兵的书生,有时还身 先士卒,冲锋在前,尤其在红一、四方面 军会合后,是拥护和支持中央北上战略方 针的,多次打电报叫张国焘北上,并同张 进行过激烈的斗争。另一方面,李先念也 不回避陈所犯的错误,明确指出:陈“也 犯过严重错误,在鄂豫皖和川陕时期,执 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肃反中 错杀了一些好同志”;“对西路军的失败, 他负有重要责任”。在此基础上,李先念 对陈昌浩在红四方面军历史上作出了“功 大于过”的总评价。
要有政治意识,要把党和人民的 利益放在第一位
对于党的历史问题的认识,李先念 强调,应有政治意识,要维护党和军队 的团结,注意要把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 益放在第一位。譬如,如何看待新四军 第五师战史和鄂豫边区革命史,李先念 认为,五师的创建、成长、壮大和取得 的胜利,主要是由于中央正确路线的指 导和人民的大力支持。“因此,这段历史 应该把功劳归于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 领导,归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英勇奋斗, 决不要突出个人。对于五师的迅速成长 和鄂豫边区抗日游击战争的胜利开展, 要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党的 统一领导、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人民群 众的支持、团结是争取胜利的保证等方 面去分析。”李先念还强调,对于这段历 史,既要“写成绩,又要写缺点。写成 绩,不要写成‘老子天下第一’;写缺点, 也要恰如其分。这样才符合历史实际, 内容也显得丰富。在写党内矛盾和分歧 时,要讲怎样正确解决这些矛盾和分歧, 总结历史经验,使我们党和军队更加 团结”。
李先念指出:“历史上有些问题是错 综复杂的,大家在看法上不一致也不奇 怪。但是一定要顾全大局,要有利于党 内、军内的团结,有利于军政、军民的 团结。在曲曲折折的斗争中,有过这样 或那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时,要把 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 于西路军失败的历史,李先念作为当事 人,客观评价说:“中央只批判张国焘和 批评陈昌浩同志,不仅没有追究其他同 志的责任,而且还充分肯定西路军广大 指挥员的英勇奋战精神,这是很正确的。 但是,有些文章、著作、讲话和文件, 对西路军的历史评述不当。这些说法, 可能是由于没有占有大量史料等原因造 成的,是可以理解的。我自己 40 多年来 对有些情况也确实不清楚。现在,许多 情况比较清楚了,就应该按照历史事实 改过来。这样做,更有利于团结。”李先 念组织力量于 1983 年初写出了《关于西 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说明》 最后指出:“当前,全党和全国人民都忙 于社会主义建设,西路军的问题已经是 一个历史问题了,不应该公开争论。我 写的这个材料不发表,如果中央认为合 适,是否可将此材料存中央档案馆和中 央党史研究室,供研究西路军历史的同 志参考,以便今后在讲西路军历史的时 候,能注意到中央当时的指示,尽可能 符合历史事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真总结党的 历史,更好地发挥党的历史的鉴今、资 政作用,是新形势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 不断发展的迫切需要。李先念关于党的 历史学习的论述和实践,是我们党宝贵 的精神财富。
(作者: 史全伟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馆员)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