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烈士陵园
赤峰市烈士陵园位于赤峰市中心城区南山生态园的高坡上,俯瞰古松沃野阡陌,环顾四周,东眺巍巍红山赤壁,北揽英金白练凝碧,西依苍山翠黛层叠,南望生态建设新貌。陵园依山起势,西高东低,景色秀丽,环境优雅,建筑高低错落有致,占地面积4350平方米。烈士陵园规划布局为中轴对称式建筑,依山势走向坐西面东,依次为大门、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和烈士墓、赤峰革命烈士纪念碑和英名墙。陵园大门为具有民族风格四根并排门柱,中间横额上镌刻着萧克将军为陵园题写的园名——“赤峰烈士陵园”六个鎏金大字。拾级而上是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1945年8月,为纪念在打败日军、解放赤峰战斗中光荣牺牲的苏联红军而立,纪念碑高9米。1992年重建迁移时,将碑下的40位苏联红军烈士遗骨一并迁葬到赤峰市烈士陵园内,并按原规格、样式、高度重建了一座纪念碑。苏联红军纪念碑,自成一景,使苏联红军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永传后世。再往上是赤峰革命烈士纪念碑。1947年,为了纪念在解放赤峰的战斗中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而建。碑体南北两面分别镌刻着“踏着先烈的血迹前进”的碑文。重建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为陵园的主体建筑,高20米,整个碑体为高高举起的钢枪,碑体为白色花岗岩理石贴面。碑体底部东南北三面为花岗岩浮雕,展现了英雄的赤峰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时期,拥军支前、杀敌立功、前仆后继的光辉业绩;碑体中部南北两侧镶嵌着镰刀斧头,象征着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解放全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碑体上部为玻璃钢质的紧握钢枪,表现赤峰人民英勇无畏,踏着烈士的血迹,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奋斗、勇往直前!碑后侧是庄严肃穆的240平方米弧形英名墙,镌刻着为解放全中国、解放赤峰、抗美援朝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英勇牺牲的6582位赤峰籍烈士的英名。巍巍丰碑圣洁、凝重、崇高,记载着烈士的丰功伟绩,象征着烈士们的高尚情操,使人们永远铭记革命和建设走过的艰难道路和付出的巨大代价,激励人们沿先烈开创的事业前进!
为了纪念英勇献身的赤峰英烈,为了让现实永远记住历史。1992年春,赤峰市委、市政府决定重新迁建赤峰市烈士陵园,但迁建资金将采用社会筹资的方式予以解决。不出两个月,捐款上百万元。陵园前停车场为捐款者树碑立传,以励后人。赤峰市烈士陵园于1992年7月破土奠基,经过3个月的紧张施工,至10月完成迁建任务,全面落成。一座全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现在赤峰人民面前。1993年12月,赤峰市烈士陵园列入自治区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10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在陵园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赤峰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2012年8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赤峰烈士陵园
赤峰市烈士陵园位于赤峰市中心城区南山生态园的高坡上,俯瞰古松沃野阡陌,环顾四周,东眺巍巍红山赤壁,北揽英金白练凝碧,西依苍山翠黛层叠,南望生态建设新貌。陵园依山起势,西高东低,景色秀丽,环境优雅,建筑高低错落有致,占地面积4350平方米。烈士陵园规划布局为中轴对称式建筑,依山势走向坐西面东,依次为大门、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和烈士墓、赤峰革命烈士纪念碑和英名墙。陵园大门为具有民族风格四根并排门柱,中间横额上镌刻着萧克将军为陵园题写的园名——“赤峰烈士陵园”六个鎏金大字。拾级而上是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1945年8月,为纪念在打败日军、解放赤峰战斗中光荣牺牲的苏联红军而立,纪念碑高9米。1992年重建迁移时,将碑下的40位苏联红军烈士遗骨一并迁葬到赤峰市烈士陵园内,并按原规格、样式、高度重建了一座纪念碑。苏联红军纪念碑,自成一景,使苏联红军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永传后世。再往上是赤峰革命烈士纪念碑。1947年,为了纪念在解放赤峰的战斗中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而建。碑体南北两面分别镌刻着“踏着先烈的血迹前进”的碑文。重建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为陵园的主体建筑,高20米,整个碑体为高高举起的钢枪,碑体为白色花岗岩理石贴面。碑体底部东南北三面为花岗岩浮雕,展现了英雄的赤峰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时期,拥军支前、杀敌立功、前仆后继的光辉业绩;碑体中部南北两侧镶嵌着镰刀斧头,象征着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解放全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碑体上部为玻璃钢质的紧握钢枪,表现赤峰人民英勇无畏,踏着烈士的血迹,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奋斗、勇往直前!碑后侧是庄严肃穆的240平方米弧形英名墙,镌刻着为解放全中国、解放赤峰、抗美援朝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英勇牺牲的6582位赤峰籍烈士的英名。巍巍丰碑圣洁、凝重、崇高,记载着烈士的丰功伟绩,象征着烈士们的高尚情操,使人们永远铭记革命和建设走过的艰难道路和付出的巨大代价,激励人们沿先烈开创的事业前进!
为了纪念英勇献身的赤峰英烈,为了让现实永远记住历史。1992年春,赤峰市委、市政府决定重新迁建赤峰市烈士陵园,但迁建资金将采用社会筹资的方式予以解决。不出两个月,捐款上百万元。陵园前停车场为捐款者树碑立传,以励后人。赤峰市烈士陵园于1992年7月破土奠基,经过3个月的紧张施工,至10月完成迁建任务,全面落成。一座全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现在赤峰人民面前。1993年12月,赤峰市烈士陵园列入自治区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10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在陵园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赤峰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2012年8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