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蓄谋已久、处心积虑策划下,对中国发动的武装侵略,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蓄 谋 已 久
1894年至1895年,日本通过签订马关条约侵占中国领土。
1904年至1905年,日本把中国东北的南部地区强行化为势力范围并驻军。
1927年,日本政府召开东方会议,制定《对华政策纲要》,企图“通过诉诸武力,把‘满蒙’从中国分割出去”。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日本经济严重受挫,急于发动侵略战争摆脱困境。同年,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参谋、作战部主任石原莞尔提出的《满蒙问题解决方案》第一条就是 :“坚决把满蒙政权握于手中”,“由于满蒙的合理开发,日本的繁荣自然恢复”。
处 心 积 虑
1929年7月至1931年7月,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等日本关东军军官在东北各地连续组织四次“参谋旅行”。这些“参谋旅行”西北起自满洲里、海拉尔、齐齐哈尔,中经哈尔滨、郑家屯、洮南、长春、沈阳、新民,西南至锦州、山海关等地。参加“参谋旅行”的关东军军官一面进行军事侦查,考察地形,组织模拟军事对抗;一面进行占领“满蒙”方案和战术的研究。这些有关调查和研究,为关东军发动事变,占领东北,提供了情报资料。
1931年4月,日本参谋本部在《1931年形势判断》中,提出解决“满蒙问题”的三个步骤:(一)在“满洲”建立取代张学良政权的亲日政权。(二)使这一政权从中国主权下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三)占领“满蒙”。日军占领中国东北的目标、步骤,已经确定。
1931年6月,日本陆军省和参谋本部拟定了《解决满蒙问题方案大纲》。其中主要内容是:“(一)倘若“满洲”的排日活动再发展下去,也许要采取军事行动。(二)让日本国民和世界各国了解“满洲”的排日活动,以便在采取军事行动之际,能得到国内外舆论的谅解。(三)采取军事行动时所需要的兵力,在与关东军协商后,由参谋本部作战部拟定上报。(四)为谋取国内外谅解而采取的措施,约以一年为期,即到明年(1932年)春为止”。这一方案大纲是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东北的纲领性文件。后来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行动,基本是按照这个纲领进行的,只是时间稍稍提前而已。
1931年,日本关东军制定《满蒙问题处理方案》《关东军占领满蒙计划》。在计划中,包括为行使武力而制造事端的密谋。制造事端的地点,拟定在沈阳城与北大营连接地带的柳条湖附近铁路。日本关东军还组织了一个爆破小组,并拟定具体时间。
暗 箭 在 弦
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机构加紧进行武装侵略的军事部署。
1931年4月,日本军部以换防为名,将驻辽阳的关东军第十六师团调回日本,将日军的精锐部队之一第二师团调到中国东北。第二师团士兵多生长在日本北部的寒冷地区,有较强耐寒能力,适于在中国东北地区作战。
1931年7月,日本军部下令将两门24厘米口径的榴弹炮,由日本神户秘密运至大连,再由大连运到沈阳。然后隐蔽的安装在沈阳日本独立守备队兵营内,并将炮口标定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1931年8月,日本关东军把司令官换为对中国东北非常熟悉、曾担任张作霖军事顾问和日本驻华使馆武官的本庄繁。本庄繁到任后立即部署作战计划。9月初,本庄繁对铁路沿线各地进行巡视,组织军事演习。演习中鸣枪放炮、攻城、巷战,甚至公然把东北军兵营作为攻击目标。嚣张气焰达到极点。关东军要发动事变的秘密行动消息,在日本国内传开,引发日本外相对陆相提出质问。9月14日,日本关东军收到电报,15日下午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提前行动,将原定的行动日期9月28日改为9月18日。同时继续加速组织军事演习。9月14日至17日,日军在沈阳北大营一带连续组织演习,并在沈阳街头张贴布告,谎称是在举行秋操。
1931年9月17日,接到密令的日本在乡军人聚集到沈阳、长春、哈尔滨。聚集在沈阳南站的日本军人,臂缠黑纱,狂呼要为保障“满蒙”之既得权利而洒军人之鲜血。
1931年9月18日上午,本庄繁检阅关东军,做战前动员训示:"当万一事端发生时,务必采取积极行动,要有决不失败的决心和准备,不可有半点失误。”
事 变 爆 发
1931年9月18日夜,时近中秋,天高气爽,白山黑水间、松辽平原上,农作物成熟,正待开镰收割。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第三中队工兵中尉河本末守,率领6名士兵,携带炸药,以巡视铁路为名,来到沈阳城郊柳条湖附近铁路线上预先选定的爆炸点,将路轨炸毁一段,然后用电话报告,诬称北大营中国士兵炸毁铁路。日本关东军立即发布详细的军队部署和攻击命令。 爆炸刚结束,事先埋伏在柳条湖以北文官屯的一百多名日军,直扑东北军兵营北大营。同时,日军在沈阳车站鸣响汽笛,日军军营内早早架设的两门榴弹炮立即开始轰击北大营。大批日军纠集北大营,展开攻击,炮火异常猛烈。19日凌晨,抚顺、鞍山的日军也到达北大营。一夜战斗,中国东北军第七旅战死官兵149人,受伤官兵186人,总计伤亡335人。日本守备军第二大队在攻击北大营时死2人,伤22人。
九一八事变第二天,日军便占领了沈阳。之后短短四个月,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沦为日本的占领地。
面对侵略,国民党政府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国际联盟的调停上,但是英法操纵下的国联并没有对日本采取任何有力的制裁措施。
民族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响亮地提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指出:“特别在‘满洲’更应该加紧的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加紧在北满军队中的工作,组织他的兵变与游击战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重的打击”。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多次发表宣言,作出决议,号召工农红军和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并提出中国工农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同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这些抗日宣言和决议,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日本侵略的鲜明立场,宣告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战斗到底的坚强决心。中共中央从全国各地抽调选派周保中、赵一曼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干部,陆续奔赴东北战场加强抗日力量。由于有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严明的纪律,有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英勇无谓的牺牲精神,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在斗争中不断壮大,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