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5月,中共冀东地委为巩固承平宁抗日游击根据地,成立了以杨雨民为书记的中共承平宁联合县工委、以周治国为主任的承平宁联合县办事处,会同八路军冀东军分区新组建的第三区队,北越长城,翻山越岭,穿过层层封锁,于5月底到达平泉县七家岱川沟脑镇杆子沟,与周治国率领的队伍胜利会合。6月初,承平宁联合县工委在平泉县旗杆子山双庙村召开第一次党政军干部联席会议,研究确定了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发展武装、统一战线四大工作任务的具体步骤和措施。会后,承平宁联合县先后建立起8个区级抗日政府。其中,宁城县境内四个,在宁城地区还发展了21名党员。
到达承平宁的第三区队和地方游击队在以宁城为中心的赤峰南部及周边地区连续袭击敌人。1943年至1944年,先后发起三座店、长胜沟、谢杖子、下坡子等多次战斗,攻克宁城县城和伪警察署,将承平宁联合县游击区巩固扩大到以宁城为中心,东至朝阳、凌源、建平,西到围场、隆化,北至赤峰,南到长城的广大地区。游击区的政权建设也取得了进展,在中心地带建立了许多抗日“两面政权”,对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4年3月,日本关东军和热河伪军加紧对承平宁地区的进攻与“扫荡”。八路军主力部队转移至关内,小部分兵力留下牵制敌人。1944年3月11日夜,在宁城县朝宝沟川战斗中,40多名干部和战士寡不敌众,宁死不当俘虏,全部跳崖,舒殿有、刘相廷等9人壮烈牺牲。3月29日,在双庙村老戚沟战斗中,高桥等9人壮烈牺牲。在此之前,承平宁工委组织部部长陈革率领的一支游击队被敌包围,全部牺牲。4月25日,在宁城大双庙龙潭沟战斗中,赵洪武等18人宁死不降,全体牺牲。由于日、伪军的严酷“扫荡”,抗日武装于9月撤离热南地区。
在热河南部的抗日斗争中,人民群众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时期,宁城县有200多人参加了八路军。人民群众在生活上、物资上给八路军以大力支援,许多人为掩护八路军献出生命。宁城四道沟姜廷怀父子和本村7名群众为保守八路军活动机密被日、伪军抓入监狱拷打,4人被折磨致死。霍力霍川妇女修桂英三年如一日爬山越岭,在深山里先后护理八路军伤病员14人。宁城黑里河青年郭春年、黄茂荣在山上小窝棚里先后照顾8名抗日战士,黄茂荣父亲因此牺牲。
1944年底,日本侵略者预感到末日来临,提出在中国战场上“阻拦华南,决战华中,退守华北,死守东北”的作战计划,冀热辽区正处在敌人“退守”和“死守”区域。为恢复热河地区抗日斗争,为解放东北创造条件,1945年2月5日,中共冀热辽区委发出《关于对热辽工作初步总结意见与恢复开辟热辽工作的决定》,一方面派出干部到冀热辽分局党校和华北大学学习,一方面组织精干武工队出关,侦查敌情、发展关系、积蓄力量。1945年1月恢复建制的承平宁联合县机关和5月成立的宁(城)赤(峰)联合县机关,都在积极准备赶赴承平宁地区。
为配合各联合县机关出关尽快恢复热辽地区抗日斗争,1945年6月,中共热辽边区委员会、冀热辽军区和冀热辽行政公署派出3个北进支队挺进热河,重新恢复了热南抗日游击区。这一时期,由郝福鸿率领的中路北进支队在宁城八素台、公爷府等地开展活动,张立文等在宁城大明、二龙、汐子、一肯中、八肯中等地恢复工作,坚持斗争到抗日战争最后胜利。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中共承平宁联合县工委和八路军冀热辽部队发动群众坚持斗争,历尽艰辛,在敌人层层包围下建立了抗日游击区,给日军和伪满洲国以沉重打击。
1943年5月,中共冀东地委为巩固承平宁抗日游击根据地,成立了以杨雨民为书记的中共承平宁联合县工委、以周治国为主任的承平宁联合县办事处,会同八路军冀东军分区新组建的第三区队,北越长城,翻山越岭,穿过层层封锁,于5月底到达平泉县七家岱川沟脑镇杆子沟,与周治国率领的队伍胜利会合。6月初,承平宁联合县工委在平泉县旗杆子山双庙村召开第一次党政军干部联席会议,研究确定了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发展武装、统一战线四大工作任务的具体步骤和措施。会后,承平宁联合县先后建立起8个区级抗日政府。其中,宁城县境内四个,在宁城地区还发展了21名党员。
到达承平宁的第三区队和地方游击队在以宁城为中心的赤峰南部及周边地区连续袭击敌人。1943年至1944年,先后发起三座店、长胜沟、谢杖子、下坡子等多次战斗,攻克宁城县城和伪警察署,将承平宁联合县游击区巩固扩大到以宁城为中心,东至朝阳、凌源、建平,西到围场、隆化,北至赤峰,南到长城的广大地区。游击区的政权建设也取得了进展,在中心地带建立了许多抗日“两面政权”,对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4年3月,日本关东军和热河伪军加紧对承平宁地区的进攻与“扫荡”。八路军主力部队转移至关内,小部分兵力留下牵制敌人。1944年3月11日夜,在宁城县朝宝沟川战斗中,40多名干部和战士寡不敌众,宁死不当俘虏,全部跳崖,舒殿有、刘相廷等9人壮烈牺牲。3月29日,在双庙村老戚沟战斗中,高桥等9人壮烈牺牲。在此之前,承平宁工委组织部部长陈革率领的一支游击队被敌包围,全部牺牲。4月25日,在宁城大双庙龙潭沟战斗中,赵洪武等18人宁死不降,全体牺牲。由于日、伪军的严酷“扫荡”,抗日武装于9月撤离热南地区。
在热河南部的抗日斗争中,人民群众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时期,宁城县有200多人参加了八路军。人民群众在生活上、物资上给八路军以大力支援,许多人为掩护八路军献出生命。宁城四道沟姜廷怀父子和本村7名群众为保守八路军活动机密被日、伪军抓入监狱拷打,4人被折磨致死。霍力霍川妇女修桂英三年如一日爬山越岭,在深山里先后护理八路军伤病员14人。宁城黑里河青年郭春年、黄茂荣在山上小窝棚里先后照顾8名抗日战士,黄茂荣父亲因此牺牲。
1944年底,日本侵略者预感到末日来临,提出在中国战场上“阻拦华南,决战华中,退守华北,死守东北”的作战计划,冀热辽区正处在敌人“退守”和“死守”区域。为恢复热河地区抗日斗争,为解放东北创造条件,1945年2月5日,中共冀热辽区委发出《关于对热辽工作初步总结意见与恢复开辟热辽工作的决定》,一方面派出干部到冀热辽分局党校和华北大学学习,一方面组织精干武工队出关,侦查敌情、发展关系、积蓄力量。1945年1月恢复建制的承平宁联合县机关和5月成立的宁(城)赤(峰)联合县机关,都在积极准备赶赴承平宁地区。
为配合各联合县机关出关尽快恢复热辽地区抗日斗争,1945年6月,中共热辽边区委员会、冀热辽军区和冀热辽行政公署派出3个北进支队挺进热河,重新恢复了热南抗日游击区。这一时期,由郝福鸿率领的中路北进支队在宁城八素台、公爷府等地开展活动,张立文等在宁城大明、二龙、汐子、一肯中、八肯中等地恢复工作,坚持斗争到抗日战争最后胜利。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中共承平宁联合县工委和八路军冀热辽部队发动群众坚持斗争,历尽艰辛,在敌人层层包围下建立了抗日游击区,给日军和伪满洲国以沉重打击。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