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1年  /  第二期

第二期

  • (史海钩沉)归化城和漠北漠西间的驼路(一)
  • 归化城的晋籍旅蒙商,从康熙年代的中后期开始崛起,到民国中期衰落,前后经历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其主要运输方式是驼队运输,即所谓“跑骆驼房子”。从归化城到漠北漠西等各路主要有七条驼路。

    清代到民国年间,凡以半通不通的蒙古语(包括维吾尔语、俄语)为语言工具做买卖的商号,称之为“通事行”或“通事司”。归化城“走大外路”的“三大号”——大盛魁、元盛德、天义德等,分别由数千乃至上万峰骆驼组成大、中、小规模的“骆驼房子(即驼运队)”,几乎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每日每时,频繁来往于这七条驼运路线上,从事繁忙的营运购销活动。当时,归化城除了旅蒙通事行(司)自养大量的骆驼外,还出现了数十家乃至上百家养驼户,以供商家雇用。所以归化城一度有“万驼之城”的称誉。

    归化城从清代到民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沟通漠南乃至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广大中国内地同漠北漠西广大地区之间的商品(包括生产、生活、日用品及羊、马、牛、驼)最主要的集散地之一,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逐渐废除了明王朝在长城沿线通商互市的禁令;二是由于在康熙王朝三次大规模征讨噶尔丹和八旗兵由右玉移防归化绥远城后清军的军机需要;三是由于归化城处于漠北和漠南乃至中国内地交汇处的地理位置,导致了归化城担当起“汇通天下”的重要载体。

    据有关地方史料记载,在来往于归化城和漠北漠西的七条驼路上,为了便于解决“骆驼房子”人驼的歇脚食宿和水草补给,均设有远近不等的台站。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和史家研究考察这几条驼路的状况,特将这七条驼路上的台站名称、地理和自然环境(主要是水草质量)以及台站间的距离等资料整理后分述于下:

     

    一、库伦路

    自归化城起,至蒙古库伦(即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经内蒙古武川、达尔罕贝勒旗;外蒙古土谢图汗部至库伦,设39台站,程途约2870里。

    由归化城北行跨蜈蚣坝共90里至可可以力更(今武川县治)。西北行60里至召河(今希拉穆仁)。西北行60里至达什得令。西北行60里至察汗      。北行60里至藁北闪丹。北行70里至黑沙兔(以上各站,随处均有水草)。北行100里至秃亥河(河水)。北行60里至济斯洪尔(此站与张家口赴前后营路相合,为内外蒙界,设卡驻兵巡边)。北行60里至什不圪(道旁有东西二井,西井供人饮水,东井供畜饮水)。北行100里至明镜(明镜,蒙古语山梁之意,梁东有甜水井,梁西有苦水井)。北行80里至什八圪台(距站56里处的察汗不克设有蒙兵稽查处,行人至此,盘诘极严)。北行50里至阿不赖(此站在沙漠中,觅水最难,水井均在枳机滩内,行者须细心寻找,方能觅得井水)。北行50里至哀勒素达赖(此站有一天然水泉在沙漠中)。北行60里至察杭(此站有二井,凿于石中)。北行100里至苏集(此站山下有井。站西约10里处设蒙兵稽查处,置“达尔古官”即五十户之长一员)。北行120里至章茂公(此处山坡下有甜水井)。北行150里至得勒素达赖(枳机丛中有井水)。北行130里至札刚脑包(道北有沙梁如山,沙中生一种圆干、无叶、绿色灌木,蒙古语称之为札刚,故名札刚脑包)。北行60里至开勒贵(此站有二井,东井属密勒更王境。西井属巴图公境)。北行60里至什报(有井水)。北行60里至讨勒盖(有二山头,井在二山中间,至此站即出戈壁)。北行60里至昴伦脑包(此站在脑包前,路之东西各有一井)。北行70里至乌兰脑包(此站水井在道之东北较远处)。北行80里至甲勒盖龙头。北行70里至巴汗苏木(此站召前有水井)。北行70里至崔令庙(此庙亦称开令庙,至此与张家口赴库伦路相同,行人较多)。北行70里至昴伦      (有井水)。北行60里至昴圪茂(有河水和井水)。北行100里至腮乌素不勒圪(有井水)。北行100里至古勒半讨勒盖(有井水)。北行70里至钖力忽独。北行60里至后昴格茂。北行70里至阿道      (有井水)。北行100里至寒山坝底(坝前、坝后均有井水)。北行60里至红忽淖(有水)。北行30里至大卯独沁(有水,有时作打尖站)。北行60里至桃赖河(又名小卯独沁)。北行50里到达库伦(即今乌兰巴托)。

    此路又被称为“公主路”,为归化城赴库伦最捷近的一条驼路。途中天然河流、水泉、水淖较丰,每隔数十里还有人工开凿水井,所以驼队多乐行此路。据史料载,归化城至库伦还有两条驼路,即所谓信杆路和大西路。信杆路由归化城跨蜈蚣坝经可可以力更到乌兰花等四子王旗境,绕行至滂江或二连,合入电信杆路线,沿电信杆而行,无迷失方向之虞,沿途水草不乏,路亦较平坦。大西路由归化城北行沿前后营路抵外蒙古之岱青贝子境,转向东北之道而行,以达库伦。

    此二路与公主路相比,多有迂绕,行者较少。

     

    二、前营路

    自归化城起,至外蒙古乌里雅苏台(又称“前营”),经内蒙古武川、达尔罕贝勒旗;外蒙古土谢图汗部、三音诺颜等各部,至乌里雅苏台,设60台站,程途约5320里。

    由归化城北行(跨蜈蚣坝)90里至可可以力更(今武川县治)。西北行60里至召河(今希拉穆仁)。西北行70里至察汗讨勒盖。北行70里至后白彦不浪。北行90里至温圪楚。北行80里至贝勒河(经腮令忽洞有水,有时在此台站亦作宿站)。北行80里至哈莫乌素。北行90里至塔拉腮汗(为内蒙古达尔罕贝勒旗界)。北行80里至察汗乌素(至此进入戈壁,为外蒙古土谢图汗部密力更王旗界)。西北行90里至章茂公(有水)。西北行80里至甲圪龙兔。西北行80里至哈拉脑包。西北行70里至哈同不浪。西北行80里至圪图尔乌素。西北行90里至毕令达赖(经毕令达赖河,有水)。西北行90里至合毕勒格图(经过秃勒孟水头,有水)。西北行90里至察不气尔。西北行100里至十八圪台(入札萨克图汗旗界)。西北行90里至台路闪丹(有较大水,并经过察汗合少及宿亥图二小水头)。西北行90里至不勒圪速太。西北行80里至纳伦不浪。西北行120里至什洛图。西北行130里至章茂苏集(经过乌足勒闪丹水头)。西北行130里至托圪勒。西北行90里至苦尔计。西北行100里至岔路子(经过吉勒孟水头,至此分道,向东北行为赴库伦之大西路)。西北行110里至各少汗布拉。西北行130里至合套。西北行90里至黑沙兔(至此站入前公家旗界)。西北行110里至敦布。西北行120里至温更吾尔(此站又名二十七台河,至此出戈壁)。西北行90里至乌呢盖(由此往北为大杭,意为水多之地)。西北行90里至章茂克补。西北行120里至忽勒亥图。西北行80里至察汗淖尔(入三音诺颜部喇嘛格根旗界)。西北行80里至塔寺河(有河水,此站有分途,为赴前营之便道)。西北行70里至纳类。西北行80里至韦进(入岱青公旗界)。西北行90里至塔拉补格图。西北行110里至章茂胡同(入赛札萨旗界)。西北行90里至白达利河(此河甚大,凡是人或羊至此,均用树制之船“木槽子”渡之)。西北行90里至纳林沟尔。西北行90里至中察克。西北行70里至补音兔。西北行90里至尔居图。西北行110里至札达盖。西北行90里至心尔。西北行90里至席呢乌素。西北行90里至格里塔拉(自此分道可至后营)。西北行60里至阿贵(至此站经过甲藩河,有河水)。西北行80里至青达木。西北行70里至公淖尔(有水)。西北行80里至察克河(有河水)。西北行60里至素勒圪河(此站经过苏伦河)。西北行70里至阿不对尔。西北行60里到达乌里雅苏台。

     

    三、后营路

    自归化城起,至外蒙古科布多(又称后营),经内蒙古武川、达尔罕贝勒旗;外蒙古土谢图汗、三音诺颜汗、札萨克图汗等部,至科布多,设73台站,程途约6620里。

    由归化城北行,沿前营路西北行54站计程4900里至格里塔拉(由此分道)。西北行110里至川境。西北行80里至察汗哀勒更。西北行80里至古箭。西北行80里至天灵。西北行110里至心尔把子。西北行90里至阿达圪不贵。西北行90里至驼累口。西北行90里至奎素。西北行90里至雅素脑包。西北行120里至阿贵沟尔贝。西北行90里至可可河。西北行90里至札勒格。西北行90里至集勒盖哀更。西北行90里至乌兰不浪。西北行90里至札汗不浪。西北行100里至奥什。西北行100里至补伦。西北行70里至札康尔忽洞。西北行60里到达科布多。

    上述道路较近。也有由前营至后营一路。即前营西行60里至老不更圐圙。西行70里至察汗。西行60里至逊乌足尔。西行80里至十八尔秃伦。西行80里至察克尔。西行80里至公淖。西行60里至苦尔计。西行80里至可可点勒素。西行70里至木怪。西行50里至潮脑忽洞。西行60里至钖边。西行90里至虎毕洞河。西行100里到达科布多。

    从乌里雅苏台到科布多这条驼路共十三站,程途940里。此路稍有迂绕,但平坦易行。此外还有较近捷径可走,但因路极崎岖,行者较少。

    (作者:呼和浩特市委政研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史海钩沉)归化城和漠北漠西间的驼路(一)
  • 归化城的晋籍旅蒙商,从康熙年代的中后期开始崛起,到民国中期衰落,前后经历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其主要运输方式是驼队运输,即所谓“跑骆驼房子”。从归化城到漠北漠西等各路主要有七条驼路。

    清代到民国年间,凡以半通不通的蒙古语(包括维吾尔语、俄语)为语言工具做买卖的商号,称之为“通事行”或“通事司”。归化城“走大外路”的“三大号”——大盛魁、元盛德、天义德等,分别由数千乃至上万峰骆驼组成大、中、小规模的“骆驼房子(即驼运队)”,几乎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每日每时,频繁来往于这七条驼运路线上,从事繁忙的营运购销活动。当时,归化城除了旅蒙通事行(司)自养大量的骆驼外,还出现了数十家乃至上百家养驼户,以供商家雇用。所以归化城一度有“万驼之城”的称誉。

    归化城从清代到民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沟通漠南乃至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广大中国内地同漠北漠西广大地区之间的商品(包括生产、生活、日用品及羊、马、牛、驼)最主要的集散地之一,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逐渐废除了明王朝在长城沿线通商互市的禁令;二是由于在康熙王朝三次大规模征讨噶尔丹和八旗兵由右玉移防归化绥远城后清军的军机需要;三是由于归化城处于漠北和漠南乃至中国内地交汇处的地理位置,导致了归化城担当起“汇通天下”的重要载体。

    据有关地方史料记载,在来往于归化城和漠北漠西的七条驼路上,为了便于解决“骆驼房子”人驼的歇脚食宿和水草补给,均设有远近不等的台站。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和史家研究考察这几条驼路的状况,特将这七条驼路上的台站名称、地理和自然环境(主要是水草质量)以及台站间的距离等资料整理后分述于下:

     

    一、库伦路

    自归化城起,至蒙古库伦(即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经内蒙古武川、达尔罕贝勒旗;外蒙古土谢图汗部至库伦,设39台站,程途约2870里。

    由归化城北行跨蜈蚣坝共90里至可可以力更(今武川县治)。西北行60里至召河(今希拉穆仁)。西北行60里至达什得令。西北行60里至察汗      。北行60里至藁北闪丹。北行70里至黑沙兔(以上各站,随处均有水草)。北行100里至秃亥河(河水)。北行60里至济斯洪尔(此站与张家口赴前后营路相合,为内外蒙界,设卡驻兵巡边)。北行60里至什不圪(道旁有东西二井,西井供人饮水,东井供畜饮水)。北行100里至明镜(明镜,蒙古语山梁之意,梁东有甜水井,梁西有苦水井)。北行80里至什八圪台(距站56里处的察汗不克设有蒙兵稽查处,行人至此,盘诘极严)。北行50里至阿不赖(此站在沙漠中,觅水最难,水井均在枳机滩内,行者须细心寻找,方能觅得井水)。北行50里至哀勒素达赖(此站有一天然水泉在沙漠中)。北行60里至察杭(此站有二井,凿于石中)。北行100里至苏集(此站山下有井。站西约10里处设蒙兵稽查处,置“达尔古官”即五十户之长一员)。北行120里至章茂公(此处山坡下有甜水井)。北行150里至得勒素达赖(枳机丛中有井水)。北行130里至札刚脑包(道北有沙梁如山,沙中生一种圆干、无叶、绿色灌木,蒙古语称之为札刚,故名札刚脑包)。北行60里至开勒贵(此站有二井,东井属密勒更王境。西井属巴图公境)。北行60里至什报(有井水)。北行60里至讨勒盖(有二山头,井在二山中间,至此站即出戈壁)。北行60里至昴伦脑包(此站在脑包前,路之东西各有一井)。北行70里至乌兰脑包(此站水井在道之东北较远处)。北行80里至甲勒盖龙头。北行70里至巴汗苏木(此站召前有水井)。北行70里至崔令庙(此庙亦称开令庙,至此与张家口赴库伦路相同,行人较多)。北行70里至昴伦      (有井水)。北行60里至昴圪茂(有河水和井水)。北行100里至腮乌素不勒圪(有井水)。北行100里至古勒半讨勒盖(有井水)。北行70里至钖力忽独。北行60里至后昴格茂。北行70里至阿道      (有井水)。北行100里至寒山坝底(坝前、坝后均有井水)。北行60里至红忽淖(有水)。北行30里至大卯独沁(有水,有时作打尖站)。北行60里至桃赖河(又名小卯独沁)。北行50里到达库伦(即今乌兰巴托)。

    此路又被称为“公主路”,为归化城赴库伦最捷近的一条驼路。途中天然河流、水泉、水淖较丰,每隔数十里还有人工开凿水井,所以驼队多乐行此路。据史料载,归化城至库伦还有两条驼路,即所谓信杆路和大西路。信杆路由归化城跨蜈蚣坝经可可以力更到乌兰花等四子王旗境,绕行至滂江或二连,合入电信杆路线,沿电信杆而行,无迷失方向之虞,沿途水草不乏,路亦较平坦。大西路由归化城北行沿前后营路抵外蒙古之岱青贝子境,转向东北之道而行,以达库伦。

    此二路与公主路相比,多有迂绕,行者较少。

     

    二、前营路

    自归化城起,至外蒙古乌里雅苏台(又称“前营”),经内蒙古武川、达尔罕贝勒旗;外蒙古土谢图汗部、三音诺颜等各部,至乌里雅苏台,设60台站,程途约5320里。

    由归化城北行(跨蜈蚣坝)90里至可可以力更(今武川县治)。西北行60里至召河(今希拉穆仁)。西北行70里至察汗讨勒盖。北行70里至后白彦不浪。北行90里至温圪楚。北行80里至贝勒河(经腮令忽洞有水,有时在此台站亦作宿站)。北行80里至哈莫乌素。北行90里至塔拉腮汗(为内蒙古达尔罕贝勒旗界)。北行80里至察汗乌素(至此进入戈壁,为外蒙古土谢图汗部密力更王旗界)。西北行90里至章茂公(有水)。西北行80里至甲圪龙兔。西北行80里至哈拉脑包。西北行70里至哈同不浪。西北行80里至圪图尔乌素。西北行90里至毕令达赖(经毕令达赖河,有水)。西北行90里至合毕勒格图(经过秃勒孟水头,有水)。西北行90里至察不气尔。西北行100里至十八圪台(入札萨克图汗旗界)。西北行90里至台路闪丹(有较大水,并经过察汗合少及宿亥图二小水头)。西北行90里至不勒圪速太。西北行80里至纳伦不浪。西北行120里至什洛图。西北行130里至章茂苏集(经过乌足勒闪丹水头)。西北行130里至托圪勒。西北行90里至苦尔计。西北行100里至岔路子(经过吉勒孟水头,至此分道,向东北行为赴库伦之大西路)。西北行110里至各少汗布拉。西北行130里至合套。西北行90里至黑沙兔(至此站入前公家旗界)。西北行110里至敦布。西北行120里至温更吾尔(此站又名二十七台河,至此出戈壁)。西北行90里至乌呢盖(由此往北为大杭,意为水多之地)。西北行90里至章茂克补。西北行120里至忽勒亥图。西北行80里至察汗淖尔(入三音诺颜部喇嘛格根旗界)。西北行80里至塔寺河(有河水,此站有分途,为赴前营之便道)。西北行70里至纳类。西北行80里至韦进(入岱青公旗界)。西北行90里至塔拉补格图。西北行110里至章茂胡同(入赛札萨旗界)。西北行90里至白达利河(此河甚大,凡是人或羊至此,均用树制之船“木槽子”渡之)。西北行90里至纳林沟尔。西北行90里至中察克。西北行70里至补音兔。西北行90里至尔居图。西北行110里至札达盖。西北行90里至心尔。西北行90里至席呢乌素。西北行90里至格里塔拉(自此分道可至后营)。西北行60里至阿贵(至此站经过甲藩河,有河水)。西北行80里至青达木。西北行70里至公淖尔(有水)。西北行80里至察克河(有河水)。西北行60里至素勒圪河(此站经过苏伦河)。西北行70里至阿不对尔。西北行60里到达乌里雅苏台。

     

    三、后营路

    自归化城起,至外蒙古科布多(又称后营),经内蒙古武川、达尔罕贝勒旗;外蒙古土谢图汗、三音诺颜汗、札萨克图汗等部,至科布多,设73台站,程途约6620里。

    由归化城北行,沿前营路西北行54站计程4900里至格里塔拉(由此分道)。西北行110里至川境。西北行80里至察汗哀勒更。西北行80里至古箭。西北行80里至天灵。西北行110里至心尔把子。西北行90里至阿达圪不贵。西北行90里至驼累口。西北行90里至奎素。西北行90里至雅素脑包。西北行120里至阿贵沟尔贝。西北行90里至可可河。西北行90里至札勒格。西北行90里至集勒盖哀更。西北行90里至乌兰不浪。西北行90里至札汗不浪。西北行100里至奥什。西北行100里至补伦。西北行70里至札康尔忽洞。西北行60里到达科布多。

    上述道路较近。也有由前营至后营一路。即前营西行60里至老不更圐圙。西行70里至察汗。西行60里至逊乌足尔。西行80里至十八尔秃伦。西行80里至察克尔。西行80里至公淖。西行60里至苦尔计。西行80里至可可点勒素。西行70里至木怪。西行50里至潮脑忽洞。西行60里至钖边。西行90里至虎毕洞河。西行100里到达科布多。

    从乌里雅苏台到科布多这条驼路共十三站,程途940里。此路稍有迂绕,但平坦易行。此外还有较近捷径可走,但因路极崎岖,行者较少。

    (作者:呼和浩特市委政研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