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
李泰棻云:“纂志之道故多,而门类标题,则为首要”(《方志学》)。瞿宣颖《志例丛话》也指出:“夫志之佳恶,不待烦言,但阅其门目,便知其有无鉴裁之力。”于此,可见志书篇目重要性之一斑。篇目设计,一要全面反映实际情况;二要便于归纳组织材料编写;三要符合志体要求。要从实际出发,自成体系。兹将阅读部分篇目所得,略加归纳,以供参考。
一、忌虚泛
志书内容及篇目标题均宜务实,篇目设置应便于编写,应有可写资料。如:
第五章 工业经济管理
第一节 管理机构沿革
第二节 管理理念变化
第三节 管理行为变化
一、直属管理
二、行业管理
第四节 管理内容变化
一、生产运行管理
二、财务统计管理
三、劳动人事管理
四、质量管理
五、生产科技管理
六、安全生产管理
其“管理理念变化”即较虚,不便写,可删。“管理行为变化”从设目看,并非具体管理行为。“管理内容变化”虽涉及内容,但主要是写管理本身。删去原第二节后,可设为: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管理体制
第三节 管理实施(原第四节)
或将原第四节析为三节,置于第二节“管理体制”后为
第三节 生产管理
第四节 财务管理
第五节 劳动人事管理
二、忌缺漏
这里主要指不要有重要方面的缺漏。如:
第五章 审计
第一节 机构与体制
第二节 国家审计
第三节 内部审计
第四节 社会审计
但缺了近几年开展的“离任审计”。又如:
第九章 教育管理
第一节 教师
第二节 教育科研
第三节 教育经费
第四节 教舍设备
但缺了对学生的管理,对招生、学籍等管理。
三、忌包容
同一层次的标题,要考虑其内涵与外延,不能互相包容。如:
第四节 防疫及检疫
一、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
二、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三、动物防疫监督
“防疫监督”也属“预防”范畴,原设节目可改为:
第四节 疫病检测与防治
一、动物检疫
二、疫病防治
又如:
第二章 培育市场体系
第一节 市场培育和建设
第二节 生产资料市场
第三节 房地产市场
第四节 技术市场
第五节 人才市场
概述性的第一节与章题表达内容重复,可删,其内容改作简短无题概述。
章题中“培育”可删,直接记市场体系。
四、忌割裂
本该为甲章节的内容被分离出来另设章节,使甲章节内容被釜底抽薪。变得空洞乏物,徒有其名,是为“割裂”。如:
第三篇 经济总情
第一章 国民经济发展
第一节 “六五”时期(1981~1985)发展情况
第二节 “七五”时期(1986~1990)发展情况
第三节 “八五”时期(1991~1995)发展情况
第四节 “九五”时期(1996~2000)发展情况
第五节 “十五”时期(2001~2005)发展情况
第二章 国民经济综合指标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
第二节 农业总产值
第三节 工业总产值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
第五节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第六节 财政收入
第七节 农村居民平均纯收入
第八节 城镇职工平均收入
第九节 城乡居民存款余额
离开了第二章的国民经济综合指标,第一章的“国民经济发展”无法全面深刻反映,故第二章宜取消,其具体内容纳入第一章记述,并可附统计表。
五、忌重复
同一层次标题间,应保持各标题所限制记述的内容相对单一,尽量避免重复交叉。如:
第五章 高等教育
第一节 区内院校沿革
第二节 院校简介
“沿革”与“简介”,表达的内容有重复、包容的情况。可改为:
第一节 省属院校
第二节 市属院校
或根据实际作其他修改。
六、忌混杂
不该纳入某章节的内容,不应混杂入某章节。“混杂”也是领属不当。如:
第一节 工资制度
一、供给制、薪金制
二、企业工资调整
三、工资套改
四、工效挂钩
五、建立工资基金
六、工资指导线
七、企业经营者工资制
其二、三目实际写的是工资调整的实际情况,非工资制度,宜析出增设一节“工资调整”,以集中反映工资调整。又工资制度缺“退休金制”。又如:
第一节 森林资源
一、林业区划
二、面积、蓄积
三、野生动植物资源
“林业区划”是人们根据林业资源和自然环境对林业生产的区域规划,并非“资源”。作为林业资源的,主要有林木品种、林地(面积、蓄积量)、野生动植物等。再如:
第三章 银行
第一节 驻区银行
第二节 其他银行
第三节 证券公司
第四节 驻区保险公司
第五节 信用社
证券、保险公司显非“银行”,故章题当改为“金融机构”。又第一、二节是什么关系?有无区属银行与“驻区银行”相对应,“其他银行”指什么银行,是否驻区?若不驻区,又非区属,何必设目记述。
七、忌冗赘
有的题目恨不得将所写的内容都标出来,有的字数太多,因而不简明,不醒目。如某志“重大科技活动”节所列目之题:
四、“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燎原计划”、“火炬计划”
这种题目只是将所记事项一一罗列,造成题目过长,此题可适度概括为“专项科技活动”之类。又如“实施三个五年普法计划”,也可简化为“普法工作”之类。再如“重点工业门类与生产”,记“重点工业门类”,写其生产情况是题中应有之义,“与生产”三字多余。“完成尿素工程建设项目”中,保留“尿素工程建设”即可。
八、忌口号式
口号往往是号召、要求、愿望的述求,而方志记述的是已经实现的、已经完成的,也就是处于“过去时态”的事实,故口号式不宜作志书标题。如某志宗教篇题目中之“团结教育宗教界人士”,“建立爱国宗教团体,民主管理宗教场所”,“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等,即是提的工作要求、工作目标和政策原则。应从围绕这些方面所做的工作、具体事实中提炼形成记述有关方面的标题。
九、忌讲义式
志书是资料性的知识,不承载一般知识性的资料,对一般全国共性内容也多简略。故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之教材、讲义之类似标题不宜于志书。如某志记村委会之“村委会的职能、作用”题目即不当。这类题目往往不用“改”,而用“删”的办法处理,即删去这部分内容。
十、忌母子同名
章、节、目题目应有区别,以标示其反映的是不同层次、范围的内容,否则造成混淆。如:
第二章 幼儿教育
第一节 幼儿教育
第二节 幼儿园简介
此处问题有三:一是第一节章题相同;二是一、二节内容割裂,“幼儿教育”不能只记教学内容、教育方法之类,重要的还在于幼儿教育的覆盖面、规模等,当然也应写幼儿园;三是缺了学前教育。设节可改为:
第一节 幼儿园
第二节 学前班
十一、忌大题小用(及小题大用)
题目与所记内容应相适应,给编写与阅读以较准确的提示。如某志民政篇一节题为“婚姻管理”,而实际写的是“婚姻登记”,可径改为“婚姻登记”或“婚姻登记管理”。
又如某志宗教篇有一目题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题目长,如工作要求,也是大课题,但写的只是支持、帮助寺庙宗教人士实现自养。不如改为“扶持庙观自养”之类。
十二、忌宣传色彩
志书不是一般宣传品,标题要朴实、直白、简明。如果标题就带有较强的宣传色彩,难免使人反感,难以引起阅读兴趣。如:某志“重要政务”所设目“提前建成小康县”、“在全省率先建成程控电话县”等,即有宣传色彩,不如改为“建设小康县”或“小康县建设”、“程控电话建设”之类,至于“率先”、“提前”之类在正文中说明即可。志书标题应比年鉴标题更朴实、客观。
(摘自《巴蜀史志》二○一一年三期)
李泰棻云:“纂志之道故多,而门类标题,则为首要”(《方志学》)。瞿宣颖《志例丛话》也指出:“夫志之佳恶,不待烦言,但阅其门目,便知其有无鉴裁之力。”于此,可见志书篇目重要性之一斑。篇目设计,一要全面反映实际情况;二要便于归纳组织材料编写;三要符合志体要求。要从实际出发,自成体系。兹将阅读部分篇目所得,略加归纳,以供参考。
一、忌虚泛
志书内容及篇目标题均宜务实,篇目设置应便于编写,应有可写资料。如:
第五章 工业经济管理
第一节 管理机构沿革
第二节 管理理念变化
第三节 管理行为变化
一、直属管理
二、行业管理
第四节 管理内容变化
一、生产运行管理
二、财务统计管理
三、劳动人事管理
四、质量管理
五、生产科技管理
六、安全生产管理
其“管理理念变化”即较虚,不便写,可删。“管理行为变化”从设目看,并非具体管理行为。“管理内容变化”虽涉及内容,但主要是写管理本身。删去原第二节后,可设为: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管理体制
第三节 管理实施(原第四节)
或将原第四节析为三节,置于第二节“管理体制”后为
第三节 生产管理
第四节 财务管理
第五节 劳动人事管理
二、忌缺漏
这里主要指不要有重要方面的缺漏。如:
第五章 审计
第一节 机构与体制
第二节 国家审计
第三节 内部审计
第四节 社会审计
但缺了近几年开展的“离任审计”。又如:
第九章 教育管理
第一节 教师
第二节 教育科研
第三节 教育经费
第四节 教舍设备
但缺了对学生的管理,对招生、学籍等管理。
三、忌包容
同一层次的标题,要考虑其内涵与外延,不能互相包容。如:
第四节 防疫及检疫
一、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
二、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三、动物防疫监督
“防疫监督”也属“预防”范畴,原设节目可改为:
第四节 疫病检测与防治
一、动物检疫
二、疫病防治
又如:
第二章 培育市场体系
第一节 市场培育和建设
第二节 生产资料市场
第三节 房地产市场
第四节 技术市场
第五节 人才市场
概述性的第一节与章题表达内容重复,可删,其内容改作简短无题概述。
章题中“培育”可删,直接记市场体系。
四、忌割裂
本该为甲章节的内容被分离出来另设章节,使甲章节内容被釜底抽薪。变得空洞乏物,徒有其名,是为“割裂”。如:
第三篇 经济总情
第一章 国民经济发展
第一节 “六五”时期(1981~1985)发展情况
第二节 “七五”时期(1986~1990)发展情况
第三节 “八五”时期(1991~1995)发展情况
第四节 “九五”时期(1996~2000)发展情况
第五节 “十五”时期(2001~2005)发展情况
第二章 国民经济综合指标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
第二节 农业总产值
第三节 工业总产值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
第五节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第六节 财政收入
第七节 农村居民平均纯收入
第八节 城镇职工平均收入
第九节 城乡居民存款余额
离开了第二章的国民经济综合指标,第一章的“国民经济发展”无法全面深刻反映,故第二章宜取消,其具体内容纳入第一章记述,并可附统计表。
五、忌重复
同一层次标题间,应保持各标题所限制记述的内容相对单一,尽量避免重复交叉。如:
第五章 高等教育
第一节 区内院校沿革
第二节 院校简介
“沿革”与“简介”,表达的内容有重复、包容的情况。可改为:
第一节 省属院校
第二节 市属院校
或根据实际作其他修改。
六、忌混杂
不该纳入某章节的内容,不应混杂入某章节。“混杂”也是领属不当。如:
第一节 工资制度
一、供给制、薪金制
二、企业工资调整
三、工资套改
四、工效挂钩
五、建立工资基金
六、工资指导线
七、企业经营者工资制
其二、三目实际写的是工资调整的实际情况,非工资制度,宜析出增设一节“工资调整”,以集中反映工资调整。又工资制度缺“退休金制”。又如:
第一节 森林资源
一、林业区划
二、面积、蓄积
三、野生动植物资源
“林业区划”是人们根据林业资源和自然环境对林业生产的区域规划,并非“资源”。作为林业资源的,主要有林木品种、林地(面积、蓄积量)、野生动植物等。再如:
第三章 银行
第一节 驻区银行
第二节 其他银行
第三节 证券公司
第四节 驻区保险公司
第五节 信用社
证券、保险公司显非“银行”,故章题当改为“金融机构”。又第一、二节是什么关系?有无区属银行与“驻区银行”相对应,“其他银行”指什么银行,是否驻区?若不驻区,又非区属,何必设目记述。
七、忌冗赘
有的题目恨不得将所写的内容都标出来,有的字数太多,因而不简明,不醒目。如某志“重大科技活动”节所列目之题:
四、“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燎原计划”、“火炬计划”
这种题目只是将所记事项一一罗列,造成题目过长,此题可适度概括为“专项科技活动”之类。又如“实施三个五年普法计划”,也可简化为“普法工作”之类。再如“重点工业门类与生产”,记“重点工业门类”,写其生产情况是题中应有之义,“与生产”三字多余。“完成尿素工程建设项目”中,保留“尿素工程建设”即可。
八、忌口号式
口号往往是号召、要求、愿望的述求,而方志记述的是已经实现的、已经完成的,也就是处于“过去时态”的事实,故口号式不宜作志书标题。如某志宗教篇题目中之“团结教育宗教界人士”,“建立爱国宗教团体,民主管理宗教场所”,“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等,即是提的工作要求、工作目标和政策原则。应从围绕这些方面所做的工作、具体事实中提炼形成记述有关方面的标题。
九、忌讲义式
志书是资料性的知识,不承载一般知识性的资料,对一般全国共性内容也多简略。故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之教材、讲义之类似标题不宜于志书。如某志记村委会之“村委会的职能、作用”题目即不当。这类题目往往不用“改”,而用“删”的办法处理,即删去这部分内容。
十、忌母子同名
章、节、目题目应有区别,以标示其反映的是不同层次、范围的内容,否则造成混淆。如:
第二章 幼儿教育
第一节 幼儿教育
第二节 幼儿园简介
此处问题有三:一是第一节章题相同;二是一、二节内容割裂,“幼儿教育”不能只记教学内容、教育方法之类,重要的还在于幼儿教育的覆盖面、规模等,当然也应写幼儿园;三是缺了学前教育。设节可改为:
第一节 幼儿园
第二节 学前班
十一、忌大题小用(及小题大用)
题目与所记内容应相适应,给编写与阅读以较准确的提示。如某志民政篇一节题为“婚姻管理”,而实际写的是“婚姻登记”,可径改为“婚姻登记”或“婚姻登记管理”。
又如某志宗教篇有一目题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题目长,如工作要求,也是大课题,但写的只是支持、帮助寺庙宗教人士实现自养。不如改为“扶持庙观自养”之类。
十二、忌宣传色彩
志书不是一般宣传品,标题要朴实、直白、简明。如果标题就带有较强的宣传色彩,难免使人反感,难以引起阅读兴趣。如:某志“重要政务”所设目“提前建成小康县”、“在全省率先建成程控电话县”等,即有宣传色彩,不如改为“建设小康县”或“小康县建设”、“程控电话建设”之类,至于“率先”、“提前”之类在正文中说明即可。志书标题应比年鉴标题更朴实、客观。
(摘自《巴蜀史志》二○一一年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