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呼和浩特第一中学是呼市历史最久的学校,其前身是清末由古丰书院改成的归绥中学堂,民国时先后以绥远区立第一中学、绥远省立第一中学著称。由于年湮代远,屡经战乱,档案散失,故老凋零,今天我们对其历史已不甚了了,难言其详了。多年来,因研究内蒙古旧报刊的需要,我一直对地方老学校的历史有所关注;因为在文化落后的过去,学校是文化人荟萃之地,最有可能出版报刊。就以往所知,呼和浩特第一中学在1928年前半年出刊过《笳声旬刊》,主办者为笳声社①; 1933年8月22日又出刊过一个临时刊物——《绥远学潮》(周刊);1933年底或1934年初出刊过一个昙花一现的《学友观摩会会刊》②。 《绥远学潮》现存第1-3期,珍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其余两刊,至今未见实物。
一、该刊的基本情况
《绥远一中周刊》,该校校刊编辑股编。铅印,16开。每期6页(仅第24期为8页),定价大洋4分。每周三出刊,寒暑假休刊。现存第19,20,21,23,24,25,29期,其起止时间为1929年6月5日至11月13日,其中第23期(7月3日)与第24期(9月18日)因暑假而间隔两个半月③。
该刊由国文教员朱无畏编辑。朱氏系“广东五台”人,是年30岁。“北平中国大学文学士。曾充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广州交涉署秘书、上海少年报编辑、广三铁路局编辑。” ④
该刊的创、停刊时间不详。倘以刊期前推,出刊应在1929年1月30日星期三。考虑到是年2月10日为旧历大年初一⑤, 寒假时校刊会休刊等因素,其创刊很可能在1929年1月上旬。
该刊未署印刷者,从第19期第5页《山歌和山曲零辑》(续)之“国林附白”抱怨“上期本编的‘进南房’谱里,被书局的手民先生乱七八糟的弄错好多”来看,应是由归绥某书局印制的。
该刊以通报校务,反映学校生活为宗旨。内容除例行的“总理遗嘱”外,分校闻、论著、文艺、歌谣诸栏目。校闻以外的稿件多来自师生,如学生张国林⑥辑录的《山歌和山曲零辑》(第19期)、《山歌第一辑》(第20期),苏谦益⑦的诗《旱》,兆丰的诗《我的夏季》(第21期);教员李景韩的诗《荒漠中的彷徨》、《疯人的惨叫》(第24期)、《我只有赤裸裸的一颗心》(第25期)、玉川(王书薪)的诗《野草的悲哀》、《想入非非》(第25期)、于琴泉的诗《游昭君墓》(第25期)等。为了进一步征稿,该刊编辑股还发布启事说:“《壹中周刊》是我们大家的园地,我们对它应该发生爱恋。过去的垦荒工作,已足够表现我们的精神;现在它又和大家见面了,还得要靠我们大家的努力,维护——各同学、各先生们哟,来!来!来!荷锄啦,扶犁啦,栽花啦,种竹啦,一切的一切,请大家都呕一点心血,卖几分力气,把我们壹中的生活,整个的忠实地表现出来罢!” ⑧
该刊的存世,无疑能为我们了解当时该校的状况提供某些重要讯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在校务方面,校闻栏载有若干布告、会议记录、讲话等,还有校图书馆新进书刊简目等。从中可以得知学校的一些重大活动和校务情况。如5月16日循例举行春期旅行,全体整队赴毕克齐,18日乘火车返回。5月30日在校礼堂召开全校“五卅”惨案四周年纪念会,还派员赴民乐社参加全市大会。6月1日全体师生出席了全市在舍力图召举行的孙中山奉安公祭,敬献了“溥天先觉”横匾和“在天何以答先灵,共知创建艰难,窀穸新成,江山永奠;举国莫须抛热泪,要本精神团结,干戈载戢,日月重光”的长联。6月18日高中第一班和初中第十六班举行毕业仪式,驻军军长王靖国莅会讲演。
至于所刊《本学期施政方针》、《本学期职教员一览表》、《十八年本校毕业肄业学生升学统计表》及一些会议记录、布告等,尤为重要。
例如:《本学期职教员一览表》列有职教员22人,姓名、别号、籍贯、年龄、职务、履历一应俱全,反映了职教员的资历及外地人为主的实况,其中陆军第三十七师师长兼绥区警备司令王靖国、绥区警备司令部参谋主任张雨村分任军事训练主任和军事训练教官,是该校对民国政府《高级中学实施军事训练条例》的落实。第29期第2页的聘请布告中又有纪医凡、陈俊卿、郝秉让、马可一、王相臣5人,其中前3人为党义教员,表明了国民党党化教育在该校的起步。
《十八年本校毕业肄业学生升学统计表》开列了高中第一班毕业并考入大学者3人,高中第二班肄业并考入大学者1人,高中第三班肄业并考入大学者5人,初中第十六班毕业并考入大学者2人,初中第十六班毕业并考入北平高中的10人。其中高中第一班毕业生乔殿重、李荣荫、王恒服,第二班毕业生郑永禄,第三班毕业生张国林、李树茂、李如善、丁文藻、陈光熙,初中十六班毕业生杨景滇、杨景□⑨、贾鉴人、刘国庆、李光、李法天等,均不见于2004年该校百年校庆时编纂的《同学录》;其余初中十六班毕业生苗时雨、赵允迪、赵允谐、霍世诚、陈国奇、张寿松六人虽见于《同学录》,但赵允谐、霍世诚、陈国奇被误作赵允先、霍世成、陈国圻。⑩
从《本学期施政方针》中我们得知:由于校长的“奔走帮助,国立大学方面总算考取了不少同学。”而平津各大学关于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的考试“有许多英文试题,本校同学与试者,多半连题目都看不懂”。显然,与内地中学比较,该校的教学质量尚有较大差距。
尤为幸运的是,该刊载有:9月21日第三次校务会议议决“致函北平天文观象台,请其按照本校成立之旧历日期(清光绪二十九年八月二十八日)推算国历日期”。?輥?輯?訛 就目前所知,这是对该校校庆日(即古丰书院改为归绥中学堂的时间)的首次明确记载。考光绪二十九年旧历八月二十八日为1903年10月18日,?輥?輰?訛 《绥远通志稿》“清光绪二十九年九月”(公历10月20日至11月18日)说?輥?輱?訛及《呼和浩特第一中学校史》“1903年(光绪廿九年)9月”说?輥?輲?訛均误。
该刊文艺栏载有师生的各类诗文及搜辑的山曲等,以诗歌为多。时值绥远遭受历史上罕见的大旱,故一些诗文都真实地反映了民间疾苦。例如,苏谦益的《旱》:
“赤地千里无青草,天久不雨农心(憔)〔焦〕;眼盼有云风复起,人死遍野树枯梢;掘井数丈水不见,赈粮少许饥难疗;从前称富今亦贫,三日一餐不得饱;想鬻妻女无人要,川资难措命难逃;可怜嗷嗷待哺民,老天安然红日高。” ?輥?輳?訛
痴生的《叹旱》有:“连年皆大旱,仓中无余粟;……粥少难饱腹,街前儿女鬻;疗去暂时饥,剜却心头肉。” ?輥?輴?訛其《毕镇旅行记》有:“各村人民,俱食藜藿草籽,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困苦之状,令人目不忍睹!” ?輥?輵?訛
总之,该刊的存世,为我们了解当时绥远一中的方方面面及绥远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就是搜辑刊布的山曲、山歌,也为我们今天的相关研究留下了不同的版本,在历史文献存留不足的今天,视之为珍稀史料,当不为过。人类的历史与文化大多赖古迹和文献传承,有历史与文化的地方,必定有丰富的古迹和文献。
附:《绥远一中周刊》各期目录
第19期 民国十八年六月五日
总理遗嘱
校闻
本校布告(本月十五日参加全市清洁运动大会、本校春期旅行、关于奉安活动)
五卅惨案纪念日开会的记录
参加奉安公祭(六月一日)
本校图书馆公布(鸣谢寄赠周刊书报、新购到各种杂志月刊)
论著
纪念“五卅”/谢无畏
荷蓧大人的思想研究/孟璧
文艺
课外日记(节录,未完)/痴生
歌谣
山歌和山曲零辑(续)/国林(惊五更、跳风墙词谱)
第20期 民国十八年六月十二日
总理遗嘱
本校编辑股启事
校闻
本校布告(关于五卅纪念日活动规定、关于奉安活动)
本校图书馆公布(赠书鸣谢、新购到书籍)
论著
荷蓧大人的思想研究(续)/孟璧
文艺
课外日记(节录,未完)/痴生
歌谣
山歌第一辑/国林(张国林,学生)
第21期 民国十八年六月十九日
总理遗嘱
校闻
本校呈报呈文(高中毕业日期、初中毕业日期)
本校布告(整顿作息纪律)
本校图书馆公布(赠书鸣谢、新购到书籍)
论著
荷蓧大人的思想研究(续)/孟璧
文艺
月夜/梦
我的夏季/兆丰(初中学生)
能否藉此解去一半?/献麟
旱/苏谦益
叹旱/孟璧
课外日记(续,五则)/痴生
本校编辑股启事
第23期 民国十八年七月三日
总理遗嘱
本校编辑股启事
校闻
本校布告(关于毕业式)
本校举行毕业式情形
王军长靖国莅会讲演辞(张师曾笔记)
本校图书馆公布(赠书鸣谢、新购到各种书籍、新购到各种杂志及报刊物)
文艺
醉草(续)/李煜暄
北平参观记(续)/霍占霖
工友好义(捐款助同人治病)
第24期 民国十八年九月十八日
总理遗嘱
本校编辑股启事
校闻
本学期施政方针/冯光荣
致王靖国司令函(感谢王氏受聘)
本学期职教员一览表
第一次校务会议
第一次级任会议
第二次校务会议
十八年本校毕业肆业学生升学统计表
文艺
荒漠中的彷徨/景韩(李景韩,级任兼国文教员)
疯人的惨叫/景韩
第25期 民国十八年九月二十五日
总理遗嘱
〔总理语录〕
校闻
第三次校务会议
绥区警备司令王治安在第一中学担任军事教育第一次讲演词(张雨村记录)
文艺
游昭君墓/琴泉(于琴泉,文牍兼国文教员)
我只有赤裸裸的一颗心/景韩
穷人的叹息/树元
野草的悲哀/玉川(王书薪,级任兼英文教员)
想入非非/玉川
本刊编辑股启事
第29期 民国十八年十一月十三日
总理遗嘱
〔总理语录〕
校闻
第五次校务会议
本校布告(聘定教员若干)
论著
对于现在国内文艺界的一点意见/朱元
文艺
谢英(小说,未完)/树元
本刊编辑股启事
注释
⑴《火坑》第10期《介绍刊物》,民国17年(1928)5月27日出版。
⑵据《绥远日报》民国23年(1934)1月7日第4版《志谢》载,绥远日报社于是月受赠该刊创刊号。
⑶该刊第23期第1页《本校编辑股启事》声明“因暑假期迩,暂出至此期为止,所有未登稿件,统存本股,俟暑期后开学时再陆续选登”。
⑷ 《绥远一中周刊》第24期第4页,1929年9月18日出刊。
⑸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编《1821-2020年二百年历表》第218页,科学出版社,1959年。
⑹张国林(1909-1972)字茂才,绥远省固阳县人。民国时曾任绥远省保安司令部保安处少将处长、绥远省政府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少将保安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绥远省人民政府委员,绥远省工商厅副厅长、商业厅副厅长、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民委员会委员、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副社长、自治区文教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等职。
⑺苏谦益(1913-2007),绥远省托克托县人。早年投身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绥蒙区工委委员、绥蒙区党委宣传部长、绥远省党委副书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内蒙古党委书记、北京工业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等职。
⑻《绥远一中周刊》第24期第1页,1929年9月18日出刊。据第29期第6页同启事校改。
⑼此字模糊不清。
⑽参见《同学录》第9、12页,呼和浩特第一中学,2004年8月。
⑾《绥远一中周刊》第25期第2页,
⑿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编《1821-2020年二百年历表》第167页,科学出版社,1959年。
⒀《绥远通志稿》第六册第68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
⒁《呼和浩特第一中学校史》第2页,该校自印本,2004年。此说实本《绥远通志稿》,因换算公元时忽略了农历与公历的月差而致误。
⒂《绥远一中周刊》第21期第5-6页,
⒃《绥远一中周刊》第21期第6页,
⒄《绥远一中周刊》第20期第4页,
(作者:内蒙古图书馆)
呼和浩特第一中学是呼市历史最久的学校,其前身是清末由古丰书院改成的归绥中学堂,民国时先后以绥远区立第一中学、绥远省立第一中学著称。由于年湮代远,屡经战乱,档案散失,故老凋零,今天我们对其历史已不甚了了,难言其详了。多年来,因研究内蒙古旧报刊的需要,我一直对地方老学校的历史有所关注;因为在文化落后的过去,学校是文化人荟萃之地,最有可能出版报刊。就以往所知,呼和浩特第一中学在1928年前半年出刊过《笳声旬刊》,主办者为笳声社①; 1933年8月22日又出刊过一个临时刊物——《绥远学潮》(周刊);1933年底或1934年初出刊过一个昙花一现的《学友观摩会会刊》②。 《绥远学潮》现存第1-3期,珍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其余两刊,至今未见实物。
一、该刊的基本情况
《绥远一中周刊》,该校校刊编辑股编。铅印,16开。每期6页(仅第24期为8页),定价大洋4分。每周三出刊,寒暑假休刊。现存第19,20,21,23,24,25,29期,其起止时间为1929年6月5日至11月13日,其中第23期(7月3日)与第24期(9月18日)因暑假而间隔两个半月③。
该刊由国文教员朱无畏编辑。朱氏系“广东五台”人,是年30岁。“北平中国大学文学士。曾充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广州交涉署秘书、上海少年报编辑、广三铁路局编辑。” ④
该刊的创、停刊时间不详。倘以刊期前推,出刊应在1929年1月30日星期三。考虑到是年2月10日为旧历大年初一⑤, 寒假时校刊会休刊等因素,其创刊很可能在1929年1月上旬。
该刊未署印刷者,从第19期第5页《山歌和山曲零辑》(续)之“国林附白”抱怨“上期本编的‘进南房’谱里,被书局的手民先生乱七八糟的弄错好多”来看,应是由归绥某书局印制的。
该刊以通报校务,反映学校生活为宗旨。内容除例行的“总理遗嘱”外,分校闻、论著、文艺、歌谣诸栏目。校闻以外的稿件多来自师生,如学生张国林⑥辑录的《山歌和山曲零辑》(第19期)、《山歌第一辑》(第20期),苏谦益⑦的诗《旱》,兆丰的诗《我的夏季》(第21期);教员李景韩的诗《荒漠中的彷徨》、《疯人的惨叫》(第24期)、《我只有赤裸裸的一颗心》(第25期)、玉川(王书薪)的诗《野草的悲哀》、《想入非非》(第25期)、于琴泉的诗《游昭君墓》(第25期)等。为了进一步征稿,该刊编辑股还发布启事说:“《壹中周刊》是我们大家的园地,我们对它应该发生爱恋。过去的垦荒工作,已足够表现我们的精神;现在它又和大家见面了,还得要靠我们大家的努力,维护——各同学、各先生们哟,来!来!来!荷锄啦,扶犁啦,栽花啦,种竹啦,一切的一切,请大家都呕一点心血,卖几分力气,把我们壹中的生活,整个的忠实地表现出来罢!” ⑧
该刊的存世,无疑能为我们了解当时该校的状况提供某些重要讯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在校务方面,校闻栏载有若干布告、会议记录、讲话等,还有校图书馆新进书刊简目等。从中可以得知学校的一些重大活动和校务情况。如5月16日循例举行春期旅行,全体整队赴毕克齐,18日乘火车返回。5月30日在校礼堂召开全校“五卅”惨案四周年纪念会,还派员赴民乐社参加全市大会。6月1日全体师生出席了全市在舍力图召举行的孙中山奉安公祭,敬献了“溥天先觉”横匾和“在天何以答先灵,共知创建艰难,窀穸新成,江山永奠;举国莫须抛热泪,要本精神团结,干戈载戢,日月重光”的长联。6月18日高中第一班和初中第十六班举行毕业仪式,驻军军长王靖国莅会讲演。
至于所刊《本学期施政方针》、《本学期职教员一览表》、《十八年本校毕业肄业学生升学统计表》及一些会议记录、布告等,尤为重要。
例如:《本学期职教员一览表》列有职教员22人,姓名、别号、籍贯、年龄、职务、履历一应俱全,反映了职教员的资历及外地人为主的实况,其中陆军第三十七师师长兼绥区警备司令王靖国、绥区警备司令部参谋主任张雨村分任军事训练主任和军事训练教官,是该校对民国政府《高级中学实施军事训练条例》的落实。第29期第2页的聘请布告中又有纪医凡、陈俊卿、郝秉让、马可一、王相臣5人,其中前3人为党义教员,表明了国民党党化教育在该校的起步。
《十八年本校毕业肄业学生升学统计表》开列了高中第一班毕业并考入大学者3人,高中第二班肄业并考入大学者1人,高中第三班肄业并考入大学者5人,初中第十六班毕业并考入大学者2人,初中第十六班毕业并考入北平高中的10人。其中高中第一班毕业生乔殿重、李荣荫、王恒服,第二班毕业生郑永禄,第三班毕业生张国林、李树茂、李如善、丁文藻、陈光熙,初中十六班毕业生杨景滇、杨景□⑨、贾鉴人、刘国庆、李光、李法天等,均不见于2004年该校百年校庆时编纂的《同学录》;其余初中十六班毕业生苗时雨、赵允迪、赵允谐、霍世诚、陈国奇、张寿松六人虽见于《同学录》,但赵允谐、霍世诚、陈国奇被误作赵允先、霍世成、陈国圻。⑩
从《本学期施政方针》中我们得知:由于校长的“奔走帮助,国立大学方面总算考取了不少同学。”而平津各大学关于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的考试“有许多英文试题,本校同学与试者,多半连题目都看不懂”。显然,与内地中学比较,该校的教学质量尚有较大差距。
尤为幸运的是,该刊载有:9月21日第三次校务会议议决“致函北平天文观象台,请其按照本校成立之旧历日期(清光绪二十九年八月二十八日)推算国历日期”。?輥?輯?訛 就目前所知,这是对该校校庆日(即古丰书院改为归绥中学堂的时间)的首次明确记载。考光绪二十九年旧历八月二十八日为1903年10月18日,?輥?輰?訛 《绥远通志稿》“清光绪二十九年九月”(公历10月20日至11月18日)说?輥?輱?訛及《呼和浩特第一中学校史》“1903年(光绪廿九年)9月”说?輥?輲?訛均误。
该刊文艺栏载有师生的各类诗文及搜辑的山曲等,以诗歌为多。时值绥远遭受历史上罕见的大旱,故一些诗文都真实地反映了民间疾苦。例如,苏谦益的《旱》:
“赤地千里无青草,天久不雨农心(憔)〔焦〕;眼盼有云风复起,人死遍野树枯梢;掘井数丈水不见,赈粮少许饥难疗;从前称富今亦贫,三日一餐不得饱;想鬻妻女无人要,川资难措命难逃;可怜嗷嗷待哺民,老天安然红日高。” ?輥?輳?訛
痴生的《叹旱》有:“连年皆大旱,仓中无余粟;……粥少难饱腹,街前儿女鬻;疗去暂时饥,剜却心头肉。” ?輥?輴?訛其《毕镇旅行记》有:“各村人民,俱食藜藿草籽,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困苦之状,令人目不忍睹!” ?輥?輵?訛
总之,该刊的存世,为我们了解当时绥远一中的方方面面及绥远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就是搜辑刊布的山曲、山歌,也为我们今天的相关研究留下了不同的版本,在历史文献存留不足的今天,视之为珍稀史料,当不为过。人类的历史与文化大多赖古迹和文献传承,有历史与文化的地方,必定有丰富的古迹和文献。
附:《绥远一中周刊》各期目录
第19期 民国十八年六月五日
总理遗嘱
校闻
本校布告(本月十五日参加全市清洁运动大会、本校春期旅行、关于奉安活动)
五卅惨案纪念日开会的记录
参加奉安公祭(六月一日)
本校图书馆公布(鸣谢寄赠周刊书报、新购到各种杂志月刊)
论著
纪念“五卅”/谢无畏
荷蓧大人的思想研究/孟璧
文艺
课外日记(节录,未完)/痴生
歌谣
山歌和山曲零辑(续)/国林(惊五更、跳风墙词谱)
第20期 民国十八年六月十二日
总理遗嘱
本校编辑股启事
校闻
本校布告(关于五卅纪念日活动规定、关于奉安活动)
本校图书馆公布(赠书鸣谢、新购到书籍)
论著
荷蓧大人的思想研究(续)/孟璧
文艺
课外日记(节录,未完)/痴生
歌谣
山歌第一辑/国林(张国林,学生)
第21期 民国十八年六月十九日
总理遗嘱
校闻
本校呈报呈文(高中毕业日期、初中毕业日期)
本校布告(整顿作息纪律)
本校图书馆公布(赠书鸣谢、新购到书籍)
论著
荷蓧大人的思想研究(续)/孟璧
文艺
月夜/梦
我的夏季/兆丰(初中学生)
能否藉此解去一半?/献麟
旱/苏谦益
叹旱/孟璧
课外日记(续,五则)/痴生
本校编辑股启事
第23期 民国十八年七月三日
总理遗嘱
本校编辑股启事
校闻
本校布告(关于毕业式)
本校举行毕业式情形
王军长靖国莅会讲演辞(张师曾笔记)
本校图书馆公布(赠书鸣谢、新购到各种书籍、新购到各种杂志及报刊物)
文艺
醉草(续)/李煜暄
北平参观记(续)/霍占霖
工友好义(捐款助同人治病)
第24期 民国十八年九月十八日
总理遗嘱
本校编辑股启事
校闻
本学期施政方针/冯光荣
致王靖国司令函(感谢王氏受聘)
本学期职教员一览表
第一次校务会议
第一次级任会议
第二次校务会议
十八年本校毕业肆业学生升学统计表
文艺
荒漠中的彷徨/景韩(李景韩,级任兼国文教员)
疯人的惨叫/景韩
第25期 民国十八年九月二十五日
总理遗嘱
〔总理语录〕
校闻
第三次校务会议
绥区警备司令王治安在第一中学担任军事教育第一次讲演词(张雨村记录)
文艺
游昭君墓/琴泉(于琴泉,文牍兼国文教员)
我只有赤裸裸的一颗心/景韩
穷人的叹息/树元
野草的悲哀/玉川(王书薪,级任兼英文教员)
想入非非/玉川
本刊编辑股启事
第29期 民国十八年十一月十三日
总理遗嘱
〔总理语录〕
校闻
第五次校务会议
本校布告(聘定教员若干)
论著
对于现在国内文艺界的一点意见/朱元
文艺
谢英(小说,未完)/树元
本刊编辑股启事
注释
⑴《火坑》第10期《介绍刊物》,民国17年(1928)5月27日出版。
⑵据《绥远日报》民国23年(1934)1月7日第4版《志谢》载,绥远日报社于是月受赠该刊创刊号。
⑶该刊第23期第1页《本校编辑股启事》声明“因暑假期迩,暂出至此期为止,所有未登稿件,统存本股,俟暑期后开学时再陆续选登”。
⑷ 《绥远一中周刊》第24期第4页,1929年9月18日出刊。
⑸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编《1821-2020年二百年历表》第218页,科学出版社,1959年。
⑹张国林(1909-1972)字茂才,绥远省固阳县人。民国时曾任绥远省保安司令部保安处少将处长、绥远省政府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少将保安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绥远省人民政府委员,绥远省工商厅副厅长、商业厅副厅长、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民委员会委员、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副社长、自治区文教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等职。
⑺苏谦益(1913-2007),绥远省托克托县人。早年投身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绥蒙区工委委员、绥蒙区党委宣传部长、绥远省党委副书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内蒙古党委书记、北京工业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等职。
⑻《绥远一中周刊》第24期第1页,1929年9月18日出刊。据第29期第6页同启事校改。
⑼此字模糊不清。
⑽参见《同学录》第9、12页,呼和浩特第一中学,2004年8月。
⑾《绥远一中周刊》第25期第2页,
⑿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编《1821-2020年二百年历表》第167页,科学出版社,1959年。
⒀《绥远通志稿》第六册第68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
⒁《呼和浩特第一中学校史》第2页,该校自印本,2004年。此说实本《绥远通志稿》,因换算公元时忽略了农历与公历的月差而致误。
⒂《绥远一中周刊》第21期第5-6页,
⒃《绥远一中周刊》第21期第6页,
⒄《绥远一中周刊》第20期第4页,
(作者:内蒙古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