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
提 要:现代方志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支撑,特别是地理学、历史学、文献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城市学等学科。同时,自然科学对方志学的产生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方志学和这些学科有很多相通之处,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这些学科又有所区别。方志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共同促进我国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关键词:方志学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关系 辨析
地方志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地方志书内容涉及百业百科,需要各学科知识与地方志书编撰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因此,编纂地方志,无论是省市县之综合志,还是各种专业志以及年鉴,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中相关学科做支撑。特别是地理学、历史学、文献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城市学等以及自然科学,对方志学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但是现代方志学的研究记述对象、理论体系等又不同于这些主流学科,它与相关学科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共同促进我国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和进步。系统深入研究现代方志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这是方志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方志编撰的一个重要领域和课题,本文由于篇幅所限,现给予简洁阐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如有不妥,欢迎同仁研讨与指正。
一 方志学与地理学的关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结构、演变以及人类改造利用途径的学科。中国古代方志学被看成是地理学,就是因为古代方志有大量天文地理的内容。甚至可以说,中国古代早期的方志学就是地理学,如《山海经》等。
方志学与地理学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古代早期的方志(地记、图经)以天文地理为主要内容,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地方志也没有中断过对地方天文地理的记述。方志学与地理学长期以来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和相互发展。二是方志学与地理学在研究方法上有相同之处。二者都重视对实地实情的考察与考据。不同之处在于,地理学主要以自然地理为研究对象,方志学除了记述自然地理和环境变化,还要涉及人的活动,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记述人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以及自然对人的反作用。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地理学愈来愈注重从自然支配的环境变化转移到人类支配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关注人与自然环境地对应关系,地理学朝着综合性学科方向发展。现代方志学也很关注地理、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人与自然地理变化的关系。所以,现代方志学在记述环境变迁之时,可以更多地采纳现代地理学的成就。
二 方志与历史学的关系
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历史上方志学就是从历史学中分离出来的。时至今日,不少学者仍认为方志学属历史学的范畴,把方志学视为历史学的分支学科,这足以说明方志学与历史学之间的深厚渊源。
方志学与历史学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它们都是后人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存史为方志的第一功能,而且只需真实记录历史,并不要求对所记述事项做出评价。历史学通过对历史的研究也能再现历史的原貌。二是它们都能给后人提供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方志具有资治的功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统治者都比较重视前朝治国安邦的经验教训,史志就是其中的重要渠道。三是它们都是文化积累和记录历史的主要载体。方志学和历史学都要客观记录历史,它们本身就是文化积累的产物。四是它们都是人类文明延续的纽带。人们通过读历史、读方志,了解我们的过去,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延续文明的发展。五是它们都是启迪人生的老师。方志学和历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如做人之道理、为官之原则、治学之方法、修身之心得等。六是它们都是爱国主义的源泉。通过学习历史、阅读方志,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自己国家、民族一脉相承而又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及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增强我们的历史责任感与自豪感。
方志学与历史学亦为不同之学科,两者区别主要表现为:一是研究方法和目的有所不同。方志学仅为记录历史的一门学科,强调对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编撰与运用,客观真实地将历史事件记录、保存下来,述而不论是其根本的编纂原则。而历史学除了真实记录历史外,还要研究历史发展的规律与特点,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二是方志学与历史学的体裁不同。“志”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记事体裁,强调以类系事,不同于历史编年体体裁。
三 方志学与文献学的关系
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传播和利用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文献学可以分为古典文献学和现代文献学两大部分。古典文献学主要以古籍为研究对象,以目录学、版本学和校勘学为三大支柱;现代文献学主要以现代文献为研究对象,研究现代文献的搜集、整理、组织、传播、检索的理论和方法。由于地方志书可以看成是文献的一种,因此,方志学与文献学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一是它们都以历史资料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方志学是研究记载一方地情历史、风土人情的志书,而这些志书又是历史文献的内容。二是它们都是研究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分类、传播、利用的理论与方法。三是它们的研究目的大体相似,皆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皆有存贮、传播、认识与审美的功能及作用。
方志学与文献学的区别在于:一是研究对象不同,文献学是以文献作为其研究对象,而地方志仅为文献的一种;二是研究内容不同,文献学主要研究文献类型、性质、搜集、整理、传播等内容,而方志学主要研究方志之产生、功能、类型、编纂、应用等内容;三是研究方法不同,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为文献分类法,即依照文献内容、性质分类别地组织和揭示,而方志学研究方法综合性较强,既用文献分类法,又用目录法、考据法,更用大量现代科学方法。
四 方志学与政治学的关系
政治学是以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政治现象的描述与把握,深入研究政治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政治学研究内容为政治关系、政治主体、政治行为、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发展等问题,主体为阶级、国家、政党、政治运动、政治家、社会团体等。
方志学与政治学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它们都要涉及对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政治主体和政治行为等政治现象的描述与研究。地方志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记载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地方的政治典章制度。二是方志学是在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意识形态主导下编纂完成的。因此,其编纂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等总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与要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性。三是方志与政治联系紧密,直接为政治服务,方志具有重要的资治作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统治者、各地方的执政者都很重视方志的资治作用。不仅强调修志,更强调读志、用志,借鉴历史经验。
但方志学又不同于政治学。主要表现为二者研究对象不同,学科理论体系与学科结构体系相差较大。
五 方志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来说是研究社会如何利用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以及如何分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一门学科。经济学是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可以分为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
方志学与经济学似乎距离较远,实际上二者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一是尽管中国古代方志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之状况记述不多,未列为主要方面,但现代方志很注重对现实社会经济发展的记述。二是经济学中的数理统计、数学模型分析等各种现代理论和方法可以在方志学及修志中加以运用。方志学阐述经济发展的状况及经验教训,显然不能仅靠主观、抽象之论述,必须有大量客观真实的数据分析为支撑;方志学的研究方法及手段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更多地运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及手段来阐明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演变的规律及特点,否则,方志学将缺乏生命力。三是经济学研究经济发展史、经济思想史之时,需大量参考地方志的资料,从而使经济学研究成果更具科学价值。
方志学与经济学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等方面有很多的不同,二者是完全不同性质的学科。
六 方志学与文化学的关系
文化学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进步的规律及特征的学科。文化学是19世纪下半叶在西方逐步建立起来的。文化一词古已有之,原意指耕作,亦有居住、培养、练习、留心等含义。其后,这一术语专指改造与完善人的内心世界,使人具有理想素质的过程。尔后,文化的含义不断扩大,仍具备教育、发展、尊重的主旨。文化一词,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与西方极为相近,皆为用精神品德规范去教化人、规范人、改变人、陶冶人。
方志学与文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它们都记述人类文明发展的成就,皆以反映人类文明、文化进步为使命和目的。二是它们都重视对语言、文字、艺术、教育等文化内容进行研究与描述,中国传统方志学即为中国历史文化(儒学文化)的真实记录。三是它们都强调所记述的文化应当起到教化作用,中国地方志文化属于中国甚至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文化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比方志学宽泛得多。
七 方志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社会学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实证性等特点。所谓整体性,即要认识社会整体或从社会整体上把握某种社会现象;所谓综合性,即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社会过程或社会问题总是与其他各种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所谓实证性,即社会学分析是建立在实际调查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单靠思辨的方法。方志学与社会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是这两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有不少相同之处,均涉及一地文化传统、风俗等方面。二是这两门学科可以相互借鉴。由于方志客观全面地记录了地方实情,开展社会学研究特别是某种社会问题的历史研究便可以方志为依据。
方志学与社会学的不同之处:一是研究对象不同。社会学以社会整体为研究对象,方志学主要研究地方志。二是研究内容不同。社会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中的人、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等内容;方志学主要研究方志的起源、性质、类型、编纂、传播等内容。三是研究目的不同。社会学分析要提出经济体系,提出价值判断,并得出相应结论;而方志编纂主要以存史为目的,且含资治、教化功能。方志学主要研究如何客观全面记述社会现象,提高志书价值,启迪后人。四是研究方法不同。社会学主要以实际调查方法、统计方法为主;方志学主要以历史分析方法、文献分类方法为主。
八 方志学与城市学的关系
城市学是研究城市的发展历史、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基本规律与发展趋势的学科。城市学是随着城市的兴起与现代化出现的一门综合性新兴学科。它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拥有众多分支的学科体系,如城市规划学、城市经济学、城市文化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管理学等。
自古以来,方志与城市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城市志与城市的联系更为密切,主要表现为:一是方志记载了城市的市情、市貌、市俗、风土人情及其发展历史。早期方志因记城市内容,被称之为都邑志;二是方志体现了城市发展的经验、规律及趋势;三是现代方志离不开城市建设与发展,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现代方志会更多地关注各级城市(镇)的发展。
方志学与城市学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一是方志学为城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有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均需要加以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它们的重要作用。城市学在研究城市建设管理、保护和遗产开发等方面,需要借鉴方志学的成果,充分发挥历代方志的作用。二是方志学特别是方志城市学,总结和概括了城市发展经验、规律及趋势。历代城市志对城市的记载中,真知灼见颇多,可以为城市学借鉴吸收,为今后研究城市发展规划、确立城市科学发展观所用。三是城市学的兴起与丰富拓展了现代方志学的研究内容与范围,丰富了城市志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
九 方志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方志学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历史上方志客观起到了记录、传播自然科学的成就与进步的作用,首轮新方志编修中各地多修科学技术志。因此,方志学与自然科学密不可分。中国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新思维、新学说等层出不穷,为现代方志学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一是要借助现代自然科学最新成就,努力拓宽现代方志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完善学科体系。二是现代方志学引入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如数理统计法、实验法、归纳法、系统论法等,丰富与完善了方志学科的研究手段和修志方式。三是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信息采集、处理、分析等应采用科学手段,方志编纂要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如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影印成像技术、航天技术等。四是要重视对修志人员进行现代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能力。
(作者:北京市社科联)
提 要:现代方志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支撑,特别是地理学、历史学、文献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城市学等学科。同时,自然科学对方志学的产生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方志学和这些学科有很多相通之处,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这些学科又有所区别。方志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共同促进我国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关键词:方志学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关系 辨析
地方志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地方志书内容涉及百业百科,需要各学科知识与地方志书编撰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因此,编纂地方志,无论是省市县之综合志,还是各种专业志以及年鉴,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中相关学科做支撑。特别是地理学、历史学、文献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城市学等以及自然科学,对方志学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但是现代方志学的研究记述对象、理论体系等又不同于这些主流学科,它与相关学科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共同促进我国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和进步。系统深入研究现代方志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这是方志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方志编撰的一个重要领域和课题,本文由于篇幅所限,现给予简洁阐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如有不妥,欢迎同仁研讨与指正。
一 方志学与地理学的关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结构、演变以及人类改造利用途径的学科。中国古代方志学被看成是地理学,就是因为古代方志有大量天文地理的内容。甚至可以说,中国古代早期的方志学就是地理学,如《山海经》等。
方志学与地理学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古代早期的方志(地记、图经)以天文地理为主要内容,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地方志也没有中断过对地方天文地理的记述。方志学与地理学长期以来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和相互发展。二是方志学与地理学在研究方法上有相同之处。二者都重视对实地实情的考察与考据。不同之处在于,地理学主要以自然地理为研究对象,方志学除了记述自然地理和环境变化,还要涉及人的活动,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记述人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以及自然对人的反作用。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地理学愈来愈注重从自然支配的环境变化转移到人类支配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关注人与自然环境地对应关系,地理学朝着综合性学科方向发展。现代方志学也很关注地理、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人与自然地理变化的关系。所以,现代方志学在记述环境变迁之时,可以更多地采纳现代地理学的成就。
二 方志与历史学的关系
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历史上方志学就是从历史学中分离出来的。时至今日,不少学者仍认为方志学属历史学的范畴,把方志学视为历史学的分支学科,这足以说明方志学与历史学之间的深厚渊源。
方志学与历史学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它们都是后人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存史为方志的第一功能,而且只需真实记录历史,并不要求对所记述事项做出评价。历史学通过对历史的研究也能再现历史的原貌。二是它们都能给后人提供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方志具有资治的功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统治者都比较重视前朝治国安邦的经验教训,史志就是其中的重要渠道。三是它们都是文化积累和记录历史的主要载体。方志学和历史学都要客观记录历史,它们本身就是文化积累的产物。四是它们都是人类文明延续的纽带。人们通过读历史、读方志,了解我们的过去,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延续文明的发展。五是它们都是启迪人生的老师。方志学和历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如做人之道理、为官之原则、治学之方法、修身之心得等。六是它们都是爱国主义的源泉。通过学习历史、阅读方志,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自己国家、民族一脉相承而又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及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增强我们的历史责任感与自豪感。
方志学与历史学亦为不同之学科,两者区别主要表现为:一是研究方法和目的有所不同。方志学仅为记录历史的一门学科,强调对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编撰与运用,客观真实地将历史事件记录、保存下来,述而不论是其根本的编纂原则。而历史学除了真实记录历史外,还要研究历史发展的规律与特点,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二是方志学与历史学的体裁不同。“志”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记事体裁,强调以类系事,不同于历史编年体体裁。
三 方志学与文献学的关系
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传播和利用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文献学可以分为古典文献学和现代文献学两大部分。古典文献学主要以古籍为研究对象,以目录学、版本学和校勘学为三大支柱;现代文献学主要以现代文献为研究对象,研究现代文献的搜集、整理、组织、传播、检索的理论和方法。由于地方志书可以看成是文献的一种,因此,方志学与文献学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一是它们都以历史资料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方志学是研究记载一方地情历史、风土人情的志书,而这些志书又是历史文献的内容。二是它们都是研究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分类、传播、利用的理论与方法。三是它们的研究目的大体相似,皆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皆有存贮、传播、认识与审美的功能及作用。
方志学与文献学的区别在于:一是研究对象不同,文献学是以文献作为其研究对象,而地方志仅为文献的一种;二是研究内容不同,文献学主要研究文献类型、性质、搜集、整理、传播等内容,而方志学主要研究方志之产生、功能、类型、编纂、应用等内容;三是研究方法不同,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为文献分类法,即依照文献内容、性质分类别地组织和揭示,而方志学研究方法综合性较强,既用文献分类法,又用目录法、考据法,更用大量现代科学方法。
四 方志学与政治学的关系
政治学是以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政治现象的描述与把握,深入研究政治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政治学研究内容为政治关系、政治主体、政治行为、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发展等问题,主体为阶级、国家、政党、政治运动、政治家、社会团体等。
方志学与政治学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它们都要涉及对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政治主体和政治行为等政治现象的描述与研究。地方志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记载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地方的政治典章制度。二是方志学是在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意识形态主导下编纂完成的。因此,其编纂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等总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与要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性。三是方志与政治联系紧密,直接为政治服务,方志具有重要的资治作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统治者、各地方的执政者都很重视方志的资治作用。不仅强调修志,更强调读志、用志,借鉴历史经验。
但方志学又不同于政治学。主要表现为二者研究对象不同,学科理论体系与学科结构体系相差较大。
五 方志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来说是研究社会如何利用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以及如何分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一门学科。经济学是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可以分为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
方志学与经济学似乎距离较远,实际上二者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一是尽管中国古代方志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之状况记述不多,未列为主要方面,但现代方志很注重对现实社会经济发展的记述。二是经济学中的数理统计、数学模型分析等各种现代理论和方法可以在方志学及修志中加以运用。方志学阐述经济发展的状况及经验教训,显然不能仅靠主观、抽象之论述,必须有大量客观真实的数据分析为支撑;方志学的研究方法及手段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更多地运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及手段来阐明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演变的规律及特点,否则,方志学将缺乏生命力。三是经济学研究经济发展史、经济思想史之时,需大量参考地方志的资料,从而使经济学研究成果更具科学价值。
方志学与经济学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等方面有很多的不同,二者是完全不同性质的学科。
六 方志学与文化学的关系
文化学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进步的规律及特征的学科。文化学是19世纪下半叶在西方逐步建立起来的。文化一词古已有之,原意指耕作,亦有居住、培养、练习、留心等含义。其后,这一术语专指改造与完善人的内心世界,使人具有理想素质的过程。尔后,文化的含义不断扩大,仍具备教育、发展、尊重的主旨。文化一词,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与西方极为相近,皆为用精神品德规范去教化人、规范人、改变人、陶冶人。
方志学与文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它们都记述人类文明发展的成就,皆以反映人类文明、文化进步为使命和目的。二是它们都重视对语言、文字、艺术、教育等文化内容进行研究与描述,中国传统方志学即为中国历史文化(儒学文化)的真实记录。三是它们都强调所记述的文化应当起到教化作用,中国地方志文化属于中国甚至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文化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比方志学宽泛得多。
七 方志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社会学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实证性等特点。所谓整体性,即要认识社会整体或从社会整体上把握某种社会现象;所谓综合性,即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社会过程或社会问题总是与其他各种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所谓实证性,即社会学分析是建立在实际调查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单靠思辨的方法。方志学与社会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是这两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有不少相同之处,均涉及一地文化传统、风俗等方面。二是这两门学科可以相互借鉴。由于方志客观全面地记录了地方实情,开展社会学研究特别是某种社会问题的历史研究便可以方志为依据。
方志学与社会学的不同之处:一是研究对象不同。社会学以社会整体为研究对象,方志学主要研究地方志。二是研究内容不同。社会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中的人、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等内容;方志学主要研究方志的起源、性质、类型、编纂、传播等内容。三是研究目的不同。社会学分析要提出经济体系,提出价值判断,并得出相应结论;而方志编纂主要以存史为目的,且含资治、教化功能。方志学主要研究如何客观全面记述社会现象,提高志书价值,启迪后人。四是研究方法不同。社会学主要以实际调查方法、统计方法为主;方志学主要以历史分析方法、文献分类方法为主。
八 方志学与城市学的关系
城市学是研究城市的发展历史、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基本规律与发展趋势的学科。城市学是随着城市的兴起与现代化出现的一门综合性新兴学科。它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拥有众多分支的学科体系,如城市规划学、城市经济学、城市文化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管理学等。
自古以来,方志与城市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城市志与城市的联系更为密切,主要表现为:一是方志记载了城市的市情、市貌、市俗、风土人情及其发展历史。早期方志因记城市内容,被称之为都邑志;二是方志体现了城市发展的经验、规律及趋势;三是现代方志离不开城市建设与发展,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现代方志会更多地关注各级城市(镇)的发展。
方志学与城市学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一是方志学为城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有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均需要加以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它们的重要作用。城市学在研究城市建设管理、保护和遗产开发等方面,需要借鉴方志学的成果,充分发挥历代方志的作用。二是方志学特别是方志城市学,总结和概括了城市发展经验、规律及趋势。历代城市志对城市的记载中,真知灼见颇多,可以为城市学借鉴吸收,为今后研究城市发展规划、确立城市科学发展观所用。三是城市学的兴起与丰富拓展了现代方志学的研究内容与范围,丰富了城市志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
九 方志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方志学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历史上方志客观起到了记录、传播自然科学的成就与进步的作用,首轮新方志编修中各地多修科学技术志。因此,方志学与自然科学密不可分。中国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新思维、新学说等层出不穷,为现代方志学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一是要借助现代自然科学最新成就,努力拓宽现代方志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完善学科体系。二是现代方志学引入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如数理统计法、实验法、归纳法、系统论法等,丰富与完善了方志学科的研究手段和修志方式。三是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信息采集、处理、分析等应采用科学手段,方志编纂要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如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影印成像技术、航天技术等。四是要重视对修志人员进行现代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能力。
(作者:北京市社科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