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0年  /  第一期
  • (史料考证)关于通辽铁路史有关史实的辩证
  •     [内容提要]通辽地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部的中心地带,毗邻辽宁、吉林两省,地理位置优越。而且铁路修建较早,从境内第一条铁路郑通铁路的修建至今已有6条铁路纵贯市内,使通辽成为内蒙古东部和东北西部的交通枢纽。目前在一些史志著作中,在叙述通辽铁路史时产生了一些不应产生的讹误,有必要予以辩证。

     [关键词]    通辽    铁路史    史实    辩证

    通辽铁路修建较早,从市境内第一条铁路即四洮铁路郑通支线建成的192112月算起,至今已有89年的历史。由于通辽地处内蒙古东部和东北西部的特殊地理位置,所以自民国以来为巩固国防和加强边疆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投资修建了大郑铁路(原四洮铁路郑通支线和原京奉铁路大通支线合并而成,大虎山至郑家屯)、平齐铁路(四平至齐齐哈尔)、通让铁路(通辽至让湖路)、京通铁路(北京至通辽)、通霍铁路(通辽至霍林河)、集通铁路(集宁至通辽)等6条铁路。使通辽成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各市(盟)中拥有铁路线最多、铁路密度最大的市(盟)。便利的铁路运输条件为通辽市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但近年来在一些公开出版或内部出版的报刊书籍中,叙述通辽铁路历史时产生了一些不应有的“硬伤”,这些“硬伤”或是以讹传讹,或是断章取义,或是道听途说,或是添枝加叶,而这些“硬伤”的产生使治史者和读史者都走入了历史的误区。为避免以讹传讹谬种流传,有必要对相关史实进行澄清,因此笔者特撰此文对通辽铁路史上的相关史实进行辩证。

     

    一、关于四洮铁路郑通支线开工时间的考订

     

    郑通铁路是国有四洮铁路的一条支线,它是通辽市境内修建最早的一条铁路。这条铁路东起吉林省双辽市郑家屯街,向西沿西辽河南侧经由白市、巴西、欧里、门达、潘家、大罕、清河桥、大林、乌斯土、乌兰基、钱家店、五道木、通辽东等13个车站、乘降所,最后终止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部重镇通辽市。193441,伪“满洲国”统治时期将四洮铁路郑通支线与北宁铁路(19292月前称京奉铁路)大通支线(因当时打虎山已改名为大虎山,故名)合并,称大郑线。郑通支线是沟通吉林省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部地区唯一的一条铁路。关于郑通支线的开工时间,在铁路史志资料的记载上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曰192141开工,二说曰192171开工。

    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呢?笔者愿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同道者共商。首先,从两说持有者数量对比来看,持192141开工说者居多,主要有《满洲开发四十年史》①、《满铁史资料》第二卷第二分册②、《中国铁路建筑编年简史》③等书;而持192171开工说者较少,笔者目前仅接触到《中国铁路发展史》④一书持此说。其次,四洮铁路是1913年袁世凯为了取得日本对中华民国的“承认”而向日本出卖的“满蒙五路”之一。所以四洮铁路及其支线郑通铁路都是借日款修筑,由日人督工完成的。在日本满史会编著的《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书中和日人池部领事致小幡公使的电文中都明确说明郑通铁路开工时间是41而不是71。现把日人池部领事致小幡公使电报的原文收录于后,池部领事致小幡公使电(1921412号,呈大臣第4号电):“41于郑家屯车站由四洮铁路局长等日中双方主要职员列席,举行了郑家屯至白音太来间延长工程的开工典礼,当日开始土木工程———”⑤。笔者认为池部领事致小幡公使电文的内容应该是准确的,因为池部领事向上级汇报时没有必要制造假开工时间,所以71开工说是错误的。

     

    二、关于北宁铁路名称沿革的考订

     

    最近笔者发现在铁道部、沈阳铁路局以及通辽市出版的一些史志资料中,在叙述打通铁路(后因打虎山改称大虎山而改称大通铁路,今大郑铁路南段大虎山至通辽部分)修筑史时称:“1921年北宁铁路局由北宁铁路的打虎山向通辽修筑支线,192710月修到通辽。”⑥其实北宁铁路这一名称19292月才开始使用的,为避免以讹传讹谬种流传,笔者特对北宁铁路名称沿革进行考订,不当之处诚望史志同道不吝赐教。

    北宁铁路是从北平(今北京)至辽宁沈阳的铁路,这条铁路是19076月全线通车的,当时称京奉铁路(北京至奉天)。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将北京改为北平,因此京奉铁路随之改称平奉铁路。19281229,东北保安总司令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领导,至此东北纳入国民政府的版图,所以19292月南京国民政府将奉天省改为辽宁省⑦,故平奉铁路又改称北宁铁路。19499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上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北平重新恢复北京名称之后,北宁铁路又改称京沈铁路,直到今天。

     

    三、关于京奉铁路打通支线开工时间和建成通车时间的考订

     

    在原哲里木盟出版的部分书籍、文史资料和史志刊物中,叙述京奉铁路打通支线开工时间和建成通车时间的时候产生了一个明显的错误,整整把开工时间向后推迟了一年,把通车时间向后推迟了两年。如某文史资料有这样一段文字:“大通铁路(大虎山至通辽)始建于1922年,于1929年建成”⑧。实际上打通支线打虎山至八道壕段早在19219月开始筹办,10月动工,至1922129修通,当时叫虎壕支线⑨。19238月线路自八道壕继续向北展修,19258月修至粮食聚集地新立屯。192710月,大通支线(1926年打虎山改称大虎山⑩,故打通支线改称大通支线)修到通辽,1115京奉铁路列车首次开低通辽车站    。因此说打通铁路始建于1922年,建成于1929年是非常错误的,必须予以澄清。

     

    四、192910月到通辽弹压通辽铁路工人罢工的北宁铁路局局长究竟是高继义还是高纪毅

     

    近年来,笔者在研究东北铁路史的过程中,接触到许多铁路史志和地方史志资料。但许多史志资料在叙述192910月发生在通辽的铁路工人罢工斗争时,产生了不应该发生的张冠李戴的现象。把当时到通辽弹压通辽铁路工人罢工斗争的北宁铁路局局长高纪毅错写成高继义    ,虽然音近,但错的南辕北辙。为确保万无一失,笔者又多方搜求,查证了《沈阳铁路局志稿·人物篇》    、《沈阳铁路局志稿·工运篇》   等铁路系统的权威资料,得出非常明确的结论:北宁(京奉、平奉)铁路局局长任上根本就没有叫高继义的局长,而1929年时的北宁铁路局局长就是高纪毅,这是确凿无疑的历史事实(高纪毅,1890年出生于辽阳县,先后任奉军科长、团附、27师副官处长、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官处长、19旅旅长、奉天省警务处长,19291月任东北交通委员会副委员长兼北宁铁路局局长,东北沦陷后去北京、天津办果园,后从事进步活动,1963年病逝于天津    )。产生这种错误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有可能是作者采访当时“工运”参加者,根据工运参加者的回忆录音撰写的,而又没有同相关资料印证,引用者引用时也没有进行认真的考证,故而产生这种同音不同字的错误。这是我们治史者引用口述史料时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口述、口碑资料必须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工作,否则就可能产生史实讹误。

    由于笔者水平所限,以上几点关于通辽铁路史上有关史实的考证可能挂一漏万,肯定会存在缺点或不足,敬请史志同道批评指正。

     

    注:

    ⑴、⑼《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上册第204页、第197———198页{[日]满史会编著,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辽宁省内部图书准印证(87192号,19879月第1版}

    ⑵、⑸《满铁史资料》第2卷第2分册第701页、701页(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史资料》编辑组编,中华书局197910月第1版)

    ⑶《中国铁路建筑编年简史》第1页(马里千等编著,中国铁道出版社198310月第1版)

    ⑷《中国铁路发展史》第306页(金士宣、徐文述编著,中国铁道出版社1986年年11月第1版)

    ⑹《哲里木史志》1986年第3期第61

    ⑺《东北地方史研究》1987年第1期第86页(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

    ⑻《哲里木盟文史资料》第一辑第52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哲里木盟委员会编)

    ⑽《沈阳铁路局工人运动工会活动大事记》第202页(沈阳铁路局工会工运史编审委员会编1988年内部出版,吉林省内部资料准印证第7303号)

    、《沈阳铁路局志稿·干线篇》第178页(李文国主编,沈阳铁路局局志编纂委员会198910月内部发行,准印证89002号)

    、见《哲里木盟文史资料》第1辑第54———56页;《通铁工人史话》第20———25页(通辽铁路分局党委宣传部、通辽铁路分局史志办编,19954月内部版);《中国共产党沈阳铁路局八十年》第27———28页(《中国共产党沈阳铁路局八十年》编委会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6月第1版);《沈阳铁路局工人运动工会活动大事记》第202页(沈阳铁路局工会工运史编审委员会编,1988年内部出版,吉林省内部资料准印证第7303号);《通辽铁路分局志》第561———562页(《通辽铁路分局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国铁道出版社在200212月第1版)

    ⒀、⒂   《沈阳铁路局人物志》下册第22页、22页(沈阳铁路局档案馆、沈阳铁路局老干部处、沈阳铁路局史志办公室编,19977月内部发行,准印证91026号)④《沈阳铁路局志稿·工运篇》第16页(沈阳铁路局局志编纂委员会198910月内部发行,准印证89002号)

    、《沈阳铁路局志稿·工运篇》第16页(沈阳铁路局局志编纂委员会198910月内部发行,准印证89002号)

     

        (作者: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165号信箱)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史料考证)关于通辽铁路史有关史实的辩证
  •     [内容提要]通辽地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部的中心地带,毗邻辽宁、吉林两省,地理位置优越。而且铁路修建较早,从境内第一条铁路郑通铁路的修建至今已有6条铁路纵贯市内,使通辽成为内蒙古东部和东北西部的交通枢纽。目前在一些史志著作中,在叙述通辽铁路史时产生了一些不应产生的讹误,有必要予以辩证。

     [关键词]    通辽    铁路史    史实    辩证

    通辽铁路修建较早,从市境内第一条铁路即四洮铁路郑通支线建成的192112月算起,至今已有89年的历史。由于通辽地处内蒙古东部和东北西部的特殊地理位置,所以自民国以来为巩固国防和加强边疆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投资修建了大郑铁路(原四洮铁路郑通支线和原京奉铁路大通支线合并而成,大虎山至郑家屯)、平齐铁路(四平至齐齐哈尔)、通让铁路(通辽至让湖路)、京通铁路(北京至通辽)、通霍铁路(通辽至霍林河)、集通铁路(集宁至通辽)等6条铁路。使通辽成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各市(盟)中拥有铁路线最多、铁路密度最大的市(盟)。便利的铁路运输条件为通辽市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但近年来在一些公开出版或内部出版的报刊书籍中,叙述通辽铁路历史时产生了一些不应有的“硬伤”,这些“硬伤”或是以讹传讹,或是断章取义,或是道听途说,或是添枝加叶,而这些“硬伤”的产生使治史者和读史者都走入了历史的误区。为避免以讹传讹谬种流传,有必要对相关史实进行澄清,因此笔者特撰此文对通辽铁路史上的相关史实进行辩证。

     

    一、关于四洮铁路郑通支线开工时间的考订

     

    郑通铁路是国有四洮铁路的一条支线,它是通辽市境内修建最早的一条铁路。这条铁路东起吉林省双辽市郑家屯街,向西沿西辽河南侧经由白市、巴西、欧里、门达、潘家、大罕、清河桥、大林、乌斯土、乌兰基、钱家店、五道木、通辽东等13个车站、乘降所,最后终止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部重镇通辽市。193441,伪“满洲国”统治时期将四洮铁路郑通支线与北宁铁路(19292月前称京奉铁路)大通支线(因当时打虎山已改名为大虎山,故名)合并,称大郑线。郑通支线是沟通吉林省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部地区唯一的一条铁路。关于郑通支线的开工时间,在铁路史志资料的记载上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曰192141开工,二说曰192171开工。

    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呢?笔者愿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同道者共商。首先,从两说持有者数量对比来看,持192141开工说者居多,主要有《满洲开发四十年史》①、《满铁史资料》第二卷第二分册②、《中国铁路建筑编年简史》③等书;而持192171开工说者较少,笔者目前仅接触到《中国铁路发展史》④一书持此说。其次,四洮铁路是1913年袁世凯为了取得日本对中华民国的“承认”而向日本出卖的“满蒙五路”之一。所以四洮铁路及其支线郑通铁路都是借日款修筑,由日人督工完成的。在日本满史会编著的《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书中和日人池部领事致小幡公使的电文中都明确说明郑通铁路开工时间是41而不是71。现把日人池部领事致小幡公使电报的原文收录于后,池部领事致小幡公使电(1921412号,呈大臣第4号电):“41于郑家屯车站由四洮铁路局长等日中双方主要职员列席,举行了郑家屯至白音太来间延长工程的开工典礼,当日开始土木工程———”⑤。笔者认为池部领事致小幡公使电文的内容应该是准确的,因为池部领事向上级汇报时没有必要制造假开工时间,所以71开工说是错误的。

     

    二、关于北宁铁路名称沿革的考订

     

    最近笔者发现在铁道部、沈阳铁路局以及通辽市出版的一些史志资料中,在叙述打通铁路(后因打虎山改称大虎山而改称大通铁路,今大郑铁路南段大虎山至通辽部分)修筑史时称:“1921年北宁铁路局由北宁铁路的打虎山向通辽修筑支线,192710月修到通辽。”⑥其实北宁铁路这一名称19292月才开始使用的,为避免以讹传讹谬种流传,笔者特对北宁铁路名称沿革进行考订,不当之处诚望史志同道不吝赐教。

    北宁铁路是从北平(今北京)至辽宁沈阳的铁路,这条铁路是19076月全线通车的,当时称京奉铁路(北京至奉天)。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将北京改为北平,因此京奉铁路随之改称平奉铁路。19281229,东北保安总司令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领导,至此东北纳入国民政府的版图,所以19292月南京国民政府将奉天省改为辽宁省⑦,故平奉铁路又改称北宁铁路。19499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上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北平重新恢复北京名称之后,北宁铁路又改称京沈铁路,直到今天。

     

    三、关于京奉铁路打通支线开工时间和建成通车时间的考订

     

    在原哲里木盟出版的部分书籍、文史资料和史志刊物中,叙述京奉铁路打通支线开工时间和建成通车时间的时候产生了一个明显的错误,整整把开工时间向后推迟了一年,把通车时间向后推迟了两年。如某文史资料有这样一段文字:“大通铁路(大虎山至通辽)始建于1922年,于1929年建成”⑧。实际上打通支线打虎山至八道壕段早在19219月开始筹办,10月动工,至1922129修通,当时叫虎壕支线⑨。19238月线路自八道壕继续向北展修,19258月修至粮食聚集地新立屯。192710月,大通支线(1926年打虎山改称大虎山⑩,故打通支线改称大通支线)修到通辽,1115京奉铁路列车首次开低通辽车站    。因此说打通铁路始建于1922年,建成于1929年是非常错误的,必须予以澄清。

     

    四、192910月到通辽弹压通辽铁路工人罢工的北宁铁路局局长究竟是高继义还是高纪毅

     

    近年来,笔者在研究东北铁路史的过程中,接触到许多铁路史志和地方史志资料。但许多史志资料在叙述192910月发生在通辽的铁路工人罢工斗争时,产生了不应该发生的张冠李戴的现象。把当时到通辽弹压通辽铁路工人罢工斗争的北宁铁路局局长高纪毅错写成高继义    ,虽然音近,但错的南辕北辙。为确保万无一失,笔者又多方搜求,查证了《沈阳铁路局志稿·人物篇》    、《沈阳铁路局志稿·工运篇》   等铁路系统的权威资料,得出非常明确的结论:北宁(京奉、平奉)铁路局局长任上根本就没有叫高继义的局长,而1929年时的北宁铁路局局长就是高纪毅,这是确凿无疑的历史事实(高纪毅,1890年出生于辽阳县,先后任奉军科长、团附、27师副官处长、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官处长、19旅旅长、奉天省警务处长,19291月任东北交通委员会副委员长兼北宁铁路局局长,东北沦陷后去北京、天津办果园,后从事进步活动,1963年病逝于天津    )。产生这种错误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有可能是作者采访当时“工运”参加者,根据工运参加者的回忆录音撰写的,而又没有同相关资料印证,引用者引用时也没有进行认真的考证,故而产生这种同音不同字的错误。这是我们治史者引用口述史料时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口述、口碑资料必须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工作,否则就可能产生史实讹误。

    由于笔者水平所限,以上几点关于通辽铁路史上有关史实的考证可能挂一漏万,肯定会存在缺点或不足,敬请史志同道批评指正。

     

    注:

    ⑴、⑼《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上册第204页、第197———198页{[日]满史会编著,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辽宁省内部图书准印证(87192号,19879月第1版}

    ⑵、⑸《满铁史资料》第2卷第2分册第701页、701页(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史资料》编辑组编,中华书局197910月第1版)

    ⑶《中国铁路建筑编年简史》第1页(马里千等编著,中国铁道出版社198310月第1版)

    ⑷《中国铁路发展史》第306页(金士宣、徐文述编著,中国铁道出版社1986年年11月第1版)

    ⑹《哲里木史志》1986年第3期第61

    ⑺《东北地方史研究》1987年第1期第86页(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

    ⑻《哲里木盟文史资料》第一辑第52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哲里木盟委员会编)

    ⑽《沈阳铁路局工人运动工会活动大事记》第202页(沈阳铁路局工会工运史编审委员会编1988年内部出版,吉林省内部资料准印证第7303号)

    、《沈阳铁路局志稿·干线篇》第178页(李文国主编,沈阳铁路局局志编纂委员会198910月内部发行,准印证89002号)

    、见《哲里木盟文史资料》第1辑第54———56页;《通铁工人史话》第20———25页(通辽铁路分局党委宣传部、通辽铁路分局史志办编,19954月内部版);《中国共产党沈阳铁路局八十年》第27———28页(《中国共产党沈阳铁路局八十年》编委会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6月第1版);《沈阳铁路局工人运动工会活动大事记》第202页(沈阳铁路局工会工运史编审委员会编,1988年内部出版,吉林省内部资料准印证第7303号);《通辽铁路分局志》第561———562页(《通辽铁路分局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国铁道出版社在200212月第1版)

    ⒀、⒂   《沈阳铁路局人物志》下册第22页、22页(沈阳铁路局档案馆、沈阳铁路局老干部处、沈阳铁路局史志办公室编,19977月内部发行,准印证91026号)④《沈阳铁路局志稿·工运篇》第16页(沈阳铁路局局志编纂委员会198910月内部发行,准印证89002号)

    、《沈阳铁路局志稿·工运篇》第16页(沈阳铁路局局志编纂委员会198910月内部发行,准印证89002号)

     

        (作者: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165号信箱)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