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2年  /  第一期

第一期

  • 旧志简介
  •  (光绪)归绥道志  高赓恩编纂。光绪三十四年(1908)修成。手抄本。四十卷。卷首:帝制纪一、征讨,帝制纪二、诏谕,帝制纪三、宸章,帝制纪四、圣迹,序例,附采用书目;卷一:星变(附分野气候);卷二:疆域沿革志;卷三:缺;卷四:全道考;卷五:十二厅治考;卷六至卷八缺;卷九至十一:乡镇、户口;卷十二至十四:城邑、关隘卡伦、古迹(附召庙);卷十五至十七:学制、选举(附仕官)、兵制(附裁缺);卷十八至十九:田赋、杂赋(附盐法);卷二十:恤政(附仓库);卷二十一至二十二:风土(附商集);卷二十三:方言(蒙语翻译、各厅杂译);卷二十四至二十五:前代名宦表、前代宦绩;卷二十六国朝职官表、裁缺、廉俸、宦绩;卷二十七至二十八:帝王、将才;卷二十九至三十一:儒术、孝烈、使节(附客将乔寓);卷三十二至三十四:孝义、烈女、贞烈、节孝妇;卷三十五至三十六:碑志、修议;卷三十七:讽咏;卷三十八至四十:缺。

    (光绪)土默特旗志  又名《土默特志>。志书于纂修姓氏及成书、印刷年代均未著录。台湾成文书局影印本称“据不著纂修人姓氏,清光绪间刻本影印”。又《民国归绥县志》艺文志载"土默特志十卷,贻穀注修。"全志十卷,分为舆地、封建(附世系)、法守(附赋役、祀典、理藩则例)、风土、职官、人物。其中土默特世系表、祀典、理藩则例存有一些可参考的地方资料,余则多简略。

    (民国)经棚县志  康清源撰修。成书于民国十八年(1929)五月。正本存原热河省政府,已佚。手稿现存克什克腾旗档案馆。二十八编,志首载录关于经棚县志说明、序、呈报迪令创修县志告成文。内容包括:图说、建制、疆域、区村、户口、公署、法团、学校、山川、庙祠、寺观、古迹、家墓、税捐、蠲恤、蒙旗、风土、物产、职官、名宦、选举、人物、列女、善举、纪事、艺文、杂志等。各编之前均有几十字至百余字的论序,阐明本编要旨。崔序称其“提携纲目,体例严谨,吾邑二千余年来,山川疆里,轶事阙文,无不寻流溯源,表而出之。”

    (民国)呼伦贝尔概要  邹尚友、朱枕薪合编。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二册五章。各章依序为:呼伦贝尔之地理、呼伦贝尔政治史、呼伦贝尔之经济价值、呼伦贝尔社会状况、呼伦贝尔之前途。附录图表、诗歌。

    (民国)林西县志  苏绍泉修,徐致轩纂。民国二十年(1931)修成,铅印本。五卷依次分为地理志、人事志、政治志、物产志、艺文志。艺文志中包括辽圣宗哀册文、辽道宗哀册文、辽宣懿皇后哀册文、辽仁懿皇后哀册文、民国朱将军传、常将军传、文庙、武庙、祠堂。

    (民国)临河县志  吕咸、白保庄等修,王文墀纂。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三卷。首卷为序文、凡例、目录、题名、图、表。全志分为记略、事略、杂记三门。记略为地舆沿革、城邑建设沿革、山要隘,垦务沿革、地方保卫、赋税、渠道水利、教育、商业、交通、兵防、风土习俗,荒政、农业林业、全境蒙旗界址、户口、生计、保卫、礼俗、昭庙。回略为官吏、绅耆。杂记为渠道、移垦、社会、建筑、风俗、矿产、古迹、慈善、赠别、记异、附记。吕咸序称:“是编大旨,略于述古、详于证今,疏于考据、翔于事实。”全志体例未备,尤其是事略中官吏之记叙,皆为当时存世之县、区、局长之事略,不可取。“汉蒙同文表”按类列记汉蒙不同读音,“本区山水同文表”按不同读音记载了境内山水,“风土习俗”记载了当地的各种习惯,颇有参考价值,另外“杂记”门内多有移垦、社会、建筑的原始文献。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旧志简介
  •  (光绪)归绥道志  高赓恩编纂。光绪三十四年(1908)修成。手抄本。四十卷。卷首:帝制纪一、征讨,帝制纪二、诏谕,帝制纪三、宸章,帝制纪四、圣迹,序例,附采用书目;卷一:星变(附分野气候);卷二:疆域沿革志;卷三:缺;卷四:全道考;卷五:十二厅治考;卷六至卷八缺;卷九至十一:乡镇、户口;卷十二至十四:城邑、关隘卡伦、古迹(附召庙);卷十五至十七:学制、选举(附仕官)、兵制(附裁缺);卷十八至十九:田赋、杂赋(附盐法);卷二十:恤政(附仓库);卷二十一至二十二:风土(附商集);卷二十三:方言(蒙语翻译、各厅杂译);卷二十四至二十五:前代名宦表、前代宦绩;卷二十六国朝职官表、裁缺、廉俸、宦绩;卷二十七至二十八:帝王、将才;卷二十九至三十一:儒术、孝烈、使节(附客将乔寓);卷三十二至三十四:孝义、烈女、贞烈、节孝妇;卷三十五至三十六:碑志、修议;卷三十七:讽咏;卷三十八至四十:缺。

    (光绪)土默特旗志  又名《土默特志>。志书于纂修姓氏及成书、印刷年代均未著录。台湾成文书局影印本称“据不著纂修人姓氏,清光绪间刻本影印”。又《民国归绥县志》艺文志载"土默特志十卷,贻穀注修。"全志十卷,分为舆地、封建(附世系)、法守(附赋役、祀典、理藩则例)、风土、职官、人物。其中土默特世系表、祀典、理藩则例存有一些可参考的地方资料,余则多简略。

    (民国)经棚县志  康清源撰修。成书于民国十八年(1929)五月。正本存原热河省政府,已佚。手稿现存克什克腾旗档案馆。二十八编,志首载录关于经棚县志说明、序、呈报迪令创修县志告成文。内容包括:图说、建制、疆域、区村、户口、公署、法团、学校、山川、庙祠、寺观、古迹、家墓、税捐、蠲恤、蒙旗、风土、物产、职官、名宦、选举、人物、列女、善举、纪事、艺文、杂志等。各编之前均有几十字至百余字的论序,阐明本编要旨。崔序称其“提携纲目,体例严谨,吾邑二千余年来,山川疆里,轶事阙文,无不寻流溯源,表而出之。”

    (民国)呼伦贝尔概要  邹尚友、朱枕薪合编。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二册五章。各章依序为:呼伦贝尔之地理、呼伦贝尔政治史、呼伦贝尔之经济价值、呼伦贝尔社会状况、呼伦贝尔之前途。附录图表、诗歌。

    (民国)林西县志  苏绍泉修,徐致轩纂。民国二十年(1931)修成,铅印本。五卷依次分为地理志、人事志、政治志、物产志、艺文志。艺文志中包括辽圣宗哀册文、辽道宗哀册文、辽宣懿皇后哀册文、辽仁懿皇后哀册文、民国朱将军传、常将军传、文庙、武庙、祠堂。

    (民国)临河县志  吕咸、白保庄等修,王文墀纂。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三卷。首卷为序文、凡例、目录、题名、图、表。全志分为记略、事略、杂记三门。记略为地舆沿革、城邑建设沿革、山要隘,垦务沿革、地方保卫、赋税、渠道水利、教育、商业、交通、兵防、风土习俗,荒政、农业林业、全境蒙旗界址、户口、生计、保卫、礼俗、昭庙。回略为官吏、绅耆。杂记为渠道、移垦、社会、建筑、风俗、矿产、古迹、慈善、赠别、记异、附记。吕咸序称:“是编大旨,略于述古、详于证今,疏于考据、翔于事实。”全志体例未备,尤其是事略中官吏之记叙,皆为当时存世之县、区、局长之事略,不可取。“汉蒙同文表”按类列记汉蒙不同读音,“本区山水同文表”按不同读音记载了境内山水,“风土习俗”记载了当地的各种习惯,颇有参考价值,另外“杂记”门内多有移垦、社会、建筑的原始文献。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