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2年  /  第四期
  • (读书园地)读书需要对比
  • 读书是近似于人的本能的一种经过后天雕琢形成的人工改造习性,随着个人读书习性的逐渐养成,最终会成为人的身体和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的成长,离不开书;人的自我升华,离不开书;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同样离不开书。读书的各种好处不用多说,但是读书也是有讲究的,读好书,怎样去读书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人类作为一个有着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在读书的问题上也面临着一个选择性的问题。如何将读书的选择做到最全面、最具体,“对比”是不二法门。如目前各种书籍多如牛毛,令人眼花缭乱,有的书籍阅读价值较高,阅读这类书籍会有大的收获。但也有不少书籍粗糙轻浮、赶时髦,有的书浮浅低俗,阅读这类毫无价值的书,不仅浪费光阴,甚至会误入歧途。就是常识性的书也有各家之言,要在对比中加以选择。全世界的历史教科书中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就有着三种不同的说法。中国学者以及亚洲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间是193777日,标志是“卢沟桥事件”,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入侵中国,“二战”爆发。欧美的史学界普遍认同193991日,德国对波兰宣战。之后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欧美史学界的另一种版本认为“纳粹”德国从西面入侵波兰的十六天后,苏联则是从东面入侵波兰,直至1939106日结束及由德国和苏联共同瓜分波兰第二共和国为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就是这样一个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端的概念却有着三个不同的版本。作为我们这些在读书过程中渴求知识、追求真理的人们,面对这样一个问题该如何去抉择呢?对比,还是对比!不同书籍之间地对比过程就是了解各种文化的不同的过程,在这个不同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吸取多方的养分,不断地去进行多角度的研究,一个对比的读书方式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收获。这种方式既丰富了我们的学识,也赋予了我们解决问题时所需的广阔思路。

    一是对比读书可积累知识。在关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版本的书籍中,我们总能找到各家不同的理论依据,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同的说法,终归要回到一个原点。而我们在跟着不同的作者探求同一个真理时所经受的种种学识上的考验,最终给予了我们越来越多的知识。

    二是对比读书可开拓思路。书是一个时代经验的总结,读书可开拓眼界,但我认为对比读书是开拓眼界的最好方法。一个集百家之长者终究要比一技之长者要好得多。书不能光听一家之言,而要做到“百家争鸣”。书读的越多带给你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也越来越明显,伴随着的是你个人的思路也是越来越广阔。

    三是对比读书可促进发展创新。人是一个个体,也是万物世界中唯一有着思想的生物。既然有思想,他终究有瓶颈。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去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对于一个对比读书的人来说,同一个问题多方面的知识给予了他发展创新的千万条思路。

    对比读书的种种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对比读书的过程却是一个枯燥乏味、效率低下的过程。同样的问题不同的说法,旧的理论还未立足,又被新的理论所击破,如此往复,不断地重复,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真是让人无法忍受。但是,又能怎样?知识就是这样。知识就是这样一个波折过程所带来的收获。所以,对于我而言,余将坚持对比读书的方式,随着个人的知识和视野不断的增长,效率低下的弊病可以克服,对与错一眼便知。枯燥乏味的过程完全可以当做闲暇休闲去享受,因为对比读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件从多方面入手去追求真实知识的过程,而追求真实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作者: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读书园地)读书需要对比
  • 读书是近似于人的本能的一种经过后天雕琢形成的人工改造习性,随着个人读书习性的逐渐养成,最终会成为人的身体和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的成长,离不开书;人的自我升华,离不开书;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同样离不开书。读书的各种好处不用多说,但是读书也是有讲究的,读好书,怎样去读书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人类作为一个有着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在读书的问题上也面临着一个选择性的问题。如何将读书的选择做到最全面、最具体,“对比”是不二法门。如目前各种书籍多如牛毛,令人眼花缭乱,有的书籍阅读价值较高,阅读这类书籍会有大的收获。但也有不少书籍粗糙轻浮、赶时髦,有的书浮浅低俗,阅读这类毫无价值的书,不仅浪费光阴,甚至会误入歧途。就是常识性的书也有各家之言,要在对比中加以选择。全世界的历史教科书中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就有着三种不同的说法。中国学者以及亚洲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间是193777日,标志是“卢沟桥事件”,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入侵中国,“二战”爆发。欧美的史学界普遍认同193991日,德国对波兰宣战。之后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欧美史学界的另一种版本认为“纳粹”德国从西面入侵波兰的十六天后,苏联则是从东面入侵波兰,直至1939106日结束及由德国和苏联共同瓜分波兰第二共和国为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就是这样一个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端的概念却有着三个不同的版本。作为我们这些在读书过程中渴求知识、追求真理的人们,面对这样一个问题该如何去抉择呢?对比,还是对比!不同书籍之间地对比过程就是了解各种文化的不同的过程,在这个不同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吸取多方的养分,不断地去进行多角度的研究,一个对比的读书方式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收获。这种方式既丰富了我们的学识,也赋予了我们解决问题时所需的广阔思路。

    一是对比读书可积累知识。在关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版本的书籍中,我们总能找到各家不同的理论依据,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同的说法,终归要回到一个原点。而我们在跟着不同的作者探求同一个真理时所经受的种种学识上的考验,最终给予了我们越来越多的知识。

    二是对比读书可开拓思路。书是一个时代经验的总结,读书可开拓眼界,但我认为对比读书是开拓眼界的最好方法。一个集百家之长者终究要比一技之长者要好得多。书不能光听一家之言,而要做到“百家争鸣”。书读的越多带给你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也越来越明显,伴随着的是你个人的思路也是越来越广阔。

    三是对比读书可促进发展创新。人是一个个体,也是万物世界中唯一有着思想的生物。既然有思想,他终究有瓶颈。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去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对于一个对比读书的人来说,同一个问题多方面的知识给予了他发展创新的千万条思路。

    对比读书的种种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对比读书的过程却是一个枯燥乏味、效率低下的过程。同样的问题不同的说法,旧的理论还未立足,又被新的理论所击破,如此往复,不断地重复,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真是让人无法忍受。但是,又能怎样?知识就是这样。知识就是这样一个波折过程所带来的收获。所以,对于我而言,余将坚持对比读书的方式,随着个人的知识和视野不断的增长,效率低下的弊病可以克服,对与错一眼便知。枯燥乏味的过程完全可以当做闲暇休闲去享受,因为对比读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件从多方面入手去追求真实知识的过程,而追求真实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作者: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