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2年  /  第四期
  • (民俗风情)蒙古族有关锅底黑的习俗
  •  锅底黑,蒙古语称之为“tao gao en huo”或“ha la huo”,简称“huo”。在蒙古族民间流传着许多与锅底黑有关的习俗。

     

    一、锅底黑与咒语

    在镶黄旗翁贡羊群(今锡盟境内),有些人家祭祀“翁古特”(指祖先灵魂)。但是,他们遇到不幸的事时,也会诅咒“翁古特”。诅咒“翁古特”的人用锅底黑把自己的脸涂黑,在缺口的碗里盛凉水放在祭祀桌上。一边诅咒一边从烧火棍两叉中间往凉水碗里吐口水。同时,不时地用烧火棍敲打放有“翁古特”的毡袋子。咒者诅咒完毕,一手端凉水碗,一手拿烧火棍,往灾难发生的方向走几步,用烧火棍敲烂凉水碗,吐几口,回家洗手洗脸,把洗漱用的水,洒向门外不吉利方向(灾难发生的方向)。这一古老习俗来源于察哈尔正白旗巴尔虎人。

    直到今天,正镶白旗等地的很多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习俗:如果人与人之间结深仇或憎恶对方,黄昏时,在凉水里放上锅底黑,往仇人家方向洒去,当做“咒”。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这些习俗也在发生着变化,有的已基本消失。

     

    二、锅底黑与正月十六

    在蒙古人的传统意识里,正月十六是一年中的“黑日子”(不好的日子)。在科尔沁地区,正月十六一大早,太阳还未出来时,小伙子溜进姐夫或嫂子家,趁他(她)不注意,用锅底黑涂他(她)的脸。相传,被涂黑的人一年会“黑”——不顺。所以,这天早晨,姐夫或嫂子小心谨慎,唯恐被人涂黑。有的小伙子往锅底黑里拌麻油,一旦被涂上,很难洗掉。因为是开玩笑,姐夫或嫂子即便被涂上了黑,也不能生气。被涂黑的人,尽量拿烧火棍或火铲子回打涂黑者。相传,在圣洁的火里“洗礼”过的烧火棍或火铲子能够破解涂黑带来的厄运。假如,太阳出来之后,涂黑姐夫或嫂子,涂黑者必须向被涂黑的人送猪头。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不涂黑亲姐夫或亲嫂子。目前,这一习俗在有些地区还在流传。

     

    三、锅底黑与端午节

    蒙古人认为,端午节的那天,山水有灵性。端午节早晨,太阳未升起时,喝井水(河水),用井水(河水)洗脸。并喜欢在这一天登高、游玩、打猎。在科尔沁地区,端午节前,大人要给小孩用布和棉花做“胖小子”(小人偶)。“胖小子”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头发用锅底黑描画。在端午节那天,孩童把“胖小子”挂在小短棍上,带到河里让它流走。没有河的地方,孩童提着“胖小子”登高。相传,这一天神灵会在野外打猎。手提“胖小子”游走在高处的孩童容易被神灵看见,得到他们的保佑。传说,“胖小子”所向无敌。在很久以前,端午节这天,蒙古人遭遇灭顶之灾时,“胖小子”震慑敌人,救了他们。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胖小子”,为了让“胖小子”保佑孩子平安,过端午节时要给孩童做“胖小子”。用锅底黑描画“胖小子”模样的原因是,圣火的产物——锅底黑让“胖小子”更加神威。

     

    四、锅底黑与婴幼儿

    在科尔沁地区,婴儿长到二、三个月时,家长把自制的“wu lan ba la”(红虎)悬挂在婴儿摇篮上空,让躺在摇篮的宝贝“看”。“红虎”的做法是:把两个鸡蛋壳(要求比较完整)横着贴在一起,在它一面用锅底黑描画老虎模样。用红色丝绸裹住“老虎”身子,并垂直下来四条红色丝绸,当做“老虎”腿。“红虎”背上用其它鲜艳色布做小“蝴蝶”。蒙古人崇尚威猛的老虎。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元朝时期,蒙古人过年时要挂《蒙古人牵虎图》。有趣的是,至今,西藏很多寺庙门上画着《蒙古人牵虎图》。在人们的意识里,红色是避邪之色。科尔沁人认为,用圣火的杰作——锅底黑画的“红虎”,能够保佑婴儿平安。客观上说,“老虎”生动的形象,特别是风中飘动的红色丝绸条,非常吸引婴儿的眼球。

    在科尔沁地区,婴儿特别是不到百天的婴儿,第一次出门时,家长用锅底黑在他额头上画“十”。画“十”时纵线比横线稍长些。出远门带走婴儿枕头时,用锅底黑涂黑其某角。如果家长出家门时未给婴儿画“十”,那么,接待他们的那家人,给婴儿嘴里放黄油的同时,在其额头上用锅底黑画“十”。在察哈尔地区,婴幼儿晚上出门时,家长用锅底黑在孩子额头上涂黑避邪。在西藏,婴儿第一次出远门时,家长在婴儿鼻子上用锅底黑涂点。人们认为,这样做婴儿不会被魔鬼发现。蒙古族和藏族的这一习俗非常雷同。该习俗至今还很流行。

     

    五、锅底黑与羊膝盖骨

    甘肃省张掖哈拉哈蒙古人,处置羊膝盖骨有所讲究。不随意丢弃;不能在家存放;忌在火里烧。他们处置羊膝盖骨的习惯做法是:主人将右手伸到左腿腕下面,把用锅底黑涂过黑的膝盖骨放在右手大拇指上,从蒙古包天窗弹出去。传说,古时,人们在去拉萨拜佛的路上,常常被妖怪吸掉脑浆。有个占卜者把锅(有锅底黑)倒扣在经常出事之地,用衣服盖住了它,自己躲在远处,静静地观察。妖怪到来之后,吹了一下,掀起衣服看到锅底黑就跑了。占卜者走近放锅处一看,锅漏了洞,里面有个膝盖骨。原来,妖怪捡到膝盖骨后,用它敲烂人的脑袋吸脑浆。从那以后,蒙古人认为,牲畜膝盖骨是“妖怪之箭”。扔掉它时,必须先用锅底黑涂黑。因为,妖怪怕火,所以不敢捡涂有锅底黑的膝盖骨。

     

    六、有关锅底黑的其它习俗

    “博”(萨满)做法事用面捏“乌鸦”时,面里和锅底黑;用纸剪“乌鸦”时,用锅底黑涂黑“乌鸦”。目的是让“乌鸦”充满威力。

    在科尔沁地区,婚礼在女方和男方家分别举行。女方家宴席结束后,晚上要逗新郎。给他吃饺子时,饺子里放棉花、钱、锅底黑等。如果新郎吃上了放有锅底黑的饺子,大家会逗他说:你心肠好硬啊!

    很多地方的蒙古人,包年饺子时,会放硬币、奶豆腐、糖果、辣椒、锅底黑等。以吃到什么“馅”的饺子来预测家人一年的运气。认为吃上放有锅底黑饺子的人,一年之内运气不佳。甘肃省张掖的哈拉哈蒙古人认为,心狠毒的人才能吃上放有锅底黑的饺子。

    新疆哈喇沙尔和硕特蒙古人,忌讳黄昏(晚上)从别人家或野外往自己毡包搬进生肉。如果必须搬进,须从肉上取下一块,将其用锅底黑涂黑后,扔向来的方向。

    有些地区,牲畜流产时,主人把死胎放在地上,将有锅底黑的锅倒扣在其上面,以求牲畜平安。象征的意思是把牲畜灾难用锅底黑包住了。

    过去,有些蒙医把锅底黑当做药引子。那时人们烧火主要用的是牛粪。牛粪火产生的锅底黑与烧煤产生的锅底黑相比较“天然”。

    在蒙古族民间流传许多锅底黑的谚语:善良的报酬是奶子,极恶的报应是锅底黑;和粉笔在一起就粘白,与锅底黑同在就粘黑。上述谚语中的锅底黑主要指不好的事或不好的习惯。这种认识,在上面所记述的蒙古族有关锅底黑的文化习俗中不占主导地位。

    在蒙古族文化中,“黑色”象征强势。蒙古人所祭祀的镇远旗徽是黑纛。每遇龙年要进行黑纛威猛大祭。黑纛象征所向无敌。蒙古人常常把锅底黑与“黑”联系在一起。口语里把锅底黑说成“ha la huo”。“ha la”(黑)和“huo”(锅底黑)都象征着威风。在蒙古人的传统意识里,锅底黑来自圣火,它和火一样所向无敌。这一文化心理源自蒙古人崇尚火的习俗。而黑←→强势的认识来源于锅底黑←→强势的意识。

    图片说明:为了让读者对文章所提到的“红虎”和“胖小子”,有直观的感觉,作者特意请扎鲁特旗哈旦其其格女士手工制作了“红虎”和“胖小子”。目前,会做“红虎”和“胖小子”的年轻人已寥寥无几。

    资料来源:

    一、参考文献

    1.布林特古斯主编:《蒙古族民族百科全书》,内蒙古科技出版社,19996月。

    2.斯·早都甫编《哈喇沙尔和硕特历史与文化》,民族出版社,20098月。

    3.查·乔旦德尔著《雪域喀尔喀蒙古人民俗志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6月。

    4.乞牙惕·贺喜歌芒来主编《镶黄旗翁贡羊群史话》,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6月。

    二、本人田野调查

    1.20111月至20123月,几次采访通辽市扎旗查布戈图苏木阿古拉嘎查哈旦其其格。

    2.20124月,采访锡盟正镶白旗档案史志局苏雅拉。

    (作者: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民俗风情)蒙古族有关锅底黑的习俗
  •  锅底黑,蒙古语称之为“tao gao en huo”或“ha la huo”,简称“huo”。在蒙古族民间流传着许多与锅底黑有关的习俗。

     

    一、锅底黑与咒语

    在镶黄旗翁贡羊群(今锡盟境内),有些人家祭祀“翁古特”(指祖先灵魂)。但是,他们遇到不幸的事时,也会诅咒“翁古特”。诅咒“翁古特”的人用锅底黑把自己的脸涂黑,在缺口的碗里盛凉水放在祭祀桌上。一边诅咒一边从烧火棍两叉中间往凉水碗里吐口水。同时,不时地用烧火棍敲打放有“翁古特”的毡袋子。咒者诅咒完毕,一手端凉水碗,一手拿烧火棍,往灾难发生的方向走几步,用烧火棍敲烂凉水碗,吐几口,回家洗手洗脸,把洗漱用的水,洒向门外不吉利方向(灾难发生的方向)。这一古老习俗来源于察哈尔正白旗巴尔虎人。

    直到今天,正镶白旗等地的很多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习俗:如果人与人之间结深仇或憎恶对方,黄昏时,在凉水里放上锅底黑,往仇人家方向洒去,当做“咒”。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这些习俗也在发生着变化,有的已基本消失。

     

    二、锅底黑与正月十六

    在蒙古人的传统意识里,正月十六是一年中的“黑日子”(不好的日子)。在科尔沁地区,正月十六一大早,太阳还未出来时,小伙子溜进姐夫或嫂子家,趁他(她)不注意,用锅底黑涂他(她)的脸。相传,被涂黑的人一年会“黑”——不顺。所以,这天早晨,姐夫或嫂子小心谨慎,唯恐被人涂黑。有的小伙子往锅底黑里拌麻油,一旦被涂上,很难洗掉。因为是开玩笑,姐夫或嫂子即便被涂上了黑,也不能生气。被涂黑的人,尽量拿烧火棍或火铲子回打涂黑者。相传,在圣洁的火里“洗礼”过的烧火棍或火铲子能够破解涂黑带来的厄运。假如,太阳出来之后,涂黑姐夫或嫂子,涂黑者必须向被涂黑的人送猪头。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不涂黑亲姐夫或亲嫂子。目前,这一习俗在有些地区还在流传。

     

    三、锅底黑与端午节

    蒙古人认为,端午节的那天,山水有灵性。端午节早晨,太阳未升起时,喝井水(河水),用井水(河水)洗脸。并喜欢在这一天登高、游玩、打猎。在科尔沁地区,端午节前,大人要给小孩用布和棉花做“胖小子”(小人偶)。“胖小子”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头发用锅底黑描画。在端午节那天,孩童把“胖小子”挂在小短棍上,带到河里让它流走。没有河的地方,孩童提着“胖小子”登高。相传,这一天神灵会在野外打猎。手提“胖小子”游走在高处的孩童容易被神灵看见,得到他们的保佑。传说,“胖小子”所向无敌。在很久以前,端午节这天,蒙古人遭遇灭顶之灾时,“胖小子”震慑敌人,救了他们。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胖小子”,为了让“胖小子”保佑孩子平安,过端午节时要给孩童做“胖小子”。用锅底黑描画“胖小子”模样的原因是,圣火的产物——锅底黑让“胖小子”更加神威。

     

    四、锅底黑与婴幼儿

    在科尔沁地区,婴儿长到二、三个月时,家长把自制的“wu lan ba la”(红虎)悬挂在婴儿摇篮上空,让躺在摇篮的宝贝“看”。“红虎”的做法是:把两个鸡蛋壳(要求比较完整)横着贴在一起,在它一面用锅底黑描画老虎模样。用红色丝绸裹住“老虎”身子,并垂直下来四条红色丝绸,当做“老虎”腿。“红虎”背上用其它鲜艳色布做小“蝴蝶”。蒙古人崇尚威猛的老虎。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元朝时期,蒙古人过年时要挂《蒙古人牵虎图》。有趣的是,至今,西藏很多寺庙门上画着《蒙古人牵虎图》。在人们的意识里,红色是避邪之色。科尔沁人认为,用圣火的杰作——锅底黑画的“红虎”,能够保佑婴儿平安。客观上说,“老虎”生动的形象,特别是风中飘动的红色丝绸条,非常吸引婴儿的眼球。

    在科尔沁地区,婴儿特别是不到百天的婴儿,第一次出门时,家长用锅底黑在他额头上画“十”。画“十”时纵线比横线稍长些。出远门带走婴儿枕头时,用锅底黑涂黑其某角。如果家长出家门时未给婴儿画“十”,那么,接待他们的那家人,给婴儿嘴里放黄油的同时,在其额头上用锅底黑画“十”。在察哈尔地区,婴幼儿晚上出门时,家长用锅底黑在孩子额头上涂黑避邪。在西藏,婴儿第一次出远门时,家长在婴儿鼻子上用锅底黑涂点。人们认为,这样做婴儿不会被魔鬼发现。蒙古族和藏族的这一习俗非常雷同。该习俗至今还很流行。

     

    五、锅底黑与羊膝盖骨

    甘肃省张掖哈拉哈蒙古人,处置羊膝盖骨有所讲究。不随意丢弃;不能在家存放;忌在火里烧。他们处置羊膝盖骨的习惯做法是:主人将右手伸到左腿腕下面,把用锅底黑涂过黑的膝盖骨放在右手大拇指上,从蒙古包天窗弹出去。传说,古时,人们在去拉萨拜佛的路上,常常被妖怪吸掉脑浆。有个占卜者把锅(有锅底黑)倒扣在经常出事之地,用衣服盖住了它,自己躲在远处,静静地观察。妖怪到来之后,吹了一下,掀起衣服看到锅底黑就跑了。占卜者走近放锅处一看,锅漏了洞,里面有个膝盖骨。原来,妖怪捡到膝盖骨后,用它敲烂人的脑袋吸脑浆。从那以后,蒙古人认为,牲畜膝盖骨是“妖怪之箭”。扔掉它时,必须先用锅底黑涂黑。因为,妖怪怕火,所以不敢捡涂有锅底黑的膝盖骨。

     

    六、有关锅底黑的其它习俗

    “博”(萨满)做法事用面捏“乌鸦”时,面里和锅底黑;用纸剪“乌鸦”时,用锅底黑涂黑“乌鸦”。目的是让“乌鸦”充满威力。

    在科尔沁地区,婚礼在女方和男方家分别举行。女方家宴席结束后,晚上要逗新郎。给他吃饺子时,饺子里放棉花、钱、锅底黑等。如果新郎吃上了放有锅底黑的饺子,大家会逗他说:你心肠好硬啊!

    很多地方的蒙古人,包年饺子时,会放硬币、奶豆腐、糖果、辣椒、锅底黑等。以吃到什么“馅”的饺子来预测家人一年的运气。认为吃上放有锅底黑饺子的人,一年之内运气不佳。甘肃省张掖的哈拉哈蒙古人认为,心狠毒的人才能吃上放有锅底黑的饺子。

    新疆哈喇沙尔和硕特蒙古人,忌讳黄昏(晚上)从别人家或野外往自己毡包搬进生肉。如果必须搬进,须从肉上取下一块,将其用锅底黑涂黑后,扔向来的方向。

    有些地区,牲畜流产时,主人把死胎放在地上,将有锅底黑的锅倒扣在其上面,以求牲畜平安。象征的意思是把牲畜灾难用锅底黑包住了。

    过去,有些蒙医把锅底黑当做药引子。那时人们烧火主要用的是牛粪。牛粪火产生的锅底黑与烧煤产生的锅底黑相比较“天然”。

    在蒙古族民间流传许多锅底黑的谚语:善良的报酬是奶子,极恶的报应是锅底黑;和粉笔在一起就粘白,与锅底黑同在就粘黑。上述谚语中的锅底黑主要指不好的事或不好的习惯。这种认识,在上面所记述的蒙古族有关锅底黑的文化习俗中不占主导地位。

    在蒙古族文化中,“黑色”象征强势。蒙古人所祭祀的镇远旗徽是黑纛。每遇龙年要进行黑纛威猛大祭。黑纛象征所向无敌。蒙古人常常把锅底黑与“黑”联系在一起。口语里把锅底黑说成“ha la huo”。“ha la”(黑)和“huo”(锅底黑)都象征着威风。在蒙古人的传统意识里,锅底黑来自圣火,它和火一样所向无敌。这一文化心理源自蒙古人崇尚火的习俗。而黑←→强势的认识来源于锅底黑←→强势的意识。

    图片说明:为了让读者对文章所提到的“红虎”和“胖小子”,有直观的感觉,作者特意请扎鲁特旗哈旦其其格女士手工制作了“红虎”和“胖小子”。目前,会做“红虎”和“胖小子”的年轻人已寥寥无几。

    资料来源:

    一、参考文献

    1.布林特古斯主编:《蒙古族民族百科全书》,内蒙古科技出版社,19996月。

    2.斯·早都甫编《哈喇沙尔和硕特历史与文化》,民族出版社,20098月。

    3.查·乔旦德尔著《雪域喀尔喀蒙古人民俗志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6月。

    4.乞牙惕·贺喜歌芒来主编《镶黄旗翁贡羊群史话》,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6月。

    二、本人田野调查

    1.20111月至20123月,几次采访通辽市扎旗查布戈图苏木阿古拉嘎查哈旦其其格。

    2.20124月,采访锡盟正镶白旗档案史志局苏雅拉。

    (作者: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