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而唯独作为精神财富的书籍是一个例外,它可穿越时间与空间,跨越地域和种族,让读者与作者近距离地进行沟通交流,相互欣赏与品鉴。毫不夸张地说,热爱书籍,喜欢阅读,就是享受生活,收藏财富。
一、阅读是知识的积累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达到知识彼岸的基石,是人类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经历也是有限的,其知识的积累,除了参加一系列社会实践外,很大程度上要靠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而获取的。书籍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也是人类文明的记载。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人们通过生产和生活实践,不断探索、发现和积累着新的知识。与此同时,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并因此而形成一些感受、感想、感悟,这些知识和感悟通过文字的记载形成书籍,而有了书籍才有了人类文明的记载和传承,有了知识的积累和永久的保存。人们正是通过博览群书,获取古今中外的各种知识宝藏,领略名家大师的精神风采。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阅读也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现实中不难发现,有的人虽然学历并不高,但知识丰富、学识渊博;有的人虽然学历很高,学识一般,这可能与个人的终身阅读、终身学习有直接关系。曾记得,在我们走进大学校门的时候,一位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讲:“大学只是引你走进知识殿堂的门槛,大学毕业只是拿到一把获取知识的钥匙,要真正走进知识的殿堂,还要靠终身学习,终身阅读”。30年过去了,现在才真正体会到老师这番话的分量,领悟到阅读的意义。可见,培养终身阅读、终身学习的习惯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之一。
二、阅读是文化的传承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各个历史时期都留下具有时代烙印的文化,书籍当为人类智慧的纪念碑、人类历史的里程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很大程度上要通过阅读传统文化经典来完成。时空是有限的,文化是永恒的,处在不同历史时代的人们,都承担着传承、弘扬文化的历史重任,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远离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根的,精神世界是贫乏和空虚的;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只有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努力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才能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留住,才能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代代相传绵延不断,才能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凝聚力、向心力。当然,阅读不仅限于中国书籍,还应博览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优秀书籍,吸收、借鉴世界文化的精髓,开阔视野,走向世界。
三、阅读是人生的修养
阅读可以修身。高尔基曾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类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一本好书对读者来说是一位良师益友,读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的一生。阅读是与大师的心灵对话与交流,是心智与境界的扩展。阅读让我们从先贤哲人的内心世界中吸收精神营养;从与贤人的交流中得到心灵净化;从与大师地对话中得到智慧启迪。尤其是经常读一些史志类的书籍,对几千年久远的历史会有一种“一揽众山小”的感觉。一书在手,会把世代沧桑、万千人物装在心理,会有一种有容乃大的宏大气象,会有像毛泽东“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的雄才大略。即便是一个普通人,通过阅读也会让自己心胸开阔,心情愉悦,心理健康,心态平和,不庸人自扰,不为身边一些个人恩恩怨怨所困惑。总之,阅读会使人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充实和快乐。正如朱永新先生在《改变,从阅读开始》一文中所讲:“阅读不一定能改变一个人的长相,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品位、气质;阅读不一定能延长一个人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增加生命的厚度”。阅读会使一个人成为有知识、有教养、有品位、有理想、有道德的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四、阅读是文化的旅行
阅读可给人带来惬意,带来精神的享受。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让人感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古人赞美阅读的名言佳句不胜枚举,“红袖添香夜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由此可见,阅读的况味和收获不言而喻。一本经典,它记录着优秀的思想,超越时代,历久弥新。阅读是文化之旅,它可带你穿越历史与地域时空,闯荡古今中外,拜会英雄豪杰,游历名山大川,徜徉沙漠绿州,遨游苍天太空;领略那山川原野、青山秀水、鸟语花香的美丽风光。
五、阅读是心灵的滋养
现代生活节奏日渐加快,红尘世界充满各种诱惑,使人躁动不安,复杂的人际关系让人感到心力憔悴。而如果能静下心来,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会使人感到轻盈、感到恬静和舒心,进入心旷神怡的境地。美国科学家凯勒曾说:“一本书像一艘艇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也有人说,“书籍是人类最忠实可靠、热忱无比的朋友”。阅读使人不再孤独,不再阴郁。毫不夸张地说:阅读是与大师为友,与圣贤作伴。阅读可以为我们从书籍中找到众多志同道合的知己、知音。因为书籍不仅有传道解惑的作用,同时还有愉悦人心、修身养性、慰藉心灵,净化灵魂,提升人品等功能。读一本好书,就像在沙漠中行走的人遇到一股清泉,点点滴滴滋润干枯的心田;读一本好书,会使人茅塞顿开,笼罩在心头的阴霾会云开雾散,孤独落寞的心灵得到滋养和慰藉,给人带来无以言表的内心幸福与满足。
总之,无论从个人的知识积累、道德修养以及品位素养提升的角度讲,还是对历史负责、对民族和国家负责而言,我们都没有理由与书籍隔绝,与阅读无缘。当然,阅读要有选择。“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里,在网络发达、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我们要静下心来,把有限的光阴多用在阅读上,少一点浮躁,少一点急功近利,少一点应酬,少一点灯红酒绿。多读书,读好书,在书中找到我们的精神食粮,在书中享受我们的快乐人生。
(作者: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方志办公室)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而唯独作为精神财富的书籍是一个例外,它可穿越时间与空间,跨越地域和种族,让读者与作者近距离地进行沟通交流,相互欣赏与品鉴。毫不夸张地说,热爱书籍,喜欢阅读,就是享受生活,收藏财富。
一、阅读是知识的积累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达到知识彼岸的基石,是人类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经历也是有限的,其知识的积累,除了参加一系列社会实践外,很大程度上要靠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而获取的。书籍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也是人类文明的记载。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人们通过生产和生活实践,不断探索、发现和积累着新的知识。与此同时,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并因此而形成一些感受、感想、感悟,这些知识和感悟通过文字的记载形成书籍,而有了书籍才有了人类文明的记载和传承,有了知识的积累和永久的保存。人们正是通过博览群书,获取古今中外的各种知识宝藏,领略名家大师的精神风采。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阅读也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现实中不难发现,有的人虽然学历并不高,但知识丰富、学识渊博;有的人虽然学历很高,学识一般,这可能与个人的终身阅读、终身学习有直接关系。曾记得,在我们走进大学校门的时候,一位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讲:“大学只是引你走进知识殿堂的门槛,大学毕业只是拿到一把获取知识的钥匙,要真正走进知识的殿堂,还要靠终身学习,终身阅读”。30年过去了,现在才真正体会到老师这番话的分量,领悟到阅读的意义。可见,培养终身阅读、终身学习的习惯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之一。
二、阅读是文化的传承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各个历史时期都留下具有时代烙印的文化,书籍当为人类智慧的纪念碑、人类历史的里程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很大程度上要通过阅读传统文化经典来完成。时空是有限的,文化是永恒的,处在不同历史时代的人们,都承担着传承、弘扬文化的历史重任,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远离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根的,精神世界是贫乏和空虚的;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只有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努力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才能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留住,才能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代代相传绵延不断,才能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凝聚力、向心力。当然,阅读不仅限于中国书籍,还应博览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优秀书籍,吸收、借鉴世界文化的精髓,开阔视野,走向世界。
三、阅读是人生的修养
阅读可以修身。高尔基曾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类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一本好书对读者来说是一位良师益友,读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的一生。阅读是与大师的心灵对话与交流,是心智与境界的扩展。阅读让我们从先贤哲人的内心世界中吸收精神营养;从与贤人的交流中得到心灵净化;从与大师地对话中得到智慧启迪。尤其是经常读一些史志类的书籍,对几千年久远的历史会有一种“一揽众山小”的感觉。一书在手,会把世代沧桑、万千人物装在心理,会有一种有容乃大的宏大气象,会有像毛泽东“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的雄才大略。即便是一个普通人,通过阅读也会让自己心胸开阔,心情愉悦,心理健康,心态平和,不庸人自扰,不为身边一些个人恩恩怨怨所困惑。总之,阅读会使人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充实和快乐。正如朱永新先生在《改变,从阅读开始》一文中所讲:“阅读不一定能改变一个人的长相,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品位、气质;阅读不一定能延长一个人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增加生命的厚度”。阅读会使一个人成为有知识、有教养、有品位、有理想、有道德的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四、阅读是文化的旅行
阅读可给人带来惬意,带来精神的享受。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让人感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古人赞美阅读的名言佳句不胜枚举,“红袖添香夜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由此可见,阅读的况味和收获不言而喻。一本经典,它记录着优秀的思想,超越时代,历久弥新。阅读是文化之旅,它可带你穿越历史与地域时空,闯荡古今中外,拜会英雄豪杰,游历名山大川,徜徉沙漠绿州,遨游苍天太空;领略那山川原野、青山秀水、鸟语花香的美丽风光。
五、阅读是心灵的滋养
现代生活节奏日渐加快,红尘世界充满各种诱惑,使人躁动不安,复杂的人际关系让人感到心力憔悴。而如果能静下心来,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会使人感到轻盈、感到恬静和舒心,进入心旷神怡的境地。美国科学家凯勒曾说:“一本书像一艘艇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也有人说,“书籍是人类最忠实可靠、热忱无比的朋友”。阅读使人不再孤独,不再阴郁。毫不夸张地说:阅读是与大师为友,与圣贤作伴。阅读可以为我们从书籍中找到众多志同道合的知己、知音。因为书籍不仅有传道解惑的作用,同时还有愉悦人心、修身养性、慰藉心灵,净化灵魂,提升人品等功能。读一本好书,就像在沙漠中行走的人遇到一股清泉,点点滴滴滋润干枯的心田;读一本好书,会使人茅塞顿开,笼罩在心头的阴霾会云开雾散,孤独落寞的心灵得到滋养和慰藉,给人带来无以言表的内心幸福与满足。
总之,无论从个人的知识积累、道德修养以及品位素养提升的角度讲,还是对历史负责、对民族和国家负责而言,我们都没有理由与书籍隔绝,与阅读无缘。当然,阅读要有选择。“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里,在网络发达、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我们要静下心来,把有限的光阴多用在阅读上,少一点浮躁,少一点急功近利,少一点应酬,少一点灯红酒绿。多读书,读好书,在书中找到我们的精神食粮,在书中享受我们的快乐人生。
(作者: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