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2年  /  第三期
  • (史海钩沉)葡萄牙修士劳伦斯出使蒙古汗国
  • 劳伦斯(Lourenco)是历史上第一位访问蒙古汗国的葡萄牙人,他出访的时间为公元1245~1247年,比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Marco Polo1271年对元朝访问的时间要早出26年,这在中葡两国友好交往史上,是一件值得注意的大事。

    关于劳伦斯的个人情况,笔者只知道他是罗马天主教圣方济各会修士。关于他的个人品德,在1245年罗马教皇诺森四世(Inocêncio IV)写给蒙古皇帝的信中,有着极高的评价和介绍:“我们认为把我们钟爱的儿子葡萄牙人劳伦斯修士及其方济各会的同伴们派到你处是合适的,他们即是致送这封信的人,他们有非凡的宗教精神,德行高洁,精通《圣经》知识。”在另一封信中,教皇也高度赞扬了劳伦斯,希望蒙古皇帝能够和善地接待他们,并提供归途中的物品和一份护照。这两封信的拉丁文底稿现收藏在罗马教皇的档案馆。

    劳伦斯及其同伴的出访获得了重大的收获:一是将教皇英诺森四世的两封信呈送到蒙古皇帝贵由汗(Guyuk Khan)手中,转达了教皇与蒙古汗国和平的愿望;二是应邀出席了贵由汗的登基典礼,并受到友好的接待;三是返回覆命后,由同行者,意大利人约翰·普兰诺·加宾尼(Giovanni Piano de Carpini)执笔,写出了出使报告,对于蒙古汗国的繁荣景象和民风民俗予以详尽描述,成为西方人第一部令人信服的蒙古史著作;四是带回来蒙古皇帝贵由汗给英诺森四世的回信(此信收藏于梵蒂冈教皇档案馆)。

    劳伦斯的出使及使团的报告,首次沟通了西欧与蒙古汗国的联系,并使西方人得以全面了解神秘而遥远的蒙古和东方世界,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由于交通不便,关山万里以及严酷的气候环境,劳伦斯一行的出使,是一次充满了艰辛的漫长旅行。这次旅行的时代背景是这样的——

    1206年,蒙古汗国崛起于亚洲东部蒙古高原上。该汗国的战士是世界上最勇猛的轻骑兵,由这些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总兵力达20万人的骑兵军团,能以很高的速度进行集团式作战。而且,他们由严格的纪律所约束,并使用短刀、弓箭、抛石机和火炮。因此,其攻势如山崩海啸,所向无敌。他们是西方的重甲骑士和东方的城垒驻军所无法抗拒的。1219年,蒙古汗国的缔造者成吉思汗(Genghis Khan)率领这20万骑兵,为报复中亚花剌子模王国(Khorezm)杀害其商人、侮辱其使者的行为,开始第一次西征。很快,就将花剌子模摧毁。许多城市被夷平,无数居民遭到杀戮。在西征中,成吉思汗又派军队攻入俄罗斯南部,大败俄罗斯大公们组成的联合部队。

    1227年,成吉思汗逝世后,蒙古军队又于1236年和1240年,相继发动第二次和第三次大规模的西征,将莫斯科、基辅、波兰、匈牙利和奥地利攻占了。西欧各国君主在蒙古骑兵的猛烈进攻面前极为恐慌,他们将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称为“上帝之鞭”和“世界征服者”,深感无力与之相抗衡,于是便纷纷请求罗马教皇帮助纾难。不幸的是,在这个时刻,由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Ⅱ)和教皇之间的战争,西方基督教世界已被分裂为二。在此危急之时,一个偶然的事件,使蒙古军队停止了进攻。即:124112月,成吉思汗的继承者窝阔台汗(Ugedey Khan)突然去世。但成吉思汗之孙拔都汗(Batu Khan)已在俄罗斯建立金帐汗国(Golden Horde)。如果汗位继承问题解决后,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蒙古人向西方猛攻。

    新任教皇英诺森四世充分认识到形势的严峻,他于1245年派出劳伦斯为首的使团,以避免西欧所面临的危险。他在写给蒙古皇帝的两封信中,希望蒙古停止对西方的进攻,以免引发更残酷的战争。虽然蒙古皇帝,窝阔台汗的继承人贵由汗在回书中以强硬的口吻严厉拒绝了教皇的请求,但由于种种原因,蒙古汗国于此后停止了西征,并且对教皇的使者予以尊敬和礼遇。因此,蒙古人也希望与西欧建立联系。此后,教皇又陆续派出数批使者,蒙古汗国也于1247年派使者薛儿吉思(Sargis)回访,并于次年即1248年在意大利受到教皇英诺森四世的接见。蒙古汗国摄政,贵由汗的遗霜翰兀海迷失(Ogul Gamish)在致教皇的信中,措辞已由严厉转为缓和。她指出:“和平是好的;因为当一个国家处于和平状态时,用四只脚走路的牲畜可以在和平环境中吃草;用两只脚走路的人可以在和平环境中耕田,从而获得好收成。”到了1266年,受蒙古大汗、元朝皇帝忽必烈汗(Kubilai Khan)派遣的马可·波罗的叔父们前往罗马,请教皇遣送一百个学识渊博的人前来。这些人须虔诚信奉基督教,并通晓学艺。从此,元朝与西欧保持着友好和密切的关系,并且通过金帐汗国和海路交通,使中国的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及纸币等科学文明,陆续传到西欧。与此同时,西欧的使者、商人和传教士,也沿着成吉思汗开通的欧亚交通大道和驿站,陆续前往中国,进一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教皇英诺森四世和蒙古汗国的皇帝,在人类前进的曲折道路上,都做出了明智的选择。而在双方的初步困难的接触中,劳伦斯以崇高的献身精神,完成了艰巨而重大的使命。

    劳伦斯一行是于公元1245年末启程的,他们在波兰度过冬天后,于1246223日首次与蒙古巡逻兵相遇,这标志着此次艰苦的旅行正式开始了。当时,蒙古人以可怕的样子冲向他们,但得知他们是教皇派来的使者后,便放行了。在后来的旅行报告中,我们能够知道他们出发时有多么恐惧: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关于东方世界的知识,“不知道是走向死亡还是走向生活”,只是在虔诚信念指引下,就踏上了草原。

    由于蒙古军人对西方来使的尊重,劳伦斯一行并没有受到伤害,而是被一级又一级的军官送到金帐汗国首都撒莱。在124645日,他们受拔都汗接见。46日,拔都汗仔细阅读了教皇信件的蒙文译稿,认为事关重大,便决定把他们送到蒙古皇帝贵由汗那里,以使在贵由汗登基大典前赶到。48日,劳伦斯一行从撒莱启程(一部分人仍留在拔都帐下等候消息),他们以极快的速度日夜骑行,每天要换五至七次马,这样,他们日复一日地连续奔跑了一万余英里,通过大片的草原和沙漠,没有休息,没有间歇时间。即使是对强健的骑手来说,这也是一次最严峻的考验。由于这样无情的赶路,他们于1246722日,终于及时赶到设在蒙古汗国首都哈剌和林附近贵由汗的营地,并参加了贵由汗登基的盛大典礼。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份由西方观察者所写的关于这一历史时刻唯一留存至今的第一手记录。

    劳伦斯一行受到了礼貌的迎接,并发给他们帐幕和粮食。在报告中他们认为,蒙古人对他们的接待,较对待其他使者为优。在等待皇帝的接见前,他们目睹了许多有趣的事。比如,蒙古皇帝的大帐是用白天鹅绒制成的,足可容纳2000多人。在庆典中,共有4000多位使者前来致贺,他们分别是俄罗斯大公、契丹和肃良哈首领、谷儿只国王的儿子、八哈塔哈里发的使者以及众多小王国首领和各地来的代表。各方使者呈献的礼品有金银、皮毛、丝绸、天鹅绒等等,一共有500多车。皇帝的宝座是象牙雕刻的,上面饰以黄金、宝石和珍珠。皇帝的金印是由俄罗斯匠人铸造的。根据出使报告,我们可知蒙古皇帝产生的全过程:皇帝登基的典礼时间很长,首先是贵族大会连续四个星期的选举,其地点是那顶巨大的金帐里,外国来使都远远地等在外边。第一天,全体贵族都穿白色的天鹅绒服;第二天穿红色;第三天又全穿蓝色;第四天穿最好的织锦……。在漫长的等待中,劳伦斯和俄罗斯大公的帐幕被安排在最好的位置,并且由蒙古人供应饮食和马奶以显示很大的尊敬。一直到824日,成吉思汗的孙子贵由,才正式被推选为蒙古汗国皇帝。

    在隆重的登基大典上,贵由汗被拥上皇帝宝座,所有在场的蒙古人都行跪拜礼,但允许劳伦斯一行站着行礼,因为他们不是蒙古皇帝的臣民。在典礼上,蒙古人齐声在贵由汗面前唱歌,并拿着有数簇红羊毛的美丽旗杆向皇帝致敬……典礼之后,即是盛大的宴会,又一连进行了许多天。

    最后,在丞相镇海的统一安排下,贵由汗在大帐中接见各国使者。这次接见属于礼节性的,由丞相在皇帝和所有首领面前高声唱名,被接见者即行礼,然后退出。劳伦斯一行在贵由汗前每人跪左膝四次。他们一行从首次被接见,直到1111日,共受到贵由汗先后数次召见。按照蒙古汗国的风俗,皇帝从来不亲自对外国人讲话,他只是通过译员沉默地听着,然后再经过一个中间人予以回答。在出使报告中对贵由汗是这样描写的:“现在的皇帝或汗有四十岁或四十五岁……他是中等身材,非常聪明,极为精明,举止极为庄重。”贵由汗很明显地欢迎劳伦斯一行的到来,教皇的信的译文早已通过拔都汗报来,但他仍然仔细地听取了译员对教皇来信的译述,并通过合答(全帝国的断事官)询问教皇陛下那里是否有人董得蒙语或俄罗斯语及萨拉森语。此外,还通过照料他们的蒙古人建议派遣使者同劳伦斯回去(此事后来被婉拒,因为按蒙古人的习俗,决不同杀死他们使者的人讲和,万一使者在路上出事,其后果不堪设想)。贵由汗致教皇的回信,是在多次研究的情况下写成的,先由丞相、合答译出,再由劳伦斯他们用拉丁文记下,并且再译回到蒙语,以供蒙古高级人士审定,以防稍有差错。如此反复数次,又用萨拉森语抄写一遍,以便与拉丁文本相对照。蒙古人对劳伦斯一行再三强调:“你们一定要清楚地了解全部内容,因为,鉴于你们必须回到如此遥远的地方去,如果你们不了解全部内容,就会感到很不方便。”

    在译完贵由汗的复信之后,劳伦斯一行于12461113日得到盖有皇帝金印的正式信件和通行护照,并被送至皇太后处辞行。皇太后赠给他们每人一件狐皮长袍和一段天鹅绒,礼送他们登上归途。

    劳伦斯一行在归途中历尽艰辛,经常睡在雪地上,他们在1247525日,抵达拔都的驻地,领回了被留住在那里的修士,并向拔都陈述了皇帝给教皇复信的内容。拔都要求他们务必十分仔细地把复信告诉教皇陛下和其他王公们,并给他们颁发了通行文件,又经过许多天的跋涉,劳伦斯一行终于返回罗马,向教皇英诺森四世复命。

    在归途中,人们一齐跑出来欢迎他们,仿佛他们是死后复活一般!至此,具有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的劳伦斯修士和他的同伴们,得以圆满地完成了出使蒙古汗国的艰巨使命,其伟大贡献的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作者: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处)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史海钩沉)葡萄牙修士劳伦斯出使蒙古汗国
  • 劳伦斯(Lourenco)是历史上第一位访问蒙古汗国的葡萄牙人,他出访的时间为公元1245~1247年,比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Marco Polo1271年对元朝访问的时间要早出26年,这在中葡两国友好交往史上,是一件值得注意的大事。

    关于劳伦斯的个人情况,笔者只知道他是罗马天主教圣方济各会修士。关于他的个人品德,在1245年罗马教皇诺森四世(Inocêncio IV)写给蒙古皇帝的信中,有着极高的评价和介绍:“我们认为把我们钟爱的儿子葡萄牙人劳伦斯修士及其方济各会的同伴们派到你处是合适的,他们即是致送这封信的人,他们有非凡的宗教精神,德行高洁,精通《圣经》知识。”在另一封信中,教皇也高度赞扬了劳伦斯,希望蒙古皇帝能够和善地接待他们,并提供归途中的物品和一份护照。这两封信的拉丁文底稿现收藏在罗马教皇的档案馆。

    劳伦斯及其同伴的出访获得了重大的收获:一是将教皇英诺森四世的两封信呈送到蒙古皇帝贵由汗(Guyuk Khan)手中,转达了教皇与蒙古汗国和平的愿望;二是应邀出席了贵由汗的登基典礼,并受到友好的接待;三是返回覆命后,由同行者,意大利人约翰·普兰诺·加宾尼(Giovanni Piano de Carpini)执笔,写出了出使报告,对于蒙古汗国的繁荣景象和民风民俗予以详尽描述,成为西方人第一部令人信服的蒙古史著作;四是带回来蒙古皇帝贵由汗给英诺森四世的回信(此信收藏于梵蒂冈教皇档案馆)。

    劳伦斯的出使及使团的报告,首次沟通了西欧与蒙古汗国的联系,并使西方人得以全面了解神秘而遥远的蒙古和东方世界,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由于交通不便,关山万里以及严酷的气候环境,劳伦斯一行的出使,是一次充满了艰辛的漫长旅行。这次旅行的时代背景是这样的——

    1206年,蒙古汗国崛起于亚洲东部蒙古高原上。该汗国的战士是世界上最勇猛的轻骑兵,由这些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总兵力达20万人的骑兵军团,能以很高的速度进行集团式作战。而且,他们由严格的纪律所约束,并使用短刀、弓箭、抛石机和火炮。因此,其攻势如山崩海啸,所向无敌。他们是西方的重甲骑士和东方的城垒驻军所无法抗拒的。1219年,蒙古汗国的缔造者成吉思汗(Genghis Khan)率领这20万骑兵,为报复中亚花剌子模王国(Khorezm)杀害其商人、侮辱其使者的行为,开始第一次西征。很快,就将花剌子模摧毁。许多城市被夷平,无数居民遭到杀戮。在西征中,成吉思汗又派军队攻入俄罗斯南部,大败俄罗斯大公们组成的联合部队。

    1227年,成吉思汗逝世后,蒙古军队又于1236年和1240年,相继发动第二次和第三次大规模的西征,将莫斯科、基辅、波兰、匈牙利和奥地利攻占了。西欧各国君主在蒙古骑兵的猛烈进攻面前极为恐慌,他们将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称为“上帝之鞭”和“世界征服者”,深感无力与之相抗衡,于是便纷纷请求罗马教皇帮助纾难。不幸的是,在这个时刻,由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Ⅱ)和教皇之间的战争,西方基督教世界已被分裂为二。在此危急之时,一个偶然的事件,使蒙古军队停止了进攻。即:124112月,成吉思汗的继承者窝阔台汗(Ugedey Khan)突然去世。但成吉思汗之孙拔都汗(Batu Khan)已在俄罗斯建立金帐汗国(Golden Horde)。如果汗位继承问题解决后,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蒙古人向西方猛攻。

    新任教皇英诺森四世充分认识到形势的严峻,他于1245年派出劳伦斯为首的使团,以避免西欧所面临的危险。他在写给蒙古皇帝的两封信中,希望蒙古停止对西方的进攻,以免引发更残酷的战争。虽然蒙古皇帝,窝阔台汗的继承人贵由汗在回书中以强硬的口吻严厉拒绝了教皇的请求,但由于种种原因,蒙古汗国于此后停止了西征,并且对教皇的使者予以尊敬和礼遇。因此,蒙古人也希望与西欧建立联系。此后,教皇又陆续派出数批使者,蒙古汗国也于1247年派使者薛儿吉思(Sargis)回访,并于次年即1248年在意大利受到教皇英诺森四世的接见。蒙古汗国摄政,贵由汗的遗霜翰兀海迷失(Ogul Gamish)在致教皇的信中,措辞已由严厉转为缓和。她指出:“和平是好的;因为当一个国家处于和平状态时,用四只脚走路的牲畜可以在和平环境中吃草;用两只脚走路的人可以在和平环境中耕田,从而获得好收成。”到了1266年,受蒙古大汗、元朝皇帝忽必烈汗(Kubilai Khan)派遣的马可·波罗的叔父们前往罗马,请教皇遣送一百个学识渊博的人前来。这些人须虔诚信奉基督教,并通晓学艺。从此,元朝与西欧保持着友好和密切的关系,并且通过金帐汗国和海路交通,使中国的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及纸币等科学文明,陆续传到西欧。与此同时,西欧的使者、商人和传教士,也沿着成吉思汗开通的欧亚交通大道和驿站,陆续前往中国,进一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教皇英诺森四世和蒙古汗国的皇帝,在人类前进的曲折道路上,都做出了明智的选择。而在双方的初步困难的接触中,劳伦斯以崇高的献身精神,完成了艰巨而重大的使命。

    劳伦斯一行是于公元1245年末启程的,他们在波兰度过冬天后,于1246223日首次与蒙古巡逻兵相遇,这标志着此次艰苦的旅行正式开始了。当时,蒙古人以可怕的样子冲向他们,但得知他们是教皇派来的使者后,便放行了。在后来的旅行报告中,我们能够知道他们出发时有多么恐惧: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关于东方世界的知识,“不知道是走向死亡还是走向生活”,只是在虔诚信念指引下,就踏上了草原。

    由于蒙古军人对西方来使的尊重,劳伦斯一行并没有受到伤害,而是被一级又一级的军官送到金帐汗国首都撒莱。在124645日,他们受拔都汗接见。46日,拔都汗仔细阅读了教皇信件的蒙文译稿,认为事关重大,便决定把他们送到蒙古皇帝贵由汗那里,以使在贵由汗登基大典前赶到。48日,劳伦斯一行从撒莱启程(一部分人仍留在拔都帐下等候消息),他们以极快的速度日夜骑行,每天要换五至七次马,这样,他们日复一日地连续奔跑了一万余英里,通过大片的草原和沙漠,没有休息,没有间歇时间。即使是对强健的骑手来说,这也是一次最严峻的考验。由于这样无情的赶路,他们于1246722日,终于及时赶到设在蒙古汗国首都哈剌和林附近贵由汗的营地,并参加了贵由汗登基的盛大典礼。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份由西方观察者所写的关于这一历史时刻唯一留存至今的第一手记录。

    劳伦斯一行受到了礼貌的迎接,并发给他们帐幕和粮食。在报告中他们认为,蒙古人对他们的接待,较对待其他使者为优。在等待皇帝的接见前,他们目睹了许多有趣的事。比如,蒙古皇帝的大帐是用白天鹅绒制成的,足可容纳2000多人。在庆典中,共有4000多位使者前来致贺,他们分别是俄罗斯大公、契丹和肃良哈首领、谷儿只国王的儿子、八哈塔哈里发的使者以及众多小王国首领和各地来的代表。各方使者呈献的礼品有金银、皮毛、丝绸、天鹅绒等等,一共有500多车。皇帝的宝座是象牙雕刻的,上面饰以黄金、宝石和珍珠。皇帝的金印是由俄罗斯匠人铸造的。根据出使报告,我们可知蒙古皇帝产生的全过程:皇帝登基的典礼时间很长,首先是贵族大会连续四个星期的选举,其地点是那顶巨大的金帐里,外国来使都远远地等在外边。第一天,全体贵族都穿白色的天鹅绒服;第二天穿红色;第三天又全穿蓝色;第四天穿最好的织锦……。在漫长的等待中,劳伦斯和俄罗斯大公的帐幕被安排在最好的位置,并且由蒙古人供应饮食和马奶以显示很大的尊敬。一直到824日,成吉思汗的孙子贵由,才正式被推选为蒙古汗国皇帝。

    在隆重的登基大典上,贵由汗被拥上皇帝宝座,所有在场的蒙古人都行跪拜礼,但允许劳伦斯一行站着行礼,因为他们不是蒙古皇帝的臣民。在典礼上,蒙古人齐声在贵由汗面前唱歌,并拿着有数簇红羊毛的美丽旗杆向皇帝致敬……典礼之后,即是盛大的宴会,又一连进行了许多天。

    最后,在丞相镇海的统一安排下,贵由汗在大帐中接见各国使者。这次接见属于礼节性的,由丞相在皇帝和所有首领面前高声唱名,被接见者即行礼,然后退出。劳伦斯一行在贵由汗前每人跪左膝四次。他们一行从首次被接见,直到1111日,共受到贵由汗先后数次召见。按照蒙古汗国的风俗,皇帝从来不亲自对外国人讲话,他只是通过译员沉默地听着,然后再经过一个中间人予以回答。在出使报告中对贵由汗是这样描写的:“现在的皇帝或汗有四十岁或四十五岁……他是中等身材,非常聪明,极为精明,举止极为庄重。”贵由汗很明显地欢迎劳伦斯一行的到来,教皇的信的译文早已通过拔都汗报来,但他仍然仔细地听取了译员对教皇来信的译述,并通过合答(全帝国的断事官)询问教皇陛下那里是否有人董得蒙语或俄罗斯语及萨拉森语。此外,还通过照料他们的蒙古人建议派遣使者同劳伦斯回去(此事后来被婉拒,因为按蒙古人的习俗,决不同杀死他们使者的人讲和,万一使者在路上出事,其后果不堪设想)。贵由汗致教皇的回信,是在多次研究的情况下写成的,先由丞相、合答译出,再由劳伦斯他们用拉丁文记下,并且再译回到蒙语,以供蒙古高级人士审定,以防稍有差错。如此反复数次,又用萨拉森语抄写一遍,以便与拉丁文本相对照。蒙古人对劳伦斯一行再三强调:“你们一定要清楚地了解全部内容,因为,鉴于你们必须回到如此遥远的地方去,如果你们不了解全部内容,就会感到很不方便。”

    在译完贵由汗的复信之后,劳伦斯一行于12461113日得到盖有皇帝金印的正式信件和通行护照,并被送至皇太后处辞行。皇太后赠给他们每人一件狐皮长袍和一段天鹅绒,礼送他们登上归途。

    劳伦斯一行在归途中历尽艰辛,经常睡在雪地上,他们在1247525日,抵达拔都的驻地,领回了被留住在那里的修士,并向拔都陈述了皇帝给教皇复信的内容。拔都要求他们务必十分仔细地把复信告诉教皇陛下和其他王公们,并给他们颁发了通行文件,又经过许多天的跋涉,劳伦斯一行终于返回罗马,向教皇英诺森四世复命。

    在归途中,人们一齐跑出来欢迎他们,仿佛他们是死后复活一般!至此,具有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的劳伦斯修士和他的同伴们,得以圆满地完成了出使蒙古汗国的艰巨使命,其伟大贡献的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作者: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处)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