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2年  /  第六期

第六期

  • 【讲话】在纪念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方志办公室成立30周年暨2012年度地方志工作会议上得讲话
  • 今天,我们召开会议,纪念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成立30周年。在此,我代表自治区政府,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关心和支持全区地方志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社会各界及老领导、老朋友、广大修志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30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区修志机构从无到有,修志队伍不断壮大,修志领域逐渐拓展,工作效能稳步提升。广大修志工作者以对党和人民、对后人和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立足本职、刻苦钻研,默默无闻、潜心修志,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共编辑出版三级志书200多部,行业、部门和村镇志书900多部,地方综合年鉴200多部,地情概览书籍130多部。史志地情资料从数量到门类都得到极大丰富,为全区的改革开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和智力支持,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地方历史文化财富,为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地方志工作是满意的,特别是对全区广大地方志工作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名利,尽职尽责、无怨无悔的可贵精神和崇高境界,应给予充分肯定和大力弘扬。  

    一会儿,杨泽荣同志代表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将做总结报告,请大家认真学习,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自隋、唐确立史志官修制度以来,历朝历代都把修志作为一种官职官责。古人讲:“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是忠实记载一方历史的珍贵历史文献,是真实反映民风民俗的重要资料,是翔实保存传统文化文明的宝贵传承,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发挥着“资政、教化、存史”的重要作用,对各级领导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古今治世者,都注重“当代修志,隔代修史”。毛泽东主席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每到一地都要找当地志书翻阅,了解当地自然概貌、风土人情。编修地方志是一项功在当代、益泽后世的文化基础工程,是为党立言、为国立功、为时代立鉴、为人民立德的德政工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20065月,国务院颁布了《地方志工作条例》,为地方志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200811月,全国第四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又将地方志工作提升到国家软实力的高度加以推进。内蒙古地域辽阔,历史文化厚重,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众所周知,对中华民族文明有重要影响和贡献的红山文化、河套文化、大窑文化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地方志工作。自治区第一届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由时任自治区党委常务书记王铎同志担任,以后历届主任由自治区副主席担任。201012月,巴特尔主席亲自担任编委会主任,大大加强了地方志工作,全区地方志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新景象。  

    当前,全区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建设文化强区,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富民强区战略中,地方志工作大有可为,地方志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提高对修志工作的认识,抓住当前和今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难得的历史机遇,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当今时代发展的新趋势、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坚持和落实“党委领导、政府主持、修志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参与”的地方志工作体制,努力把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到地方志工作各个方面,以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成立30周年为契机,在新的起点上把地方志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今年颁布的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工作规定》,是全面指导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法规。按照这两部法规要求,自治区、盟市、旗县政府是修志的主持者,修志任务完不成,就是不作为,就是失职。各级政府一定要提高对修志工作的认识,将方志工作纳入政府督查内容和考核范围,建立领导工作责任制,真正把地方志工作作为地方政府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要建立健全“一纳入”、“五到位”的工作机制。“一纳入”就是要把地方志工作真正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政府的任务之中;“五到位”就是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五到位”关键是领导到位。实践证明,只要领导到了位,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各地区、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地方志工作,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定期听取地方志部门的工作汇报,了解修志进展和完成情况,及时帮助协调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没有设立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地区和单位,要尽快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旗县以上各级政府要把地方志事业发展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志书、年鉴编纂的必要投入,形成地方志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加快推进二轮修志工作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第一轮修志应在2000年结束,第二轮修志从2001年开始。我区第一轮修志进展不平衡,十几部区直专业志去年底才完成。2003年,我区启动二轮修志;2011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二轮修志的通知》(内政字[2011]206号),明确要求盟市、旗县和2000年前完成第一轮修志的委办厅局,在2015年前完成二轮修志;2000年后完成第一轮修志的委办厅局,要抓紧启动、尽快完成。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要将目前修志进展情况分别向各地、各部门进行通报,引起主要领导重视。现在即将跨入2013年,完成二轮修志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采取有力措施,选派精兵强将,明确承编单位职责和编修人员工作任务,全力以赴做好各自承担的修志工作。没有修志机构的委办厅局和旗县,要抓紧组织临时修志班子,抽调和聘任专业修志人员,拨付修志经费,按时完成二轮修志任务,绝不能因为个别地区和部门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得力,再影响全区二轮修志的进度。  

    在加快志书编修进度的同时,更要注重志书质量。编撰地方志应当做到存真求实,全面、客观地记述本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从事修志的同志,要本着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把精品意识贯穿到修志工作全过程和每一个工作环节,坚持一手抓修志进度,一手抓志书质量,做到进度服从质量,力争打造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的传世佳作。  

    要进一步拓展地方志工作的服务功能。着眼于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总目标,多层次、多渠道,科学、合理开发地方志资源,努力拓宽工作领域,扩大服务功能。要通过编纂年鉴、旧志抢救整理、地情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等,紧跟党委、政府的重大举措,为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提供参考信息。要强化方志馆建设、志鉴史料信息化、网络化及数据库开发利用,丰富人们的知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使地方志工作真正有为有位。  

       

    四、更加注重队伍建设  

    地方志工作好坏、修志质量高低关键在人才。因为修志是一项政治性、专业性和责任性很强的工作,修志人员要有事业心、责任心,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注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大力倡导求真务实、淡泊名利、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提高修志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个人修养。同时,要加强修志人员自身的学习提高,鼓励他们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内行学习,争当修志的行家里手。要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配备事业心强、业务能力强、热爱地方志工作的同志,充实到修志队伍,不断优化修志人员文化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倡创新,表扬先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个人成长环境,充分调动广大修志人员工作积极性。  

    同志们,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广大修志机构和工作者要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以修志工作为己任,立足本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全区修志工作新局面,为我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构建和谐内蒙古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讲话】在纪念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方志办公室成立30周年暨2012年度地方志工作会议上得讲话
  • 今天,我们召开会议,纪念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成立30周年。在此,我代表自治区政府,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关心和支持全区地方志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社会各界及老领导、老朋友、广大修志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30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区修志机构从无到有,修志队伍不断壮大,修志领域逐渐拓展,工作效能稳步提升。广大修志工作者以对党和人民、对后人和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立足本职、刻苦钻研,默默无闻、潜心修志,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共编辑出版三级志书200多部,行业、部门和村镇志书900多部,地方综合年鉴200多部,地情概览书籍130多部。史志地情资料从数量到门类都得到极大丰富,为全区的改革开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和智力支持,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地方历史文化财富,为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地方志工作是满意的,特别是对全区广大地方志工作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名利,尽职尽责、无怨无悔的可贵精神和崇高境界,应给予充分肯定和大力弘扬。  

    一会儿,杨泽荣同志代表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将做总结报告,请大家认真学习,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自隋、唐确立史志官修制度以来,历朝历代都把修志作为一种官职官责。古人讲:“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是忠实记载一方历史的珍贵历史文献,是真实反映民风民俗的重要资料,是翔实保存传统文化文明的宝贵传承,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发挥着“资政、教化、存史”的重要作用,对各级领导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古今治世者,都注重“当代修志,隔代修史”。毛泽东主席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每到一地都要找当地志书翻阅,了解当地自然概貌、风土人情。编修地方志是一项功在当代、益泽后世的文化基础工程,是为党立言、为国立功、为时代立鉴、为人民立德的德政工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20065月,国务院颁布了《地方志工作条例》,为地方志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200811月,全国第四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又将地方志工作提升到国家软实力的高度加以推进。内蒙古地域辽阔,历史文化厚重,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众所周知,对中华民族文明有重要影响和贡献的红山文化、河套文化、大窑文化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地方志工作。自治区第一届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由时任自治区党委常务书记王铎同志担任,以后历届主任由自治区副主席担任。201012月,巴特尔主席亲自担任编委会主任,大大加强了地方志工作,全区地方志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新景象。  

    当前,全区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建设文化强区,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富民强区战略中,地方志工作大有可为,地方志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提高对修志工作的认识,抓住当前和今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难得的历史机遇,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当今时代发展的新趋势、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坚持和落实“党委领导、政府主持、修志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参与”的地方志工作体制,努力把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到地方志工作各个方面,以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成立30周年为契机,在新的起点上把地方志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今年颁布的自治区政府《地方志工作规定》,是全面指导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法规。按照这两部法规要求,自治区、盟市、旗县政府是修志的主持者,修志任务完不成,就是不作为,就是失职。各级政府一定要提高对修志工作的认识,将方志工作纳入政府督查内容和考核范围,建立领导工作责任制,真正把地方志工作作为地方政府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要建立健全“一纳入”、“五到位”的工作机制。“一纳入”就是要把地方志工作真正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政府的任务之中;“五到位”就是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五到位”关键是领导到位。实践证明,只要领导到了位,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各地区、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地方志工作,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定期听取地方志部门的工作汇报,了解修志进展和完成情况,及时帮助协调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没有设立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地区和单位,要尽快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旗县以上各级政府要把地方志事业发展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志书、年鉴编纂的必要投入,形成地方志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加快推进二轮修志工作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第一轮修志应在2000年结束,第二轮修志从2001年开始。我区第一轮修志进展不平衡,十几部区直专业志去年底才完成。2003年,我区启动二轮修志;2011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二轮修志的通知》(内政字[2011]206号),明确要求盟市、旗县和2000年前完成第一轮修志的委办厅局,在2015年前完成二轮修志;2000年后完成第一轮修志的委办厅局,要抓紧启动、尽快完成。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要将目前修志进展情况分别向各地、各部门进行通报,引起主要领导重视。现在即将跨入2013年,完成二轮修志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采取有力措施,选派精兵强将,明确承编单位职责和编修人员工作任务,全力以赴做好各自承担的修志工作。没有修志机构的委办厅局和旗县,要抓紧组织临时修志班子,抽调和聘任专业修志人员,拨付修志经费,按时完成二轮修志任务,绝不能因为个别地区和部门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得力,再影响全区二轮修志的进度。  

    在加快志书编修进度的同时,更要注重志书质量。编撰地方志应当做到存真求实,全面、客观地记述本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从事修志的同志,要本着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把精品意识贯穿到修志工作全过程和每一个工作环节,坚持一手抓修志进度,一手抓志书质量,做到进度服从质量,力争打造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的传世佳作。  

    要进一步拓展地方志工作的服务功能。着眼于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总目标,多层次、多渠道,科学、合理开发地方志资源,努力拓宽工作领域,扩大服务功能。要通过编纂年鉴、旧志抢救整理、地情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等,紧跟党委、政府的重大举措,为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提供参考信息。要强化方志馆建设、志鉴史料信息化、网络化及数据库开发利用,丰富人们的知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使地方志工作真正有为有位。  

       

    四、更加注重队伍建设  

    地方志工作好坏、修志质量高低关键在人才。因为修志是一项政治性、专业性和责任性很强的工作,修志人员要有事业心、责任心,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注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大力倡导求真务实、淡泊名利、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提高修志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个人修养。同时,要加强修志人员自身的学习提高,鼓励他们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内行学习,争当修志的行家里手。要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配备事业心强、业务能力强、热爱地方志工作的同志,充实到修志队伍,不断优化修志人员文化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倡创新,表扬先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个人成长环境,充分调动广大修志人员工作积极性。  

    同志们,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广大修志机构和工作者要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以修志工作为己任,立足本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全区修志工作新局面,为我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构建和谐内蒙古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