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
一
锡盟史志办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随后,全盟各旗县市(区)陆续成立了史志机构。可以说史志系统是伴改革开放春风应运而生,随改革开放脚步而发展壮大的。盛世修志,全盟两级史志机构成立以来,始终把“存史、资政、育人”作为重要职责,在几任班子成员及编纂人员的辛勤耕耘下,不辱使命、不负众望,推出了一系列厚重而有价值的史志精品佳作。先后编纂出版了《锡盟革命回忆录》(共5辑100多万字)、《锡林郭勒史料》l0余期l00多万字、《锡林郭勒党史大事记(1945—2000年)》、《锡林郭勒英烈》、《新时期农村牧区变革丛书》、《锡盟红色旅游集》、《锡林郭勒文化》;组织指导并评审了l3个旗县(市区)《党史大事记》(下限为2000年);在第一轮修志工作中,组织编写了《锡林郭勒盟志》(下限为1990年),分上、中、下三册计231万字;组织指导评审了l3个旗县(市区)(含黑城子开发区)志约l200余万字;盟史志办从2000年起创办的《锡林郭勒年鉴》到目前已陆续出版了12卷(2000卷至2011卷),累计达l000余万字。在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盟史志办完成了《中共锡林郭勒党史(1921—1949)》(第一卷)及《锡林郭勒革命遗址遗迹》两部书籍的编写和出版发行,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而深刻影响。此外,较好地完成了向《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志》、《中国城市大典》、《内蒙古年鉴》(每年连续供稿)、《内蒙古旗县情大全》、《内蒙古旅游》、《内蒙古抗日战争损失调查》、《内蒙古革命遗址普查》等一大批大型书籍中锡盟部分的供稿任务。在抓好各类书籍编纂的同时,全盟两级史志部门还把发挥史志资料的资政育人作用摆在重要日程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及时为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界提供所需资料,积极参与各类涉及到党史地方志内容的展馆布展、影视拍摄等活动,同时狠抓党史地方志宣传工作,开展读史用志“六进”活动,为人们了解历史、鉴资工作、编制项目、科学决策等提供参考,使史志资源在全盟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工作中发挥了应有作用。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盟的史志工作获得了一定的荣誉并得到了上级的肯定,1991年获全区党史工作先进集体;2003 年获“1998—2003年”全区修志工作先进标兵;2005年获全国方志先进集体;2008年获全盟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先后有3人获全国、全区党史工作先进个人、有20多人获全国党史工作20年荣誉证书;有三部著作获自治区党史图书类一、二、三等奖;有两篇论文分获内蒙古人民政府第三届社会科学成果评选优秀成果三等奖和内蒙古社科联第八届社会科学成果评选优秀成果奖;有四篇论文获自治区党史论文类三等奖。
二
锡盟史志工作走过的30年,是致力培育、努力提升锡盟文化软实力的30年,也是潜心挖掘、认真梳理锡盟历史文化源流和发展脉络的30年;是史志系统不断发展壮大、开拓创新的30年,也是史志工作逐步跨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和程序化的30年。认真回顾和总结全盟史志工作30年的光辉历程和生动实践,对于我们继往开来、承前启后、推动史志工作科学发展,更好地围绕中心开展服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形势新任务,为史志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史志系统作为文化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必须努力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站在战略和全面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党史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扎扎实实的态度,与时俱进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为时代立鉴、为地方立史、为人民立言。
孔子云:“三十而立”。三十载春秋岁月,标志着全盟史志系统已经进入而立之年,走向成熟。但也预示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承担起更加繁重的责任。回顾过去,我们深受鼓舞;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倍增。我们要以“研史修志、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社会”为工作着力点,乘全国上下推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强劲东风,深入扎实地完成好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党史方面的工作是: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党史工作会议及中发[2010]10号和内党发[201 0]5号文件精神,按照《锡盟党史工作十二五规划(2011—2015)》(锡党办发[2011]41号)制定的目标扎实推动每项任务的实施。在地方志方面的工作是:切实加强国务院《地方志条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方志工作规定》等法规的宣传贯彻执行,做到依法修志;深入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区第二轮修志工作的通知》(内政字[2011]206号)及中共锡盟委、锡盟行署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强第二轮修志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第二轮《锡林郭勒盟志》(1990一20l0)、各旗县(市区)志以及盟直各部门行业志的编纂、评审、出版发行工作。此外,还要在史志信息化建设、史志馆室建设、旧志整理、方志电视片拍摄、年鉴编纂、党史地方志宣传、史志队伍素质建设等方面迈出较大的步伐。可见,今后五年的工作蓝图已经绘就,五年的工作任务既明确又繁重,面对这一浩繁的文化工程,我们必须树立一种敢于吃苦、敢于打硬仗,只争朝夕、持之以恒的精神来一件件、一步步地狠抓工作推进。我们深信,为了我们所从事的这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光荣使命,有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党史地方志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的工作一定能够再创新佳绩,再上新台阶。
(作者:内蒙古锡盟史志办党组书记、主任)
一
锡盟史志办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随后,全盟各旗县市(区)陆续成立了史志机构。可以说史志系统是伴改革开放春风应运而生,随改革开放脚步而发展壮大的。盛世修志,全盟两级史志机构成立以来,始终把“存史、资政、育人”作为重要职责,在几任班子成员及编纂人员的辛勤耕耘下,不辱使命、不负众望,推出了一系列厚重而有价值的史志精品佳作。先后编纂出版了《锡盟革命回忆录》(共5辑100多万字)、《锡林郭勒史料》l0余期l00多万字、《锡林郭勒党史大事记(1945—2000年)》、《锡林郭勒英烈》、《新时期农村牧区变革丛书》、《锡盟红色旅游集》、《锡林郭勒文化》;组织指导并评审了l3个旗县(市区)《党史大事记》(下限为2000年);在第一轮修志工作中,组织编写了《锡林郭勒盟志》(下限为1990年),分上、中、下三册计231万字;组织指导评审了l3个旗县(市区)(含黑城子开发区)志约l200余万字;盟史志办从2000年起创办的《锡林郭勒年鉴》到目前已陆续出版了12卷(2000卷至2011卷),累计达l000余万字。在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盟史志办完成了《中共锡林郭勒党史(1921—1949)》(第一卷)及《锡林郭勒革命遗址遗迹》两部书籍的编写和出版发行,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而深刻影响。此外,较好地完成了向《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志》、《中国城市大典》、《内蒙古年鉴》(每年连续供稿)、《内蒙古旗县情大全》、《内蒙古旅游》、《内蒙古抗日战争损失调查》、《内蒙古革命遗址普查》等一大批大型书籍中锡盟部分的供稿任务。在抓好各类书籍编纂的同时,全盟两级史志部门还把发挥史志资料的资政育人作用摆在重要日程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及时为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界提供所需资料,积极参与各类涉及到党史地方志内容的展馆布展、影视拍摄等活动,同时狠抓党史地方志宣传工作,开展读史用志“六进”活动,为人们了解历史、鉴资工作、编制项目、科学决策等提供参考,使史志资源在全盟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工作中发挥了应有作用。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盟的史志工作获得了一定的荣誉并得到了上级的肯定,1991年获全区党史工作先进集体;2003 年获“1998—2003年”全区修志工作先进标兵;2005年获全国方志先进集体;2008年获全盟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先后有3人获全国、全区党史工作先进个人、有20多人获全国党史工作20年荣誉证书;有三部著作获自治区党史图书类一、二、三等奖;有两篇论文分获内蒙古人民政府第三届社会科学成果评选优秀成果三等奖和内蒙古社科联第八届社会科学成果评选优秀成果奖;有四篇论文获自治区党史论文类三等奖。
二
锡盟史志工作走过的30年,是致力培育、努力提升锡盟文化软实力的30年,也是潜心挖掘、认真梳理锡盟历史文化源流和发展脉络的30年;是史志系统不断发展壮大、开拓创新的30年,也是史志工作逐步跨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和程序化的30年。认真回顾和总结全盟史志工作30年的光辉历程和生动实践,对于我们继往开来、承前启后、推动史志工作科学发展,更好地围绕中心开展服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形势新任务,为史志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史志系统作为文化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必须努力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站在战略和全面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党史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扎扎实实的态度,与时俱进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为时代立鉴、为地方立史、为人民立言。
孔子云:“三十而立”。三十载春秋岁月,标志着全盟史志系统已经进入而立之年,走向成熟。但也预示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承担起更加繁重的责任。回顾过去,我们深受鼓舞;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倍增。我们要以“研史修志、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社会”为工作着力点,乘全国上下推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强劲东风,深入扎实地完成好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党史方面的工作是: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党史工作会议及中发[2010]10号和内党发[201 0]5号文件精神,按照《锡盟党史工作十二五规划(2011—2015)》(锡党办发[2011]41号)制定的目标扎实推动每项任务的实施。在地方志方面的工作是:切实加强国务院《地方志条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方志工作规定》等法规的宣传贯彻执行,做到依法修志;深入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区第二轮修志工作的通知》(内政字[2011]206号)及中共锡盟委、锡盟行署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强第二轮修志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第二轮《锡林郭勒盟志》(1990一20l0)、各旗县(市区)志以及盟直各部门行业志的编纂、评审、出版发行工作。此外,还要在史志信息化建设、史志馆室建设、旧志整理、方志电视片拍摄、年鉴编纂、党史地方志宣传、史志队伍素质建设等方面迈出较大的步伐。可见,今后五年的工作蓝图已经绘就,五年的工作任务既明确又繁重,面对这一浩繁的文化工程,我们必须树立一种敢于吃苦、敢于打硬仗,只争朝夕、持之以恒的精神来一件件、一步步地狠抓工作推进。我们深信,为了我们所从事的这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光荣使命,有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党史地方志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的工作一定能够再创新佳绩,再上新台阶。
(作者:内蒙古锡盟史志办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