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5年  /  第二期
  • (方志论坛)续志工作浅谈
  •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千百年来代代相承,延绵不断。续修志书工作是社会主义第一届新方志编纂工作的延续,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编纂地方志,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工作,而是一项认识过去、服务现在、开创未来的意义重大的事业,不仅有近期的社会效益,而且有久远的社会效益。”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同时,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再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确立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为新编地方志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地方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一定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是因为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所在,全国各地在完成第一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工作后,积极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地方志“每20年左右续修一次”的精神,开始了新一轮续修工作。目前,已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政府或以党委和政府联合的名义正式下发了文件,部署和启动了第二轮修志工作。一些行业、部门,如科技部、水利部、全军军事志指导小组等也发文部署了第二轮修志工作。
        我区修志工作自80年代初开始,至今已20年多年,由于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广大修志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修志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区三级志书规划出版196部(自治区志83部、盟市志12部、旗县志101部),现已完成123部,完成计划的63%。其中,出版专业志27部,盟市志11.5部,旗县(市区)志85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志·政府志》和蒙文《鄂托克旗志》出版了电子版。在完成第一届志书编写任务的单位中,有20多个单位开始了续志工作。2002年6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区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对续志工作提出了要求,2002年9月,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了全区续志理论培训班。2003年初,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发文正式部署了我区第二届新方志编纂工作(即续志工作),2003年1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再次组织召开了全区地方志工作会议,进一步对续志做出了部署,我区续志工作全面铺开,现已出版3部续志即《武川县续志》和《鄂伦春自治旗续志》、《包头第二热电厂续志》。自治区电力工业史志办、自治区交通厅 、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农牧业厅、内蒙古军区以及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鄂尔多斯市及科尔沁右翼前旗、松山区、伊金霍洛旗等10多个盟市、旗县续志正在编纂中。
        可以说,我区续志工作形势喜人,令人欣慰。但是我区与部分先进省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第一届修志工作仍未结束,特别是自治区专业志只完成了三分之一多,任务还很艰巨。第一届所修志书时间段限不统一,完成时间不统一,再加之机构人员不很稳定,或变化较大,所以,我区续志工作与其他省区也有所不同,应结合我区实际,有的放矢,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笔者认为,首先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续志的准备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1996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志每隔20年左右续修一次。去年召开的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也提出:在今后五年内,无论是否完成首轮志书的编纂任务,所有地区和部门都要陆续启动第二轮志书编纂工作,并将续修规划纳入政府工作计划之中。2002年6月6日,自治区政府组织召开的全区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也要求:我区已完成本届志书编纂任务的地区和部门,要积极而稳妥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续志工作。续志工作已摆上议事日程,但续志工作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使续志工作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启动运行,必须认真做好续修准备。一是要对首轮修志实践进行系统的总结,特别是上届修志工作中组织领导和工作方法上的经验、教训;上届修志中的重要方志理论探讨和研究情况;第一届志书体例、体裁、内容等方面的继承与创新;以及上届修志工作中或志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等,都要进行探讨研究,总结成功的经验,汲取失败的教训,以便使续志工作不走或少走弯路。这是开展下一届续修工作的重要基础。二是做好思想准备。各地区、各部门要采取不同形式,宣传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加大读志用志力度,要使各级领导和广大修志工作者进一步提高对续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广大修志工作者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专心致志于修志事业。三是做好理论准备。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志书质量的重要保证。已着手续志的部门,必须积极进行续志理论研究,研究续修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使续志工作更能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力争形成一套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的方志理论体系,并以此为指导,对续志进行科学规划,从而有效地开展工作。四是做好人才准备。续志质量的高低,人才是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所有各个层次的修志队伍需要一个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需要继续“充电”,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树立新观念,适应新形势。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续志工作的需要。要有一支精干高效的修志队伍,当务之急是要大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修志人员业务理论素质。同时,要配备结构合理、有创新精神的修志队伍。第二轮修志工作的好坏,取决于修志队伍的素质水平,提高修志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决非一日之功,必须采取措施,比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认真学习外地修志工作的先进经验。不能闭门修志,走出去,到外省去学。请进来,利用召开理论研讨会、评稿会、工作会议的机会,请有关专家学者学习请教有关问题,进行交流,开拓视野,启发思路。要将学政治与学业务结合起来,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修志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连续性强的工作。要做好第二轮修志工作,就必须掌握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就必须更新观念,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如果不真正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第二轮修志就不可能全面反映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第二轮修志,记述的内容正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各行各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取得的重大成绩。只有用新思想指导志书的编修,才能真实准确反映本地本部门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提到人才,还要选配好主编。明确主编的责任,可以由志办主任担任,也可以由其他人担任,而且一经确定,就要保持稳定。主编的选配应不拘一格。五是做好资料准备。地方志作为一种科学的资料性著述,必须要有全面翔实的资料作为基础。资料准备工作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从多方努力。年鉴作为地方志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积累续志资料的有效手段;同时,要积极拓宽资料来源,从档案、报纸、专题研究报告中收集资料,编写资料汇编,同时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抢救活资料,为续修志书做好充分的资料准备。六是做好技术准备。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上指出:“方志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和手段来开拓志书的新领域,扩大志书的影响和使用,推动改革开放。”同时,会议要求,各级地方志机构要把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作为新世纪地方志工作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力争在今后五年内基本实现地方志系统的数据库全国联网。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紧跟时代潮流,我们必须做好相应的技术准备。一方面要加强硬件建设,尽快配置电脑;另一方面,要加强软件建设,加强修志人员的现代办公技能培训,要推动续志工作由手工作坊封闭式向现代科技开放式转变,充分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收集、整理、加工、储存资料,提高志书编修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做到“办公电子化,采编数字化,书写无纸化,传递网络化”,使续志工作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注意把握好几个问题
        在经过认真的准备工作后,即可进入落实阶段,即进入续志的正式编写操作中。为此,我们认为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指导思想要明确。在新的世纪,续志工作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继承和发展,是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的根本要求和行动指南,也是做好新世纪续修方志的根本指导思想。续志工作是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着力体现和反映“三个代表”的要求,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紧跟时代步伐,捕捉改革发展实践中的重点、亮点、特点和热点,丰富志书内容,增强时代感,提高志书的思想品位、学术价值。二是续志时限问题要清晰。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下一届志书开修之时。李铁映同志指出:“多少年续修一志,可能二十年左右为宜,视时代发展变迁快慢,由各地随时而定。”从总体上讲,20年左右续修一次是比较符合国情和时代特点的,但考虑我区的修志实际情况及经费、人员、机构等诸多因素,我们主张志书下限距今满10年以上就可以开始续志。第二届编修的志书原则上为断代志,上限由各地区、各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可以起于第一届志书下限的后一年,也可以将上限适当向前延伸。下限止于编写志稿的当年或前一年。行政区划进行变动的新建地区,上限不限,或起于建区之始,下限止于编写志书的当年或前一年。三是续志名称要简练。第二届志书的书名,盟市志、旗县(市、区)志均应冠以现行的行政区划的名称,行政区划未作变动、名称没有改变的地区,应与第一届志书的名称相一致,不加“续”字,并在志书名称下边加括号写明志书的起讫年代。自治区志专业志的名称,与第一届志书的书名相一致,不加“续”字,并在志书名称下边加括号写明志书的起讫年代;如承编机构发生变化,则志书名称相应变化,但不加“续”字,同样在志书名称下边加括号写明志书的起讫年代。第二届志书封面的名称要蒙汉文并列。同时,在第一届志书出版中,凡已用蒙古文出版志书的地区和部门,要组织力量将蒙文志书翻译为汉文志书出版,以促进地方志书的传播,有效发挥志书的作用。同时要出版电子版志书,以便更好地服务领导、服务社会。三是续志要符合志体。方志记述是一种专门性的文体,有它自己特殊的要求。续志必须符合志体,即体裁、结构、章法,具有“志”的特点。虽然由于内容的变化而有创新,但基本的志体应保持。这也是志书区别于其他书籍的根本所在。续志要按照“继承前志,不断创新”的原则进行体裁选取和篇目设计。除继承新编地方志述、记、志、传、图、表、录7种基本体裁外,可应用新体裁,但要保持志书的基本体例;篇目设计既要继承第一届志书的传统模式,又要有所创新,充分体现第二届新编地方志工作的时代特点。四是续志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问题。续志是对前志的继续和发展,处理好续志与前志的衔接问题,实质上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修志不能割断历史,我们续修志书一方面要继承历代修志经验,特别是首届志书编纂中已被证明并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经验;另一方面,需要依据地情的发展变化和时代要求大胆创新。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该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创新。”具体到续志工作中,就是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应根据内容的需要,在继承传统,不违背志体基本原则、特征、要求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但决不能借口创新,盲目蛮干。工作方法上,要结合实际,锐意进取,努力探索并开创出一条适合改革开放的修志新路子。五是续修工作一定要实施精品战略。要正确处理好进度和质量的辩证关系。既要抓进度,又要抓质量,而且是更要抓质量。没有质量的进度是不行的,草率成书、仓促出书,不仅不能服务当代,而且还会贻害后人。当然,空讲质量、没有进度,修志多年迟迟不见成果,也是极大地浪费。编修地方志必须要有进度要求,这是检查和考核方志工作的重要量化指标。没有进度,我们的事业就会停滞不前,就不能得到发展。但我们在强调进度的同时,特别强调质量的重要性。质量是志书的生命和价值所在。无论当代人或是后代人用志,其评价志书的唯一标准就是志书的质量。所以,我们要在总结20年修志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必须把质量意识贯穿到续修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实施“精品战略”,续修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志书,为21世纪方志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重大的贡献,为促进我区的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方志论坛)续志工作浅谈
  •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千百年来代代相承,延绵不断。续修志书工作是社会主义第一届新方志编纂工作的延续,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编纂地方志,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工作,而是一项认识过去、服务现在、开创未来的意义重大的事业,不仅有近期的社会效益,而且有久远的社会效益。”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同时,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再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确立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为新编地方志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地方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一定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是因为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所在,全国各地在完成第一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工作后,积极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地方志“每20年左右续修一次”的精神,开始了新一轮续修工作。目前,已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政府或以党委和政府联合的名义正式下发了文件,部署和启动了第二轮修志工作。一些行业、部门,如科技部、水利部、全军军事志指导小组等也发文部署了第二轮修志工作。
        我区修志工作自80年代初开始,至今已20年多年,由于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广大修志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修志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区三级志书规划出版196部(自治区志83部、盟市志12部、旗县志101部),现已完成123部,完成计划的63%。其中,出版专业志27部,盟市志11.5部,旗县(市区)志85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志·政府志》和蒙文《鄂托克旗志》出版了电子版。在完成第一届志书编写任务的单位中,有20多个单位开始了续志工作。2002年6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区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对续志工作提出了要求,2002年9月,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了全区续志理论培训班。2003年初,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发文正式部署了我区第二届新方志编纂工作(即续志工作),2003年1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再次组织召开了全区地方志工作会议,进一步对续志做出了部署,我区续志工作全面铺开,现已出版3部续志即《武川县续志》和《鄂伦春自治旗续志》、《包头第二热电厂续志》。自治区电力工业史志办、自治区交通厅 、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农牧业厅、内蒙古军区以及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鄂尔多斯市及科尔沁右翼前旗、松山区、伊金霍洛旗等10多个盟市、旗县续志正在编纂中。
        可以说,我区续志工作形势喜人,令人欣慰。但是我区与部分先进省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第一届修志工作仍未结束,特别是自治区专业志只完成了三分之一多,任务还很艰巨。第一届所修志书时间段限不统一,完成时间不统一,再加之机构人员不很稳定,或变化较大,所以,我区续志工作与其他省区也有所不同,应结合我区实际,有的放矢,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笔者认为,首先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续志的准备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1996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志每隔20年左右续修一次。去年召开的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也提出:在今后五年内,无论是否完成首轮志书的编纂任务,所有地区和部门都要陆续启动第二轮志书编纂工作,并将续修规划纳入政府工作计划之中。2002年6月6日,自治区政府组织召开的全区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也要求:我区已完成本届志书编纂任务的地区和部门,要积极而稳妥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续志工作。续志工作已摆上议事日程,但续志工作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使续志工作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启动运行,必须认真做好续修准备。一是要对首轮修志实践进行系统的总结,特别是上届修志工作中组织领导和工作方法上的经验、教训;上届修志中的重要方志理论探讨和研究情况;第一届志书体例、体裁、内容等方面的继承与创新;以及上届修志工作中或志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等,都要进行探讨研究,总结成功的经验,汲取失败的教训,以便使续志工作不走或少走弯路。这是开展下一届续修工作的重要基础。二是做好思想准备。各地区、各部门要采取不同形式,宣传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加大读志用志力度,要使各级领导和广大修志工作者进一步提高对续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广大修志工作者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专心致志于修志事业。三是做好理论准备。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志书质量的重要保证。已着手续志的部门,必须积极进行续志理论研究,研究续修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使续志工作更能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力争形成一套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的方志理论体系,并以此为指导,对续志进行科学规划,从而有效地开展工作。四是做好人才准备。续志质量的高低,人才是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所有各个层次的修志队伍需要一个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需要继续“充电”,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树立新观念,适应新形势。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续志工作的需要。要有一支精干高效的修志队伍,当务之急是要大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修志人员业务理论素质。同时,要配备结构合理、有创新精神的修志队伍。第二轮修志工作的好坏,取决于修志队伍的素质水平,提高修志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决非一日之功,必须采取措施,比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认真学习外地修志工作的先进经验。不能闭门修志,走出去,到外省去学。请进来,利用召开理论研讨会、评稿会、工作会议的机会,请有关专家学者学习请教有关问题,进行交流,开拓视野,启发思路。要将学政治与学业务结合起来,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修志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连续性强的工作。要做好第二轮修志工作,就必须掌握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就必须更新观念,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如果不真正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第二轮修志就不可能全面反映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第二轮修志,记述的内容正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各行各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取得的重大成绩。只有用新思想指导志书的编修,才能真实准确反映本地本部门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提到人才,还要选配好主编。明确主编的责任,可以由志办主任担任,也可以由其他人担任,而且一经确定,就要保持稳定。主编的选配应不拘一格。五是做好资料准备。地方志作为一种科学的资料性著述,必须要有全面翔实的资料作为基础。资料准备工作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从多方努力。年鉴作为地方志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积累续志资料的有效手段;同时,要积极拓宽资料来源,从档案、报纸、专题研究报告中收集资料,编写资料汇编,同时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抢救活资料,为续修志书做好充分的资料准备。六是做好技术准备。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上指出:“方志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和手段来开拓志书的新领域,扩大志书的影响和使用,推动改革开放。”同时,会议要求,各级地方志机构要把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作为新世纪地方志工作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力争在今后五年内基本实现地方志系统的数据库全国联网。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紧跟时代潮流,我们必须做好相应的技术准备。一方面要加强硬件建设,尽快配置电脑;另一方面,要加强软件建设,加强修志人员的现代办公技能培训,要推动续志工作由手工作坊封闭式向现代科技开放式转变,充分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收集、整理、加工、储存资料,提高志书编修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做到“办公电子化,采编数字化,书写无纸化,传递网络化”,使续志工作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注意把握好几个问题
        在经过认真的准备工作后,即可进入落实阶段,即进入续志的正式编写操作中。为此,我们认为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指导思想要明确。在新的世纪,续志工作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继承和发展,是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的根本要求和行动指南,也是做好新世纪续修方志的根本指导思想。续志工作是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着力体现和反映“三个代表”的要求,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紧跟时代步伐,捕捉改革发展实践中的重点、亮点、特点和热点,丰富志书内容,增强时代感,提高志书的思想品位、学术价值。二是续志时限问题要清晰。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下一届志书开修之时。李铁映同志指出:“多少年续修一志,可能二十年左右为宜,视时代发展变迁快慢,由各地随时而定。”从总体上讲,20年左右续修一次是比较符合国情和时代特点的,但考虑我区的修志实际情况及经费、人员、机构等诸多因素,我们主张志书下限距今满10年以上就可以开始续志。第二届编修的志书原则上为断代志,上限由各地区、各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可以起于第一届志书下限的后一年,也可以将上限适当向前延伸。下限止于编写志稿的当年或前一年。行政区划进行变动的新建地区,上限不限,或起于建区之始,下限止于编写志书的当年或前一年。三是续志名称要简练。第二届志书的书名,盟市志、旗县(市、区)志均应冠以现行的行政区划的名称,行政区划未作变动、名称没有改变的地区,应与第一届志书的名称相一致,不加“续”字,并在志书名称下边加括号写明志书的起讫年代。自治区志专业志的名称,与第一届志书的书名相一致,不加“续”字,并在志书名称下边加括号写明志书的起讫年代;如承编机构发生变化,则志书名称相应变化,但不加“续”字,同样在志书名称下边加括号写明志书的起讫年代。第二届志书封面的名称要蒙汉文并列。同时,在第一届志书出版中,凡已用蒙古文出版志书的地区和部门,要组织力量将蒙文志书翻译为汉文志书出版,以促进地方志书的传播,有效发挥志书的作用。同时要出版电子版志书,以便更好地服务领导、服务社会。三是续志要符合志体。方志记述是一种专门性的文体,有它自己特殊的要求。续志必须符合志体,即体裁、结构、章法,具有“志”的特点。虽然由于内容的变化而有创新,但基本的志体应保持。这也是志书区别于其他书籍的根本所在。续志要按照“继承前志,不断创新”的原则进行体裁选取和篇目设计。除继承新编地方志述、记、志、传、图、表、录7种基本体裁外,可应用新体裁,但要保持志书的基本体例;篇目设计既要继承第一届志书的传统模式,又要有所创新,充分体现第二届新编地方志工作的时代特点。四是续志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问题。续志是对前志的继续和发展,处理好续志与前志的衔接问题,实质上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修志不能割断历史,我们续修志书一方面要继承历代修志经验,特别是首届志书编纂中已被证明并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经验;另一方面,需要依据地情的发展变化和时代要求大胆创新。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该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创新。”具体到续志工作中,就是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应根据内容的需要,在继承传统,不违背志体基本原则、特征、要求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但决不能借口创新,盲目蛮干。工作方法上,要结合实际,锐意进取,努力探索并开创出一条适合改革开放的修志新路子。五是续修工作一定要实施精品战略。要正确处理好进度和质量的辩证关系。既要抓进度,又要抓质量,而且是更要抓质量。没有质量的进度是不行的,草率成书、仓促出书,不仅不能服务当代,而且还会贻害后人。当然,空讲质量、没有进度,修志多年迟迟不见成果,也是极大地浪费。编修地方志必须要有进度要求,这是检查和考核方志工作的重要量化指标。没有进度,我们的事业就会停滞不前,就不能得到发展。但我们在强调进度的同时,特别强调质量的重要性。质量是志书的生命和价值所在。无论当代人或是后代人用志,其评价志书的唯一标准就是志书的质量。所以,我们要在总结20年修志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必须把质量意识贯穿到续修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实施“精品战略”,续修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志书,为21世纪方志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重大的贡献,为促进我区的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