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
(2005年7月5日)
这次《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志》编纂工作会议,是自治区人民政府专门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通报自治区近年来修志工作进展情况,把自治区修志工作放在全国大背景下作个比较,让大家知道我们所处的位置、完成的工作量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奋起直追,改变目前自治区修志工作相对落后的局面,使我区地方志工作与迅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相适应。下面,围绕如何做好地方志编纂工作,我谈几点意见。
一、努力提高对地方志编纂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对以往工作的简要回顾。我区修志工作自1982年开始,至今已有20多年的时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全区修志工作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截至目前,已出版三级志书124部,极大地丰富了我区的史志库,为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应当予以充分肯定,并对作出成绩的有关部门、单位及修志工作有功人员给予表扬。但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修志工作整体进度比较缓慢。目前,第一轮规划出版的三级志书,我们只完成计划的63%;自治区级的75部志书,只完成计划的36%,而全国省级志书完成了77.5%。横向比较,我们远远落后于全国大部分省区市,排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倒数第三位。特别是自治区尚有48部专业志没有完成,数量非常大。如第一轮修志任务不能按期完成,就会全面影响第二轮修志工作进度,从这个角度讲,请大家务必保持清醒的认识。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时不我待,不把这项工作做完、做好,自治区成立60年大庆时,我们就没有一套完整的史志文献资料与世人见面。
(二)重视修志工作的几点理由。一是内蒙古的历史很悠久,但到目前为止,不少领域、行业、专业还没有完整的史志资料,难以较为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历史。如果我们这代人不完成这项任务,不论对前人还是后人都是不负责任的。二是近现代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自治区的历史沿革、社会变革都有很大变化,我们记述得越晚,流失的信息越多,见证人越少,搜集资料的难度也越大,所以越往后编史修志的难度就会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讲,各修志单位都应当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三是当前自治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事业都在快速发展,并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盛世修志,对于修志工作来讲,这是很好的历史机遇,抓不住非常可惜。希望大家提高对这项工作的认识,采取措施,迎头赶上,不能因为我们自身的原因而拖了自治区史志工作的后腿。
二、切实抓好几项具体工作
第一,开好一个会议。今天会议之后,各修志单位都要专门召开一次本部门、本单位的志书编纂工作会议,由主要领导牵头,把前几次会议和这次会议的精神作一次认真的传达和贯彻。要把责任状所列内容逐一消化,然后对下一阶段如何做好修志工作做出安排部署。这项工作,请各修志单位会后立即着手进行,并将贯彻落实情况形成书面材料报送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第二,制定一套方案。会后,各修志单位要责成专人对本部门、本单位按期完成第一轮修志任务制定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可操作的工作方案。关于修志工作,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有一整套业务规范,各单位应事先了解清楚,并对专门人员进行培训;在此基础之上,就如何确立科学的专业志体例,如何翔实地搜集志书资料,如何精准地把好文字关口,如何按照规章制度严格评审、验收,如何搞好出版印刷等,研究制定出详细的工作方案。
第三,组建一个机构。修志工作涉及面较广,既有较强的社会性,又有较强的专业性,随便抽几个人搞这项工作不行,需要在一段时间内,组建编委会、编辑部等专门机构专司此职。在这个机构里,需要一批专家和学者,需要一批行业的历史见证人,需要一批热心人、细心人、甘于奉献的人。那些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甄别真伪、伏案笔耕的工作,都是比较枯燥的工作,都是幕后的工作,都是很少引起人们关注的工作。如果没有责任心、没有热情,不心细如丝,便很难胜任这项工作。所以,应当本着这样一些原则来抽调人员。如果把修志机构设置在别的部门里,抽调几个人临时兼做,一心二用,完成这项任务恐怕是很困难的。
第四,筹集一笔经费。各修志单位一定要从自治区财政拨付的预算资金里拿出一部分经费,专门用于编史修志,自治区财政也会根据财力增长,适当增加自治区本级修志方面的经费投入。但前提是各单位首先要从业务经费里拿出一部分来保障修志工作。
第五,实现一个目标。我区第一轮修志工作总体要求是:已经着手编纂的、进展比较快的17部专业志,应当在2006年底全部完成,这在责任状里都有明确地说明;已经启动但进展缓慢的22部和尚未启动的专业志,必须在2007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前完成,这是个硬性任务,请大家牢记。换句话说,就是全部第一轮专业志编修工作必须在2007年5月前完成。所谓完成,就是要印刷出版。届时,我们将把这份厚礼献给自治区各族群众,献给兄弟各省区市,献给全国人民。
三、认真把握几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把好修志质量关。具体讲就是六句话:一是史料翔实,二是事实准确,三是体例科学,四是文字精当,五是功能齐全(即“资政、存史、教育”功能),六是论述权威。因为志书是官书,修志人员具有官职、官责,所以不论是“记”还是“论”,都必须权威。如果做到了这六点,我想志书质量就得到了保证。
第二个重点,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推进修志工作。地方志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是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加快地方志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创新发展模式和工作模式,积极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使地方志通过网络为大众所认识、了解和应用,更好地为现实服务,是修志工作的重要方向。为此,我们要求:一是要实现志书编纂的自动化,利用计算机等先进办公设备搜集信息,整理资料,以实现编辑、校对等方面的自动化,有条件的单位应逐步朝这个方向发展。事实证明,引入IT技术,不但会对提高编修质量起到技术辅助作用,而且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要制作电子版志书,降低印制成本,扩大发行量,方便保存和阅读。三是要在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主办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情网”上开发志书资料数据库,将全区已经出版的志书等地情资料全部上网,使全国、全世界都能够通过这个窗口了解内蒙古,使内蒙古通过这个窗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第三个重点,要把更多的功夫花在用志上。编志、修志,其根本目的在于使用,如果束之高阁,就失去了修志的意义。大家知道,搞史志编纂主要是想体现“资政、存史、教育”三大社会功能。在信息时代,通过史志这种地情资料可以传递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各级领导机关实施公共管理、企业经营决策、社会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用志是修志的目的,用志的市场需求越大,对修志的要求就会越高,紧迫感也会越强。所以通过用志来促进修志,这也是需要强调的一项重点工作。同时,在用志过程中还需注意区别对待,一些行业、部门高度机密的信息资料,要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可以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周知各界的情况,则应尽可能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以扩大地方志的社会影响。
四、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
实践证明,修志工作抓得好不好,关键在领导。新编地方志是官书,做好地方志工作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各部门、各单位都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总的要求是把国务院提出的“一个纳入、五个到位”落到实处。“一个纳入”,就是把修志工作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政府的任务之中;“五个到位”,就是领导、机构、经费、队伍和条件到位。所以,我们要求各修志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共同推动,取得实效。会后,自治区人民政府督查室将定期、不定期地到各修志单位督促检查已布置工作的落实情况,好的要提出表扬或奖励,有问题要及时指出来并限期纠正,以促进这项工作顺利开展,确保我区第一轮修志工作按期完成。
(2005年7月5日)
这次《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志》编纂工作会议,是自治区人民政府专门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通报自治区近年来修志工作进展情况,把自治区修志工作放在全国大背景下作个比较,让大家知道我们所处的位置、完成的工作量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奋起直追,改变目前自治区修志工作相对落后的局面,使我区地方志工作与迅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相适应。下面,围绕如何做好地方志编纂工作,我谈几点意见。
一、努力提高对地方志编纂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对以往工作的简要回顾。我区修志工作自1982年开始,至今已有20多年的时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全区修志工作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截至目前,已出版三级志书124部,极大地丰富了我区的史志库,为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应当予以充分肯定,并对作出成绩的有关部门、单位及修志工作有功人员给予表扬。但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修志工作整体进度比较缓慢。目前,第一轮规划出版的三级志书,我们只完成计划的63%;自治区级的75部志书,只完成计划的36%,而全国省级志书完成了77.5%。横向比较,我们远远落后于全国大部分省区市,排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倒数第三位。特别是自治区尚有48部专业志没有完成,数量非常大。如第一轮修志任务不能按期完成,就会全面影响第二轮修志工作进度,从这个角度讲,请大家务必保持清醒的认识。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时不我待,不把这项工作做完、做好,自治区成立60年大庆时,我们就没有一套完整的史志文献资料与世人见面。
(二)重视修志工作的几点理由。一是内蒙古的历史很悠久,但到目前为止,不少领域、行业、专业还没有完整的史志资料,难以较为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历史。如果我们这代人不完成这项任务,不论对前人还是后人都是不负责任的。二是近现代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自治区的历史沿革、社会变革都有很大变化,我们记述得越晚,流失的信息越多,见证人越少,搜集资料的难度也越大,所以越往后编史修志的难度就会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讲,各修志单位都应当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三是当前自治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事业都在快速发展,并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盛世修志,对于修志工作来讲,这是很好的历史机遇,抓不住非常可惜。希望大家提高对这项工作的认识,采取措施,迎头赶上,不能因为我们自身的原因而拖了自治区史志工作的后腿。
二、切实抓好几项具体工作
第一,开好一个会议。今天会议之后,各修志单位都要专门召开一次本部门、本单位的志书编纂工作会议,由主要领导牵头,把前几次会议和这次会议的精神作一次认真的传达和贯彻。要把责任状所列内容逐一消化,然后对下一阶段如何做好修志工作做出安排部署。这项工作,请各修志单位会后立即着手进行,并将贯彻落实情况形成书面材料报送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第二,制定一套方案。会后,各修志单位要责成专人对本部门、本单位按期完成第一轮修志任务制定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可操作的工作方案。关于修志工作,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有一整套业务规范,各单位应事先了解清楚,并对专门人员进行培训;在此基础之上,就如何确立科学的专业志体例,如何翔实地搜集志书资料,如何精准地把好文字关口,如何按照规章制度严格评审、验收,如何搞好出版印刷等,研究制定出详细的工作方案。
第三,组建一个机构。修志工作涉及面较广,既有较强的社会性,又有较强的专业性,随便抽几个人搞这项工作不行,需要在一段时间内,组建编委会、编辑部等专门机构专司此职。在这个机构里,需要一批专家和学者,需要一批行业的历史见证人,需要一批热心人、细心人、甘于奉献的人。那些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甄别真伪、伏案笔耕的工作,都是比较枯燥的工作,都是幕后的工作,都是很少引起人们关注的工作。如果没有责任心、没有热情,不心细如丝,便很难胜任这项工作。所以,应当本着这样一些原则来抽调人员。如果把修志机构设置在别的部门里,抽调几个人临时兼做,一心二用,完成这项任务恐怕是很困难的。
第四,筹集一笔经费。各修志单位一定要从自治区财政拨付的预算资金里拿出一部分经费,专门用于编史修志,自治区财政也会根据财力增长,适当增加自治区本级修志方面的经费投入。但前提是各单位首先要从业务经费里拿出一部分来保障修志工作。
第五,实现一个目标。我区第一轮修志工作总体要求是:已经着手编纂的、进展比较快的17部专业志,应当在2006年底全部完成,这在责任状里都有明确地说明;已经启动但进展缓慢的22部和尚未启动的专业志,必须在2007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前完成,这是个硬性任务,请大家牢记。换句话说,就是全部第一轮专业志编修工作必须在2007年5月前完成。所谓完成,就是要印刷出版。届时,我们将把这份厚礼献给自治区各族群众,献给兄弟各省区市,献给全国人民。
三、认真把握几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把好修志质量关。具体讲就是六句话:一是史料翔实,二是事实准确,三是体例科学,四是文字精当,五是功能齐全(即“资政、存史、教育”功能),六是论述权威。因为志书是官书,修志人员具有官职、官责,所以不论是“记”还是“论”,都必须权威。如果做到了这六点,我想志书质量就得到了保证。
第二个重点,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推进修志工作。地方志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是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加快地方志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创新发展模式和工作模式,积极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使地方志通过网络为大众所认识、了解和应用,更好地为现实服务,是修志工作的重要方向。为此,我们要求:一是要实现志书编纂的自动化,利用计算机等先进办公设备搜集信息,整理资料,以实现编辑、校对等方面的自动化,有条件的单位应逐步朝这个方向发展。事实证明,引入IT技术,不但会对提高编修质量起到技术辅助作用,而且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要制作电子版志书,降低印制成本,扩大发行量,方便保存和阅读。三是要在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主办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情网”上开发志书资料数据库,将全区已经出版的志书等地情资料全部上网,使全国、全世界都能够通过这个窗口了解内蒙古,使内蒙古通过这个窗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第三个重点,要把更多的功夫花在用志上。编志、修志,其根本目的在于使用,如果束之高阁,就失去了修志的意义。大家知道,搞史志编纂主要是想体现“资政、存史、教育”三大社会功能。在信息时代,通过史志这种地情资料可以传递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各级领导机关实施公共管理、企业经营决策、社会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用志是修志的目的,用志的市场需求越大,对修志的要求就会越高,紧迫感也会越强。所以通过用志来促进修志,这也是需要强调的一项重点工作。同时,在用志过程中还需注意区别对待,一些行业、部门高度机密的信息资料,要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可以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周知各界的情况,则应尽可能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以扩大地方志的社会影响。
四、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
实践证明,修志工作抓得好不好,关键在领导。新编地方志是官书,做好地方志工作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各部门、各单位都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总的要求是把国务院提出的“一个纳入、五个到位”落到实处。“一个纳入”,就是把修志工作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政府的任务之中;“五个到位”,就是领导、机构、经费、队伍和条件到位。所以,我们要求各修志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共同推动,取得实效。会后,自治区人民政府督查室将定期、不定期地到各修志单位督促检查已布置工作的落实情况,好的要提出表扬或奖励,有问题要及时指出来并限期纠正,以促进这项工作顺利开展,确保我区第一轮修志工作按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