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5年  /  第四期

第四期

  • (史海钩沉)清朝南方人用注音学蒙古语
  • 清朝时期,南北文化、经济交流十分密切,南方学者钱大昕用汉语为蒙古语注音,然后再标注译意,这种方法对南方人学习蒙古语产生了很好的作用。现将钱大昕的注音列举如下:

    一、颜色:白色,察罕也;哈剌,黑色也;忽兰,红色也;失剌,黄色也;孛罗,青色也(阔阔也是青色也)。

    二、数目:朵里班,四也;塔布,五也;乃蛮,八也;也孙,九也;哈儿班答,十也;忽陈,三十也;乃颜,八十也;明安,千也;图门,万也。

    三、珍宝:阿勒坛,黄金也;速不台,珠子也;纳失失,金锦也;失烈门,铜也;铁木儿,铁也。

    四、动物:不花,牛也;不忽,鹿也;巴儿思,老虎;阿儿思兰,狮子也;脱来,兔子也;火你,羊也;昔宝,鹰也;昂吉儿,鸳鸯也。

    五、形容词:伯颜,富也;只儿哈朗,快乐也;赛音,好也;阿木忽朗,安也;也克,大也;篾儿干,多能也。

    六、外来语,即用突厥语命名的词:也忒迷失,七十也;阿忒迷失,六十也。

    此外,还有你敦,眼睛;赤斤,耳朵等许多单词被记述和标音。

    用汉字标注蒙古语,最早见于《蒙古秘史》一书,该书的汉语音标为《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是明朝翰林院中懂得蒙古语的翰林与蒙古教师火源吉、马沙亦黑共同编写标音的。此种翻译方法,开创了蒙汉文化交流的先河。到了清朝乃至民国以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南北大流通,语言文字的交流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兼通蒙古、汉、满语。乾隆帝还能讲藏语。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倡导下,多民族语言文字的课程在大学开设。其中,北京大学的蒙古语言与文字专业,南京大学的蒙古历史与语言专业在国内外很有影响。钱大昕作为清朝南方的学者,为开创各民族语言文字的交流是有贡献的。

    (作者单位: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处)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史海钩沉)清朝南方人用注音学蒙古语
  • 清朝时期,南北文化、经济交流十分密切,南方学者钱大昕用汉语为蒙古语注音,然后再标注译意,这种方法对南方人学习蒙古语产生了很好的作用。现将钱大昕的注音列举如下:

    一、颜色:白色,察罕也;哈剌,黑色也;忽兰,红色也;失剌,黄色也;孛罗,青色也(阔阔也是青色也)。

    二、数目:朵里班,四也;塔布,五也;乃蛮,八也;也孙,九也;哈儿班答,十也;忽陈,三十也;乃颜,八十也;明安,千也;图门,万也。

    三、珍宝:阿勒坛,黄金也;速不台,珠子也;纳失失,金锦也;失烈门,铜也;铁木儿,铁也。

    四、动物:不花,牛也;不忽,鹿也;巴儿思,老虎;阿儿思兰,狮子也;脱来,兔子也;火你,羊也;昔宝,鹰也;昂吉儿,鸳鸯也。

    五、形容词:伯颜,富也;只儿哈朗,快乐也;赛音,好也;阿木忽朗,安也;也克,大也;篾儿干,多能也。

    六、外来语,即用突厥语命名的词:也忒迷失,七十也;阿忒迷失,六十也。

    此外,还有你敦,眼睛;赤斤,耳朵等许多单词被记述和标音。

    用汉字标注蒙古语,最早见于《蒙古秘史》一书,该书的汉语音标为《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是明朝翰林院中懂得蒙古语的翰林与蒙古教师火源吉、马沙亦黑共同编写标音的。此种翻译方法,开创了蒙汉文化交流的先河。到了清朝乃至民国以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南北大流通,语言文字的交流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兼通蒙古、汉、满语。乾隆帝还能讲藏语。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倡导下,多民族语言文字的课程在大学开设。其中,北京大学的蒙古语言与文字专业,南京大学的蒙古历史与语言专业在国内外很有影响。钱大昕作为清朝南方的学者,为开创各民族语言文字的交流是有贡献的。

    (作者单位: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处)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