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5年  /  第五期
  • (方言丛谈)兴安盟方言词汇特点
  • 兴安盟的方言词汇,与东北地区的方言词汇基本相同,差异较小,其中有的纯属方言词汇,有的是以普通话词汇的含义加以引申而形成的方言词汇。

     

    祖太爷(奶):爷爷的爷爷(奶奶)

    太爷(奶):爷爷的父(母)

    姥爷:外祖父

    姥姥:外祖母

    (加在辈份称谓之前):该辈份中最小的,如老叔即最小的叔叔

    (加在辈份称谓之前):该辈份中最大的,同上,余类推,加二,三……

    老爷们儿:已婚男子

    老娘们儿:已婚女子

    老头儿:老年男子

    老太太:老年妇女

    媳妇儿:妻子;儿媳

    妯们儿:妯娌

    大伯子、小叔子:丈夫的兄、弟

    大姑子、小姑子:丈夫的姐、妹

    大爷:伯父

    姑妹儿:夫妻

    老伴儿:上了年纪的夫妻之间互称 

    老擓:老年妇女(多指妻子)

    连桥儿:姐妹的丈夫之间的关系

    小子、少的:儿子

    老丈人、大爷丈人、叔丈人:岳父、岳父的兄、岳父的弟

    丫头:姑娘或女儿

    老疙瘩:最小的(儿子或弟弟)

     

    大饼子:玉米面饼子

    粘火烧:用黄米面烙成的饼子

    粘豆包:用黄米面加豆馅蒸制而成的食物

    肉粥:加肉、盐和佐料煮成的粥

    苞米渣子:碾碎的去了皮的玉米(有大粒、小粒之分)

    嘎渣儿:锅巴

    酸汤子、攥汤子:玉米面发酵后制成的汤食

    菜团儿:将菜和面搅和后蒸制的食品

    蒜茄子:将捣碎的盐和蒜等塞入蒸熟的茄子中腌制而成的咸菜

    大果子:油条

    槽子糕:蛋糕

    下水:猪、牛、羊等较大动物的内脏

    牛犊子汤:蒙古语称为“吐古拉汤”。在汤中加入牛奶或乌日莫的汤食

    猫耳朵汤:将和好的荞面用手指捻成状似猫耳朵的片而煮成的汤食

    奶豆腐:蒙古语称“胡日达”。将提取奶油后的酸牛奶加适量奶油半成品(蒙语称“乌日莫”)后晾制而成的食品。

    黄油:奶油

    奶皮子:蒙古语称为“哈他森乌日莫”,富含奶油的一种食品  

    乌日莫:鲜牛奶发酵后浮在上面呈白色、富含奶油的部分

    酸奶:蒙古语称为“塔日嘎”,鲜牛奶提取奶皮子后发酵而成的食品

    手扒肉:把全羊切成大块煮熟而成的食品

     

    牤牛:公牛

    乳牛:母牛

    犍牛:去势的公牛

    儿马:公马

    骒马:母马

    骟马:去势的公马

    叫驴:公驴

    骒驴:母驴

    骟驴:去势的公驴

    羊爬子、爬子:公羊

    羯子:去势的公羊

    跑卵子:公猪

    克郎:阉割了的猪

    牙狗:公狗

    狼猫:公猫

    乳猫:母猫

    长虫:蛇

    黄皮子:黄鼠狼

    大眼贼儿:黄鼠

    豆触子:黄鼠

    瞎摸触子:鼹鼠

    老鸹:乌鸦

    耗子:老鼠

    家雀、家贼:麻雀

    蚂楞:蜻蜒

    刀楞:螳螂

    老蟑:蟑螂

    蚂蚱:蚱蜢

    花大姐:瓢虫

    蛤蟆:青蛙

    蛤蟆咕嘟:蝌蚪

    癞蛤蟆:蟾蜍

    沙大虫:后翅淡红色、个体较大的一种蝗虫

    蝈蝈儿:翅膀短,雄的前翅有发音器的一种昆虫

    山叫驴:翅膀长,雄的前翅有发音器的一种昆虫

    油喇罐儿:体形较大,身体乌黑发亮,雄的翅膀能摩擦发音的一种昆虫,亦称油葫芦

    大马莲(燕):个体较大,翅膀金黄色带黑色斑纹的一种彩蝶

    猂弹:驼鹿

    斑布:斑蝥

     

    包米:玉米;玉米的子实

    糜子、粘糜子:黍子

    散稷子:子实炒熟去皮后即为炒米的一种植物,即稷

    土豆儿:马铃薯

    倭瓜:南瓜

    黄豆:大豆

    地瓜:红薯

    波力锤儿:手工纺线用的纺锤

    手闷子:棉或皮手套

    围脖儿:长围巾

    水梢:水桶

    笆梢:口大底小的小水桶

    柳棍斗儿:柳条编制的提水斗

    电棒儿:手电筒   

    灯棍儿:日光灯管

    闭火儿:电器的开关(多指电灯的)

    冰嘎儿:陀螺(儿童玩具)

    嘎儿:两头尖、中间大的儿童玩具

    蒙眼儿:牲畜眼罩

    兜嘴:罩在牲口嘴上的网状器具

    胰子:动物的胰脏,以猪胰脏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肥皂

    洋胰子、香胰子:肥皂、香皂

    悠千儿:秋千

    下屋:厢房、仓房

    道厦儿:主房旁接出的房屋(多指后边接的)

    耳房:主房两侧的小房屋

    茅楼儿:厕所

    纽绊儿:布扣

    绞锥:一头尖状的木棒,大车拉柴草时用以绞紧固定之物

    坎肩儿:棉(夹)背心

    套袖:用棉或皮毛制成的筒状暖手物件

    毡疙瘩:高腰毡鞋

    靰靴:用皮革制成冬天穿的鞋

    水袜子:单胶鞋

    嘎拉哈:羊、猪等动物后腰腿膝关节里的一块骨头,儿童用作玩具

    日常用语

    欻:抓(时间)、抢(时间),如:欻休息时间睡一会。

    近边儿:很近

    不远遐儿:较近

    老远:很远

    老鼻子了:很多

    干啥:做什么

    嗯哪:(答应别人时)是、行的意思

    星儿崩儿:很少,稀稀拉拉

    漓漓拉拉:不慎将物品撒落得断断续续

    扎咕:治疗;修理;整治

    鼓捣:悄悄地干;暗中整人;摆弄

    膈叫:抓摸某部位使人痒;让人做办不成的事使难堪

    磨不开:不好意思

    备不住:或许,有可能

    不当刀儿:(拿求人或骂人等)不当回事

    赶趟儿:来得及

    遮绺子:撒谎

    搁:放置、放下

    搁:在……如:搁哪儿呢?即在哪儿呢?

    抠:吝啬

    格影:厌恶

    猫腰、哈腰:弯下腰

    就手:顺便

    轧亲家:联结儿女姻亲

    发送:殡葬

    解手:排泄大便或小便

    唠嗑儿:谈话

    地道:在行;够标准

    扯大澜:说庸俗低级的话

    二五子:低能;外行

    章程:主意

    二百五:讥称有些傻气

    格路:行为与性格与一般人不同(含贬意)

    眼兰:无奈的样子;嫉妒

    包楞起鼓:凸凹不平

    鼓包:内部出矛盾

    绑丁:一个劲儿的;经常

    经意:故意

    故冬:心眼儿坏

    珂碜:长相丑;丢人;害羞

    扎伐子:出气

    促故:怂恿

    毛楞三光:办事很粗心

    意意思思:犹豫不定,有时也说“二意思思”

    拥故:因为

    糊弄:将就;欺骗;蒙混

    嘎东儿:打赌

    牢绷儿:十分有把握,十分稳妥,牢固

    老赶:讥讽人对某事物不懂

    合适:便宜、占便宜;有利

    狼哇的:厉声的哭或喊叫

    埋汰:脏   

    嘎:超越

    打耙儿:反悔

    得意:愿意;喜欢

    拉巴:走路摇摇晃晃的样子

    勒得:衣着打扮不整洁、不利索;懒散

    搪朗子:讥称容易被愚弄的人

    小月:早产

    力巴:外行

    连项儿:紧接着

    令儿:规矩,习惯

    许乎儿:注意

    归齐:原来

    惜外:见外

    一块堆儿:一起

    约觉着:约莫

    叶障:骂晚辈不孝

    填和:使人满足

    忽悠:说玄话使人相信

    熬糟:窝囊;伤心

    调理:让人做某事使吃亏   

    左溜:反正……

    叨:禽鸟用喙啄

    者道儿的:说话办事有些离谱或有些怪腔调的样子

    神道儿的:说话办事不着边际或神秘的样子

    一堆儿:一起,共同

    自个儿:自己,单独

    得回:多亏,幸亏

    和勒话:模棱两可的话

    猖:形容人很猖狂、骄横的样子

    掂兑:考虑,思量;筹集

    审道:训斥,责怪

    大爷:爷爷的长兄;惹不起的人

     

    (摘自《兴安盟志》下卷)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方言丛谈)兴安盟方言词汇特点
  • 兴安盟的方言词汇,与东北地区的方言词汇基本相同,差异较小,其中有的纯属方言词汇,有的是以普通话词汇的含义加以引申而形成的方言词汇。

     

    祖太爷(奶):爷爷的爷爷(奶奶)

    太爷(奶):爷爷的父(母)

    姥爷:外祖父

    姥姥:外祖母

    (加在辈份称谓之前):该辈份中最小的,如老叔即最小的叔叔

    (加在辈份称谓之前):该辈份中最大的,同上,余类推,加二,三……

    老爷们儿:已婚男子

    老娘们儿:已婚女子

    老头儿:老年男子

    老太太:老年妇女

    媳妇儿:妻子;儿媳

    妯们儿:妯娌

    大伯子、小叔子:丈夫的兄、弟

    大姑子、小姑子:丈夫的姐、妹

    大爷:伯父

    姑妹儿:夫妻

    老伴儿:上了年纪的夫妻之间互称 

    老擓:老年妇女(多指妻子)

    连桥儿:姐妹的丈夫之间的关系

    小子、少的:儿子

    老丈人、大爷丈人、叔丈人:岳父、岳父的兄、岳父的弟

    丫头:姑娘或女儿

    老疙瘩:最小的(儿子或弟弟)

     

    大饼子:玉米面饼子

    粘火烧:用黄米面烙成的饼子

    粘豆包:用黄米面加豆馅蒸制而成的食物

    肉粥:加肉、盐和佐料煮成的粥

    苞米渣子:碾碎的去了皮的玉米(有大粒、小粒之分)

    嘎渣儿:锅巴

    酸汤子、攥汤子:玉米面发酵后制成的汤食

    菜团儿:将菜和面搅和后蒸制的食品

    蒜茄子:将捣碎的盐和蒜等塞入蒸熟的茄子中腌制而成的咸菜

    大果子:油条

    槽子糕:蛋糕

    下水:猪、牛、羊等较大动物的内脏

    牛犊子汤:蒙古语称为“吐古拉汤”。在汤中加入牛奶或乌日莫的汤食

    猫耳朵汤:将和好的荞面用手指捻成状似猫耳朵的片而煮成的汤食

    奶豆腐:蒙古语称“胡日达”。将提取奶油后的酸牛奶加适量奶油半成品(蒙语称“乌日莫”)后晾制而成的食品。

    黄油:奶油

    奶皮子:蒙古语称为“哈他森乌日莫”,富含奶油的一种食品  

    乌日莫:鲜牛奶发酵后浮在上面呈白色、富含奶油的部分

    酸奶:蒙古语称为“塔日嘎”,鲜牛奶提取奶皮子后发酵而成的食品

    手扒肉:把全羊切成大块煮熟而成的食品

     

    牤牛:公牛

    乳牛:母牛

    犍牛:去势的公牛

    儿马:公马

    骒马:母马

    骟马:去势的公马

    叫驴:公驴

    骒驴:母驴

    骟驴:去势的公驴

    羊爬子、爬子:公羊

    羯子:去势的公羊

    跑卵子:公猪

    克郎:阉割了的猪

    牙狗:公狗

    狼猫:公猫

    乳猫:母猫

    长虫:蛇

    黄皮子:黄鼠狼

    大眼贼儿:黄鼠

    豆触子:黄鼠

    瞎摸触子:鼹鼠

    老鸹:乌鸦

    耗子:老鼠

    家雀、家贼:麻雀

    蚂楞:蜻蜒

    刀楞:螳螂

    老蟑:蟑螂

    蚂蚱:蚱蜢

    花大姐:瓢虫

    蛤蟆:青蛙

    蛤蟆咕嘟:蝌蚪

    癞蛤蟆:蟾蜍

    沙大虫:后翅淡红色、个体较大的一种蝗虫

    蝈蝈儿:翅膀短,雄的前翅有发音器的一种昆虫

    山叫驴:翅膀长,雄的前翅有发音器的一种昆虫

    油喇罐儿:体形较大,身体乌黑发亮,雄的翅膀能摩擦发音的一种昆虫,亦称油葫芦

    大马莲(燕):个体较大,翅膀金黄色带黑色斑纹的一种彩蝶

    猂弹:驼鹿

    斑布:斑蝥

     

    包米:玉米;玉米的子实

    糜子、粘糜子:黍子

    散稷子:子实炒熟去皮后即为炒米的一种植物,即稷

    土豆儿:马铃薯

    倭瓜:南瓜

    黄豆:大豆

    地瓜:红薯

    波力锤儿:手工纺线用的纺锤

    手闷子:棉或皮手套

    围脖儿:长围巾

    水梢:水桶

    笆梢:口大底小的小水桶

    柳棍斗儿:柳条编制的提水斗

    电棒儿:手电筒   

    灯棍儿:日光灯管

    闭火儿:电器的开关(多指电灯的)

    冰嘎儿:陀螺(儿童玩具)

    嘎儿:两头尖、中间大的儿童玩具

    蒙眼儿:牲畜眼罩

    兜嘴:罩在牲口嘴上的网状器具

    胰子:动物的胰脏,以猪胰脏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肥皂

    洋胰子、香胰子:肥皂、香皂

    悠千儿:秋千

    下屋:厢房、仓房

    道厦儿:主房旁接出的房屋(多指后边接的)

    耳房:主房两侧的小房屋

    茅楼儿:厕所

    纽绊儿:布扣

    绞锥:一头尖状的木棒,大车拉柴草时用以绞紧固定之物

    坎肩儿:棉(夹)背心

    套袖:用棉或皮毛制成的筒状暖手物件

    毡疙瘩:高腰毡鞋

    靰靴:用皮革制成冬天穿的鞋

    水袜子:单胶鞋

    嘎拉哈:羊、猪等动物后腰腿膝关节里的一块骨头,儿童用作玩具

    日常用语

    欻:抓(时间)、抢(时间),如:欻休息时间睡一会。

    近边儿:很近

    不远遐儿:较近

    老远:很远

    老鼻子了:很多

    干啥:做什么

    嗯哪:(答应别人时)是、行的意思

    星儿崩儿:很少,稀稀拉拉

    漓漓拉拉:不慎将物品撒落得断断续续

    扎咕:治疗;修理;整治

    鼓捣:悄悄地干;暗中整人;摆弄

    膈叫:抓摸某部位使人痒;让人做办不成的事使难堪

    磨不开:不好意思

    备不住:或许,有可能

    不当刀儿:(拿求人或骂人等)不当回事

    赶趟儿:来得及

    遮绺子:撒谎

    搁:放置、放下

    搁:在……如:搁哪儿呢?即在哪儿呢?

    抠:吝啬

    格影:厌恶

    猫腰、哈腰:弯下腰

    就手:顺便

    轧亲家:联结儿女姻亲

    发送:殡葬

    解手:排泄大便或小便

    唠嗑儿:谈话

    地道:在行;够标准

    扯大澜:说庸俗低级的话

    二五子:低能;外行

    章程:主意

    二百五:讥称有些傻气

    格路:行为与性格与一般人不同(含贬意)

    眼兰:无奈的样子;嫉妒

    包楞起鼓:凸凹不平

    鼓包:内部出矛盾

    绑丁:一个劲儿的;经常

    经意:故意

    故冬:心眼儿坏

    珂碜:长相丑;丢人;害羞

    扎伐子:出气

    促故:怂恿

    毛楞三光:办事很粗心

    意意思思:犹豫不定,有时也说“二意思思”

    拥故:因为

    糊弄:将就;欺骗;蒙混

    嘎东儿:打赌

    牢绷儿:十分有把握,十分稳妥,牢固

    老赶:讥讽人对某事物不懂

    合适:便宜、占便宜;有利

    狼哇的:厉声的哭或喊叫

    埋汰:脏   

    嘎:超越

    打耙儿:反悔

    得意:愿意;喜欢

    拉巴:走路摇摇晃晃的样子

    勒得:衣着打扮不整洁、不利索;懒散

    搪朗子:讥称容易被愚弄的人

    小月:早产

    力巴:外行

    连项儿:紧接着

    令儿:规矩,习惯

    许乎儿:注意

    归齐:原来

    惜外:见外

    一块堆儿:一起

    约觉着:约莫

    叶障:骂晚辈不孝

    填和:使人满足

    忽悠:说玄话使人相信

    熬糟:窝囊;伤心

    调理:让人做某事使吃亏   

    左溜:反正……

    叨:禽鸟用喙啄

    者道儿的:说话办事有些离谱或有些怪腔调的样子

    神道儿的:说话办事不着边际或神秘的样子

    一堆儿:一起,共同

    自个儿:自己,单独

    得回:多亏,幸亏

    和勒话:模棱两可的话

    猖:形容人很猖狂、骄横的样子

    掂兑:考虑,思量;筹集

    审道:训斥,责怪

    大爷:爷爷的长兄;惹不起的人

     

    (摘自《兴安盟志》下卷)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