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8年,内蒙古西部第一张对开铅印大报《西北实业报》在归绥(呼和浩特)创刊,经过近8年的艰难经营,于1926年夏停刊。长期以来,由于原报无存,人们只能从前人的记述中了解该报的大概。就我所见,较早且最为详细的当推绥远报界闻人杨令德先生的记述。
杨先生性好文墨,少时即是《西北实业报》的忠实读者,还曾以笔名“园叟”在该报上发表过文章,故对其颇为了解。早在1934年冬,他曾撰文概述绥远新闻事业的沿革与现状,内称:“民国7年(1918),绥远总商会购回一大铅印机,《西北实业报》出版一大张,嗣加副刊一小张。初期主笔为福建人杨既庵,笔名‘椒山后人’,所撰社论,脍炙人口”。“副张有周颂尧之作品,亦甚引人注意。献县张鼎彝氏之《绥乘》,在绥远历史上是有数的作品,而一切古迹、疆域、人物等之考证,即大都取材于《西北实业报》之副张。那时候一部分文人如姚琪等,对于青冢作极度精密的考证,参以古籍,加以己见,连篇屡牍,发明甚多,此其一端,其余一时不具述。自马福祥氏都绥以后,《西北实业报》逐渐衰颓,时绥远道尹周登氏,为闽人,周氏卸任,杨亦随之而去,《西北实业报》的规模便一天一天的缩小了。到了民国10年(1921),编辑部仅剩下一两个人,主其事者为原编辑‘零金碎玉’之郑余生,报纸取材,完全剪报,社论取消而以选择代之,方法也很妙,剪平津报之社论刊出而下注一‘选’字,不知者疑为撰者之名为选,实则‘选’的表示是选取各报精华而已。这种苟延残喘的状态,一直到民国15年停刊后始告结束”。〔1〕
两年以后,《绥远通志稿》(1936年底成书)记载该报说:“民国七年(1918),绥远总商会购回大型铅印机一部,决定出版《西北实业报》,特聘孙雅臣经理其事。经孙筹办,于大召前成立报社,由杨既庵主笔政,每日出版一大张。杨用椒山后人笔名发表社论,多有警言,颇能脍炙人口。嗣又加副刊一小张,由周颂尧主编,所载作品,亦甚引人注意。每日发行七八百份。民国九年后,规模逐渐缩小,内容亦较前大见减色。延至十五年夏,因政局关系停刊。” 〔2〕
两相比较,《绥远通志稿》记述简略,且言词与杨先生所述颇有相似,惟多主办人、社址及发行份数等。
2002年夏,我意外得知上海图书馆藏有该报第1941号一张。次年,有贩书友人执该报第409号一张到我馆求售,要价百元,使我有幸目睹该报真容并做了些笔记。无奈馆长于保存地方文献无所措意,拒绝购藏,致使此报终以善价落入鄂尔多斯市某人之手。2004年,经同事相助,我得到了上海图书馆藏品的复印件,从而对该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该报确系对开4版铅印大报,“每日发行一大张”。报头系手书楷体,笔触流畅庄重;其下为印刷体英文报名“The industrial news of North-west”。旁署“本馆开设归化文庙街,电话××号”,“中华邮务局特准挂号认为新闻纸类”。第1、4两版尽为广告,第2、3两版有社评、命令、电讯、实业纪要、实业谈丛、国外要闻、国内要闻、本区新闻、本区公文、小说、新剧栏、文苑、讲坛、笔记、名著、杂俎等各种栏目,每期视内容多寡而不同。遇有广告较多,第1、4两版不敷应用时,第2版也酌量刊载。
第409号出刊于“中华民国9年(1920)11月28日,星期四,旧历庚申年十月十九日”。其“本报价目一览表”载:“本区:零售每份铜元五枚,每月现大洋七角,半年四元,全年八元。各省区:每月现大洋八角六分,半年五元一角,全年十元。各外国:每月现大洋一元九角,半年十一元二角,全年二十二元。”
第1、4两版和各版中缝均为广告,有:本报广告价目一览表、义聚成饭店广告、交通部通告、归化交通银行广告、文丰泰广告、绥远丰业银行招股简章、育婴堂启事、归绥中国银行广告(三则)、苏州源丰永新记绸缎庄广告、永玉成首饰金店广告、绥远丰业总银行开始营业广告、张家口交通银行广告、忠义恒经理美孚煤油公司洋布绸缎庄广告、绥远平市官钱总局广告、萃文斋刻字石印局、归绥阎记号鲜货露酒庄广告、增盛魁绸缎洋货庄广告、金威庭诊察所广告、归绥电话股份有限公司招股广告、收买各种旧石图章广告、天义澡堂广告、万顺澡堂新张广告、共和医院特别启事、西北汽车公司特别广告、本城商务行情(银钱行市)、诸粮行市、绒毛牲畜皮张、共和医院广告、清真南古丰轩饭庄广告。
第2版有:绥远丰业银行王赞廷启事、社评、命令(大总统令一则)、电讯(五则)、实业纪要(绥远垦务民国五年调查记[续]/潜庐著,锦城侠隐述)、实业谈丛(中国农业改良谈[续]/南徐孙学农)、国外要闻(东西两洋杀人术之进步[一])、国内要闻(国际联盟与我国、珲春出兵交涉仍不易解决、王正廷请以冯旅援库、黔省各团体宣布刘显治罪状电、滇黔关系)。
第3版有:本区新闻(蒙旗地亩之争执、蒙商经营之失败、盐务要讯之再志、商民请愿之预闻、债务缓期、乱党集会之查禁、外人接踵来绥、[塞北关]新监督之莅绥、道署人员告假回里、知事查办之再志、教士之筹赈、)、本区公文(绥远实业筹备处训令)、专件(绥西包镇流民赈济分会各部办事细则[续])、小说([家庭小说]《象麓潮》[第十二章结局]/霁月)、文苑(叠秋兴韵/樊山、和槐楼瓶中芍药即用原韵/王存)、讲坛(布尔塞维克之思想[罗素在北京女高师的讲演,白映星笔记])、幽闺遗稿(断肠诗[续]、读断肠诗偶作、归绥人物考[续]/忝生)、笔记(山西游记[续]/ 锦城侠隐、贼妻翻供/肄南)、名著(青冢志卷六[续,张士焕:明妃词十首]/ 锦城侠隐编辑)、杂俎(奇骗/霁月、代启:断肠诗征题/姚君素谨启),此外有通俗卫生百话[39]/希夷、漫画一幅。
第1941号出刊于“中华民国14年(1925)8月20日,星期四,旧历乙丑年七月初二日”。其售价除零售改为“每份铜元七枚”外,其余仍旧。
第1、4两版及各版中缝均为广告,有:本报广告价目一览表、绥远丰业总银行广告、绥远车站开明公司经理天津久大公司精盐广告、共和医院广告、西北教育书社广告、归绥育婴院夏季收养婴孩启事、忠义恒绸缎洋货庄经理美孚煤油洋烛公司经理英美各种纸烟公司广告、绞盘牌香烟广告、红锡包香烟广告、归绥中国银行广告、交通银行广告、保万命保喉防疫糖片广告、归绥阎记号杂货广告、燕医生补血除虫药、本城商务行情(银行钱市)、诸粮行市、归绥新兴久栽绒毯业工厂广告、达生堂批发丸散饮片广告、本馆启事、赫德森秘制驱毒丸、塞北医院广告、美华号鞋帽广告、盛记分行广告。
第2版除绥远乾丰银行启事、张家口西北银行传习所招生广告、绥远李都统裕国便民之德政、永恒成德记罗荣寿将恒裕泰推出的启事、举行绥远实业教育展览会广告、介绍名医等广告外,有:命令(临时执政令一则)、实业专载(绥远农业问题管见[续]/留美康乃耳大学农学硕士东南大学农科副主任过探先)、党中央要闻(日纱厂继续与工部局交涉、七省九省联防与吴佩孚、农工商学大联合消息、反清大同盟应声四起、美报对中日俄大同盟之推测、孙繁锦部退甘肃、英馆罢工人员日内无复工希望)。
第3版有:各省区要闻([山西]学联会之重要函电、川人援助沪案之热烈)、本区新闻(五原更调知事、考试税务讲习学生揭晓、已取未取的税务讲习生注意、公宴铁路人员志盛两则、城南一带的村子还有闹旱的哪、捉奸案果然消灭啦、又一处野台戏)、本区公文(绥远都统署训令[两则]、绥远道行政公署训令、绥远救孤院总办布告)、新剧栏(黄浦潮[上海大流血案续]/尹血儿编)、小说([警世小说]《刀笔地狱》[续55])、文苑(恭和邓观察诗/清水河县承审员周基厚)、绥远实业厅农事试验场气候观测所报单(8月18日)。
该报虽系日刊,但从现存期号与出刊时间差距较大来看,似乎常有拖期或停顿。其英文报名和面向国外销售,显示了该报的开放性,这在内蒙古报业史上亦颇为罕见。从内容来看,该报可谓名实相副。栏目虽多,但着重于实业,故商业广告颇多,并且常刊载学者或专家关于实业的专论。新剧《黄浦潮》的刊出,亦反映出报馆关心时政,对不久前因上海五卅血案激发的反帝爱国运动抱以同情和支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报第1941号的“本区新闻”和“本区公文”中的“绥远救孤院总办布告”,纯用大白话行文,这在内蒙古文化史上似有特殊的意义。
杨令德先生早年曾指出:民国初期,“绥远报纸有一大倾向,就是注重实业,始终着眼于开发西北。从《归绥日报》起便以此为宗旨,直到《西北实业报》时代,还是这种精神”。〔3〕以该报证之,此论不谬。而杨先生晚年忆及该报时,又称其新闻报道“以剪用京津大报的稿件为主,经常刊登一些旧诗词,如咏青冢之类,只供少数文人唱和消遣,没有起多大作用。到了1921年,《西北实业报》已甚为衰落,很长时间只有编辑一人,除有《余兴》一栏和鸡零狗碎的本市新闻外,其余新闻通讯均从京津大报剪裁转载。五四运动已经快三年了,绥远唯一的这份日报还是这样死气沉沉,也足见当时文化的不景气。” 〔4〕除去对一些史实的复述外,其评价显然有苛责之嫌,是不顾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该报的性质,以建国后的革命意识形态和对政党报刊的要求来衡量该报,自然有失公允。
早期的内蒙古地方报刊鲜有存者,而且有关文献记载缺乏,因此这两张幸存的该报虽然内容有限,却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首先,它使人直观地了解到该报的一些情况,为我们正确认识该报和深化内蒙古报业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其次,其所载内容保存了一些当时的历史信息,丰富了我们对以往地方状况的了解。例如:
我区唯一的地方金融史专著《内蒙古金融机构沿革》(苏利德著,远方出版社,2003年)第143页述及绥远丰业银行时称:民国8年(1919)“4月10日正式开业”,“包头、五原设有分行;天津、太原各设一办事处,此外在山西的忻州、定襄等地设有代办处”。而该报第409号的广告明确称该银行开业于4月9日,并有招股简章。第1941号的绥远丰业总银行广告称:“分行设在天津、包头镇,各埠均有代理机关,专营商业银行一切业务”。通汇地点除分行外,有:“北京大有银行(西河沿)、宏源银号(前门大街),石家庄和记钱庄,定襄业盛基钱庄,忻县晋×兴钱庄,代县裕兴永钱庄,太谷一德钱号、溥晋银号,祁县宏晋银号,太原复盛泰银号,张家口交通银行、宏盛银号,大同义生昌银号,丰镇西盛隆钱庄”。记载较详,可补史缺、正史误。《内蒙古金融机构沿革》第147页称:“乾丰银形成立后曾发行过钞票,但数量不详”。而该报第1941号的绥远乾丰银行启事中“敝行前因维持地面金融,发行各项纸币贰万余元”句解答了这一问题。
第409号的育婴堂启事称:“本堂自开办以来,[业]收男婴四名,女婴五十三名,除夭殇男婴二名,女婴十五名外,现共有五十名,特此声明”。第1941号归绥育婴院夏季收养婴孩启事称:“本堂×有女婴儿五十八名,新收女婴一名,领养女婴一名,夭殇女婴一名,现共有五十七名,特此[声]明”。从中可见当地弃婴以女性为多,且早期收养婴孩的夭折率颇高,后来则大有改善。第1941号“本区公文”的绥远救孤院总办布告称:“我们这个救孤院设在归绥县西茶坊,已经三个多月了。……是冯督办、李都统拿出钱来办的,专为收养贫苦无父母的孤儿、哑子啦,只要是没有人抚养的,均可以送到院里边来。经费是很充足的,教养的法子是优备的,量其个人智识,分别授以技能,或学手工,或教给识字。饮食是洁净不过的,空气亦极新鲜的,并且设有游戏室,活泼儿童的天机;将来长大成人,女的代为择配,男的代谋生活。像这样办法,就是亲生父母对待他那儿女,也没有这种优厚”。此段告白不仅能使我们概括地了解到该救孤院的创办时间、地点、目的和条件等,更能感受到“基督将军”冯玉祥对社会慈善事业的关注。
第1941号的举行绥远实业教育展览会广告多达400余字,通告了该会将于“八月中秋,在归化城舍力图召”召开,并宣传介绍了其内容、意义和好处等,反映了绥远当局奉行西北边防督办冯玉祥开发西北的方针,为促进地方实业和教育发展所做的努力。
总之,现存该报虽系“残编断简”,但携有不少历史和文化信息,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作者:内蒙古图书馆,研究馆员)
参考文献:
〔1〕杨令德:《绥远新闻事业之沿革与现况》,原载上海《报学季刊》1935年第1卷第2期,转引自《内蒙古文史资料》第30辑《塞上忆往》第64~65页,内蒙古文史书店,1988年。
〔2〕《绥远通志稿》卷二十八会社。
〔3〕杨令德:《绥远新闻事业之沿革与现况》,原载上海《报学季刊》1935年第1卷第2期,转引自《内蒙古文史资料》第30辑《塞上忆往》第64页,内蒙古文史书店,1988年。
〔4〕《内蒙古文史资料》第30辑《塞上忆往》第4页,内蒙古文名书店,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