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6年  /  第四期
  • (风物揽胜)辽代释迦佛舍利塔
  •     辽代释迦佛舍利塔坐落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赤峰市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境内。1988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于辽重熙十六年(公元1047年)二月开土动工,重熙十八年(公元1049年)七月十五日竣工。塔通高73.27米,为八角七级砖木结构的楼阁式佛塔。
        塔的外观,整体洁白如玉,挺拔秀美,座置平原,直插蓝天,北靠青山,面对查干沐沦河。塔基是正方形明台,正南有步踏可拾级而上。
        塔上门窗、楣拱及砖雕斗拱、拱眼等处,分别装有圆形、棱形青铜镜共864面。每层塔檐砖雕斗拱上为木质檐,每支椽头各悬挂铜、铁铸造的风铎,七级塔檐椽头共挂有风铎2240支。另外塔上七层八角的角部檐椽格外粗大,伸出角檐部分,装有灰陶质龙首套兽,其下各悬挂一支青铜风铎,共56支。塔上七层共设假门28个,每门两旁都有天王浮雕一尊,全塔共有天王浮雕56尊,塔体的七层八面的门拱和角柱内侧均浮有莲花、牡丹、卷草、飞天、祥云、华盖、迦陵频伽、升龙、二龙戏珠、狮子、大象、麒麟、胡人献宝、乐舞等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工艺精湛、主题鲜明的砖质浮雕。
      1989年维修施工中在塔刹相轮樘等处发现按当时佛教仪轨秘藏的一批辽代写经、雕版印刷佛经及形制多样、造型优美、彩绘华丽的内藏雕版印刷陀罗尼经卷的木质法舍利塔108座,内藏《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佛经的凤衔珠银鎏金法舍利塔l座,内藏舍利子的银舍利瓶和琉璃舍利瓶各一个及烧制精美的瓷碟,制造工艺精美的银杯、水晶杯等供器,还有覆盖和铺垫这些供品的绫、罗、绢、锦、絁等丝织品和工艺高超的丝织刺绣品及“建塔碑”、“建塔工匠碑”等。为了解辽代社会生产、生活、宗教信仰、内政外交、雕刻工艺、冶金、丝绸织造乃至书法绘画、书籍制度等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实证资料。
    (作者:赤峰市巴林右旗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风物揽胜)辽代释迦佛舍利塔
  •     辽代释迦佛舍利塔坐落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赤峰市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境内。1988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于辽重熙十六年(公元1047年)二月开土动工,重熙十八年(公元1049年)七月十五日竣工。塔通高73.27米,为八角七级砖木结构的楼阁式佛塔。
        塔的外观,整体洁白如玉,挺拔秀美,座置平原,直插蓝天,北靠青山,面对查干沐沦河。塔基是正方形明台,正南有步踏可拾级而上。
        塔上门窗、楣拱及砖雕斗拱、拱眼等处,分别装有圆形、棱形青铜镜共864面。每层塔檐砖雕斗拱上为木质檐,每支椽头各悬挂铜、铁铸造的风铎,七级塔檐椽头共挂有风铎2240支。另外塔上七层八角的角部檐椽格外粗大,伸出角檐部分,装有灰陶质龙首套兽,其下各悬挂一支青铜风铎,共56支。塔上七层共设假门28个,每门两旁都有天王浮雕一尊,全塔共有天王浮雕56尊,塔体的七层八面的门拱和角柱内侧均浮有莲花、牡丹、卷草、飞天、祥云、华盖、迦陵频伽、升龙、二龙戏珠、狮子、大象、麒麟、胡人献宝、乐舞等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工艺精湛、主题鲜明的砖质浮雕。
      1989年维修施工中在塔刹相轮樘等处发现按当时佛教仪轨秘藏的一批辽代写经、雕版印刷佛经及形制多样、造型优美、彩绘华丽的内藏雕版印刷陀罗尼经卷的木质法舍利塔108座,内藏《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佛经的凤衔珠银鎏金法舍利塔l座,内藏舍利子的银舍利瓶和琉璃舍利瓶各一个及烧制精美的瓷碟,制造工艺精美的银杯、水晶杯等供器,还有覆盖和铺垫这些供品的绫、罗、绢、锦、絁等丝织品和工艺高超的丝织刺绣品及“建塔碑”、“建塔工匠碑”等。为了解辽代社会生产、生活、宗教信仰、内政外交、雕刻工艺、冶金、丝绸织造乃至书法绘画、书籍制度等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实证资料。
    (作者:赤峰市巴林右旗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