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9年  /  第三期

第三期

  • (志鉴论坛)第二轮修志应重视调查资料的搜集与运用
  •  [摘要]本文根据当前资料搜集与运用的现状及问题,广西旧志及第一轮新方志编纂的实践经验,认为搜集调查资料是第二轮修志提高资料质量的突破口,并对如何采集和运用调查资料提出建议。

     [关键词]资料搜集;现状问题;实践经验;建议

      

    资料是地方志的内核,是体现地方志价值的唯一所在。在各种地情书丰富多彩、争相斗艳的今天,以提供资料为特色和优势的地方志有必要在挖掘、提供新资料方面下功夫,而挖掘调查资料、进行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值得提倡的途径。

    一、当前资料搜集与运用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第二轮修志已经进入全面开展、全面搜集资料和撰写阶段,总体来看,发展态势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由于编纂人员中新人较多,不大了解修志的方法和志书的质量要求,加上首轮志书已经出版,各种地情书也很多,地方志编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个别编纂人员将资料搜集的范围局限于文件、档案和已经出版的书籍,从而忽视了口碑、实物、踏勘、问卷和调查报告等调查资料的搜集、运用;有的编纂人员全盘照抄已经出版的上一级志书或其他地情书的某些章节,使志书的记述缺乏时代特点、当地特点。最终,人为地造成志书资料贫乏或断档,或缺乏鲜活资料,甚至脱离当地实际的局面。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某县的县志,记载的民俗资料都抄自旧志和第一轮省级、市级志书和县志,全然未进行新的调查,殊不知改革开放这20多年中,各地的民俗已经悄然发生了许多变化,有的甚至是深刻的变化。没有调查,没有深入实际的访问,怎能写出反映当前真实的民俗呢?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要写出符合实际的民俗情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作调查是不行的。

    二、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流传千年的编纂地方志传统,以存藏大量有用的地情资料供人研读运用而著称。它不像史书,以史论和提供史鉴见长;不像文学作品,以人事风雅扬善挞恶而喻民;不像工作总结,以归纳做法、问题、经验给人以启迪;不像学术著作,以探究史事和规律为宗旨。地方志的优势在于记录的资料真实、可靠、有用,可以发挥资政、教育、存史的功能。如果入志的资料都是司空见惯、没有特色和鲜活之处的,既没有历史资料,现状资料也残缺不全时,其存在的价值就大打折扣,变得可有可无了。所以,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于扬长避短,实实在在地解决资料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已经出版的地情书和宣传品,大量资料来自己经出版的各种年鉴、方志、文件、档案,以及其他地情书和宣传资料,如果第二轮修志不在搜集资料方面真真切切地下一番功夫,不搜集一些自身独有版权的或未被广泛运用的资料,地方志不被世人看重,甚至逐渐被淘汰,不是没有可能的。所以,下功夫搜集一手鲜活的或未被广泛运用的调查资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三、调查资料的定义与价值

    定义。调查资料是口碑资料、实物资料、踏勘资料、问卷资料和调查报告的总称。口碑资料是通过记录口述获得的资料,是未经雕琢,但需进一步核实的原始资料。实物资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有见证价值的实物,具有真实可证的意义。有明显资料表征的实物,如日记、账册、结婚证、肉票、出席证等,无需考证已经可以用于志书编纂。实物资料的另一种形式是遗址、遗物。此类实物虽然具有可证价值,由于已经有一定时日,还需要进行必要的考证,得到较为准确的见证文字才可以记入志书。踏勘资料是通过实地考察得到的资料,如实地考察水道、岩洞、边界等,也是相对较为准确的原始资料。问卷资料是通过分发一定数量的问卷调查表汇总之后形成的资料,实为抽样调查的结果,具有一定价值。调查报告是组织一定人力、物力、才力,有目的进行专项调查形成的文字,一般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有一定深度,其成果常常被党政部门用于制定方针、政策、措施时参考,是就一个问题有目的进行深入调查得到的资料。调查报告有时是口碑、实物、踏勘资料与一线文案综合研究、整理的结果,属于综合性专门资料。文献资料是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载体记载的资料,是经过人们总结或加工整理形成的资料。它可以是一线文案,包括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件、法规等,但大量是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政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编写的地情书和宣传品,以及媒体撰写的报道、画册、影视作品等。品种十分丰富。调查报告虽然也可以归入文献资料的范畴,但是鉴于其来源的特殊性,本文将其归入调查资料。

    从上述定义可见,调查资料虽然有的还需要进一步核实、考证,但是总体来说具有专一性、珍稀性、深层性和可信度较高的特点,是文献资料的有力补充,在各种文牍及地情书大量涌现,而地情书往往雷同或大同小异的今天,挖掘调查资料运用于地方志编纂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四、调查资料在广西旧志编纂中的运用

    古往今来,著名的志书编纂者和著名的方志均十分重视调查资料的采集和运用。明代方志学家、钦州知州林希元在编纂《(嘉靖)钦州志》时,运用了许多耳闻目睹、亲自调查、亲身体验的资料,将钦州与越南山水交连的要害之处记述得十分明晰细致。一改旧志记载行政区域仅专注于四至八到的不足,加以考证,说明宣化之地与钦州互相交错,交界的“二百四十里非尽钦州地”,“宣化大较得三之一要”,“自州以西有未百里,已为宣化地”。[1]P9)以外省人的眼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钦州的气候特点,“少寒多热,夏秋之交烦暑尤甚,隆冬无雪,草木鲜凋,或时暄日粤,人必挥扇当暑,遇雨或作盛凉”并用谚语概括为:“四时全似夏,一雨便成秋”。[1]P28)给读者清晰而深刻的印象。记鱼类,不仅记名称、特点、食用方法、注意事项,还记外地的称谓和用途,以便人们辨别和学习。诸如此类的例子比比皆是。由于该志注重实用,运用了许多调查资料,较为缜密而详尽地完成了钦州地情的记述,弥补了当时典籍有限、可以辑录的资料不多的缺陷,使该志成为一部实用性极高的佳志。

    壮族方志学家黄诚沅,从26岁承撰《(光绪)防城县小志》开始,一生编纂和参与编纂的志书多达6部,而每一部志书均尽心竭力搜集资料,遇到文献资料不足以详尽反映记述要素时,必定亲自实地考察或采访,尽力将要素补充完整。如光绪十四年(1888),黄诚沅受钦州直隶州知州李受彤之聘,编纂《(光绪)防城县小志》时,曾前往越南狮子头一带密采形势。又如《(民国)武缘县图经》第二卷地略山川下笠岭,不仅引用《古今图书集成》“在府东四十里,覃李村后,为武缘县发龙之祖”,引用世纶《武缘县志》“高峻为诸岭之冠”,还将采访资料“一名黄岭,又名大王岭,县东六十余里,覃李四塘新圩”记入志书。[2]12P9)这一则采访资料,将笠岭的异名、方位补充得十分到位,使资料的翔实程度大为提升。该志记载的林圩隘和鹏山堡,除引用典籍资料外,还分别引用了经过考证的采访资料:“即鬃马隘,明苏良桢成仁于此”,[2](23P15)经采访获得的壮语地名,“土语曰岜慿”。[2]23P13)据统计,《(民国)武缘县图经》437目中几乎没有不用采访资料的,注明使用采访资料的高达140处~150处,此外还夹杂着大量案语,也有近200处,或纠正所引典籍的点滴失误,或以考证对所引典籍加以说明。该志被誉为“私家著述之善本”,可谓“详稽博考”,是其与父亲君钜用心至深的结晶。

    (民国)贵县志》和《(民国)邕宁县志》均为广西民国时期编纂的名志。两志均十分重视采访资料的征集和运用。贵县修志局在各区聘请了65名资料采集员,到各乡村搜集资料,使入志资料丰富、翔实,堪称民国广西方志之冠。由于史料丰厚,并且文字与图表的结合颇为得体,故而“是志刊行后颇受各方面专家学者的赞誉”,“卓然于志林。”[3](P365)(民国)邕宁县志》是直接收录采访资料最多的民国广西方志之一。许多调查资料和调查表都十分珍贵,如食货志记载的1934年该县房租、田租、田价、物价表,翔实地反映了南宁不同地段、面积、质地的房、田租售价格,以及19种食物、6种衣料、3种燃料、5种杂类、18种建筑材料和2个建筑工种的价格,具有很高的存史和研究价值。该志收录的一手调查资料多达数十个。如开辟南宁商埠码头的调查资料,内容就包括口岸的开辟经过、委任的办理人员、勘地及购地情况、建设情况、工程质量,不仅记做得好的,也如实记载堤岸并码头崩塌数十丈这一事实,以及造成崩塌的原因。不仅具有存史和研究价值,还具有借鉴价值。   

    从以上举例可见,调查资料是文献、档册资料的良好补充,是一部志书不可缺少的入志资料。

    五、调查资料在广西第一轮志书编纂中的运用

    首轮修志,不少单位也十分重视调查资料的搜集与入志。例如:《广西通志》的民俗志编辑室向自治区内91个县市修志办公室和民族事务委员会等部门的106位同志发出了资料采集聘书,共收到55个县市67位同志提供的资料220多万字。与此同时,编辑室先后派出15人次到柳州、桂林、河池、百色、梧州、玉林、钦州、北海等地调查,搜集资料50万字,加上从正史、类书、丛书、旧方志、著作、笔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已经形成文字的调查报告等搜集到530多万字资料,总共800多万字的资料,为民俗志的编纂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该志对生产、生活、社会、礼仪、节庆、信仰民俗和民俗研究进行的全方位记述,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首届广西地方志优秀成果和首届中国地方志优秀成果评奖中均获得一等奖,也受到业界的好评。

    《广西通志》的侨务志、外事志、军事志、邮电志等许多专志的编纂人员也在搜集文献和档案资料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知情人座谈、实地调查和踏勘,得到许多从未系统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侨务志编辑室向位于海外的广西侨胞社团发出了资料采集聘书和详细的资料征集提纲,外事志编辑室的同志为了弄清中越边界的一些疑难问题亲临实地调查,军事志编辑室的同志亲自到古战场进行实地考察,邮电志编辑室的同志为了写清一条邮路而身临其境……

    首轮志书的编纂,由于断限时间长———一般从古代记述到20世纪8090年代,涉及面宽———记述的内容经历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面临不少资料的空白点,编纂人员为了填补这些空白,用艰辛的努力,赢得了第一手资料,实现了志书编纂的成功。首轮修志的实践也证明,调查资料是文献资料和档案资料的有力补充,是资料搜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六、对第二轮修志中调查资料作用的思考

    1.继承发扬修志传统的需要

    从以上广西志家和修志的实践可见,通过实地调查获取资料是地方志编纂的一个重要传统,而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传统。历史上是否也存在仅靠文案文献资料修志的情况呢?不能说没有,但是往往编出的志书不能尽如人意,因为资料不够翔实、准确。壮族方志学家黄诚沅与其父合撰《(民国)武缘县图经》的经历,既说明了修志的艰辛,也说明了实地调查对修志的重要。《(民国)武缘县图经》是在《(光绪)武缘县图经》的基础上编纂完成的。清光绪十一年(1885),其父君钜受聘编纂家乡的县志。他精心地起例发凡,秉“乾嘉遗风”,博引群籍达200多种,“务使无一字无来历,以存信史”。[3](p77)1年零10个月的辛劳,终于编成《(光绪)武缘县图经》8卷。那年,其父69岁,年事已高,精力有限,已经无力完成所有资料的核实、校正、补充和完善工作了。当黄诚沅赴宾州(今宾阳县)应童子试时,父亲赠《遣沅儿道考诗》一首,表达厚望。诗曰:“携剑登程气薄云,文坛战进扫千军;倘邀鉴赏增身价,日下垂青补旧闻。”[4]希望黄诚沅意气风发地赴考,获取功名,回来后补充完善他编撰的《图经》。该志脱稿4个月后,其父亲辞世。黄诚沅牢记父亲要编一部“地志善本”的遗愿,为了完善父亲编撰的《(光绪)武缘县图经》,不惜用34年时间,奔波于云南、广西两省,兼顾生计与修志。他走遍了武缘县(今武鸣县)的山山水水,最终完成了首卷22幅地图和全志资料的核校、完善工作,或纠正所引典籍的点滴失误,或补充所引典籍不完善之处,或以考证对所引典籍加以说明。用功之勤,史料价值之高,十分罕见。在数易其稿之后,使《(民国)武缘县图经》“博赡有体”,成为“私家著述之善本”,[5]并入藏国史馆。

    这个例子非常典型,很能体现千百年来形成的编纂地方志的传统做法。第二轮修志,需要继承和发扬编纂地方志的传统做法,继承和发扬志界前辈精益求精、脚踏实地搜集资料的精神和做法,特别需要重视调查资料的采集和运用。惟有如此,编纂的志书才具有较高的价值和生命力。

    2.保持地方志特色的需要

    当前,由出版部门正式出版和各单位编写、印刷的各种文献资料,包括档案资料、宣传资料、各种地情书等,林林总总,丰富多彩,但是其中不少为大体同类的再利用产品,有的资料由于多次转用,走样和张冠李戴的情况时有发生。已开发的文献资料存在着数量多、新资料不多的现实问题。地方志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挖掘新资料、继续保持地方志在提供翔实、准确资料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就成为广大修志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而挖掘已经形成的调查报告,开展实地调查或勘查,进行适当的问卷调查,请知情人座谈,提供或核实资料,正是弥补地方志新鲜资料不足的良好途径。古往今来,地方志以记载的资料准确、符合实际为最大的特色。正如方志学鼻祖章学诚总结的那样,地方志具有“地近易核”的优势。所谓“地近易核”,就是当地人记当地事,核实事实容易,记载的资料较为准确。而“地近易核”的前提,是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搜集资料。如果仅仅满足于从文件、档案和已经出版的地情书中获取资料,不再核实资料,不再补充调查资料,“地近易核”的优势将不复存在,地方志也断无优势可言。从某个角度考察,可以说,不挖掘调查资料,就不像是在编纂地方志,而是在编纂一部普通的地情书。所以,第二轮修志必须重视调查资料的搜集与运用,以保持地方志的特色优势。

    3.提高志书价值的需要

    弥补资料的不足和新资料的匮乏,是当前提高志书价值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弥补资料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正是补充调查资料。已经成文的调查报告,虽然属于文献资料,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利用率不高,特别是每年向国家、自治区申报的课题,多数完成之后除参加评奖外和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外,被束之高阁,目前还未被充分挖掘和利用,属于待开发并值得开发的文献资料。

    从近年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的情况看,每年形成的调查资料是不少的,内容也十分丰富。据2004年广西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项目和2006年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项目统计,调查报告类获奖成果共有90项,其中200444项,200646项,内容涉及考古、人口、村民自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饮水、区域经济、现代农业园区、非公有制经济、外经贸、产业结构、高新技术产业、能源、有色金属、糖业、会展业、农村合作经济、财政、县乡财政、国税、工业、县域工业、资源开发、农垦、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中越边界广西段勘界、语言文字、旅游、社会就业、文化产业、人才、影视剧产业、卫生等。而申报的成果远多于获奖成果。据2003年至2007年出版的《广西社会科学年鉴》中学术动态栏目研究报告选介统计,收录的调查成果涉及经济、社会、文史哲、教育等四大类,共145项,其中20035项,200436项,200535项,200635项,200734项。然而,各单位和个人实际做的社会调查和形成的调查报告也远多于以上数目。以上是从自治区一级了解到的情况,各市县也有一批由市县政府主持或位于各市县的学校主持完成的调查报告。这是一笔珍贵的可利用的资源,建议第二轮地方志编纂中充分关注和利用这些资源,以充实志书内容,提高志书的价值。  

    调查资料与其他文献资料存在不同的特性。由于是针对某项事物进行的调查和研究,其深度为其他文献资料所不及。如果能进一步深入进行各种形式的调查,开发、利用已经形成的调查报告,地方志的质量必然得到提升,其价值也必然得到提高。  

    七、对第二轮修志中调查资料采集与运用的思考

    1.调查资料的采集

    采集调查资料有三个主要方法:一是到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挖掘第二轮志书断限内、原有的、已经形成文字的调查报告;二是遴选贴近民生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专题,组织人员进行专门调查,形成新的调查资料;三是根据补充资料盲点和核实资料的需要,组织知情人进行专题座谈;四是根据需要发出征集资料或实物的文告,请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各部门的直属机构,如党委的政策研究室,政府的经济研究中心、发展研究中心,各部门的调查队和科研所,各级各类科学院,各大专院校科研部门,以及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和专家、学者,一般每年均承担调查研究的课题,形成一些调查报告。而这些调查报告除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参加各级各部门的评奖和申报更高层次的项目服务外,有的利用率相当低。地方志选择收载,有利于扩大这些成果的再利用,节约资源,提高志书的史料价值与实用价值。这部分调查报告只要修志部门的领导和干部重视,勤于走访、征集,采集到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调查报告是可能的。

    组织人员进行新的调查需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人力、物力、财力而定,选择当地发展的热点、难点或增长点,有目的地进行。鉴于方志机构的人、财、物有限,可以多条腿走路。一是与相关部门沟通,联合进行调查;二是取得党委、政府的支持,申报一些课题;三是取得财政的支持,聘请人员进行;四是以付稿酬的方式,聘请人员进行。

    组织知情人开座谈会,对资料盲点和有争议的史料进行回忆、核实,以获取较为准确的人志资料的做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可以从实际出发进行安排。

    有针对性地散发征集资料文告,也是搜集资料的好办法。征集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实物资料。值得注意的是,征集资料的文告发出之后,要有重点地加强联系,促使有关单位和个人重视提供资料,绝不可以坐等他人送资料上门。如果坐等资料,往往如泥牛入水,渺无音讯,成效甚微,甚至毫无成效。

    2.调查资料的运用

    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事项进行专门调查形成的资料,往往具有全面、系统、真实、深入的特点。调查报告一般较长,数千字至数十万字不等,短小精悍的不多,所以运用调查资料也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篇幅和内容采取全文收录、节录或者融入正文的方法入志。有重要价值、篇幅不是很长的综合性调查报告和专项调查报告,可以收入全志的附录。有重要价值、与正文某章节关系十分密切、篇幅不太长的专项调查报告,可以附于相关章节之末。有重要价值、与正文某节目关系十分密切、篇幅较短的专项调查报告,可以随文安排。以上各种调查报告的资料同时可以融入正文。


    专项征集和座谈获得的调查资料,可以撰写新的调查报告入志,也可以制成调查表人志,多数还是融人志书正文运用。总之,以灵活、恰当、适当为宜。

      

    参考文献

     [1]林希元纂修.【嘉靖】钦州志(1)[M].上海古籍书店据宁波天一阁藏明嘉靖刻本影印,1961

     [2]君钜,黄诚沅.【民国】武缘县图经[M].广西图书馆藏光绪版抄本.

     [3]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编.广西方志提要[M].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4]黄诚沅.粤西武缘起风黄氏家乘(年表)[M](民国)南宁大成印书馆印,广西地方志办公室复印本.64

     [5]蒙起鹏.广西近代经籍志[M].南宁大成印书馆印,193439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编审)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志鉴论坛)第二轮修志应重视调查资料的搜集与运用
  •  [摘要]本文根据当前资料搜集与运用的现状及问题,广西旧志及第一轮新方志编纂的实践经验,认为搜集调查资料是第二轮修志提高资料质量的突破口,并对如何采集和运用调查资料提出建议。

     [关键词]资料搜集;现状问题;实践经验;建议

      

    资料是地方志的内核,是体现地方志价值的唯一所在。在各种地情书丰富多彩、争相斗艳的今天,以提供资料为特色和优势的地方志有必要在挖掘、提供新资料方面下功夫,而挖掘调查资料、进行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值得提倡的途径。

    一、当前资料搜集与运用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第二轮修志已经进入全面开展、全面搜集资料和撰写阶段,总体来看,发展态势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由于编纂人员中新人较多,不大了解修志的方法和志书的质量要求,加上首轮志书已经出版,各种地情书也很多,地方志编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个别编纂人员将资料搜集的范围局限于文件、档案和已经出版的书籍,从而忽视了口碑、实物、踏勘、问卷和调查报告等调查资料的搜集、运用;有的编纂人员全盘照抄已经出版的上一级志书或其他地情书的某些章节,使志书的记述缺乏时代特点、当地特点。最终,人为地造成志书资料贫乏或断档,或缺乏鲜活资料,甚至脱离当地实际的局面。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某县的县志,记载的民俗资料都抄自旧志和第一轮省级、市级志书和县志,全然未进行新的调查,殊不知改革开放这20多年中,各地的民俗已经悄然发生了许多变化,有的甚至是深刻的变化。没有调查,没有深入实际的访问,怎能写出反映当前真实的民俗呢?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要写出符合实际的民俗情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作调查是不行的。

    二、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流传千年的编纂地方志传统,以存藏大量有用的地情资料供人研读运用而著称。它不像史书,以史论和提供史鉴见长;不像文学作品,以人事风雅扬善挞恶而喻民;不像工作总结,以归纳做法、问题、经验给人以启迪;不像学术著作,以探究史事和规律为宗旨。地方志的优势在于记录的资料真实、可靠、有用,可以发挥资政、教育、存史的功能。如果入志的资料都是司空见惯、没有特色和鲜活之处的,既没有历史资料,现状资料也残缺不全时,其存在的价值就大打折扣,变得可有可无了。所以,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于扬长避短,实实在在地解决资料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已经出版的地情书和宣传品,大量资料来自己经出版的各种年鉴、方志、文件、档案,以及其他地情书和宣传资料,如果第二轮修志不在搜集资料方面真真切切地下一番功夫,不搜集一些自身独有版权的或未被广泛运用的资料,地方志不被世人看重,甚至逐渐被淘汰,不是没有可能的。所以,下功夫搜集一手鲜活的或未被广泛运用的调查资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三、调查资料的定义与价值

    定义。调查资料是口碑资料、实物资料、踏勘资料、问卷资料和调查报告的总称。口碑资料是通过记录口述获得的资料,是未经雕琢,但需进一步核实的原始资料。实物资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有见证价值的实物,具有真实可证的意义。有明显资料表征的实物,如日记、账册、结婚证、肉票、出席证等,无需考证已经可以用于志书编纂。实物资料的另一种形式是遗址、遗物。此类实物虽然具有可证价值,由于已经有一定时日,还需要进行必要的考证,得到较为准确的见证文字才可以记入志书。踏勘资料是通过实地考察得到的资料,如实地考察水道、岩洞、边界等,也是相对较为准确的原始资料。问卷资料是通过分发一定数量的问卷调查表汇总之后形成的资料,实为抽样调查的结果,具有一定价值。调查报告是组织一定人力、物力、才力,有目的进行专项调查形成的文字,一般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有一定深度,其成果常常被党政部门用于制定方针、政策、措施时参考,是就一个问题有目的进行深入调查得到的资料。调查报告有时是口碑、实物、踏勘资料与一线文案综合研究、整理的结果,属于综合性专门资料。文献资料是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载体记载的资料,是经过人们总结或加工整理形成的资料。它可以是一线文案,包括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件、法规等,但大量是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政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编写的地情书和宣传品,以及媒体撰写的报道、画册、影视作品等。品种十分丰富。调查报告虽然也可以归入文献资料的范畴,但是鉴于其来源的特殊性,本文将其归入调查资料。

    从上述定义可见,调查资料虽然有的还需要进一步核实、考证,但是总体来说具有专一性、珍稀性、深层性和可信度较高的特点,是文献资料的有力补充,在各种文牍及地情书大量涌现,而地情书往往雷同或大同小异的今天,挖掘调查资料运用于地方志编纂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四、调查资料在广西旧志编纂中的运用

    古往今来,著名的志书编纂者和著名的方志均十分重视调查资料的采集和运用。明代方志学家、钦州知州林希元在编纂《(嘉靖)钦州志》时,运用了许多耳闻目睹、亲自调查、亲身体验的资料,将钦州与越南山水交连的要害之处记述得十分明晰细致。一改旧志记载行政区域仅专注于四至八到的不足,加以考证,说明宣化之地与钦州互相交错,交界的“二百四十里非尽钦州地”,“宣化大较得三之一要”,“自州以西有未百里,已为宣化地”。[1]P9)以外省人的眼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钦州的气候特点,“少寒多热,夏秋之交烦暑尤甚,隆冬无雪,草木鲜凋,或时暄日粤,人必挥扇当暑,遇雨或作盛凉”并用谚语概括为:“四时全似夏,一雨便成秋”。[1]P28)给读者清晰而深刻的印象。记鱼类,不仅记名称、特点、食用方法、注意事项,还记外地的称谓和用途,以便人们辨别和学习。诸如此类的例子比比皆是。由于该志注重实用,运用了许多调查资料,较为缜密而详尽地完成了钦州地情的记述,弥补了当时典籍有限、可以辑录的资料不多的缺陷,使该志成为一部实用性极高的佳志。

    壮族方志学家黄诚沅,从26岁承撰《(光绪)防城县小志》开始,一生编纂和参与编纂的志书多达6部,而每一部志书均尽心竭力搜集资料,遇到文献资料不足以详尽反映记述要素时,必定亲自实地考察或采访,尽力将要素补充完整。如光绪十四年(1888),黄诚沅受钦州直隶州知州李受彤之聘,编纂《(光绪)防城县小志》时,曾前往越南狮子头一带密采形势。又如《(民国)武缘县图经》第二卷地略山川下笠岭,不仅引用《古今图书集成》“在府东四十里,覃李村后,为武缘县发龙之祖”,引用世纶《武缘县志》“高峻为诸岭之冠”,还将采访资料“一名黄岭,又名大王岭,县东六十余里,覃李四塘新圩”记入志书。[2]12P9)这一则采访资料,将笠岭的异名、方位补充得十分到位,使资料的翔实程度大为提升。该志记载的林圩隘和鹏山堡,除引用典籍资料外,还分别引用了经过考证的采访资料:“即鬃马隘,明苏良桢成仁于此”,[2](23P15)经采访获得的壮语地名,“土语曰岜慿”。[2]23P13)据统计,《(民国)武缘县图经》437目中几乎没有不用采访资料的,注明使用采访资料的高达140处~150处,此外还夹杂着大量案语,也有近200处,或纠正所引典籍的点滴失误,或以考证对所引典籍加以说明。该志被誉为“私家著述之善本”,可谓“详稽博考”,是其与父亲君钜用心至深的结晶。

    (民国)贵县志》和《(民国)邕宁县志》均为广西民国时期编纂的名志。两志均十分重视采访资料的征集和运用。贵县修志局在各区聘请了65名资料采集员,到各乡村搜集资料,使入志资料丰富、翔实,堪称民国广西方志之冠。由于史料丰厚,并且文字与图表的结合颇为得体,故而“是志刊行后颇受各方面专家学者的赞誉”,“卓然于志林。”[3](P365)(民国)邕宁县志》是直接收录采访资料最多的民国广西方志之一。许多调查资料和调查表都十分珍贵,如食货志记载的1934年该县房租、田租、田价、物价表,翔实地反映了南宁不同地段、面积、质地的房、田租售价格,以及19种食物、6种衣料、3种燃料、5种杂类、18种建筑材料和2个建筑工种的价格,具有很高的存史和研究价值。该志收录的一手调查资料多达数十个。如开辟南宁商埠码头的调查资料,内容就包括口岸的开辟经过、委任的办理人员、勘地及购地情况、建设情况、工程质量,不仅记做得好的,也如实记载堤岸并码头崩塌数十丈这一事实,以及造成崩塌的原因。不仅具有存史和研究价值,还具有借鉴价值。   

    从以上举例可见,调查资料是文献、档册资料的良好补充,是一部志书不可缺少的入志资料。

    五、调查资料在广西第一轮志书编纂中的运用

    首轮修志,不少单位也十分重视调查资料的搜集与入志。例如:《广西通志》的民俗志编辑室向自治区内91个县市修志办公室和民族事务委员会等部门的106位同志发出了资料采集聘书,共收到55个县市67位同志提供的资料220多万字。与此同时,编辑室先后派出15人次到柳州、桂林、河池、百色、梧州、玉林、钦州、北海等地调查,搜集资料50万字,加上从正史、类书、丛书、旧方志、著作、笔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已经形成文字的调查报告等搜集到530多万字资料,总共800多万字的资料,为民俗志的编纂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该志对生产、生活、社会、礼仪、节庆、信仰民俗和民俗研究进行的全方位记述,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首届广西地方志优秀成果和首届中国地方志优秀成果评奖中均获得一等奖,也受到业界的好评。

    《广西通志》的侨务志、外事志、军事志、邮电志等许多专志的编纂人员也在搜集文献和档案资料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知情人座谈、实地调查和踏勘,得到许多从未系统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侨务志编辑室向位于海外的广西侨胞社团发出了资料采集聘书和详细的资料征集提纲,外事志编辑室的同志为了弄清中越边界的一些疑难问题亲临实地调查,军事志编辑室的同志亲自到古战场进行实地考察,邮电志编辑室的同志为了写清一条邮路而身临其境……

    首轮志书的编纂,由于断限时间长———一般从古代记述到20世纪8090年代,涉及面宽———记述的内容经历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面临不少资料的空白点,编纂人员为了填补这些空白,用艰辛的努力,赢得了第一手资料,实现了志书编纂的成功。首轮修志的实践也证明,调查资料是文献资料和档案资料的有力补充,是资料搜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六、对第二轮修志中调查资料作用的思考

    1.继承发扬修志传统的需要

    从以上广西志家和修志的实践可见,通过实地调查获取资料是地方志编纂的一个重要传统,而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传统。历史上是否也存在仅靠文案文献资料修志的情况呢?不能说没有,但是往往编出的志书不能尽如人意,因为资料不够翔实、准确。壮族方志学家黄诚沅与其父合撰《(民国)武缘县图经》的经历,既说明了修志的艰辛,也说明了实地调查对修志的重要。《(民国)武缘县图经》是在《(光绪)武缘县图经》的基础上编纂完成的。清光绪十一年(1885),其父君钜受聘编纂家乡的县志。他精心地起例发凡,秉“乾嘉遗风”,博引群籍达200多种,“务使无一字无来历,以存信史”。[3](p77)1年零10个月的辛劳,终于编成《(光绪)武缘县图经》8卷。那年,其父69岁,年事已高,精力有限,已经无力完成所有资料的核实、校正、补充和完善工作了。当黄诚沅赴宾州(今宾阳县)应童子试时,父亲赠《遣沅儿道考诗》一首,表达厚望。诗曰:“携剑登程气薄云,文坛战进扫千军;倘邀鉴赏增身价,日下垂青补旧闻。”[4]希望黄诚沅意气风发地赴考,获取功名,回来后补充完善他编撰的《图经》。该志脱稿4个月后,其父亲辞世。黄诚沅牢记父亲要编一部“地志善本”的遗愿,为了完善父亲编撰的《(光绪)武缘县图经》,不惜用34年时间,奔波于云南、广西两省,兼顾生计与修志。他走遍了武缘县(今武鸣县)的山山水水,最终完成了首卷22幅地图和全志资料的核校、完善工作,或纠正所引典籍的点滴失误,或补充所引典籍不完善之处,或以考证对所引典籍加以说明。用功之勤,史料价值之高,十分罕见。在数易其稿之后,使《(民国)武缘县图经》“博赡有体”,成为“私家著述之善本”,[5]并入藏国史馆。

    这个例子非常典型,很能体现千百年来形成的编纂地方志的传统做法。第二轮修志,需要继承和发扬编纂地方志的传统做法,继承和发扬志界前辈精益求精、脚踏实地搜集资料的精神和做法,特别需要重视调查资料的采集和运用。惟有如此,编纂的志书才具有较高的价值和生命力。

    2.保持地方志特色的需要

    当前,由出版部门正式出版和各单位编写、印刷的各种文献资料,包括档案资料、宣传资料、各种地情书等,林林总总,丰富多彩,但是其中不少为大体同类的再利用产品,有的资料由于多次转用,走样和张冠李戴的情况时有发生。已开发的文献资料存在着数量多、新资料不多的现实问题。地方志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挖掘新资料、继续保持地方志在提供翔实、准确资料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就成为广大修志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而挖掘已经形成的调查报告,开展实地调查或勘查,进行适当的问卷调查,请知情人座谈,提供或核实资料,正是弥补地方志新鲜资料不足的良好途径。古往今来,地方志以记载的资料准确、符合实际为最大的特色。正如方志学鼻祖章学诚总结的那样,地方志具有“地近易核”的优势。所谓“地近易核”,就是当地人记当地事,核实事实容易,记载的资料较为准确。而“地近易核”的前提,是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搜集资料。如果仅仅满足于从文件、档案和已经出版的地情书中获取资料,不再核实资料,不再补充调查资料,“地近易核”的优势将不复存在,地方志也断无优势可言。从某个角度考察,可以说,不挖掘调查资料,就不像是在编纂地方志,而是在编纂一部普通的地情书。所以,第二轮修志必须重视调查资料的搜集与运用,以保持地方志的特色优势。

    3.提高志书价值的需要

    弥补资料的不足和新资料的匮乏,是当前提高志书价值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弥补资料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正是补充调查资料。已经成文的调查报告,虽然属于文献资料,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利用率不高,特别是每年向国家、自治区申报的课题,多数完成之后除参加评奖外和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外,被束之高阁,目前还未被充分挖掘和利用,属于待开发并值得开发的文献资料。

    从近年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的情况看,每年形成的调查资料是不少的,内容也十分丰富。据2004年广西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项目和2006年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项目统计,调查报告类获奖成果共有90项,其中200444项,200646项,内容涉及考古、人口、村民自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饮水、区域经济、现代农业园区、非公有制经济、外经贸、产业结构、高新技术产业、能源、有色金属、糖业、会展业、农村合作经济、财政、县乡财政、国税、工业、县域工业、资源开发、农垦、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中越边界广西段勘界、语言文字、旅游、社会就业、文化产业、人才、影视剧产业、卫生等。而申报的成果远多于获奖成果。据2003年至2007年出版的《广西社会科学年鉴》中学术动态栏目研究报告选介统计,收录的调查成果涉及经济、社会、文史哲、教育等四大类,共145项,其中20035项,200436项,200535项,200635项,200734项。然而,各单位和个人实际做的社会调查和形成的调查报告也远多于以上数目。以上是从自治区一级了解到的情况,各市县也有一批由市县政府主持或位于各市县的学校主持完成的调查报告。这是一笔珍贵的可利用的资源,建议第二轮地方志编纂中充分关注和利用这些资源,以充实志书内容,提高志书的价值。  

    调查资料与其他文献资料存在不同的特性。由于是针对某项事物进行的调查和研究,其深度为其他文献资料所不及。如果能进一步深入进行各种形式的调查,开发、利用已经形成的调查报告,地方志的质量必然得到提升,其价值也必然得到提高。  

    七、对第二轮修志中调查资料采集与运用的思考

    1.调查资料的采集

    采集调查资料有三个主要方法:一是到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挖掘第二轮志书断限内、原有的、已经形成文字的调查报告;二是遴选贴近民生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专题,组织人员进行专门调查,形成新的调查资料;三是根据补充资料盲点和核实资料的需要,组织知情人进行专题座谈;四是根据需要发出征集资料或实物的文告,请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各部门的直属机构,如党委的政策研究室,政府的经济研究中心、发展研究中心,各部门的调查队和科研所,各级各类科学院,各大专院校科研部门,以及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和专家、学者,一般每年均承担调查研究的课题,形成一些调查报告。而这些调查报告除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参加各级各部门的评奖和申报更高层次的项目服务外,有的利用率相当低。地方志选择收载,有利于扩大这些成果的再利用,节约资源,提高志书的史料价值与实用价值。这部分调查报告只要修志部门的领导和干部重视,勤于走访、征集,采集到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调查报告是可能的。

    组织人员进行新的调查需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人力、物力、财力而定,选择当地发展的热点、难点或增长点,有目的地进行。鉴于方志机构的人、财、物有限,可以多条腿走路。一是与相关部门沟通,联合进行调查;二是取得党委、政府的支持,申报一些课题;三是取得财政的支持,聘请人员进行;四是以付稿酬的方式,聘请人员进行。

    组织知情人开座谈会,对资料盲点和有争议的史料进行回忆、核实,以获取较为准确的人志资料的做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可以从实际出发进行安排。

    有针对性地散发征集资料文告,也是搜集资料的好办法。征集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实物资料。值得注意的是,征集资料的文告发出之后,要有重点地加强联系,促使有关单位和个人重视提供资料,绝不可以坐等他人送资料上门。如果坐等资料,往往如泥牛入水,渺无音讯,成效甚微,甚至毫无成效。

    2.调查资料的运用

    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事项进行专门调查形成的资料,往往具有全面、系统、真实、深入的特点。调查报告一般较长,数千字至数十万字不等,短小精悍的不多,所以运用调查资料也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篇幅和内容采取全文收录、节录或者融入正文的方法入志。有重要价值、篇幅不是很长的综合性调查报告和专项调查报告,可以收入全志的附录。有重要价值、与正文某章节关系十分密切、篇幅不太长的专项调查报告,可以附于相关章节之末。有重要价值、与正文某节目关系十分密切、篇幅较短的专项调查报告,可以随文安排。以上各种调查报告的资料同时可以融入正文。


    专项征集和座谈获得的调查资料,可以撰写新的调查报告入志,也可以制成调查表人志,多数还是融人志书正文运用。总之,以灵活、恰当、适当为宜。

      

    参考文献

     [1]林希元纂修.【嘉靖】钦州志(1)[M].上海古籍书店据宁波天一阁藏明嘉靖刻本影印,1961

     [2]君钜,黄诚沅.【民国】武缘县图经[M].广西图书馆藏光绪版抄本.

     [3]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编.广西方志提要[M].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4]黄诚沅.粤西武缘起风黄氏家乘(年表)[M](民国)南宁大成印书馆印,广西地方志办公室复印本.64

     [5]蒙起鹏.广西近代经籍志[M].南宁大成印书馆印,193439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编审)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