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中山东路街道办事处团结社区组织“夕阳红旅游”,有30多位老年人参加,到东郊白塔,尽情地玩了大半天。我是第二次游白塔。第一次是1965年秋后,根据毛主席提出的加强山老区建设,邀摄影记者崔耀先等到蛮汉山老根据地去采访①,顺便拐到白塔去看看。原来塔在一片草木不生、人迹罕见的荒野上,塔身也像1958年到山西采访大炼钢铁,独自步行出城去看过的双塔寺②,百孔千疮,一片凄凉。我们在塔下拍摄照片,不到3分钟便坐车走了。
这次重游,景况大不同。平整的马路直达门前,不像上次那样在荒野上颠簸的头发晕。四周有了围墙,持门票进去,是个整洁的大院。大伙都到了塔前,讲解员便来介绍。塔身修饰的很完整。我发现后面有个简易的木梯可以上二层,便去攀登。社区主任梁庆华瞧见了便大声喊:“等一等!”连忙赶来拉着我的手,在她的搀扶下摸黑在二层内道绕行一周才下来③。她后来告诉我:“你年龄最大,我得照顾。”
现存世界最早的纸币
进到里院参观出土文物,更是眼界大开。满厅出土文物,满墙图片和说明都很有吸引力。有的令人十分惊奇,如一张“壹拾文”的纸币,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纸币。币上印有“中统元宝交钞”。《内蒙古日报》
据新华社石云子《古钱币研究》:“1236年的‘蒙古交钞’和1269年的‘中统元宝交钞’……比世界上采用纸币的先驱国波斯早半个世纪,比美国、法国早400多年。”事实上,我国使用纸币,比这还早好几百年,唐代的飞钱,宋代的交子都是。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发行的“官交子”便是官方钞票。石文中的1269年,应为1263年。
考古工作者还在丰州城中发现一个元代钧窑香炉④,色彩绝妙,巧夺天工,曾作为马背民族文物出国展览,轰动日本。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了这件国宝。
塔身长高
在塔前听讲解员介绍,谈到塔高55.
这座白塔本名万部华严经塔,建于辽代。当时习惯在塔身涂一层白垩土,所以和同是辽代建的巴林右旗释迦如来舍利塔一样被称为白塔。万部华严经塔是辽金元三代丰州城内佛教寺的藏经塔。俗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老师给我们讲解:“浮屠,佛教藏经之塔,”白塔正是七层高塔。这座砖木结构的古塔,设计讲究,塔身收分很小,顶层与底层相差只两米,不仅外形雄伟庄严,而且抗震作用大。经过多次地震,塔身依然屹立。各种雕塑分布在一层、二层外表,别具匠心。从塔内一层幸存的六通石碑和顶层东璧“大金大定二年奉敕重修”题字看,曾在金代重修。1982年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塔位于古丰州城内西北角,塔东南是城中心,塔南、塔西都有寺庙建筑遗址。从塔上题记看,这座寺庙叫宣教寺,约在元末毁于兵灾。
丰州城又曾名天德州。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到过这里。他回国写的《东方见闻录》,即《马可·波罗游记》写到:“州内用驼毛制毡者甚多。”可见当时盛况。元初谋臣刘秉忠《过丰州》诗后四句:“晴空高显寺中塔,晓月半明城上楼,车马喧阗尘不到,吟鞭斜袅过丰州。”描绘了丰州景色。
2300多年开发史
这次游白塔,听了介绍,参观了出土文物,回来又翻阅了手藏资料,浮想联翩,夜难成寐。联想到呼和浩特地区(包括市区旗县),这片阴山南麓的沃土,开发较早,并不是从明代万历年间(1581年前后)阿拉坦汗筑三娘子城⑥,清代雍正乾隆年间(1735-1739年)筑绥远城⑦才繁华起来的。早在战国时代,赵武灵王在今托克托县建云中郡⑧,后又筑云中城,迄今2300多年。公元253年,鲜卑族在今和林格尔县建国北魏,建都盛乐⑨,到辽代建丰州城。这个地区都曾经盛极一时。只因地处塞外,沧桑巨变,连寺院建筑那么好、制毡业那么发达、车马喧阗的丰州城,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白塔。北魏初期首都盛乐,只剩下土筑的城墙,人们称为土城子,1966年到和林大红城抓抗旱,和林格尔县城连一条街道都没有形成。这个县名意译是“20家子”,可见一斑。1974年到托克托县检查黄河灌溉工程⑩,县城还只是靠黄河岸边有条土街,利用早饭前时间去看过云中城,剩下的残墙断壁不多。
60年巨变和30年大发展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也是内蒙古西部,原绥远省及阿拉善旗、额济纳旗和平解放60周年。原绥远省会归绥市,即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首府呼和浩特,60年变化巨大,其中改革开放30年来成就更加辉煌。1949年城市建成区面积9平方公里,旧城、新城、车站中间房屋稀少,杂草丛生,到处都是臭水坑,烂泥滩,还有坟墓、土堆。房屋建设绝大多数是土木结构的平房,其中不少是土墙、土顶、一坡水的生土建筑,只有极少数寺庙、教堂是砖混结构的低层楼房。最壮观的省政府,是清代建设绥远城时建的将军衙署,也不过是一组砖木结构的有挑檐的平房,城北的公主府也是一样。特别是旧城,小街岔巷狭窄,行人摩肩擦踵。全市197条大街小巷,只有旧城大北街、大南街和车站有铺装道路,总长2.
经过60年的变迁,2007年市区4个区,城市人口增加到88.1万人,工业总产值达到200.7亿元,比1949年增长2006倍多,比1977年的11.1亿元增长18倍多。规模以上企业116个,总产值172.4亿元。市内四区各方,高层建筑耸峙,最高的达到45层;六车道、八车道的宽广马路通向四面八方;市政设施配套:公共交通发达。一个全新型的首府大城市展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
呼和浩特市60年的巨变,主要还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高楼大厦的兴建,马路的拓宽、伸展和铺装,市政设施的配套,大型工业的发展,公共交通的发达,都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事。
1961年我从北京人民日报社调来,
刚到内蒙古日报,住两间土房,睡土炕,用手压井水,吃的穿的和部分日用品如洗脸盆,都是凭票供应,烧的引火柴凭本。煤到煤场去买,“有面子的没有面子,没面子的全是面子”(12)。像我这样没面子的买来煤面没法烧,只好到外面找些粘土,背回来用水和上,打成煤饼,等晾干了再砸成小块烧。每人一月半斤肉,还要排队买,从来没见过后臀肉。在会议上采访,不管是自治区召开的还是市里的会,只要会址在市,便不能在会上用餐,散了会赶紧往回跑,吃完饭连忙赶到会上去。逢年过节有补助,只给市内平均生活水平(15元)以下的。当年,每人发几尺布票,只够缝补破衣。各种票证一直沿用到80年代初才逐步取消。现在的年轻人,谁也不会知道改革开放前的生活艰苦。
那时一下火车,就见低矮的站房前,不大的站前广场外面,通道两边都是又脏又乱的树林。过了铁道,临街都是低矮的小商店,比不上南方的县城。市中心的新华广场周围房屋很少,东面的巴彦塔拉饭店店址,直到1974年开工建店前,还是高低不平的土丘,东南角上几间土墙土顶的平房,墙面还画了大圈,据说是防狼的。现在,广场扩大到5.
工业方面,改革开放30年来,一些产品赶不上市场需求的企业被淘汰。跟上市场形势的大发展。如乳品企业,60年代筹建呼和浩特市乳品厂的时候,进口成套设备已经到货,生产能力日处理鲜奶20吨,就有人坚决反对。原因是奶源不足,就近没有发展奶牛养殖的条件。拖到1968年文化大革命开展3年,原有干部不能主事,才开工建厂。改革开放的春风一来,奇迹真的出现了。坐落在旧城西南角的回民奶食品厂,是个只有固定资产41万元,职工76名,利税不到5万元的小厂,产品销售不畅。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开拓市场,驾驭市场。1985年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购进最先进的设备,摆脱作坊式生产。1988年又从当时叫得很响的海拉尔乳品厂引进先进技术,迎合市场口味,开发新产品,很快占领呼和浩特市场,生产能力迅猛提高。1993年成立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闯出市区,面向全国,开拓市场。1994年9月,给夏季特别炎热的武汉市中小学生及部分市民赠送伊利系列雪糕100万支,一举占领武汉市场。在“让小利,得大利;让眼前利,得长远利”的思想指导下,打进北京大街小巷。到1998年,伊利有生产工人近万人,销售人员300多名,代销商3000多人。
2000年《内蒙古日报》草原春秋第631期,《内蒙古的122个中国之最》:“内蒙古伊利集团是全国最大的冰淇淋、雪糕生产企业,年产冷饮6万多吨。”这两种主要产品1996年就成为亚特兰大奥运会唯一特许食品;2008年又进入北京奥运会。伊利系列产品已经畅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500多个城市,包括最大城市上海和雪城拉萨。
在和林格尔崛起的蒙牛集团,很快像伊利一样,列入全国最大的乳品加工企业,成为呼和浩特市利税大户。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蒙牛集团马上赞助1000万元。这两大集团,年加工鲜奶近70万吨。这不仅是60年代筹建呼和浩特市乳品厂的时候,担心日处理鲜奶20吨的生产规模奶源不够的同志梦想不到的,而且是全国乳品工业人士也没有料到的。
现在,荒凉的盛乐古城,建起经济开发区,著名的蒙牛乳品生产基地就在区内。云中古城所在地托克托县,到2007年已建起(8×60)480万千瓦的大型火电发电厂。
回顾60年来,特别是近30年来,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各方面成就巨大,只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和其他城市一样出现过一些问题。国家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2006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成立50周年庆典大会上指出的:“城市创造机会的能力取决于多样性。”、“建筑物应该各色各样,年代和状况各不相同,应包括适当比例的老建筑……”。对于目前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贪大求洋,大拆大建倾向,仇保兴形容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自我毁灭机制”。“推到重来,喜新厌旧式的旧城改造政策,造成了大批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丧失和多样性的消亡。”很值得深思。
注释:
①当时我是内蒙古日报记者。
②因为双塔并立,取名双塔寺。1949年4月,解放军打太原,围城几个月,最后是从双塔寺攻破的。1937年11月,日本侵略军东北两路夹攻太原,也在双塔寺一带会师。所以我特别想去看看,因为与大炼钢铁无关,只好独自步行。
③那天没电,塔内的灯不亮,隔一段才有个小窗能投进点点光。
④钧窑是河南禹县宋金元三代的名窑生产的,因禹县属钧州所以称钧瓷。1957年,我在人民日报社任记者,到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会议采访,会上发的历代精品简介,就有钧瓷。
⑤故县钢铁厂是个小厂,太原钢铁是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水稻亩产13万斤”,“故钢赶太钢”都是人民日报登了的。那时我在人民日报社。“桑树上结苹果”是1960年到武山洛门文家寺村劳动锻炼时,村干部指着村前道旁桑树给我看,说是把苹果挂在桑树上,记者拍照当图片新闻。
⑥人们习惯称旧城,明朝赐名归化。今玉泉区老市区就是。
⑦人们习惯称新城,清代为巩固北部边防,供八旗兵驻防的,即今新城区旧市区。
⑧公元前300年左右
⑨386年改称魏,即北魏,398年才迁都大同。
⑩1973—1983年,我在内蒙古建委工作。到和林抗旱是党委宣传部长郭以青和干部处长陈起来带队的工作组。检查黄河灌溉工程是区市两级建委组织的。
⑪当时是亿元,一亿等于一万。
⑫两句都是前一个“面子”指人,就是与煤厂有关系的人,人家看你的面子给块煤。后一个“面子”指煤。
(作者: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中山东路街道办事处团结社区组织“夕阳红旅游”,有30多位老年人参加,到东郊白塔,尽情地玩了大半天。我是第二次游白塔。第一次是1965年秋后,根据毛主席提出的加强山老区建设,邀摄影记者崔耀先等到蛮汉山老根据地去采访①,顺便拐到白塔去看看。原来塔在一片草木不生、人迹罕见的荒野上,塔身也像1958年到山西采访大炼钢铁,独自步行出城去看过的双塔寺②,百孔千疮,一片凄凉。我们在塔下拍摄照片,不到3分钟便坐车走了。
这次重游,景况大不同。平整的马路直达门前,不像上次那样在荒野上颠簸的头发晕。四周有了围墙,持门票进去,是个整洁的大院。大伙都到了塔前,讲解员便来介绍。塔身修饰的很完整。我发现后面有个简易的木梯可以上二层,便去攀登。社区主任梁庆华瞧见了便大声喊:“等一等!”连忙赶来拉着我的手,在她的搀扶下摸黑在二层内道绕行一周才下来③。她后来告诉我:“你年龄最大,我得照顾。”
现存世界最早的纸币
进到里院参观出土文物,更是眼界大开。满厅出土文物,满墙图片和说明都很有吸引力。有的令人十分惊奇,如一张“壹拾文”的纸币,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纸币。币上印有“中统元宝交钞”。《内蒙古日报》
据新华社石云子《古钱币研究》:“1236年的‘蒙古交钞’和1269年的‘中统元宝交钞’……比世界上采用纸币的先驱国波斯早半个世纪,比美国、法国早400多年。”事实上,我国使用纸币,比这还早好几百年,唐代的飞钱,宋代的交子都是。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发行的“官交子”便是官方钞票。石文中的1269年,应为1263年。
考古工作者还在丰州城中发现一个元代钧窑香炉④,色彩绝妙,巧夺天工,曾作为马背民族文物出国展览,轰动日本。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了这件国宝。
塔身长高
在塔前听讲解员介绍,谈到塔高55.
这座白塔本名万部华严经塔,建于辽代。当时习惯在塔身涂一层白垩土,所以和同是辽代建的巴林右旗释迦如来舍利塔一样被称为白塔。万部华严经塔是辽金元三代丰州城内佛教寺的藏经塔。俗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老师给我们讲解:“浮屠,佛教藏经之塔,”白塔正是七层高塔。这座砖木结构的古塔,设计讲究,塔身收分很小,顶层与底层相差只两米,不仅外形雄伟庄严,而且抗震作用大。经过多次地震,塔身依然屹立。各种雕塑分布在一层、二层外表,别具匠心。从塔内一层幸存的六通石碑和顶层东璧“大金大定二年奉敕重修”题字看,曾在金代重修。1982年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塔位于古丰州城内西北角,塔东南是城中心,塔南、塔西都有寺庙建筑遗址。从塔上题记看,这座寺庙叫宣教寺,约在元末毁于兵灾。
丰州城又曾名天德州。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到过这里。他回国写的《东方见闻录》,即《马可·波罗游记》写到:“州内用驼毛制毡者甚多。”可见当时盛况。元初谋臣刘秉忠《过丰州》诗后四句:“晴空高显寺中塔,晓月半明城上楼,车马喧阗尘不到,吟鞭斜袅过丰州。”描绘了丰州景色。
2300多年开发史
这次游白塔,听了介绍,参观了出土文物,回来又翻阅了手藏资料,浮想联翩,夜难成寐。联想到呼和浩特地区(包括市区旗县),这片阴山南麓的沃土,开发较早,并不是从明代万历年间(1581年前后)阿拉坦汗筑三娘子城⑥,清代雍正乾隆年间(1735-1739年)筑绥远城⑦才繁华起来的。早在战国时代,赵武灵王在今托克托县建云中郡⑧,后又筑云中城,迄今2300多年。公元253年,鲜卑族在今和林格尔县建国北魏,建都盛乐⑨,到辽代建丰州城。这个地区都曾经盛极一时。只因地处塞外,沧桑巨变,连寺院建筑那么好、制毡业那么发达、车马喧阗的丰州城,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白塔。北魏初期首都盛乐,只剩下土筑的城墙,人们称为土城子,1966年到和林大红城抓抗旱,和林格尔县城连一条街道都没有形成。这个县名意译是“20家子”,可见一斑。1974年到托克托县检查黄河灌溉工程⑩,县城还只是靠黄河岸边有条土街,利用早饭前时间去看过云中城,剩下的残墙断壁不多。
60年巨变和30年大发展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也是内蒙古西部,原绥远省及阿拉善旗、额济纳旗和平解放60周年。原绥远省会归绥市,即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首府呼和浩特,60年变化巨大,其中改革开放30年来成就更加辉煌。1949年城市建成区面积9平方公里,旧城、新城、车站中间房屋稀少,杂草丛生,到处都是臭水坑,烂泥滩,还有坟墓、土堆。房屋建设绝大多数是土木结构的平房,其中不少是土墙、土顶、一坡水的生土建筑,只有极少数寺庙、教堂是砖混结构的低层楼房。最壮观的省政府,是清代建设绥远城时建的将军衙署,也不过是一组砖木结构的有挑檐的平房,城北的公主府也是一样。特别是旧城,小街岔巷狭窄,行人摩肩擦踵。全市197条大街小巷,只有旧城大北街、大南街和车站有铺装道路,总长2.
经过60年的变迁,2007年市区4个区,城市人口增加到88.1万人,工业总产值达到200.7亿元,比1949年增长2006倍多,比1977年的11.1亿元增长18倍多。规模以上企业116个,总产值172.4亿元。市内四区各方,高层建筑耸峙,最高的达到45层;六车道、八车道的宽广马路通向四面八方;市政设施配套:公共交通发达。一个全新型的首府大城市展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
呼和浩特市60年的巨变,主要还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高楼大厦的兴建,马路的拓宽、伸展和铺装,市政设施的配套,大型工业的发展,公共交通的发达,都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事。
1961年我从北京人民日报社调来,
刚到内蒙古日报,住两间土房,睡土炕,用手压井水,吃的穿的和部分日用品如洗脸盆,都是凭票供应,烧的引火柴凭本。煤到煤场去买,“有面子的没有面子,没面子的全是面子”(12)。像我这样没面子的买来煤面没法烧,只好到外面找些粘土,背回来用水和上,打成煤饼,等晾干了再砸成小块烧。每人一月半斤肉,还要排队买,从来没见过后臀肉。在会议上采访,不管是自治区召开的还是市里的会,只要会址在市,便不能在会上用餐,散了会赶紧往回跑,吃完饭连忙赶到会上去。逢年过节有补助,只给市内平均生活水平(15元)以下的。当年,每人发几尺布票,只够缝补破衣。各种票证一直沿用到80年代初才逐步取消。现在的年轻人,谁也不会知道改革开放前的生活艰苦。
那时一下火车,就见低矮的站房前,不大的站前广场外面,通道两边都是又脏又乱的树林。过了铁道,临街都是低矮的小商店,比不上南方的县城。市中心的新华广场周围房屋很少,东面的巴彦塔拉饭店店址,直到1974年开工建店前,还是高低不平的土丘,东南角上几间土墙土顶的平房,墙面还画了大圈,据说是防狼的。现在,广场扩大到5.
工业方面,改革开放30年来,一些产品赶不上市场需求的企业被淘汰。跟上市场形势的大发展。如乳品企业,60年代筹建呼和浩特市乳品厂的时候,进口成套设备已经到货,生产能力日处理鲜奶20吨,就有人坚决反对。原因是奶源不足,就近没有发展奶牛养殖的条件。拖到1968年文化大革命开展3年,原有干部不能主事,才开工建厂。改革开放的春风一来,奇迹真的出现了。坐落在旧城西南角的回民奶食品厂,是个只有固定资产41万元,职工76名,利税不到5万元的小厂,产品销售不畅。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开拓市场,驾驭市场。1985年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购进最先进的设备,摆脱作坊式生产。1988年又从当时叫得很响的海拉尔乳品厂引进先进技术,迎合市场口味,开发新产品,很快占领呼和浩特市场,生产能力迅猛提高。1993年成立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闯出市区,面向全国,开拓市场。1994年9月,给夏季特别炎热的武汉市中小学生及部分市民赠送伊利系列雪糕100万支,一举占领武汉市场。在“让小利,得大利;让眼前利,得长远利”的思想指导下,打进北京大街小巷。到1998年,伊利有生产工人近万人,销售人员300多名,代销商3000多人。
2000年《内蒙古日报》草原春秋第631期,《内蒙古的122个中国之最》:“内蒙古伊利集团是全国最大的冰淇淋、雪糕生产企业,年产冷饮6万多吨。”这两种主要产品1996年就成为亚特兰大奥运会唯一特许食品;2008年又进入北京奥运会。伊利系列产品已经畅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500多个城市,包括最大城市上海和雪城拉萨。
在和林格尔崛起的蒙牛集团,很快像伊利一样,列入全国最大的乳品加工企业,成为呼和浩特市利税大户。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蒙牛集团马上赞助1000万元。这两大集团,年加工鲜奶近70万吨。这不仅是60年代筹建呼和浩特市乳品厂的时候,担心日处理鲜奶20吨的生产规模奶源不够的同志梦想不到的,而且是全国乳品工业人士也没有料到的。
现在,荒凉的盛乐古城,建起经济开发区,著名的蒙牛乳品生产基地就在区内。云中古城所在地托克托县,到2007年已建起(8×60)480万千瓦的大型火电发电厂。
回顾60年来,特别是近30年来,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各方面成就巨大,只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和其他城市一样出现过一些问题。国家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2006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成立50周年庆典大会上指出的:“城市创造机会的能力取决于多样性。”、“建筑物应该各色各样,年代和状况各不相同,应包括适当比例的老建筑……”。对于目前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贪大求洋,大拆大建倾向,仇保兴形容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自我毁灭机制”。“推到重来,喜新厌旧式的旧城改造政策,造成了大批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丧失和多样性的消亡。”很值得深思。
注释:
①当时我是内蒙古日报记者。
②因为双塔并立,取名双塔寺。1949年4月,解放军打太原,围城几个月,最后是从双塔寺攻破的。1937年11月,日本侵略军东北两路夹攻太原,也在双塔寺一带会师。所以我特别想去看看,因为与大炼钢铁无关,只好独自步行。
③那天没电,塔内的灯不亮,隔一段才有个小窗能投进点点光。
④钧窑是河南禹县宋金元三代的名窑生产的,因禹县属钧州所以称钧瓷。1957年,我在人民日报社任记者,到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会议采访,会上发的历代精品简介,就有钧瓷。
⑤故县钢铁厂是个小厂,太原钢铁是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水稻亩产13万斤”,“故钢赶太钢”都是人民日报登了的。那时我在人民日报社。“桑树上结苹果”是1960年到武山洛门文家寺村劳动锻炼时,村干部指着村前道旁桑树给我看,说是把苹果挂在桑树上,记者拍照当图片新闻。
⑥人们习惯称旧城,明朝赐名归化。今玉泉区老市区就是。
⑦人们习惯称新城,清代为巩固北部边防,供八旗兵驻防的,即今新城区旧市区。
⑧公元前300年左右
⑨386年改称魏,即北魏,398年才迁都大同。
⑩1973—1983年,我在内蒙古建委工作。到和林抗旱是党委宣传部长郭以青和干部处长陈起来带队的工作组。检查黄河灌溉工程是区市两级建委组织的。
⑪当时是亿元,一亿等于一万。
⑫两句都是前一个“面子”指人,就是与煤厂有关系的人,人家看你的面子给块煤。后一个“面子”指煤。
(作者: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