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
7月
1日 第二十五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开幕。
1~3日 第十三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利比亚海滨城市苏尔特举行。会议就加强非洲农业投入、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将非盟委员会提升为“非盟权力机构”等问题通过多项计划和决议。
2日 朝韩双方在朝鲜开城就开城工业园区问题举行第三次工作会谈,但没有取得成果。
□ 朝鲜在其东海岸发射了4枚短程导弹。
□ 2日至3日,以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为主题的世界卫生部长会议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举行。
3日 巴基斯坦一架军用直升机在其西北部地区因为技术故障坠毁,机上26名安全人员死亡。
□ 日本参议院全票通过《促进北方领土等问题解决特别措施法》修正案,首次将北方四岛规定为日本“固有领土”。
4日 以“全球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展望”为主题的全球智库峰会在北京闭幕。
□ 朝鲜向其东部海上连续发射了7枚导弹。
□ 洲国家组织特别会议决定中止洪都拉斯的成员资格。
5日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抵达罗马,开始对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
□ 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境外指挥、境内行动,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已经造成140多人死亡,800多人受伤,财产损失巨大。
□ 保加利亚举行议会选举,在野的欧洲发展公民党以近40%的得票率获胜。
6日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同来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会谈,双方打算将各自国家的核弹头削减一半,将各自核弹头的运载工具削减至500至1100件。
□ 联合国安理会就朝鲜近日发射导弹一事进行紧急磋商,但磋商未能通过任何正式书面文件。
□ 日本内阁会议决定,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对朝鲜采取加强金融限制等措施。
□ 6日至7日,为了发挥德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和调停作用,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访问以色列和叙利亚。
7日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新闻局在首都比什凯克宣布,总统巴基耶夫签署法令,批准了关于美国在马纳斯国际机场设立货物中转中心的政府间协议。
□ 洪都拉斯被罢免的总统塞拉亚和洪方临时政府同意哥斯达黎加总统阿里亚斯出任国际调解人。
8日 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墨西哥在意大利拉奎拉举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集体会晤,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挑战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等问题交换了看法。
□ 8日至10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在意大利拉奎拉举行。会议就全球经济形势、气候变化、非洲发展、粮食安全等多项全球性议题进行了磋商,取得了诸多共识。
9日 洪都拉斯被罢免的总统塞拉亚与洪临时总统米切莱蒂在哥斯达黎加总统阿里亚斯官邸进行首次对话,就解决洪宪政危机交换意见。
□ 伊拉克北部尼尼微省泰勒阿费尔镇发生连环爆炸案,至少造成42人死亡,70多人受伤。
10日 美国在上海签署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展合同,成为第240个正式确认参展上海世博会的参展方。
□ 10日至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西非国家加纳并在加纳议会发表演讲,呼吁非洲国家推进民主、改善人权;承诺美国将加强对非援助,更多地参与非洲事务。
11日 伊朗第一头克隆牛“波尼安娜”在伊朗中部城市伊斯法罕降生,这也是在整个中东地区成功降生的第一头克隆牛。
12日 5名被驻伊拉克美军扣押两年多的伊朗外交官返回德黑兰,在德黑兰机场受到热烈欢迎。
13日 土耳其与欧盟委员会代表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签署政府间协议,同意建设纳布科输气管道天然气项目。
□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首次访问南奥塞梯。
□ 美国军工企业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与美国空军签署合同,决定共同建立一套先进的太空垃圾跟踪系统,并拥有针对更多目标的处理能力。
□ 13日至14日,第十五届不结盟运动外长会议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涉及重要议题的文件和《沙姆沙伊赫宣言》。
15日 第十五届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开幕,来自100多个成员国的领导人或代表出席会议。
□ 伊朗一架图—154客机在距离德黑兰120公里的加兹温坠毁,168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罹难。
□ 新西兰南岛南部西海岸发生里氏7.8级地震。
□ 巴西、智利等南美国家的卫生部长以及泛美卫生组织代表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会议,商讨共同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措施。
□ “奋进”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开始为期16天的太空之旅。
16日 印度总理辛格与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短暂会晤。
□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慕尼黑会晤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以及伊朗和朝鲜半岛核问题交换看法。
□ 联合国安理会朝鲜制裁委员会公布了新的制裁朝鲜具体措施。
17日 巴基斯坦最高法院驳回了地方法院在2000年对前总理纳瓦兹·谢里夫的审判,为谢里夫竞选公职扫清了最后障碍。
□ 日本内阁会议批准了2009年《防卫白皮书》,强调必须采取行动应对东北亚的局势变化。
□ 布隆迪、卢旺达和刚果(金)三国在刚果(金)戈马市举行国防部长会议,就加强军事合作达成协议。
□ 印尼首都雅加达的万豪酒店和丽思卡尔顿酒店先后发生爆炸事件,共造成9人死亡,61人受伤。
□ 17日至20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问印度。双方签署《新技术保护协议》、《终端用户监督协议》和《民用核合作协议》等多个重要协议。
18日 洪都拉斯政治危机第二轮国际调解对话在哥斯达黎加进行。中间调解人哥斯达黎加总统阿里亚斯提出的7点建议均被当事双方拒绝。
□ 日美两国外交与国防部门局长级安全保障磋商会议在东京召开,双方决定就美国向日本提供“核保护伞”等问题进行定期磋商。
□ 毛里塔尼亚开始总统选举,保卫共和国联盟主席穆罕默德·乌尔德·阿卜杜勒·阿齐兹赢得选举胜利。
19日 叙利亚外长穆阿利姆和俄罗斯总统中东问题特使、副外长萨尔塔诺夫在大马士革举行会谈,讨论了中东局势和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等问题。
□ 北约的一架米格—8型直升机在阿富汗南部坎大哈省的北约空军基地起飞时坠毁,造成机上16人死亡。
20日 第四十二届东盟外长会议在泰国普吉岛举行。会议就东盟共同体建设和东盟对外关系等问题达成共识。
□ 冰岛政府宣布,向在去年10月被接管的3家主要银行注资2700亿冰岛克朗(约合21亿美元),届时各家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将符合国际标准。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了2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SDR)分配草案,以补充成员国的外汇储备,帮助各国度过金融危机。
21日 日本众议院正式宣告解散,麻生太郎首相随后召集临时内阁会议,正式决定举行众议院选举。
□ 以色列外长利伯曼开始对巴西、阿根廷、秘鲁和哥伦比亚为期10天的访问。他此行试图说服拉美国家注意来自伊朗的威胁,并在伊朗核计划上采取更强硬立场。
□ 21日至22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十五届经济部长会议在新加坡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APEC经济复苏的长期政策。
22日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泰国普吉与东盟国家外长签署了美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文件。
□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会见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奥巴马表示美国不谋求在伊拉克建立军事基地,并将按照承诺于2011年年底从伊拉克撤出全部美军。
□ 中国发生本世纪最为壮观的一次日全食天象,境内能够观测到的全食时间最长达到6分1秒,是本世纪最长的一次日全食。
23日 吉尔吉斯斯坦举行第五次总统选举,包括现任总统巴基耶夫在内的6名候选人参加竞选。
□ 印度尼西亚选举委员会宣布,现任总统苏西洛获得60.8%的选票,蝉联印尼总统。
□ 23日至24日,第三十七届南方共同市场(南共市)首脑会议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举行。会议就解决南共市内部贸易争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甲型流感疫情以及推动南共市经济和社会一体化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讨论。
24日 伊朗阿利亚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在东北部城市马什哈德降落时滑出跑道,造成17人死亡、21人受伤。
25日 伊拉克库尔德地区举行地方选举,现任库尔德自治区领导人巴尔扎尼获得69.57%的选票,赢得连任。此次选举将对地方自治政府与党中央政府关系、库尔德民族命运以及周边国家库尔德地区的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备受关注。
□ 25日至26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访问越南。
□ 25日至27日,美国负责中东和北非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杰弗里·费尔特曼访问利比亚,就加强反恐合作与协调达成一致。
26日 为期一周的第九十四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波兰东部城市比亚韦斯托克开幕。
□ 美国中东问题特使米切尔抵达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与叙利亚总统巴沙尔举行了会谈。
□ 尼日利亚西北部包奇州首府包奇市发生武装骚乱,造成150多人丧生,百余人受伤。
27日 为期两天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华盛顿开幕,对话主要涉及中美关系、国际和地区问题、全球性问题等3方面的议题。
□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抵达耶路撒冷,开始对以色列进行访问并与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和防长巴拉克举行会晤。
□ 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发表谈话,重申朝鲜不参加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立场,并认为还有其他解决目前问题地对话方式。
28日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通过电视直播,宣布冻结与哥伦比亚的外交和贸易关系,并撤回包括大使在内的高级外交官员。
29日 法国空军参谋长斯特凡·阿布里亚尔将军被任命为北约盟军军事改革司令部司令,以接替将于
□ 美国微软公司和雅虎公司宣布达成在互联网搜索和广告业务方面的合作协议。
30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到访的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在华盛顿举行会谈。
□ 30日至31日,二十国集团匹兹堡峰会首次协调人会议在华盛顿举行,与会各方就当前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未来经济增长模式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 30日至
□ 31日至
8月
1日 马达加斯加各主要政党在首都塔那那利佛草签了过渡宪章。
□ 索马里过渡议会投票否决了索过渡政府与肯尼亚签订的有关大陆架划界协议。
2日 巴基耶夫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宣誓就任新一届总统。
□ 由法国国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参照中心和法国鲁昂大学医学中心共同领导的病毒学研究组对外宣布,他们成功辨认出1型艾滋病毒(HIV—1)的一个新变种,这种新型病毒与以往的艾滋病病毒都不一样,其基因构成与猿类免疫缺陷病毒(SIV)十分相似。
3日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正式批准了艾哈迈迪—内贾德为伊朗第十届总统。
□ 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签署法令,宣布在前总统穆沙拉夫2007年11月实行紧急状态后宣誓就职的76名法官自即日起不再行使法官职权。
4日 阿曼苏丹卡布斯·本·赛义德访问伊朗,并在德黑兰同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和总统内贾德分别进行了会谈。
□ 为推动释放被扣的两名美国记者,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对朝鲜进行私人了访问。
□ 尼日尔宪法修正案获得全民公投通过。新宪法修正案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选连任。
□ 4日至6日,哥伦比亚总统乌里韦对秘鲁、智利、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展开“旋风式”访问,向各国通报美国准备在哥伦比亚建立军事基地的情况。
□ 4日至6日,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第六次代表大会在约旦河西岸城市伯利恒举行,大会将选举法塔赫新领导人、修订法塔赫行动纲领和调整对以色列的政策。
□ 4日至12日,第二十七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举行。
5日 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开始对肯尼亚、南非、安哥拉、刚果(金)、尼日利亚、利比里亚和佛得角等非洲七国进行历时11天的访问。
□ 5日至6日,第四十届太平洋岛国论坛领导人会议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市举行。会议讨论了有关国际金融危机、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
6日 俄罗斯总理普京与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在土首都安卡拉签署两国在天然气和石油领域合作的协议。
□ 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了索尼娅·索托马约尔担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提名。索尼娅·索托马约尔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拉美裔最高法院大法官、第三位担任这一职务的女性。
7日 韩国和印度在首尔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
8日 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第六次代表大会在约旦河西岸城市伯利恒通过决议,阿巴斯将继续担任法塔赫领导人。
□ 法国驻毛里塔尼亚大使馆遭到自杀式爆炸袭击,两名法国使馆人员受轻伤。
□ 伊朗革命法院对被指控与伊总统选举后骚乱有关的法国女学者克洛蒂尔德·赖斯以及英法两国驻伊朗使馆的两名当地雇员进行了审讯。
9日 马达加斯加各政治派别在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举行权力分享谈判,签署和解协议并就过渡期各项工作达成一致。
□ 9日至10日,第五届北美峰会在墨西哥瓜达拉哈拉举行,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领导人就加快经济复苏、应对甲型H1N1流感、洪都拉斯局势等问题进行了磋商。
10日 韩国现代集团董事长玄贞恩应朝鲜亚太和平委员会的邀请,抵达平壤开始对朝鲜进行访问。
□ 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和首都巴格达连续发生汽车炸弹爆炸事件,已造成至少47人死亡,超过200人受伤。
□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开始对乌干达、卢旺达和刚果(金)等非洲三国的访问。
□ 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在首都基多宣誓就职。
□ 第三届南美洲国家联盟首脑会议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举行。会议呼吁加强区域一体化,避免外国军事势力在该地区的存在。
□ 10日至14日,2009年第三次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会议在德国波恩举行。
11日 因涉嫌参与伊朗总统选举后骚乱而被扣留的法国驻伊朗使馆女雇员纳扎克·阿夫沙尔被伊朗当局释放。
□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通过视频博客发布了致乌克兰总统尤先科的公开信,强烈批评尤先科所推行的内外政策“脱离了对俄友好和发展伙伴关系的原则”。
12日 阿尔及利亚、马里、毛里塔尼亚和尼日尔四国武装部队参谋长在阿尔及利亚塔曼盖塞特省举行会议,决定对撒哈拉地区恐怖组织发动军事清剿行动。
□ 美军党中央司令部迈克尔·莫勒将军率领的美国军事代表团抵达叙首都大马士革,并与叙官员举行了会谈,
□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决定将基准利率继续维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
□ 国际田联在柏林对抢跑规则作出重大调整,从
13日 朝鲜释放了因“诽谤朝鲜体制”并“煽动朝鲜女工叛逃”罪名被扣留的开城工业园区韩国职员刘成振。
□ 13日至14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访问古巴,并与古巴革命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进行了会晤。
14日 哥伦比亚与美国结束了旨在加强安全与防卫合作的双边军事协议谈判,协议文本将提交两国政府审查并签署。
□ 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俄罗斯,并在黑海沿岸城市索契与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举行了会谈。
15日 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与东盟10国经贸部长在泰国首都曼谷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
□ 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大将在首都内比都会见近10年来首位来访的美国参议员吉姆·韦布。
□ 北约驻阿富汗部队总部门口发生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事件,造成90多人死伤。
16日 第四十一届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经贸部长系列会议在曼谷闭幕。
□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在平壤会见韩国现代集团董事长玄贞恩一行。
□ 伊朗当局有条件释放了涉嫌参与伊朗总统选举骚乱的法国女学者克洛蒂尔德·赖斯。
□ 牙买加人博尔特在柏林第十二届田径世锦赛上创造了新的男子百米世界纪录:9秒58!
17日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前往美国访问,埃美双方领导人将重点讨论中东和平进程等问题。
□ 俄罗斯最大的水电站———萨彦—舒申斯克水电站发生事故,已造成8人死亡,14人受伤,67人失踪。
□ 韩美开始在韩国举行为期11天的“乙支自由卫士”联合军事演习,此次演习是假定“有外敌入侵韩国的防御性演习”。
□ 巴西总统卢拉在巴西利亚与到访的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会晤,就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加强两国贸易往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18日 韩国前总统金大中病逝,享年85岁。
□ 格鲁吉亚完成退出独联体的手续,正式退出独联体。
□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黑海沿岸城市索契与到访的以色列总统佩雷斯举行会晤。
□ 伊拉克总理马利基访问叙利亚并与叙利亚总理奥特里举行会谈,双方宣布成立高官战略合作委员会。
□ 18日至23日,俄罗斯第九届国际航空航天展在莫斯科郊外的小城茹科夫斯基举行。
19日 伊拉克巴格达市中心发生两起爆炸事件,已造成658人死伤。
□ 巴拿马政府开始陆续向中美洲议会各成员国递交申请,正式要求退出该区域性国际组织。
□ 加拿大总理哈珀在北冰洋东部海域巴芬岛观摩代号为“北极熊”的军事演习,借此向美国、俄罗斯等国发出对北极主权的强烈信号。
20日 英国苏格兰司法部长麦卡斯基尔宣布,释放因制造洛克比空难而在英国服刑的利比亚特工迈格拉希。
□ 美国助理国务卿克劳利在美国国务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只有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框架内,美国才愿意同朝鲜举行双边会晤。
□ 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站之一———利伯罗泽太阳能电站在德国东部勃兰登堡州的小镇图尔诺—普莱拉克落成,电站峰值功率为5.279万千瓦。
21日 雅典北部的马拉松等地发生森林大火,强大的火头有80公里宽,最近的火头距雅典市区仅有15公里。
23日 韩国总统李明博在总统府与来韩吊唁前总统金大中的朝鲜吊唁团举行会谈。
□ 2009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在日本东京落下帷幕。巴西队夺得冠军,中国队排名第五。
25日 以色列战机空袭加沙地带,造成4名巴勒斯坦人死亡,2人失踪。
□“2009年欧洲—亚洲全明星乒乓球对抗赛(亚洲站)”在北京市月坛体育馆拉开战幕。
□ 韩国首枚火箭“罗老”号发射取得部分成功。
□ 25日至26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访问蒙古国,双方签署了《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宣言》。
26日 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快速反应部队开始为期两个月的综合演习,演习主要目的在于演练其反应能力,寻求通过联合行动消除针对集安组织成员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威胁。
□ 26日至28日,以“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信息技术论坛在越南首都河内越南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 26日至28日,以“实现无核武器世界的新决心与新行动”为主题的联合国裁军会议在日本新潟市举行。
□ 26日至28日,朝韩红十字会在金刚山会谈,双方协商决定,于
27日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柏林会谈后表示,他本人愿意与巴勒斯坦举行不设前提条件的会谈。
□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俄海滨城市索契举行会晤。
28日 南美洲国家联盟在阿根廷巴里洛切市举行特别首脑会议,商讨应对哥伦比亚和美国加强军事合作引发的地区紧张局势。
□ 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维也纳就伊朗核问题发表报告,认为核查人员在伊朗核查工作的条件得到改善,但伊朗仍未能与该机构进行足够合作。
□ “发现”号航天飞机从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发射升空。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配置的相当于2500亿美元的特别提款权(SDR)正式生效。
□ 英国首相布朗在唐宁街10号同来访的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举行会谈,重点讨论反恐问题。
29日 朝鲜在韩朝海上分界线附近向韩国移交了被扣留的韩国“800沿岸”号渔船及4名船员。
30日 日本第四十五届众议院选举开始投票并计票。
□ 中非国家加蓬举行总统选举投票,包括前总统邦戈的儿子阿里·邦戈在内的18位候选人参与了最后的角逐。
31日 第四十五届日本国会众议院选举计票结果显示,在众院全部480个议席中,民主党获得超过300个席位,自民党仅获得110多个席位。
□ 非洲联盟(非盟)解决冲突特别首脑会议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闭幕,会议就解决非洲地区的诸多冲突商讨了对策,并通过《的黎波里宣言》。
□ 世界贸易组织就巴西和美国之间持续多年的棉花补贴争端案作出最后裁决,认定美国为其国内棉农提供巨额补贴的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的相关贸易规则,批准巴西对美国实施制裁措施。
(作者: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委政策研究室)
7月
1日 第二十五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开幕。
1~3日 第十三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利比亚海滨城市苏尔特举行。会议就加强非洲农业投入、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将非盟委员会提升为“非盟权力机构”等问题通过多项计划和决议。
2日 朝韩双方在朝鲜开城就开城工业园区问题举行第三次工作会谈,但没有取得成果。
□ 朝鲜在其东海岸发射了4枚短程导弹。
□ 2日至3日,以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为主题的世界卫生部长会议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举行。
3日 巴基斯坦一架军用直升机在其西北部地区因为技术故障坠毁,机上26名安全人员死亡。
□ 日本参议院全票通过《促进北方领土等问题解决特别措施法》修正案,首次将北方四岛规定为日本“固有领土”。
4日 以“全球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展望”为主题的全球智库峰会在北京闭幕。
□ 朝鲜向其东部海上连续发射了7枚导弹。
□ 洲国家组织特别会议决定中止洪都拉斯的成员资格。
5日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抵达罗马,开始对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
□ 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境外指挥、境内行动,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已经造成140多人死亡,800多人受伤,财产损失巨大。
□ 保加利亚举行议会选举,在野的欧洲发展公民党以近40%的得票率获胜。
6日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同来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会谈,双方打算将各自国家的核弹头削减一半,将各自核弹头的运载工具削减至500至1100件。
□ 联合国安理会就朝鲜近日发射导弹一事进行紧急磋商,但磋商未能通过任何正式书面文件。
□ 日本内阁会议决定,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对朝鲜采取加强金融限制等措施。
□ 6日至7日,为了发挥德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和调停作用,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访问以色列和叙利亚。
7日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新闻局在首都比什凯克宣布,总统巴基耶夫签署法令,批准了关于美国在马纳斯国际机场设立货物中转中心的政府间协议。
□ 洪都拉斯被罢免的总统塞拉亚和洪方临时政府同意哥斯达黎加总统阿里亚斯出任国际调解人。
8日 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墨西哥在意大利拉奎拉举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集体会晤,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挑战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等问题交换了看法。
□ 8日至10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在意大利拉奎拉举行。会议就全球经济形势、气候变化、非洲发展、粮食安全等多项全球性议题进行了磋商,取得了诸多共识。
9日 洪都拉斯被罢免的总统塞拉亚与洪临时总统米切莱蒂在哥斯达黎加总统阿里亚斯官邸进行首次对话,就解决洪宪政危机交换意见。
□ 伊拉克北部尼尼微省泰勒阿费尔镇发生连环爆炸案,至少造成42人死亡,70多人受伤。
10日 美国在上海签署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展合同,成为第240个正式确认参展上海世博会的参展方。
□ 10日至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西非国家加纳并在加纳议会发表演讲,呼吁非洲国家推进民主、改善人权;承诺美国将加强对非援助,更多地参与非洲事务。
11日 伊朗第一头克隆牛“波尼安娜”在伊朗中部城市伊斯法罕降生,这也是在整个中东地区成功降生的第一头克隆牛。
12日 5名被驻伊拉克美军扣押两年多的伊朗外交官返回德黑兰,在德黑兰机场受到热烈欢迎。
13日 土耳其与欧盟委员会代表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签署政府间协议,同意建设纳布科输气管道天然气项目。
□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首次访问南奥塞梯。
□ 美国军工企业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与美国空军签署合同,决定共同建立一套先进的太空垃圾跟踪系统,并拥有针对更多目标的处理能力。
□ 13日至14日,第十五届不结盟运动外长会议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涉及重要议题的文件和《沙姆沙伊赫宣言》。
15日 第十五届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开幕,来自100多个成员国的领导人或代表出席会议。
□ 伊朗一架图—154客机在距离德黑兰120公里的加兹温坠毁,168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罹难。
□ 新西兰南岛南部西海岸发生里氏7.8级地震。
□ 巴西、智利等南美国家的卫生部长以及泛美卫生组织代表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会议,商讨共同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措施。
□ “奋进”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开始为期16天的太空之旅。
16日 印度总理辛格与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短暂会晤。
□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慕尼黑会晤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以及伊朗和朝鲜半岛核问题交换看法。
□ 联合国安理会朝鲜制裁委员会公布了新的制裁朝鲜具体措施。
17日 巴基斯坦最高法院驳回了地方法院在2000年对前总理纳瓦兹·谢里夫的审判,为谢里夫竞选公职扫清了最后障碍。
□ 日本内阁会议批准了2009年《防卫白皮书》,强调必须采取行动应对东北亚的局势变化。
□ 布隆迪、卢旺达和刚果(金)三国在刚果(金)戈马市举行国防部长会议,就加强军事合作达成协议。
□ 印尼首都雅加达的万豪酒店和丽思卡尔顿酒店先后发生爆炸事件,共造成9人死亡,61人受伤。
□ 17日至20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问印度。双方签署《新技术保护协议》、《终端用户监督协议》和《民用核合作协议》等多个重要协议。
18日 洪都拉斯政治危机第二轮国际调解对话在哥斯达黎加进行。中间调解人哥斯达黎加总统阿里亚斯提出的7点建议均被当事双方拒绝。
□ 日美两国外交与国防部门局长级安全保障磋商会议在东京召开,双方决定就美国向日本提供“核保护伞”等问题进行定期磋商。
□ 毛里塔尼亚开始总统选举,保卫共和国联盟主席穆罕默德·乌尔德·阿卜杜勒·阿齐兹赢得选举胜利。
19日 叙利亚外长穆阿利姆和俄罗斯总统中东问题特使、副外长萨尔塔诺夫在大马士革举行会谈,讨论了中东局势和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等问题。
□ 北约的一架米格—8型直升机在阿富汗南部坎大哈省的北约空军基地起飞时坠毁,造成机上16人死亡。
20日 第四十二届东盟外长会议在泰国普吉岛举行。会议就东盟共同体建设和东盟对外关系等问题达成共识。
□ 冰岛政府宣布,向在去年10月被接管的3家主要银行注资2700亿冰岛克朗(约合21亿美元),届时各家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将符合国际标准。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了2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SDR)分配草案,以补充成员国的外汇储备,帮助各国度过金融危机。
21日 日本众议院正式宣告解散,麻生太郎首相随后召集临时内阁会议,正式决定举行众议院选举。
□ 以色列外长利伯曼开始对巴西、阿根廷、秘鲁和哥伦比亚为期10天的访问。他此行试图说服拉美国家注意来自伊朗的威胁,并在伊朗核计划上采取更强硬立场。
□ 21日至22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十五届经济部长会议在新加坡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APEC经济复苏的长期政策。
22日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泰国普吉与东盟国家外长签署了美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文件。
□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会见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奥巴马表示美国不谋求在伊拉克建立军事基地,并将按照承诺于2011年年底从伊拉克撤出全部美军。
□ 中国发生本世纪最为壮观的一次日全食天象,境内能够观测到的全食时间最长达到6分1秒,是本世纪最长的一次日全食。
23日 吉尔吉斯斯坦举行第五次总统选举,包括现任总统巴基耶夫在内的6名候选人参加竞选。
□ 印度尼西亚选举委员会宣布,现任总统苏西洛获得60.8%的选票,蝉联印尼总统。
□ 23日至24日,第三十七届南方共同市场(南共市)首脑会议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举行。会议就解决南共市内部贸易争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甲型流感疫情以及推动南共市经济和社会一体化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讨论。
24日 伊朗阿利亚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在东北部城市马什哈德降落时滑出跑道,造成17人死亡、21人受伤。
25日 伊拉克库尔德地区举行地方选举,现任库尔德自治区领导人巴尔扎尼获得69.57%的选票,赢得连任。此次选举将对地方自治政府与党中央政府关系、库尔德民族命运以及周边国家库尔德地区的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备受关注。
□ 25日至26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访问越南。
□ 25日至27日,美国负责中东和北非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杰弗里·费尔特曼访问利比亚,就加强反恐合作与协调达成一致。
26日 为期一周的第九十四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波兰东部城市比亚韦斯托克开幕。
□ 美国中东问题特使米切尔抵达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与叙利亚总统巴沙尔举行了会谈。
□ 尼日利亚西北部包奇州首府包奇市发生武装骚乱,造成150多人丧生,百余人受伤。
27日 为期两天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华盛顿开幕,对话主要涉及中美关系、国际和地区问题、全球性问题等3方面的议题。
□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抵达耶路撒冷,开始对以色列进行访问并与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和防长巴拉克举行会晤。
□ 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发表谈话,重申朝鲜不参加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立场,并认为还有其他解决目前问题地对话方式。
28日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通过电视直播,宣布冻结与哥伦比亚的外交和贸易关系,并撤回包括大使在内的高级外交官员。
29日 法国空军参谋长斯特凡·阿布里亚尔将军被任命为北约盟军军事改革司令部司令,以接替将于
□ 美国微软公司和雅虎公司宣布达成在互联网搜索和广告业务方面的合作协议。
30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到访的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在华盛顿举行会谈。
□ 30日至31日,二十国集团匹兹堡峰会首次协调人会议在华盛顿举行,与会各方就当前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未来经济增长模式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 30日至
□ 31日至
8月
1日 马达加斯加各主要政党在首都塔那那利佛草签了过渡宪章。
□ 索马里过渡议会投票否决了索过渡政府与肯尼亚签订的有关大陆架划界协议。
2日 巴基耶夫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宣誓就任新一届总统。
□ 由法国国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参照中心和法国鲁昂大学医学中心共同领导的病毒学研究组对外宣布,他们成功辨认出1型艾滋病毒(HIV—1)的一个新变种,这种新型病毒与以往的艾滋病病毒都不一样,其基因构成与猿类免疫缺陷病毒(SIV)十分相似。
3日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正式批准了艾哈迈迪—内贾德为伊朗第十届总统。
□ 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签署法令,宣布在前总统穆沙拉夫2007年11月实行紧急状态后宣誓就职的76名法官自即日起不再行使法官职权。
4日 阿曼苏丹卡布斯·本·赛义德访问伊朗,并在德黑兰同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和总统内贾德分别进行了会谈。
□ 为推动释放被扣的两名美国记者,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对朝鲜进行私人了访问。
□ 尼日尔宪法修正案获得全民公投通过。新宪法修正案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选连任。
□ 4日至6日,哥伦比亚总统乌里韦对秘鲁、智利、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展开“旋风式”访问,向各国通报美国准备在哥伦比亚建立军事基地的情况。
□ 4日至6日,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第六次代表大会在约旦河西岸城市伯利恒举行,大会将选举法塔赫新领导人、修订法塔赫行动纲领和调整对以色列的政策。
□ 4日至12日,第二十七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举行。
5日 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开始对肯尼亚、南非、安哥拉、刚果(金)、尼日利亚、利比里亚和佛得角等非洲七国进行历时11天的访问。
□ 5日至6日,第四十届太平洋岛国论坛领导人会议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市举行。会议讨论了有关国际金融危机、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
6日 俄罗斯总理普京与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在土首都安卡拉签署两国在天然气和石油领域合作的协议。
□ 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了索尼娅·索托马约尔担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提名。索尼娅·索托马约尔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拉美裔最高法院大法官、第三位担任这一职务的女性。
7日 韩国和印度在首尔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
8日 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第六次代表大会在约旦河西岸城市伯利恒通过决议,阿巴斯将继续担任法塔赫领导人。
□ 法国驻毛里塔尼亚大使馆遭到自杀式爆炸袭击,两名法国使馆人员受轻伤。
□ 伊朗革命法院对被指控与伊总统选举后骚乱有关的法国女学者克洛蒂尔德·赖斯以及英法两国驻伊朗使馆的两名当地雇员进行了审讯。
9日 马达加斯加各政治派别在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举行权力分享谈判,签署和解协议并就过渡期各项工作达成一致。
□ 9日至10日,第五届北美峰会在墨西哥瓜达拉哈拉举行,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领导人就加快经济复苏、应对甲型H1N1流感、洪都拉斯局势等问题进行了磋商。
10日 韩国现代集团董事长玄贞恩应朝鲜亚太和平委员会的邀请,抵达平壤开始对朝鲜进行访问。
□ 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和首都巴格达连续发生汽车炸弹爆炸事件,已造成至少47人死亡,超过200人受伤。
□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开始对乌干达、卢旺达和刚果(金)等非洲三国的访问。
□ 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在首都基多宣誓就职。
□ 第三届南美洲国家联盟首脑会议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举行。会议呼吁加强区域一体化,避免外国军事势力在该地区的存在。
□ 10日至14日,2009年第三次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会议在德国波恩举行。
11日 因涉嫌参与伊朗总统选举后骚乱而被扣留的法国驻伊朗使馆女雇员纳扎克·阿夫沙尔被伊朗当局释放。
□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通过视频博客发布了致乌克兰总统尤先科的公开信,强烈批评尤先科所推行的内外政策“脱离了对俄友好和发展伙伴关系的原则”。
12日 阿尔及利亚、马里、毛里塔尼亚和尼日尔四国武装部队参谋长在阿尔及利亚塔曼盖塞特省举行会议,决定对撒哈拉地区恐怖组织发动军事清剿行动。
□ 美军党中央司令部迈克尔·莫勒将军率领的美国军事代表团抵达叙首都大马士革,并与叙官员举行了会谈,
□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决定将基准利率继续维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
□ 国际田联在柏林对抢跑规则作出重大调整,从
13日 朝鲜释放了因“诽谤朝鲜体制”并“煽动朝鲜女工叛逃”罪名被扣留的开城工业园区韩国职员刘成振。
□ 13日至14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访问古巴,并与古巴革命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进行了会晤。
14日 哥伦比亚与美国结束了旨在加强安全与防卫合作的双边军事协议谈判,协议文本将提交两国政府审查并签署。
□ 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俄罗斯,并在黑海沿岸城市索契与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举行了会谈。
15日 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与东盟10国经贸部长在泰国首都曼谷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
□ 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大将在首都内比都会见近10年来首位来访的美国参议员吉姆·韦布。
□ 北约驻阿富汗部队总部门口发生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事件,造成90多人死伤。
16日 第四十一届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经贸部长系列会议在曼谷闭幕。
□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在平壤会见韩国现代集团董事长玄贞恩一行。
□ 伊朗当局有条件释放了涉嫌参与伊朗总统选举骚乱的法国女学者克洛蒂尔德·赖斯。
□ 牙买加人博尔特在柏林第十二届田径世锦赛上创造了新的男子百米世界纪录:9秒58!
17日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前往美国访问,埃美双方领导人将重点讨论中东和平进程等问题。
□ 俄罗斯最大的水电站———萨彦—舒申斯克水电站发生事故,已造成8人死亡,14人受伤,67人失踪。
□ 韩美开始在韩国举行为期11天的“乙支自由卫士”联合军事演习,此次演习是假定“有外敌入侵韩国的防御性演习”。
□ 巴西总统卢拉在巴西利亚与到访的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会晤,就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加强两国贸易往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18日 韩国前总统金大中病逝,享年85岁。
□ 格鲁吉亚完成退出独联体的手续,正式退出独联体。
□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黑海沿岸城市索契与到访的以色列总统佩雷斯举行会晤。
□ 伊拉克总理马利基访问叙利亚并与叙利亚总理奥特里举行会谈,双方宣布成立高官战略合作委员会。
□ 18日至23日,俄罗斯第九届国际航空航天展在莫斯科郊外的小城茹科夫斯基举行。
19日 伊拉克巴格达市中心发生两起爆炸事件,已造成658人死伤。
□ 巴拿马政府开始陆续向中美洲议会各成员国递交申请,正式要求退出该区域性国际组织。
□ 加拿大总理哈珀在北冰洋东部海域巴芬岛观摩代号为“北极熊”的军事演习,借此向美国、俄罗斯等国发出对北极主权的强烈信号。
20日 英国苏格兰司法部长麦卡斯基尔宣布,释放因制造洛克比空难而在英国服刑的利比亚特工迈格拉希。
□ 美国助理国务卿克劳利在美国国务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只有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框架内,美国才愿意同朝鲜举行双边会晤。
□ 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站之一———利伯罗泽太阳能电站在德国东部勃兰登堡州的小镇图尔诺—普莱拉克落成,电站峰值功率为5.279万千瓦。
21日 雅典北部的马拉松等地发生森林大火,强大的火头有80公里宽,最近的火头距雅典市区仅有15公里。
23日 韩国总统李明博在总统府与来韩吊唁前总统金大中的朝鲜吊唁团举行会谈。
□ 2009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在日本东京落下帷幕。巴西队夺得冠军,中国队排名第五。
25日 以色列战机空袭加沙地带,造成4名巴勒斯坦人死亡,2人失踪。
□“2009年欧洲—亚洲全明星乒乓球对抗赛(亚洲站)”在北京市月坛体育馆拉开战幕。
□ 韩国首枚火箭“罗老”号发射取得部分成功。
□ 25日至26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访问蒙古国,双方签署了《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宣言》。
26日 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快速反应部队开始为期两个月的综合演习,演习主要目的在于演练其反应能力,寻求通过联合行动消除针对集安组织成员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威胁。
□ 26日至28日,以“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信息技术论坛在越南首都河内越南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 26日至28日,以“实现无核武器世界的新决心与新行动”为主题的联合国裁军会议在日本新潟市举行。
□ 26日至28日,朝韩红十字会在金刚山会谈,双方协商决定,于
27日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柏林会谈后表示,他本人愿意与巴勒斯坦举行不设前提条件的会谈。
□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俄海滨城市索契举行会晤。
28日 南美洲国家联盟在阿根廷巴里洛切市举行特别首脑会议,商讨应对哥伦比亚和美国加强军事合作引发的地区紧张局势。
□ 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维也纳就伊朗核问题发表报告,认为核查人员在伊朗核查工作的条件得到改善,但伊朗仍未能与该机构进行足够合作。
□ “发现”号航天飞机从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发射升空。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配置的相当于2500亿美元的特别提款权(SDR)正式生效。
□ 英国首相布朗在唐宁街10号同来访的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举行会谈,重点讨论反恐问题。
29日 朝鲜在韩朝海上分界线附近向韩国移交了被扣留的韩国“800沿岸”号渔船及4名船员。
30日 日本第四十五届众议院选举开始投票并计票。
□ 中非国家加蓬举行总统选举投票,包括前总统邦戈的儿子阿里·邦戈在内的18位候选人参与了最后的角逐。
31日 第四十五届日本国会众议院选举计票结果显示,在众院全部480个议席中,民主党获得超过300个席位,自民党仅获得110多个席位。
□ 非洲联盟(非盟)解决冲突特别首脑会议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闭幕,会议就解决非洲地区的诸多冲突商讨了对策,并通过《的黎波里宣言》。
□ 世界贸易组织就巴西和美国之间持续多年的棉花补贴争端案作出最后裁决,认定美国为其国内棉农提供巨额补贴的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的相关贸易规则,批准巴西对美国实施制裁措施。
(作者: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委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