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9年  /  第一期
  • (专 稿)大科学家的少数民族情怀———读《钱学森书信》有感
  • 读完国防工业出版社精心推出的,中国人渴望已久的《钱学森书信》十卷本之后,面对老科学家直抒胸臆、遒劲俊逸、行云流水、亲笔书写的3000多封信,我们被其中对少数民族的高度关切和厚重挚爱深深地震撼了。

    原以为这套10卷本的书信集,主要是科学家之间地对话,关注的领域是艰深的抽象思维王国。没想到有一大半是我们能读懂的平凡人的交流,范围包括科学、艺术、经济、文化、生态、人才等等。通信人除了党中央领导、两院院士,还有基层科技人员、教师、编辑、记者、大学生等。特别令我们感动的是,这位享誉世界、赫赫有名的中国大科学家,拥有大中华、大历史、大文化、大经济的崭新视角,关注西部边疆,情系草原大漠。不但志在强国,而且心在富民,对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少数民族人才、少数民族未来给予了那么多关怀,倾注了那么多心血,真是血浓于水。

    从拜读书信我们知道,钱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与蒙古族包头市长乌杰、内蒙古日报记者巴拉吉尼玛亲切讨论哲学、人才问题,与藏族的平措旺杰平等对话,出谋划策;还与达斡尔族经济专家额尔敦布和同志坦诚交流,情同手足,充满温馨,等等。198866,他给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额尔敦布和同志复信:“522来信及大作《牧区‘白灾’及防灾对策》都收到,十分感谢!您汉语文用得这么好,而我对蒙古语、蒙古文却一语一文不懂,真比您差远了;蒙古族是我的兄弟民族,我真对不起您啊,请谅!”(第4P213

    钱老非常重视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199055,在给党中央民族学院教务处冯利同志的信中讲道:读了冯利和史波同志在《未来与发展》上发表的《我国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很受启发,“感到是一篇展望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的重要文章”。钱老深刻指出:“近年来我也一直在想,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其中有一项任务必须完成:55个兄弟民族的经济水平和文化素质都要与汉族相等,而决不能像现在,民族地区水平和素质一般都比汉族地区差。不但如此,各兄弟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发扬光大,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钱老强调:“社会主义中国是56个兄弟民族的中国。民族语言和文字就应受到尊重,在民族地区工作的汉族干部一定要精通该民族的语言文字。民族出版业要发展。在民族地区开会,会标一定要民族文字在上,汉文在下。”(第5P243-244

    199669,钱老给中国科协副主席刘恕的信中高兴地说:“这次大会(指中国科协第五次全委会)选出的16位副主席有3位女同志,约占五分之一,并有一位蒙古族的旭日干同志(注: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荣誉委员中也有一位藏族的强巴赤列(注:后也是全国科协副主席)。这都很好!大家重视女同志和我国少数民族了。”(第10P87

    钱老认为“西部地区是中国发展潜力所在”, 对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等西部地区、沙漠地区、高原地区的“开发要有新思路”。(第8P350)钱老1994818给地理科学家瞿宁淑教授的信中即提出了西部的交通先行问题:“中国西半部是待开发地区,铁路只有兰新线和兰州到格尔木线,这怎么够用!所以我建议中国地理学会组织一次学术会议专门讨论中国西半部的铁路交通建设问题。”(第7P172)他赞成专家的意见:“有必要修建一条穿过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南通印度,北接蒙古、苏联的大铁路,这条铁路大体在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与兰新线接轨形成中国西部的铁路大十字。”(第7P172

    19851021,钱老在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浦汉昕教授的信中明确提出组织力量及早研究青藏高原开发问题。他说:“青藏高原主要是藏族地区,面积近三百万平方公里,而每平方公里才一个多人口。很穷困,处于饥寒略好而未进入温饱。……我国地理工作者应该同各有关方面专业同志共同研究开发青藏高原问题。在21世纪,我们应该让这个地区的藏族人民大大发展,并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过上富裕的生活”;“现代科学技术要征服这个中国国内的‘南极洲’!”(第2P484-486199549,钱老读到报刊上《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事迹报道后,更认为科学开发西藏的阿里地区,实现孔繁森同志的遗愿是件大事。他在给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的专家田裕钊教授的信中要求:“我想地理科学领域有件大事要办:规划设计在下个世纪把青藏高原地区(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洲、四川阿坝藏族自治洲及甘南藏族自治洲)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21世纪的、世界最先进的‘高原乐土’”;“社会主义中国不该办这样一件事以示全世界人民,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吗?而且这也将彻底解决民族问题。”(第5P388-389)钱老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说要重视我国西半部的开发与建设就是政治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现在我又想:不但是团结我国少数民族共建社会主义中国的问题,而且我国的西半部的少数民族又与亚洲西部、亚洲东南部国家有民族、语言、文化的密切关系。所以中国西半部的社会主义建设搞好了,就为这些国家树立了楷模!”(第7P406

    作为钱老知识密集型产业、沙产业理论的孕育之地、试验之地、示范之地,钱老1984年以来用40多封书信,对内蒙古的战略规划、持续发展、优势产业、龙头企业、西部地位、科研试点,给予了十分具体的科学指导。直到94岁高龄,还在北京家中亲切接见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宗教委员会蒙古族副主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沙产业、草产业协会会长夏日,认真听取汇报,当面给予肯定。

    早在198468,钱老就应内蒙古日报科学副刊编辑郝诚之特约,给《内蒙古日报》撰写专论《草原、草业和新技术革命》(后《人民日报》全文转载),希望内蒙古重视13亿亩草原,“下决心抓好草业这件大事”。钱老在信中恳切地说:“一旦内蒙古带好这个头,全国的草原利用好了,草业兴旺发达起来,它对国家的贡献不会小于农业!”

    上个世纪60年代初,钱老参加我国火箭、导弹发射试验,在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河边的东风航天城基地工作过。他业余调查周边环境得到启发:“觉得沙漠戈壁不是完全不毛之地,关键是我们要经营,用科学技术来经营管理。”为此他向党中央提过发展知识密集型沙产业的建议。1995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有过如下批示:“钱学森同志和宋老(指宋平同志)提出,在我国西部戈壁沙漠发展沙产业,这些重要的理论和意见值得重视。一些地区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办好这件事不仅有经济意义,而且有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

    200212月,钱老在给内蒙古党委副书记杨利民和夏日同志的信中指出:“内蒙古的优势产业是什么?我认为就是沙产业和草产业,这是内蒙古新的经济增长点。只要内蒙古的同志紧紧抓住了这两大产业,真正建设成知识密集型的沙产业和草产业,内蒙古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内蒙古的生态环境也会得到改善。”现在,钱老在书信中阐述的沙产业、草产业思想,已在内蒙古开花结果,通过写进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十一五”规划,还将指导长远的发展。钱老20073月给《中国沙产业、草产业网》题词:“内蒙古各民族人民过去在‘两弹一星’事业上做出了贡献,现在又在沙产业和草产业上给全国带了个好头,做出了榜样。我希望他们在沙产业和草产业上继续做贡献,并把沙产业草产业推向全国去!”

    说心理话,读完《钱学森书信》后,除了突出感到钱老在众多领域的杰出理论贡献和直言不讳的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以外,就其在少数民族情怀方面,我们也感受多多,受益多多。老科学家关于尊重少数民族坚持民族平等、互助、友爱的思想,关于发扬光大各兄弟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关于西部地区开发要有新思路的思想,关于开发青藏高原、把青藏高原建设成为21世纪世界最先进的“高原乐土”的思想,关于利用好草原抓好草产业的思想,关于用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沙漠的思想,关于发展知识密集的农业型沙产业、草产业、林产业的思想,关于第六次产业革命的思想,以及联系群众、联系基层,关心边疆、关心少数民族、关心国家大事、关心21世纪发展的远大追求和崇高思想境界,都给我们以强烈的鞭策和极大地鼓舞与激励,我们要深入学习,认真宣传,坚决践行。

    总而言之,《钱学森书信》十卷本,真实地记载和体现了钱老的理论、思想、品格、作风和思想境界,是一部指导我们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经典巨著和思想宝库。我们生活、工作在民族地区的同志,一定不负老科学家的深情厚望,决心把钱老书信中的科学教诲与实践紧密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把西部建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绿色家园而努力奋斗。

    (作者:夏日 全国政协原常委、民族宗教委员会原副主任,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会长;

     郝诚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政协经济论坛》执行主编,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副会长)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专 稿)大科学家的少数民族情怀———读《钱学森书信》有感
  • 读完国防工业出版社精心推出的,中国人渴望已久的《钱学森书信》十卷本之后,面对老科学家直抒胸臆、遒劲俊逸、行云流水、亲笔书写的3000多封信,我们被其中对少数民族的高度关切和厚重挚爱深深地震撼了。

    原以为这套10卷本的书信集,主要是科学家之间地对话,关注的领域是艰深的抽象思维王国。没想到有一大半是我们能读懂的平凡人的交流,范围包括科学、艺术、经济、文化、生态、人才等等。通信人除了党中央领导、两院院士,还有基层科技人员、教师、编辑、记者、大学生等。特别令我们感动的是,这位享誉世界、赫赫有名的中国大科学家,拥有大中华、大历史、大文化、大经济的崭新视角,关注西部边疆,情系草原大漠。不但志在强国,而且心在富民,对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少数民族人才、少数民族未来给予了那么多关怀,倾注了那么多心血,真是血浓于水。

    从拜读书信我们知道,钱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与蒙古族包头市长乌杰、内蒙古日报记者巴拉吉尼玛亲切讨论哲学、人才问题,与藏族的平措旺杰平等对话,出谋划策;还与达斡尔族经济专家额尔敦布和同志坦诚交流,情同手足,充满温馨,等等。198866,他给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额尔敦布和同志复信:“522来信及大作《牧区‘白灾’及防灾对策》都收到,十分感谢!您汉语文用得这么好,而我对蒙古语、蒙古文却一语一文不懂,真比您差远了;蒙古族是我的兄弟民族,我真对不起您啊,请谅!”(第4P213

    钱老非常重视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199055,在给党中央民族学院教务处冯利同志的信中讲道:读了冯利和史波同志在《未来与发展》上发表的《我国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很受启发,“感到是一篇展望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的重要文章”。钱老深刻指出:“近年来我也一直在想,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其中有一项任务必须完成:55个兄弟民族的经济水平和文化素质都要与汉族相等,而决不能像现在,民族地区水平和素质一般都比汉族地区差。不但如此,各兄弟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发扬光大,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钱老强调:“社会主义中国是56个兄弟民族的中国。民族语言和文字就应受到尊重,在民族地区工作的汉族干部一定要精通该民族的语言文字。民族出版业要发展。在民族地区开会,会标一定要民族文字在上,汉文在下。”(第5P243-244

    199669,钱老给中国科协副主席刘恕的信中高兴地说:“这次大会(指中国科协第五次全委会)选出的16位副主席有3位女同志,约占五分之一,并有一位蒙古族的旭日干同志(注: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荣誉委员中也有一位藏族的强巴赤列(注:后也是全国科协副主席)。这都很好!大家重视女同志和我国少数民族了。”(第10P87

    钱老认为“西部地区是中国发展潜力所在”, 对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等西部地区、沙漠地区、高原地区的“开发要有新思路”。(第8P350)钱老1994818给地理科学家瞿宁淑教授的信中即提出了西部的交通先行问题:“中国西半部是待开发地区,铁路只有兰新线和兰州到格尔木线,这怎么够用!所以我建议中国地理学会组织一次学术会议专门讨论中国西半部的铁路交通建设问题。”(第7P172)他赞成专家的意见:“有必要修建一条穿过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南通印度,北接蒙古、苏联的大铁路,这条铁路大体在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与兰新线接轨形成中国西部的铁路大十字。”(第7P172

    19851021,钱老在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浦汉昕教授的信中明确提出组织力量及早研究青藏高原开发问题。他说:“青藏高原主要是藏族地区,面积近三百万平方公里,而每平方公里才一个多人口。很穷困,处于饥寒略好而未进入温饱。……我国地理工作者应该同各有关方面专业同志共同研究开发青藏高原问题。在21世纪,我们应该让这个地区的藏族人民大大发展,并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过上富裕的生活”;“现代科学技术要征服这个中国国内的‘南极洲’!”(第2P484-486199549,钱老读到报刊上《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事迹报道后,更认为科学开发西藏的阿里地区,实现孔繁森同志的遗愿是件大事。他在给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的专家田裕钊教授的信中要求:“我想地理科学领域有件大事要办:规划设计在下个世纪把青藏高原地区(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洲、四川阿坝藏族自治洲及甘南藏族自治洲)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21世纪的、世界最先进的‘高原乐土’”;“社会主义中国不该办这样一件事以示全世界人民,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吗?而且这也将彻底解决民族问题。”(第5P388-389)钱老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说要重视我国西半部的开发与建设就是政治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现在我又想:不但是团结我国少数民族共建社会主义中国的问题,而且我国的西半部的少数民族又与亚洲西部、亚洲东南部国家有民族、语言、文化的密切关系。所以中国西半部的社会主义建设搞好了,就为这些国家树立了楷模!”(第7P406

    作为钱老知识密集型产业、沙产业理论的孕育之地、试验之地、示范之地,钱老1984年以来用40多封书信,对内蒙古的战略规划、持续发展、优势产业、龙头企业、西部地位、科研试点,给予了十分具体的科学指导。直到94岁高龄,还在北京家中亲切接见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宗教委员会蒙古族副主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沙产业、草产业协会会长夏日,认真听取汇报,当面给予肯定。

    早在198468,钱老就应内蒙古日报科学副刊编辑郝诚之特约,给《内蒙古日报》撰写专论《草原、草业和新技术革命》(后《人民日报》全文转载),希望内蒙古重视13亿亩草原,“下决心抓好草业这件大事”。钱老在信中恳切地说:“一旦内蒙古带好这个头,全国的草原利用好了,草业兴旺发达起来,它对国家的贡献不会小于农业!”

    上个世纪60年代初,钱老参加我国火箭、导弹发射试验,在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河边的东风航天城基地工作过。他业余调查周边环境得到启发:“觉得沙漠戈壁不是完全不毛之地,关键是我们要经营,用科学技术来经营管理。”为此他向党中央提过发展知识密集型沙产业的建议。1995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有过如下批示:“钱学森同志和宋老(指宋平同志)提出,在我国西部戈壁沙漠发展沙产业,这些重要的理论和意见值得重视。一些地区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办好这件事不仅有经济意义,而且有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

    200212月,钱老在给内蒙古党委副书记杨利民和夏日同志的信中指出:“内蒙古的优势产业是什么?我认为就是沙产业和草产业,这是内蒙古新的经济增长点。只要内蒙古的同志紧紧抓住了这两大产业,真正建设成知识密集型的沙产业和草产业,内蒙古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内蒙古的生态环境也会得到改善。”现在,钱老在书信中阐述的沙产业、草产业思想,已在内蒙古开花结果,通过写进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十一五”规划,还将指导长远的发展。钱老20073月给《中国沙产业、草产业网》题词:“内蒙古各民族人民过去在‘两弹一星’事业上做出了贡献,现在又在沙产业和草产业上给全国带了个好头,做出了榜样。我希望他们在沙产业和草产业上继续做贡献,并把沙产业草产业推向全国去!”

    说心理话,读完《钱学森书信》后,除了突出感到钱老在众多领域的杰出理论贡献和直言不讳的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以外,就其在少数民族情怀方面,我们也感受多多,受益多多。老科学家关于尊重少数民族坚持民族平等、互助、友爱的思想,关于发扬光大各兄弟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关于西部地区开发要有新思路的思想,关于开发青藏高原、把青藏高原建设成为21世纪世界最先进的“高原乐土”的思想,关于利用好草原抓好草产业的思想,关于用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沙漠的思想,关于发展知识密集的农业型沙产业、草产业、林产业的思想,关于第六次产业革命的思想,以及联系群众、联系基层,关心边疆、关心少数民族、关心国家大事、关心21世纪发展的远大追求和崇高思想境界,都给我们以强烈的鞭策和极大地鼓舞与激励,我们要深入学习,认真宣传,坚决践行。

    总而言之,《钱学森书信》十卷本,真实地记载和体现了钱老的理论、思想、品格、作风和思想境界,是一部指导我们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经典巨著和思想宝库。我们生活、工作在民族地区的同志,一定不负老科学家的深情厚望,决心把钱老书信中的科学教诲与实践紧密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把西部建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绿色家园而努力奋斗。

    (作者:夏日 全国政协原常委、民族宗教委员会原副主任,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会长;

     郝诚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政协经济论坛》执行主编,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副会长)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