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9年  /  第一期
  • (专 稿)试述政府驻外办事处的历史沿革与新形势下的作用
  • 通过两年多在党中央党校党史专业研究生班的学习,使我对党的发展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毛泽东选集》(第4卷)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是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党的创立适应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人民选择的结果。考察学习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和发展,对我们认识党的历史发展会更加深刻。结合工作实际来学习党史,使自己对本职工作在党的不同时期的任务、地位和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就结合工作实际浅谈一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驻外办事处的作用:

    一、驻外办事处在党的不同时期的作用和变迁。

    要知道在新的形势下政府驻外办事处的作用,那就要了解党在不同时期设立办事处的目的和意义,它的任务和作用是什么?首先我认为各级地方政府设立驻外办事机构是根据党在不同时期形势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所以说各不同时期驻外办事处都是根据党在不同时期的路线、方针来确定办事处的工作目标。驻外办事处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1、创建和初步发展时期(1949年—1966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长期战乱和国民党政府剧烈通货膨胀政策的影响,作为社会经济运行的三大重要环节之一的商品流通,受到严重阻碍,城市商业的过度投入,城市之间的隔断,农村实物交换的盛行,说明新中国在取得战争胜利,人民币占领市场之后,恢复商业贸易,启动市场已经成为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恢复的关键,党和政府及时准确抓住这个关键问题,积极恢复和发展国内贸易。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总方针。各级政府均成立商业机构,通过商业流通连接生产与消费及各产业部门、各企业之间的桥梁,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458月内蒙古东部区解放,兴安盟西科前旗交易局成立。1946116东盟人民自治政府成立,当时为了加强粮食和布匹的采购,最早在黑龙江省的哈尔滨、齐齐哈尔两地设立了东蒙政府驻外办事处,负责办理黑龙江、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二省、区之间的商品流通工作。迄今为止这是我国解放初期最早设立的驻外办事处。194751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政府成立,是新中国成立前党中央第一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19479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政府主席乌兰夫对商业领导干部讲话时曾说“我认为,开展内蒙古工作,开展自治区工作,还必须大力开展贸易工作,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通过贸易工作,宣传党的主张、方针、政策,团结人民群众,教育人民群众,使广大人民从他们的切身利益中不断提高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提高政治觉悟”。1949115天津解放。此时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商业机构也正式成立,因天津从历史上讲是我国北方的轻工业重要城市,又是重要港口城市。内蒙古的经济发展还很落后,主要是以畜牧业为主,大量的工业产品需从外地调拨,其中内蒙古的商品物资70%以上靠从天津市调运。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与天津市的经济贸易关系日益密切,商品购销、代料加工、仓储运输等工作任务增多。自治区工商部、商业局及所属公司距天津路途较远,交通不便。因此需要有一个驻外机构统一负责沟通内蒙古与天津之间的贸易联系。据此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工商部、商业局在天津市设立了“驻天津办事处”。主要负责办理自治区商业系统交办的各类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采购、仓储运输、代料加工、各盟市驻津采购人员管理、自治区来津人员的接待服务、接待经批准转天津治病人员以及国拨物资的催、拨、调运等八项工作任务。在此期间自治区政府为了便于自治区与党中央工作的协调、联络,19493月在北京成立自治区驻北京办事处;为了开展东三盟在东北地区的经贸往来,在沈阳成立了自治区驻沈阳办事处;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在上海成立办事处。自治区驻天津办事处从1949年成立后到19684月这一时期,国家的经济体制完全处于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摸式,在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办事处承担了大量的商品物资调拨工作,完成了自治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重要任务。同时根据自治区制定的八项工作目标,完成了与驻地间的紧密协作、互相支援,来津人员的接待服务工作。为推动两区、市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

    2、“文革”时期各级地方政府驻外办事处被撤消

    1966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同年1227日,国务院(66)国秘字290号发电:国务院决定撤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驻京办事处。各办事处原有的必要业务,由省市自治区主管部门同党中央有关部门联系解决。当时在“极左”错误思潮的影响下,全国各地驻外办事处作为“特务”机构全部被撤消,自治区政府驻天津办事处于19684月撤消。原有房产交当地管理,人员全部撤回本地区。

    3、(1982年-1990年)恢复各级地方政府驻外办事处

      19781218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二次伟大转折,事实上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是中国第二次伟大革命的开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对这一时期的经济工作提出了八字方针即“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十一届三中全会对过去工作做了系统的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中心是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从固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政策”。《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具体地说就是在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前提下,逐步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重点工作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随着全党工作转移,1979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决定恢复驻外办事处工作,经过四年的筹备,198251日起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天津办事处恢复并对外办公,相继各省、自治区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东等地恢复办事处工作。恢复初期自治区驻津办事处总的工作任务是:发挥“窗口、桥梁”作用,为自治区的“四化”建设服务。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做好接待服务,管理长住津采购人员的管理,“四代”即代购、代销、代储、代运等业务工作。1985年-1990年期间,随着国家经济工作的调整和对外开放的要求,1985151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驻外机构负责人座谈会上,对驻外办事处的工作任务有了新的明确。指出:驻外机构的任务,也随着形式的变化而变化。从过去单纯开展本行业务的陈旧模式中摆脱出来,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综合型转化,即由原来的单纯的物资催调、转运、商品采购供应,接待过往人员等工作,转移到在办理原有业务的同时,重点做好对外介绍宣传本自治区的经济发展优势,收集传递信息;引进资金技术;促进对内、对外的经济联合、协作;为自治区的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代表自治区政府与兄弟省、市、区进行经济贸易和技术协作等方面的联络工作。使各驻外机构真正起到“窗口”、“桥梁”、“耳目”作用。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经济基本还处于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在这个历史时期,各省驻天津办事处的主要任务是以商品物资调拨为主,为本省、区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服务。据统计,仅1982年自治区恢复天津办事处到1990年,办事处曾间接为自治区内组织30多亿元的商品丰富区内市场,推销、代购、代销商品4仟余万元,接待自治区来津办事处人员20多万人次。为自治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1300多条,组织接待区内来津开展区域合作的经济考察团100多个,为区内引线搭桥经济协作项目400多个。协调区内在津纠纷50多起,在自治区和天津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知名度。曾多次受到了自治区政府及有关单位、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待续)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天津联络处)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专 稿)试述政府驻外办事处的历史沿革与新形势下的作用
  • 通过两年多在党中央党校党史专业研究生班的学习,使我对党的发展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毛泽东选集》(第4卷)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是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党的创立适应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人民选择的结果。考察学习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和发展,对我们认识党的历史发展会更加深刻。结合工作实际来学习党史,使自己对本职工作在党的不同时期的任务、地位和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就结合工作实际浅谈一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驻外办事处的作用:

    一、驻外办事处在党的不同时期的作用和变迁。

    要知道在新的形势下政府驻外办事处的作用,那就要了解党在不同时期设立办事处的目的和意义,它的任务和作用是什么?首先我认为各级地方政府设立驻外办事机构是根据党在不同时期形势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所以说各不同时期驻外办事处都是根据党在不同时期的路线、方针来确定办事处的工作目标。驻外办事处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1、创建和初步发展时期(1949年—1966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长期战乱和国民党政府剧烈通货膨胀政策的影响,作为社会经济运行的三大重要环节之一的商品流通,受到严重阻碍,城市商业的过度投入,城市之间的隔断,农村实物交换的盛行,说明新中国在取得战争胜利,人民币占领市场之后,恢复商业贸易,启动市场已经成为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恢复的关键,党和政府及时准确抓住这个关键问题,积极恢复和发展国内贸易。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总方针。各级政府均成立商业机构,通过商业流通连接生产与消费及各产业部门、各企业之间的桥梁,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458月内蒙古东部区解放,兴安盟西科前旗交易局成立。1946116东盟人民自治政府成立,当时为了加强粮食和布匹的采购,最早在黑龙江省的哈尔滨、齐齐哈尔两地设立了东蒙政府驻外办事处,负责办理黑龙江、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二省、区之间的商品流通工作。迄今为止这是我国解放初期最早设立的驻外办事处。194751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政府成立,是新中国成立前党中央第一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19479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政府主席乌兰夫对商业领导干部讲话时曾说“我认为,开展内蒙古工作,开展自治区工作,还必须大力开展贸易工作,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通过贸易工作,宣传党的主张、方针、政策,团结人民群众,教育人民群众,使广大人民从他们的切身利益中不断提高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提高政治觉悟”。1949115天津解放。此时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商业机构也正式成立,因天津从历史上讲是我国北方的轻工业重要城市,又是重要港口城市。内蒙古的经济发展还很落后,主要是以畜牧业为主,大量的工业产品需从外地调拨,其中内蒙古的商品物资70%以上靠从天津市调运。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与天津市的经济贸易关系日益密切,商品购销、代料加工、仓储运输等工作任务增多。自治区工商部、商业局及所属公司距天津路途较远,交通不便。因此需要有一个驻外机构统一负责沟通内蒙古与天津之间的贸易联系。据此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工商部、商业局在天津市设立了“驻天津办事处”。主要负责办理自治区商业系统交办的各类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采购、仓储运输、代料加工、各盟市驻津采购人员管理、自治区来津人员的接待服务、接待经批准转天津治病人员以及国拨物资的催、拨、调运等八项工作任务。在此期间自治区政府为了便于自治区与党中央工作的协调、联络,19493月在北京成立自治区驻北京办事处;为了开展东三盟在东北地区的经贸往来,在沈阳成立了自治区驻沈阳办事处;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在上海成立办事处。自治区驻天津办事处从1949年成立后到19684月这一时期,国家的经济体制完全处于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摸式,在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办事处承担了大量的商品物资调拨工作,完成了自治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重要任务。同时根据自治区制定的八项工作目标,完成了与驻地间的紧密协作、互相支援,来津人员的接待服务工作。为推动两区、市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

    2、“文革”时期各级地方政府驻外办事处被撤消

    1966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同年1227日,国务院(66)国秘字290号发电:国务院决定撤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驻京办事处。各办事处原有的必要业务,由省市自治区主管部门同党中央有关部门联系解决。当时在“极左”错误思潮的影响下,全国各地驻外办事处作为“特务”机构全部被撤消,自治区政府驻天津办事处于19684月撤消。原有房产交当地管理,人员全部撤回本地区。

    3、(1982年-1990年)恢复各级地方政府驻外办事处

      19781218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二次伟大转折,事实上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是中国第二次伟大革命的开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对这一时期的经济工作提出了八字方针即“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十一届三中全会对过去工作做了系统的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中心是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从固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政策”。《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具体地说就是在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前提下,逐步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重点工作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随着全党工作转移,1979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决定恢复驻外办事处工作,经过四年的筹备,198251日起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天津办事处恢复并对外办公,相继各省、自治区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东等地恢复办事处工作。恢复初期自治区驻津办事处总的工作任务是:发挥“窗口、桥梁”作用,为自治区的“四化”建设服务。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做好接待服务,管理长住津采购人员的管理,“四代”即代购、代销、代储、代运等业务工作。1985年-1990年期间,随着国家经济工作的调整和对外开放的要求,1985151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驻外机构负责人座谈会上,对驻外办事处的工作任务有了新的明确。指出:驻外机构的任务,也随着形式的变化而变化。从过去单纯开展本行业务的陈旧模式中摆脱出来,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综合型转化,即由原来的单纯的物资催调、转运、商品采购供应,接待过往人员等工作,转移到在办理原有业务的同时,重点做好对外介绍宣传本自治区的经济发展优势,收集传递信息;引进资金技术;促进对内、对外的经济联合、协作;为自治区的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代表自治区政府与兄弟省、市、区进行经济贸易和技术协作等方面的联络工作。使各驻外机构真正起到“窗口”、“桥梁”、“耳目”作用。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经济基本还处于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在这个历史时期,各省驻天津办事处的主要任务是以商品物资调拨为主,为本省、区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服务。据统计,仅1982年自治区恢复天津办事处到1990年,办事处曾间接为自治区内组织30多亿元的商品丰富区内市场,推销、代购、代销商品4仟余万元,接待自治区来津办事处人员20多万人次。为自治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1300多条,组织接待区内来津开展区域合作的经济考察团100多个,为区内引线搭桥经济协作项目400多个。协调区内在津纠纷50多起,在自治区和天津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知名度。曾多次受到了自治区政府及有关单位、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待续)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天津联络处)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