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9年  /  第五期
  • (民俗风情)鄂托克旗蒙古族人互换鼻烟壶、哈达问候和敬献哈达习俗
  •     鄂托克旗蒙古族人讲究礼仪,相互见面必致问候。互换鼻烟壶为普通的问候礼俗,每逢婚庆佳节、探亲访友必以互换哈达和鼻烟壶请安问候,表示对对方的祝福和尊敬。特殊隆重的场合使用敬献哈达的礼节。   

        现在虽然以握手问候代替平时见面互换鼻烟壶之礼,但每逢喜庆佳节或探亲访友等比较重要交往时,这里的蒙古族人依然遵循着互换哈达和鼻烟壶,敬献哈达等这些古老礼仪。其礼节和做法有许多不成文的规矩,不妨简述如下:

      互换哈达、鼻烟壶之规矩

      客人到某一家后,客人和主家男女老少必掏出自己的哈达和鼻烟壶,之后客人们以其中的长者为首,从主家长者开始以先长后幼的顺序跟每人互换哈达和鼻烟壶。其程序是先互换哈达、后互换鼻烟壶。互换哈达的方法是,哈达折叠口向接受哈达者,年少或晚辈站着,用张开的双手捧着哈达恭敬地放在年长者或长辈哈达上。年长者或长辈坐着接哈达。若有其他身份较高的人,虽然年纪尚小,也受与长辈同等礼遇。之后接受哈达者将接住的哈达调转折叠口还给对方。客、主双方年龄相仿、身份基本相同、都可站着把哈达折叠口碰一下、互相问候就可以了。互换鼻烟壶时,待长者或长辈、身份较高的人嗅过接住的鼻烟壶后还对方,年少的不嗅接住的鼻烟壶,而把鼻烟壶微微举过头顶,以双手恭敬地奉还长者,以示对长者的尊敬和聆爱长者对自己的关怀。互换鼻烟壶双方年龄相仿、身份基本相同时、相互交换鼻烟壶后,嗅一嗅鼻烟壶,将鼻烟壶归还各自地对方。若是同龄妇女之间互换鼻烟壶,一般不嗅鼻烟壶,只是将双方的鼻烟壶接住后,慢慢躬身,轻轻地在自己的前额上碰一下,然后归还原主。如果特别敬重的长者来临,则将自己的鼻烟壶盖打开一半,左手扶着,以右手恭敬地递上去。

      敬献哈达的礼俗

      敬献哈达是鄂托克旗蒙古族人在特殊隆重的场合使用的礼节。女迎送贵宾、送壮士出征、迎英雄胜利归来、褒奖竞技比赛的获胜者、拜见特别敬重的人时使用敬献哈达礼节。在重大祭祀活动中、如到寺庙拜佛、祭敖包、祭历史著名人物或英雄人物也敬献哈达以示敬仰和怀念。敬献哈达时要庄重、大方,有时还吟唱祝词和赞美词,渲染敬重的气氛。献哈达的方法是将哈达(一般用长哈达)折叠口向接受哈达者,用张开的双手捧着恭敬地递上。一般情况下,接受哈达的人也张开双手接住哈达后将把哈达恭恭敬敬地叠成方块,交给随行人员或家人嘱托放好,或自己装放在蒙古袍的胸口处或家里的干净高处,以示珍藏。拜佛时将哈达恭敬地放在佛龛、佛像桌前,祭敖包时将哈达放在敖包的高处,祭历史人物时将哈达放在其画像、雕塑或其他象征物前。

      鄂托克旗蒙古族人互相馈赠礼品时也以献哈达为先,以示自己的心意。方法是馈赠礼品前向受赠者献哈达或可简化手续将哈达放在礼品上递给对方。

      上世纪80年代后受外地文化影响,在鄂托克旗有些场合上,献哈达时把哈达戴在接受哈达者的脖子上是不合鄂托克旗蒙古族人献哈达的传统规矩。甚至有人将敬献的哈达半装在衣服下兜里,招摇过市,大有不尊重敬献者之嫌。

            (作者:鄂托克旗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民俗风情)鄂托克旗蒙古族人互换鼻烟壶、哈达问候和敬献哈达习俗
  •     鄂托克旗蒙古族人讲究礼仪,相互见面必致问候。互换鼻烟壶为普通的问候礼俗,每逢婚庆佳节、探亲访友必以互换哈达和鼻烟壶请安问候,表示对对方的祝福和尊敬。特殊隆重的场合使用敬献哈达的礼节。   

        现在虽然以握手问候代替平时见面互换鼻烟壶之礼,但每逢喜庆佳节或探亲访友等比较重要交往时,这里的蒙古族人依然遵循着互换哈达和鼻烟壶,敬献哈达等这些古老礼仪。其礼节和做法有许多不成文的规矩,不妨简述如下:

      互换哈达、鼻烟壶之规矩

      客人到某一家后,客人和主家男女老少必掏出自己的哈达和鼻烟壶,之后客人们以其中的长者为首,从主家长者开始以先长后幼的顺序跟每人互换哈达和鼻烟壶。其程序是先互换哈达、后互换鼻烟壶。互换哈达的方法是,哈达折叠口向接受哈达者,年少或晚辈站着,用张开的双手捧着哈达恭敬地放在年长者或长辈哈达上。年长者或长辈坐着接哈达。若有其他身份较高的人,虽然年纪尚小,也受与长辈同等礼遇。之后接受哈达者将接住的哈达调转折叠口还给对方。客、主双方年龄相仿、身份基本相同、都可站着把哈达折叠口碰一下、互相问候就可以了。互换鼻烟壶时,待长者或长辈、身份较高的人嗅过接住的鼻烟壶后还对方,年少的不嗅接住的鼻烟壶,而把鼻烟壶微微举过头顶,以双手恭敬地奉还长者,以示对长者的尊敬和聆爱长者对自己的关怀。互换鼻烟壶双方年龄相仿、身份基本相同时、相互交换鼻烟壶后,嗅一嗅鼻烟壶,将鼻烟壶归还各自地对方。若是同龄妇女之间互换鼻烟壶,一般不嗅鼻烟壶,只是将双方的鼻烟壶接住后,慢慢躬身,轻轻地在自己的前额上碰一下,然后归还原主。如果特别敬重的长者来临,则将自己的鼻烟壶盖打开一半,左手扶着,以右手恭敬地递上去。

      敬献哈达的礼俗

      敬献哈达是鄂托克旗蒙古族人在特殊隆重的场合使用的礼节。女迎送贵宾、送壮士出征、迎英雄胜利归来、褒奖竞技比赛的获胜者、拜见特别敬重的人时使用敬献哈达礼节。在重大祭祀活动中、如到寺庙拜佛、祭敖包、祭历史著名人物或英雄人物也敬献哈达以示敬仰和怀念。敬献哈达时要庄重、大方,有时还吟唱祝词和赞美词,渲染敬重的气氛。献哈达的方法是将哈达(一般用长哈达)折叠口向接受哈达者,用张开的双手捧着恭敬地递上。一般情况下,接受哈达的人也张开双手接住哈达后将把哈达恭恭敬敬地叠成方块,交给随行人员或家人嘱托放好,或自己装放在蒙古袍的胸口处或家里的干净高处,以示珍藏。拜佛时将哈达恭敬地放在佛龛、佛像桌前,祭敖包时将哈达放在敖包的高处,祭历史人物时将哈达放在其画像、雕塑或其他象征物前。

      鄂托克旗蒙古族人互相馈赠礼品时也以献哈达为先,以示自己的心意。方法是馈赠礼品前向受赠者献哈达或可简化手续将哈达放在礼品上递给对方。

      上世纪80年代后受外地文化影响,在鄂托克旗有些场合上,献哈达时把哈达戴在接受哈达者的脖子上是不合鄂托克旗蒙古族人献哈达的传统规矩。甚至有人将敬献的哈达半装在衣服下兜里,招摇过市,大有不尊重敬献者之嫌。

            (作者:鄂托克旗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