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8年  /  第一期

第一期

  • (史海钩沉)福临登帝实录
  •     1644年(顺治元年)5月满蒙联军荡平长城以南国土,灭亡明朝,建立清朝之后,远居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喀尔喀(外蒙古)布里亚特(今贝加尔湖)、内蒙古,即长城以北广大国土的蒙古各部和平并入大清。开拓建立了中华空前辽阔,广大的国土疆域,融合了五十六个民族,结束了中国以长城为界,南北对峙的分割局面。这一伟大历史功绩源于“满蒙联盟”。而联盟的前因是“满蒙联姻”结果是满蒙血统的皇九子福临超越皇长子34岁的肃亲王豪格和才干、实力超群的33岁的睿亲王多尔衮登上大清帝位。这一复杂曲折的历史实事是以科尔沁、和硕特为首的全蒙古民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创造的光辉业绩。但是一些文学作品则渲染是皇太极的蒙古皇妃,福临的生母“庄妃”利用自己的美色柔情,百般讨好多尔衮求其退让,把六岁的福临扶上了皇位。又为了使多尔衮不要篡位,编造了一个“太后下嫁”的故事说:年近四十岁的孝庄皇太后改嫁给摄政王多尔衮,保住了福临的皇位等等不一而足,历史究竟如何,本文道来。
      哈布图哈撒尔是成吉思汗胞弟,百步穿扬的神箭手。“豁尔臣”蒙语意为“弓箭手”,哈撒尔的部族以先祖神射为荣,用作部落各称,后音转为“科尔沁”成为哈撒尔后裔的代称。哈撒尔八代传至阿鲁克特木尔,乌鲁克特木尔。父亲死后,阿鲁克长兄分给乌鲁克弟弟的属民大多是穷的、弱的。兄弟二人为继承遗产和部众产生纠纷。为此乌鲁克率部向西投奔卫拉特(额鲁特)也先太师,也先将女儿嫁给他。因该部是由科尔沁部和陪嫁的卫拉特部各和硕中抽调的属民混合组成,也先为之起名叫“和硕特部”。所以科尔沁、和硕特是同祖兄弟,都姓博尔济吉特氏。(和硕特后裔在今阿拉善、青海等地)科尔沁部的领地与满洲后金国是接壤的近邻,即今东北地区,满、蒙两家东西各占一半。
      后金努尔哈赤为了南征明朝,统一中原大业,尤其看重与近邻科尔沁的同盟关系。目的是:一、争取蒙古同盟军,科尔沁铁骑的支持:二、解除后顾之忧,使满清入关拥有安全稳定的后方和粮草供应基地。为此积极进行“满蒙联姻”。
      从1611—1625十三年间,努尔哈赤本人及其七子相继娶了科尔沁蒙古贵族之女。
      1614年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娶科尔沁贝勒莽古济之女名“哲哲”即孝端文皇后。1625年莽古济之子寨桑将次女名“布木布泰”嫁与皇太极成婚,即庄妃。之后又娶寨桑长女,庄妃之姐海兰珠为妃。皇太极有后妃十五人,七人娶自蒙古部落。他封哲哲为清宁宫(后宫)正宫皇后(庄妃姑母);封布木布泰为永福宫庄妃;封海兰珠为关睢宫宸妃;封蒙古阿巴垓部(博尔济吉特氏)两女为麟趾宫贵妃,衍庆宫淑妃。
      在皇太极的精心安排下,大清后宫为博尔济吉特氏所独占。皇后孝端贤名卓著,生有三女没有生子;宸妃海兰珠备受恩宠,但母子早夭;庄妃于1638年生子福临,即满州爱新觉罗氏的儿子,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的外甥。其父祖努尔哈赤,母祖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撒尔。消息传遍了蒙古各部。他们看到了满蒙联盟的强盛未来,看到了蒙古复兴的光明前途。因科尔沁寨桑、哲哲兄妹是阿鲁克特木尔11世孙,和硕特固实汗是乌鲁克特木尔11世孙,她们是同宗堂兄妹。又:孝端皇后与庄妃同嫁一夫即是妻妾同辈关系,因此庄妃亲子福临首先是孝端皇后的皇子,固实汗则是福临的舅舅。
       所有这一切使“黄教护教法王”和硕特部固实汗深感欣慰。1639年他派出活佛伊拉古克三率领的使团到盛京(沈阳)表示支持,拥护满清,推翻明朝,实现国家统一。之后以固实汗为首的内外蒙古49部王公齐聚盛京。他们把一尊硕大的金佛像献给皇太极,表示缔结“满蒙联盟”同心灭明。
      1643年8月9日,皇太极在铁背山打猎时头晕从马上摔了下来,卧病清宁宫,已经不能说话。他原打算栽培福临君临天下,但今52岁猝然病逝。福临6岁,羽翼未满。而等待继承皇位的还有他的长子肃亲王豪格,34岁是两蓝旗的统帅,树有战功,深孚众望;他的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33岁是两白旗的统帅。他与同母弟豫亲王多铎、异母兄英亲王阿济格结为“三王死党”因长期受重用,他树立了累累战功,拥有众多党羽。大清祖制:皇位继承由八大贝勒共议择贤而立。
      在紧急的诸王贝勒会议上争夺皇位的斗争展开了。多尔衮派的阿济格抢先提出要蒙古庄妃、贵妃、淑妃殉葬,并放肆地辱骂后妃们是只会搽脂抹粉哭哭啼啼的娘儿们,以削弱、诋毁清宁宫的势力和权威。豪格、代善、济尔哈朗反对,指责:“辱骂国母皇后,狂言妃子殉葬是以下犯上的叛逆罪行”。会议记录索尼将情况密报皇后。皇后、庄妃又透露给两黄旗首领。愤怒的两黄旗部分将士纵马挥刀涌向礼亲王府“要严惩以下犯上的叛逆之徒。福临年幼就拥立豪格,坚决抵制多尔衮!”两白旗部分将士闻讯不甘示弱,也纷涌而来,兵谏拥立多尔衮。双方在礼亲王府门前厮杀起来,代善面对危局晕了过去。
      济尔哈朗提醒皇后:清制,嗣君登基之前皇帝金印由中宫保管,朝政由皇后代摄。皇后应该行使权力。于是她们抓住“拥兵争位厮杀事件”拟《皇旨三条》由皇后执印颁发,并紧急召集诸王大臣会议,由庄妃代皇后颁旨训谕。庄妃临朝毫无畏惧,慷然宣旨:
      一、皇上驾崩人心沸动,盛京、皇宫由两黄旗护卫,只听皇后调遣。为防止带兵抢夺皇位,满州八旗原地驻守,不得擅动一兵一卒。明军犯界皇后已下令由蒙军勤政,御敌于塔山,连山前线,朝廷上下大可放心治丧;二、嗣君未立,皇后摄政。凡和硕亲王一律不准离京,以便皇后随时召询;为防混乱,诸王不得私访串连;三、令人与朝鲜,蒙古藩王协商,推举嗣君人选呈报中宫,再转诸王会议决断。以此三条把中宫皇后,两黄旗,蒙古藩王、蒙古军队推在了当前权力的顶峰和第一线,同时限制了满洲各亲王,各旗的行动自由。
      接着庄妃开始训谕:她向诸王之首代善质询:“刚才礼亲王所奏两白旗、两黄旗各呈帖笺要求拥立多尔衮或豪格,这是以下犯上的逼宫谋反。皇位不是由一旗、两旗兵丁拥立的。所呈“拥立帖笺”就是罪证!要严惩不贻。两白、两黄旗派兵争夺皇位,在礼亲王府前厮杀,礼亲王有护府兵丁,不就地治罪,反而晕了过去,因此犯有渎职,纵容叛逆罪。礼亲王刚才禀报,皇位未决,后宫执政,各亲王可能有不测之举,后果由谁承担?肯定的说:后果由皇后承担!但是礼亲王你真的知道有不测之举吗?
      皇位嗣君人选,已御令向朝鲜世子,蒙古藩王协商征求意见。凡违背祖制擅提拥立口号带兵争夺皇位,亲王贝勒串联密谋都是“变乱法制,不测之举”按祖制处幽禁而死。代善、百官没有想到这些素不参政的后妃竟如此句句法制,打准要害,吓得汗流夹背,慌忙辩解求饶。庄妃急转直下说道:皇后菩萨心肠施舍皇恩,在此治丧之际,对这几天发生的事情一律不加追究,望各守臣道铭记谢恩。这样,清宁宫力挽狂澜,软硬兼施,有进有退,震慑了诸王百官,树立了自己的权威。庄妃临危不乱,散朝后,十万火急向科尔沁去送她告急求援的亲笔信。父亲寨桑依照信中的要求,一面以抗御吴三桂犯界为由派次子满珠希礼率兵向塔山、连山调动,借机形成了对(多尔衮)两白旗府广宁城的围绕,做声援清宁宫,威慑两白旗之势。一面令长子乌克善率部分铁骑向盛京移动,以应对皇上驾崩,满蒙联盟面临的危机。天意作合,吴三桂闻皇太极死讯果真向盛京杀来,因此蒙军大举调动,成为名正言顺的勤王行动。
      治丧期间,皇后凄楚悲哀流着泪一手抱着豪格的幼子猛峨,一手牵着长子富绶。豪格感激不尽,和所有皇族一样都认定这是对豪格争位的公开支持。多尔衮一党对此则如水煎火烤,向皇后呈表上言:肃亲王豪格对两白旗仇怨极深,若彼登皇位,“我等将自行独立,以图自保”。皇后、庄妃将此笺表暗派谭泰给豪格送去,并劝豪格为保全大清免遭分裂,最好退出争位。豪格见两白旗笺表愤怒之极,说:他感谢皇后的扶立之恩,与多尔衮势不两立。决心扶立福临继位。于是清宁宫与豪格合二为一。
      皇太极三日大祭,蒙古各部藩王簇拥着乌克善进入灵堂,吊唁毕,他向代善递交了寨桑措辞强硬的亲笔信——就拥立新君代表全体蒙古藩王发表主张,指出:“若要巩固满蒙联盟,必要拥立满蒙联姻的旗帜—满蒙皇子。只要联盟,不要皇子,不能服蒙古万众。声明:科尔沁要干予这场立主争斗”。
      与会众人面对德高望众慈爱天下的皇后;精明善谋育养福临的庄妃;强悍坚毅蒙古铁骑的统帅乌克善;气势轩昂的蒙古各部藩王;忠于清宁宫的两黄旗御林军,立即达成共识:“不能以个人皇位为重,要以满蒙联盟,国家大局为重,拥立福临”!多尔衮首先站出来发表了著名的《荐贤立主》演讲:“太祖皇帝为大清立了一个规矩,大家坐在一起择贤而立。说也好,骂也好,只要能把贤者扶上皇位就行。大家应当扔掉成见,抱成一团,拥立贤者继位。这个贤者就是皇九子福临!如果我们这些老臣老将忠心辅佐,定能实现入主中原统一天下的宏愿。刹时,人们感到烟消云散,终于化干戈为玉帛。
      经过五天五夜的紧张角逐,清宁宫后妃们得胜了,皇九子福临继位了,帝号“顺治”。尊皇后为孝端皇太后,尊庄妃为孝庄皇太后。两太后封济尔哈朗、多尔衮为辅政王。1644年5月,多尔衮在豪格、多铎、乌克善、满珠希礼辅佐下统帅满蒙铁骑冲破长城,完成了灭明立清大业。在固实汗的带动下占据西南、西北、华北、东北的藏族、维吾尔族、新疆、蒙古各部和平并入大清,实现了空前辽阔、统一的中华帝国。为表彰固实汗敦促边疆,西藏内附,对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的伟大贡献,顺治皇帝在太和殿宴会,晋封固实汗为“遵文行义敏慧顾实汗”。
      这是蒙古民族,中国科尔沁姑娘的盖世奇功。吁请我们内蒙古学者合力打造,把它搬上影视屏幕,永世传诵。

    (作者:内蒙古阿拉善盟档案史志局)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史海钩沉)福临登帝实录
  •     1644年(顺治元年)5月满蒙联军荡平长城以南国土,灭亡明朝,建立清朝之后,远居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喀尔喀(外蒙古)布里亚特(今贝加尔湖)、内蒙古,即长城以北广大国土的蒙古各部和平并入大清。开拓建立了中华空前辽阔,广大的国土疆域,融合了五十六个民族,结束了中国以长城为界,南北对峙的分割局面。这一伟大历史功绩源于“满蒙联盟”。而联盟的前因是“满蒙联姻”结果是满蒙血统的皇九子福临超越皇长子34岁的肃亲王豪格和才干、实力超群的33岁的睿亲王多尔衮登上大清帝位。这一复杂曲折的历史实事是以科尔沁、和硕特为首的全蒙古民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创造的光辉业绩。但是一些文学作品则渲染是皇太极的蒙古皇妃,福临的生母“庄妃”利用自己的美色柔情,百般讨好多尔衮求其退让,把六岁的福临扶上了皇位。又为了使多尔衮不要篡位,编造了一个“太后下嫁”的故事说:年近四十岁的孝庄皇太后改嫁给摄政王多尔衮,保住了福临的皇位等等不一而足,历史究竟如何,本文道来。
      哈布图哈撒尔是成吉思汗胞弟,百步穿扬的神箭手。“豁尔臣”蒙语意为“弓箭手”,哈撒尔的部族以先祖神射为荣,用作部落各称,后音转为“科尔沁”成为哈撒尔后裔的代称。哈撒尔八代传至阿鲁克特木尔,乌鲁克特木尔。父亲死后,阿鲁克长兄分给乌鲁克弟弟的属民大多是穷的、弱的。兄弟二人为继承遗产和部众产生纠纷。为此乌鲁克率部向西投奔卫拉特(额鲁特)也先太师,也先将女儿嫁给他。因该部是由科尔沁部和陪嫁的卫拉特部各和硕中抽调的属民混合组成,也先为之起名叫“和硕特部”。所以科尔沁、和硕特是同祖兄弟,都姓博尔济吉特氏。(和硕特后裔在今阿拉善、青海等地)科尔沁部的领地与满洲后金国是接壤的近邻,即今东北地区,满、蒙两家东西各占一半。
      后金努尔哈赤为了南征明朝,统一中原大业,尤其看重与近邻科尔沁的同盟关系。目的是:一、争取蒙古同盟军,科尔沁铁骑的支持:二、解除后顾之忧,使满清入关拥有安全稳定的后方和粮草供应基地。为此积极进行“满蒙联姻”。
      从1611—1625十三年间,努尔哈赤本人及其七子相继娶了科尔沁蒙古贵族之女。
      1614年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娶科尔沁贝勒莽古济之女名“哲哲”即孝端文皇后。1625年莽古济之子寨桑将次女名“布木布泰”嫁与皇太极成婚,即庄妃。之后又娶寨桑长女,庄妃之姐海兰珠为妃。皇太极有后妃十五人,七人娶自蒙古部落。他封哲哲为清宁宫(后宫)正宫皇后(庄妃姑母);封布木布泰为永福宫庄妃;封海兰珠为关睢宫宸妃;封蒙古阿巴垓部(博尔济吉特氏)两女为麟趾宫贵妃,衍庆宫淑妃。
      在皇太极的精心安排下,大清后宫为博尔济吉特氏所独占。皇后孝端贤名卓著,生有三女没有生子;宸妃海兰珠备受恩宠,但母子早夭;庄妃于1638年生子福临,即满州爱新觉罗氏的儿子,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的外甥。其父祖努尔哈赤,母祖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撒尔。消息传遍了蒙古各部。他们看到了满蒙联盟的强盛未来,看到了蒙古复兴的光明前途。因科尔沁寨桑、哲哲兄妹是阿鲁克特木尔11世孙,和硕特固实汗是乌鲁克特木尔11世孙,她们是同宗堂兄妹。又:孝端皇后与庄妃同嫁一夫即是妻妾同辈关系,因此庄妃亲子福临首先是孝端皇后的皇子,固实汗则是福临的舅舅。
       所有这一切使“黄教护教法王”和硕特部固实汗深感欣慰。1639年他派出活佛伊拉古克三率领的使团到盛京(沈阳)表示支持,拥护满清,推翻明朝,实现国家统一。之后以固实汗为首的内外蒙古49部王公齐聚盛京。他们把一尊硕大的金佛像献给皇太极,表示缔结“满蒙联盟”同心灭明。
      1643年8月9日,皇太极在铁背山打猎时头晕从马上摔了下来,卧病清宁宫,已经不能说话。他原打算栽培福临君临天下,但今52岁猝然病逝。福临6岁,羽翼未满。而等待继承皇位的还有他的长子肃亲王豪格,34岁是两蓝旗的统帅,树有战功,深孚众望;他的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33岁是两白旗的统帅。他与同母弟豫亲王多铎、异母兄英亲王阿济格结为“三王死党”因长期受重用,他树立了累累战功,拥有众多党羽。大清祖制:皇位继承由八大贝勒共议择贤而立。
      在紧急的诸王贝勒会议上争夺皇位的斗争展开了。多尔衮派的阿济格抢先提出要蒙古庄妃、贵妃、淑妃殉葬,并放肆地辱骂后妃们是只会搽脂抹粉哭哭啼啼的娘儿们,以削弱、诋毁清宁宫的势力和权威。豪格、代善、济尔哈朗反对,指责:“辱骂国母皇后,狂言妃子殉葬是以下犯上的叛逆罪行”。会议记录索尼将情况密报皇后。皇后、庄妃又透露给两黄旗首领。愤怒的两黄旗部分将士纵马挥刀涌向礼亲王府“要严惩以下犯上的叛逆之徒。福临年幼就拥立豪格,坚决抵制多尔衮!”两白旗部分将士闻讯不甘示弱,也纷涌而来,兵谏拥立多尔衮。双方在礼亲王府门前厮杀起来,代善面对危局晕了过去。
      济尔哈朗提醒皇后:清制,嗣君登基之前皇帝金印由中宫保管,朝政由皇后代摄。皇后应该行使权力。于是她们抓住“拥兵争位厮杀事件”拟《皇旨三条》由皇后执印颁发,并紧急召集诸王大臣会议,由庄妃代皇后颁旨训谕。庄妃临朝毫无畏惧,慷然宣旨:
      一、皇上驾崩人心沸动,盛京、皇宫由两黄旗护卫,只听皇后调遣。为防止带兵抢夺皇位,满州八旗原地驻守,不得擅动一兵一卒。明军犯界皇后已下令由蒙军勤政,御敌于塔山,连山前线,朝廷上下大可放心治丧;二、嗣君未立,皇后摄政。凡和硕亲王一律不准离京,以便皇后随时召询;为防混乱,诸王不得私访串连;三、令人与朝鲜,蒙古藩王协商,推举嗣君人选呈报中宫,再转诸王会议决断。以此三条把中宫皇后,两黄旗,蒙古藩王、蒙古军队推在了当前权力的顶峰和第一线,同时限制了满洲各亲王,各旗的行动自由。
      接着庄妃开始训谕:她向诸王之首代善质询:“刚才礼亲王所奏两白旗、两黄旗各呈帖笺要求拥立多尔衮或豪格,这是以下犯上的逼宫谋反。皇位不是由一旗、两旗兵丁拥立的。所呈“拥立帖笺”就是罪证!要严惩不贻。两白、两黄旗派兵争夺皇位,在礼亲王府前厮杀,礼亲王有护府兵丁,不就地治罪,反而晕了过去,因此犯有渎职,纵容叛逆罪。礼亲王刚才禀报,皇位未决,后宫执政,各亲王可能有不测之举,后果由谁承担?肯定的说:后果由皇后承担!但是礼亲王你真的知道有不测之举吗?
      皇位嗣君人选,已御令向朝鲜世子,蒙古藩王协商征求意见。凡违背祖制擅提拥立口号带兵争夺皇位,亲王贝勒串联密谋都是“变乱法制,不测之举”按祖制处幽禁而死。代善、百官没有想到这些素不参政的后妃竟如此句句法制,打准要害,吓得汗流夹背,慌忙辩解求饶。庄妃急转直下说道:皇后菩萨心肠施舍皇恩,在此治丧之际,对这几天发生的事情一律不加追究,望各守臣道铭记谢恩。这样,清宁宫力挽狂澜,软硬兼施,有进有退,震慑了诸王百官,树立了自己的权威。庄妃临危不乱,散朝后,十万火急向科尔沁去送她告急求援的亲笔信。父亲寨桑依照信中的要求,一面以抗御吴三桂犯界为由派次子满珠希礼率兵向塔山、连山调动,借机形成了对(多尔衮)两白旗府广宁城的围绕,做声援清宁宫,威慑两白旗之势。一面令长子乌克善率部分铁骑向盛京移动,以应对皇上驾崩,满蒙联盟面临的危机。天意作合,吴三桂闻皇太极死讯果真向盛京杀来,因此蒙军大举调动,成为名正言顺的勤王行动。
      治丧期间,皇后凄楚悲哀流着泪一手抱着豪格的幼子猛峨,一手牵着长子富绶。豪格感激不尽,和所有皇族一样都认定这是对豪格争位的公开支持。多尔衮一党对此则如水煎火烤,向皇后呈表上言:肃亲王豪格对两白旗仇怨极深,若彼登皇位,“我等将自行独立,以图自保”。皇后、庄妃将此笺表暗派谭泰给豪格送去,并劝豪格为保全大清免遭分裂,最好退出争位。豪格见两白旗笺表愤怒之极,说:他感谢皇后的扶立之恩,与多尔衮势不两立。决心扶立福临继位。于是清宁宫与豪格合二为一。
      皇太极三日大祭,蒙古各部藩王簇拥着乌克善进入灵堂,吊唁毕,他向代善递交了寨桑措辞强硬的亲笔信——就拥立新君代表全体蒙古藩王发表主张,指出:“若要巩固满蒙联盟,必要拥立满蒙联姻的旗帜—满蒙皇子。只要联盟,不要皇子,不能服蒙古万众。声明:科尔沁要干予这场立主争斗”。
      与会众人面对德高望众慈爱天下的皇后;精明善谋育养福临的庄妃;强悍坚毅蒙古铁骑的统帅乌克善;气势轩昂的蒙古各部藩王;忠于清宁宫的两黄旗御林军,立即达成共识:“不能以个人皇位为重,要以满蒙联盟,国家大局为重,拥立福临”!多尔衮首先站出来发表了著名的《荐贤立主》演讲:“太祖皇帝为大清立了一个规矩,大家坐在一起择贤而立。说也好,骂也好,只要能把贤者扶上皇位就行。大家应当扔掉成见,抱成一团,拥立贤者继位。这个贤者就是皇九子福临!如果我们这些老臣老将忠心辅佐,定能实现入主中原统一天下的宏愿。刹时,人们感到烟消云散,终于化干戈为玉帛。
      经过五天五夜的紧张角逐,清宁宫后妃们得胜了,皇九子福临继位了,帝号“顺治”。尊皇后为孝端皇太后,尊庄妃为孝庄皇太后。两太后封济尔哈朗、多尔衮为辅政王。1644年5月,多尔衮在豪格、多铎、乌克善、满珠希礼辅佐下统帅满蒙铁骑冲破长城,完成了灭明立清大业。在固实汗的带动下占据西南、西北、华北、东北的藏族、维吾尔族、新疆、蒙古各部和平并入大清,实现了空前辽阔、统一的中华帝国。为表彰固实汗敦促边疆,西藏内附,对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的伟大贡献,顺治皇帝在太和殿宴会,晋封固实汗为“遵文行义敏慧顾实汗”。
      这是蒙古民族,中国科尔沁姑娘的盖世奇功。吁请我们内蒙古学者合力打造,把它搬上影视屏幕,永世传诵。

    (作者:内蒙古阿拉善盟档案史志局)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