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
刘统勋(1699~1773年) 刘统勋,字延清,号尔纯,汉族。山东省诸城县人。出生于1699年(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于1724年(清世宗雍正二年)考取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詹事府詹中、内阁学士、工部侍郎、刑部侍郎、漕运总督、太子太傅、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和兵部、上书房总师傅兼管刑部和教习庶吉士等职。1773年(清高宗乾隆三十八年)去世,谥号文正。终年74岁。
刘统勋办事秉公,执法如山,不怕权贵。1757年7月(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六月),他与山西巡抚定长前往云南查办巡抚郭一裕怂恿云贵总督恒文购制金炉案时,不畏权贵,排除干扰,使案情鞫实,并上疏乾隆皇帝,赐恒文狱中自尽,郭一裕发配军台效力赎罪。同年11月,他在徐州监督漕运工程时,就杨桥工程进度迟缓,乡民交秫秸受主管料场吏员勒索钱财一案进行调查,查清情况后,将主管料场的吏员就地正法。
乾隆皇帝对刘统勋十分赏识和信任,每有重大要事,多派他前往查办,常派他到全国各地巡视。他曾去过广东、云南、山西、陕西、江苏、江西、山东、河南、浙江和新疆的巴里坤等许多地区,足迹几乎遍及全国。
1757年11月(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十月),因山西吏治废驰,官吏间相互包庇利用,贪污成风。新任山西巡抚塔永宁向乾隆皇帝奏本,弹劾以蒋洲为首的省内贪官污吏。乾隆皇帝据报以后龙颜大怒,说道:“山西一省,藩臬朋比作奸,毫无顾忌,吏治之坏至于此极,朕将何以信人何以用人”。遂将刘统勋从重要的山东河运工程中派往山西进行查办,并谕曰:“查审此案非刘统勋不可”。刘统勋会同巡抚塔永宁,经过一个多月鞫讯和调查,得实:布政使蒋洲肆意侵吞公款多达2万余两;前任山西巡抚明德收受蒋洲以及各属吏的古玩金银等物;托穆齐图养廉颇优而不知足,在离职起程时,除让蒋洲替他承担所欠3 000余两公款外,还收受了蒋洲所贿古玩等物;按察使杨龙文和太原知府七赉与蒋洲同流合污。知府朱廷扬趁火打劫,贪污了2万余两。绿营兵守备武琏克扣兵饷1 000余两。案件查清后,乾隆皇帝诏令明德和托穆齐图解职,送往京城定罪;蒋洲定成死罪,奉准在太原正法;杨龙文就地正法;太原知府七赉判为绞监候(死缓),待秋后处决;知州朱廷扬、守备武琏等,均依律治罪。
1758年(清高宗乾隆二十三年),归化厅(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呼和浩特市部分地区)吏员白德明怂恿归化城理事同知普喜设法弄到绥远城将军印信,迫使西公旗(今乌拉特前旗)不敢阻拦而私开乌拉山林木,中饱私囊。并用5 000两银子贿赂贪婪昏溃的绥远城将军保德,使其明知此事犯法,却不加以制止。之后,白德明和普喜做贼心虚,遂向乾隆皇帝检举绥远城将军保德通过绥远城粮饷府同知呼世图贪污粮饷之事,妄图将自己私开乌拉山的事掩盖,蒙混过关。
1759年2月(清高宗乾隆二十四年正月),刘统勋刚擢升为协办大学士不久,乾隆皇帝接到普喜的奏折。因为刘统勋年前查办过山西的“晋案”,而且归绥的贪污案是山西整个贪污案的一部分,所以又派他赴晋,同山西巡抚塔永宁一起前来归绥会鞫。刘统勋怕走漏风声,没有从北京直接到太原会塔永宁,决定自己先到口外私访。当时刘统勋年龄已过花甲,他带着少数随从人员化装成商人,从延庆州(今北京市延庆县)到独石口外,穿过察哈尔蒙古草地,绕到土默川,悄悄进入归化城(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呼和浩特市旧城区)。他改名换姓,以山东贩布老客的身份,投宿于大南街路东的“东升店”(今呼和浩特市百货公司第一门市部对面)。他终日走街串巷查访,费尽周折。终将绥远城将军和绥远城粮饷府同知的贪污案调查完毕。随着贪污案调查,私开乌拉山林木案也浮出水面。为了彻底弄清私开乌拉山的情况,刘统勋离开了归化城,骑着毛驴沿着黄河和土默川的南山到包头和乌拉山进山实地调查,又从杀虎口入边,由省大路到太原会见山西巡抚塔永宁。
不久,刘统勋带着山西巡抚塔永宁从大同得胜口出边,鸣锣开道,过丰镇、宁远(即凉城),二次进入归绥,在绥远城将军衙门大堂进行会审。刘统勋将有关的证人传齐后开堂审案,保德、呼世图和普喜见铁证如山,无法抗拒,自知难逃法网,便都供认不讳。唯独白德明狡猾抵赖,当堂被杖死。案件审理后,上报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依据绥远城将军保德伙同绥远城粮饷府同知呼世图共侵吞库银粮饷18 000余两以及所受保德因私开乌拉山山林木5 000两贿赂,归化城理事同知普喜所犯贪赃罪行,由刑部依据《大清律》判处上述案犯死刑,诏令刘统勋与塔永宁在归绥监斩,就地正法。归化城、绥远城除土默特旗的2个都统衙门和1个管狱巡检衙门外,其余4个衙门中的贪官污吏,都按律定罪。使得朝野震动服栗。民间对此额手称快。
此后许多年里,每当在街市上看见衣服整洁清素的白发老人,都感到吃惊,以为刘统勋大人又来到了归化城。尤其是官吏们,每提到刘统勋,都是谈虎色变而不敢妄为。
海兰察(?~1793年) 海兰察(意为“海拉尔的森林),杜拉尔氏,鄂温克族。呼伦贝尔索伦左翼镶黄旗(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人。出生年月不详。他一生中战功卓著,官至正红旗蒙古都统、授参赞大臣、授内大臣、封一等超勇侯、擢升领侍卫内大臣。1793年(清高宗乾隆五十八年)病逝。
海兰察生在呼伦贝尔索伦左翼镶黄旗占其布佐(今呼伦贝尔市滨洲铁路顺河车站北、海拉尔河北的小山脚下)霍勒浩特小村的一个普通兵丁家中。自幼长得面色乌黑,臂力过人,擅长骑射。1755年(清高宗乾隆二十年),以库特勒(意牵马手)应征参加索伦兵。既而随军至新疆参加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的战争。
1757年(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在一次战斗中,海兰察射伤并生擒蒙古准噶尔部辉特台吉巴雅尔,乾隆皇帝亲赐他额尔克巴图鲁称号,累功至头等侍卫,予骑都卫兼云骑卫世职,图形紫光阁。
1767年(清高宗乾隆三十二年),海兰察以记名副都统衔率索伦骑兵随清军出征缅甸,以先头部队师出虎距关(今云南省垅川县西边界外),击退缅甸入侵之军。1768年(清高宗乾隆三十三年),他再度率军于万刃山(今云南省盈江县西北猛弄山)出师,击败缅甸入侵之军。出征缅甸取得胜利后,海兰察所部奉命留任云南边防军中,并移任镶白旗蒙古副都统。
1771~1772年(清高宗乾隆三十六年至乾隆三十七年),海兰察先后被派往四川大金川、小金川参加清剿土司叛乱,屡建战功,先后被诏嘉奖、升正红旗蒙古都统、授参赞大臣。
1774年(清高宗乾隆三十九年),海兰察督兵5 000人,攻打罗博瓦,出奇兵,立大功,授内大臣。再战,屡克险要,进逼逊克尔宗,被赐号“绰尔和巴图鲁”(意为杰出的英雄),赏白金300两。
1776年3月(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二月),海兰察俘获叛首索诺木,平定大金川叛乱,被封一等超勇侯,赐双眼花翎。班师还京后,被赏缎二十端、白金千两,名列前50功臣,擢升领侍卫内大臣。
1781年4月(清高宗乾隆四十六年三月),海兰察奉命随主帅阿贵前往甘肃、青海,镇压回民新教派头领苏四十三起事。苏四十三起义被镇压后,乾隆皇帝除嘉奖海兰察有功外,还授予其长子安禄为三等侍卫。1784年5月(清高宗乾隆四十九年四月),甘肃回民新教派再次起事,清王朝再以阿贵为主帅,福康安、海兰察、伍岱并列参赞大臣前往镇压。因海兰察在破石峰堡战斗中生擒起事首领张文庆有功,擢升其长子安禄为二等侍卫,予骑都卫世职。
1787年(清高宗乾隆五十二年),台湾(今台湾地区)林爽文起事,清王朝命福康安为将军,海兰察为参赞大臣出征台湾,于同年冬大败起事军。1788年2月(清高宗乾隆五十三年正月),俘获台湾起事军首领林爽文,台湾起事被平定。乾隆皇帝为表彰海兰察战功,解随身佩囊赐之,赐紫韁,金黄瓣珊瑚朝珠,再图形紫光阁。
1791年(清高宗乾隆五十六年),英国殖民势力指使廓尔喀(今尼泊尔)的统治者,勾结西藏大封建主舍玛尔图,武装侵略后藏,一直洗劫到日喀则地区。七世班禅被迫退避拉萨,扎什伦布寺被洗劫一空,西藏民众面临严重的灾难,达赖、班禅急请清王朝出兵。乾隆皇帝授福康安为将军,海兰察、奎林为参赞大臣,率军由青海、四川两路进藏,征讨廓尔喀。1792年4月(清高宗乾隆五十七年三月),清军抵达后藏,经过4个多月的大小战斗,廓尔喀于同年8月战败投降。清王朝为表彰海兰察累立战功,晋其为一等公。海兰察驱逐入侵后藏的廓尔喀之后,在回师途中拜见达赖喇嘛,接受达赖所赐衣杖。
1793年4月(清高宗乾隆五十七年三月),乾隆皇帝谕旨:“向来武臣无乘轿之例,海兰察在军前效力多年,腿有宿疾,著格外施恩,赏令乘轿”;同年6月,海兰察在家中病故。乾隆皇帝打破病故者不入昭忠祠之例,谕曰:“海兰察以病卒,例不入昭忠祠。念其在军中奋勉,尝受多伤,加恩入祀”;7月,又赐谥号“武壮”。
(作者: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方志办公室)
本文责编:姚思泰
刘统勋(1699~1773年) 刘统勋,字延清,号尔纯,汉族。山东省诸城县人。出生于1699年(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于1724年(清世宗雍正二年)考取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詹事府詹中、内阁学士、工部侍郎、刑部侍郎、漕运总督、太子太傅、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和兵部、上书房总师傅兼管刑部和教习庶吉士等职。1773年(清高宗乾隆三十八年)去世,谥号文正。终年74岁。
刘统勋办事秉公,执法如山,不怕权贵。1757年7月(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六月),他与山西巡抚定长前往云南查办巡抚郭一裕怂恿云贵总督恒文购制金炉案时,不畏权贵,排除干扰,使案情鞫实,并上疏乾隆皇帝,赐恒文狱中自尽,郭一裕发配军台效力赎罪。同年11月,他在徐州监督漕运工程时,就杨桥工程进度迟缓,乡民交秫秸受主管料场吏员勒索钱财一案进行调查,查清情况后,将主管料场的吏员就地正法。
乾隆皇帝对刘统勋十分赏识和信任,每有重大要事,多派他前往查办,常派他到全国各地巡视。他曾去过广东、云南、山西、陕西、江苏、江西、山东、河南、浙江和新疆的巴里坤等许多地区,足迹几乎遍及全国。
1757年11月(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十月),因山西吏治废驰,官吏间相互包庇利用,贪污成风。新任山西巡抚塔永宁向乾隆皇帝奏本,弹劾以蒋洲为首的省内贪官污吏。乾隆皇帝据报以后龙颜大怒,说道:“山西一省,藩臬朋比作奸,毫无顾忌,吏治之坏至于此极,朕将何以信人何以用人”。遂将刘统勋从重要的山东河运工程中派往山西进行查办,并谕曰:“查审此案非刘统勋不可”。刘统勋会同巡抚塔永宁,经过一个多月鞫讯和调查,得实:布政使蒋洲肆意侵吞公款多达2万余两;前任山西巡抚明德收受蒋洲以及各属吏的古玩金银等物;托穆齐图养廉颇优而不知足,在离职起程时,除让蒋洲替他承担所欠3 000余两公款外,还收受了蒋洲所贿古玩等物;按察使杨龙文和太原知府七赉与蒋洲同流合污。知府朱廷扬趁火打劫,贪污了2万余两。绿营兵守备武琏克扣兵饷1 000余两。案件查清后,乾隆皇帝诏令明德和托穆齐图解职,送往京城定罪;蒋洲定成死罪,奉准在太原正法;杨龙文就地正法;太原知府七赉判为绞监候(死缓),待秋后处决;知州朱廷扬、守备武琏等,均依律治罪。
1758年(清高宗乾隆二十三年),归化厅(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呼和浩特市部分地区)吏员白德明怂恿归化城理事同知普喜设法弄到绥远城将军印信,迫使西公旗(今乌拉特前旗)不敢阻拦而私开乌拉山林木,中饱私囊。并用5 000两银子贿赂贪婪昏溃的绥远城将军保德,使其明知此事犯法,却不加以制止。之后,白德明和普喜做贼心虚,遂向乾隆皇帝检举绥远城将军保德通过绥远城粮饷府同知呼世图贪污粮饷之事,妄图将自己私开乌拉山的事掩盖,蒙混过关。
1759年2月(清高宗乾隆二十四年正月),刘统勋刚擢升为协办大学士不久,乾隆皇帝接到普喜的奏折。因为刘统勋年前查办过山西的“晋案”,而且归绥的贪污案是山西整个贪污案的一部分,所以又派他赴晋,同山西巡抚塔永宁一起前来归绥会鞫。刘统勋怕走漏风声,没有从北京直接到太原会塔永宁,决定自己先到口外私访。当时刘统勋年龄已过花甲,他带着少数随从人员化装成商人,从延庆州(今北京市延庆县)到独石口外,穿过察哈尔蒙古草地,绕到土默川,悄悄进入归化城(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呼和浩特市旧城区)。他改名换姓,以山东贩布老客的身份,投宿于大南街路东的“东升店”(今呼和浩特市百货公司第一门市部对面)。他终日走街串巷查访,费尽周折。终将绥远城将军和绥远城粮饷府同知的贪污案调查完毕。随着贪污案调查,私开乌拉山林木案也浮出水面。为了彻底弄清私开乌拉山的情况,刘统勋离开了归化城,骑着毛驴沿着黄河和土默川的南山到包头和乌拉山进山实地调查,又从杀虎口入边,由省大路到太原会见山西巡抚塔永宁。
不久,刘统勋带着山西巡抚塔永宁从大同得胜口出边,鸣锣开道,过丰镇、宁远(即凉城),二次进入归绥,在绥远城将军衙门大堂进行会审。刘统勋将有关的证人传齐后开堂审案,保德、呼世图和普喜见铁证如山,无法抗拒,自知难逃法网,便都供认不讳。唯独白德明狡猾抵赖,当堂被杖死。案件审理后,上报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依据绥远城将军保德伙同绥远城粮饷府同知呼世图共侵吞库银粮饷18 000余两以及所受保德因私开乌拉山山林木5 000两贿赂,归化城理事同知普喜所犯贪赃罪行,由刑部依据《大清律》判处上述案犯死刑,诏令刘统勋与塔永宁在归绥监斩,就地正法。归化城、绥远城除土默特旗的2个都统衙门和1个管狱巡检衙门外,其余4个衙门中的贪官污吏,都按律定罪。使得朝野震动服栗。民间对此额手称快。
此后许多年里,每当在街市上看见衣服整洁清素的白发老人,都感到吃惊,以为刘统勋大人又来到了归化城。尤其是官吏们,每提到刘统勋,都是谈虎色变而不敢妄为。
海兰察(?~1793年) 海兰察(意为“海拉尔的森林),杜拉尔氏,鄂温克族。呼伦贝尔索伦左翼镶黄旗(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人。出生年月不详。他一生中战功卓著,官至正红旗蒙古都统、授参赞大臣、授内大臣、封一等超勇侯、擢升领侍卫内大臣。1793年(清高宗乾隆五十八年)病逝。
海兰察生在呼伦贝尔索伦左翼镶黄旗占其布佐(今呼伦贝尔市滨洲铁路顺河车站北、海拉尔河北的小山脚下)霍勒浩特小村的一个普通兵丁家中。自幼长得面色乌黑,臂力过人,擅长骑射。1755年(清高宗乾隆二十年),以库特勒(意牵马手)应征参加索伦兵。既而随军至新疆参加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的战争。
1757年(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在一次战斗中,海兰察射伤并生擒蒙古准噶尔部辉特台吉巴雅尔,乾隆皇帝亲赐他额尔克巴图鲁称号,累功至头等侍卫,予骑都卫兼云骑卫世职,图形紫光阁。
1767年(清高宗乾隆三十二年),海兰察以记名副都统衔率索伦骑兵随清军出征缅甸,以先头部队师出虎距关(今云南省垅川县西边界外),击退缅甸入侵之军。1768年(清高宗乾隆三十三年),他再度率军于万刃山(今云南省盈江县西北猛弄山)出师,击败缅甸入侵之军。出征缅甸取得胜利后,海兰察所部奉命留任云南边防军中,并移任镶白旗蒙古副都统。
1771~1772年(清高宗乾隆三十六年至乾隆三十七年),海兰察先后被派往四川大金川、小金川参加清剿土司叛乱,屡建战功,先后被诏嘉奖、升正红旗蒙古都统、授参赞大臣。
1774年(清高宗乾隆三十九年),海兰察督兵5 000人,攻打罗博瓦,出奇兵,立大功,授内大臣。再战,屡克险要,进逼逊克尔宗,被赐号“绰尔和巴图鲁”(意为杰出的英雄),赏白金300两。
1776年3月(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二月),海兰察俘获叛首索诺木,平定大金川叛乱,被封一等超勇侯,赐双眼花翎。班师还京后,被赏缎二十端、白金千两,名列前50功臣,擢升领侍卫内大臣。
1781年4月(清高宗乾隆四十六年三月),海兰察奉命随主帅阿贵前往甘肃、青海,镇压回民新教派头领苏四十三起事。苏四十三起义被镇压后,乾隆皇帝除嘉奖海兰察有功外,还授予其长子安禄为三等侍卫。1784年5月(清高宗乾隆四十九年四月),甘肃回民新教派再次起事,清王朝再以阿贵为主帅,福康安、海兰察、伍岱并列参赞大臣前往镇压。因海兰察在破石峰堡战斗中生擒起事首领张文庆有功,擢升其长子安禄为二等侍卫,予骑都卫世职。
1787年(清高宗乾隆五十二年),台湾(今台湾地区)林爽文起事,清王朝命福康安为将军,海兰察为参赞大臣出征台湾,于同年冬大败起事军。1788年2月(清高宗乾隆五十三年正月),俘获台湾起事军首领林爽文,台湾起事被平定。乾隆皇帝为表彰海兰察战功,解随身佩囊赐之,赐紫韁,金黄瓣珊瑚朝珠,再图形紫光阁。
1791年(清高宗乾隆五十六年),英国殖民势力指使廓尔喀(今尼泊尔)的统治者,勾结西藏大封建主舍玛尔图,武装侵略后藏,一直洗劫到日喀则地区。七世班禅被迫退避拉萨,扎什伦布寺被洗劫一空,西藏民众面临严重的灾难,达赖、班禅急请清王朝出兵。乾隆皇帝授福康安为将军,海兰察、奎林为参赞大臣,率军由青海、四川两路进藏,征讨廓尔喀。1792年4月(清高宗乾隆五十七年三月),清军抵达后藏,经过4个多月的大小战斗,廓尔喀于同年8月战败投降。清王朝为表彰海兰察累立战功,晋其为一等公。海兰察驱逐入侵后藏的廓尔喀之后,在回师途中拜见达赖喇嘛,接受达赖所赐衣杖。
1793年4月(清高宗乾隆五十七年三月),乾隆皇帝谕旨:“向来武臣无乘轿之例,海兰察在军前效力多年,腿有宿疾,著格外施恩,赏令乘轿”;同年6月,海兰察在家中病故。乾隆皇帝打破病故者不入昭忠祠之例,谕曰:“海兰察以病卒,例不入昭忠祠。念其在军中奋勉,尝受多伤,加恩入祀”;7月,又赐谥号“武壮”。
(作者: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方志办公室)
本文责编:姚思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