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
一、阴山牌与裸燕麦
1999年春季,内蒙古“两会”期间,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同志告诉笔者,呼和浩特要把旅游经济当作新的经济增长点,请专家们在这方面动动脑筋、出出主意。笔者提出,呼和浩特是“历史文化名城”、“沿边开放城市”,要在突出绿色文明源远流长、打好“草原牌”的同时,挖掘人文资源,打好四张牌,即“阴山牌”、“黄河牌”、“长城牌”、“昭君牌”,他表示同意。
打“阴山牌”,固然离不开那首全世界华人圈都知道的“草原第一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离不开蒙古帝国元王朝的版图定位:“北至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但也离不开内蒙古的丰富物产——“莜面(裸燕麦的加工食品)、山药(马铃薯)、大皮袄(羊皮大衣)”。民间号称“塞外三件宝”。笔者1983年在《身边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阴山莜麦甲天下”的考察报告,内蒙古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的同志当时提供,一位港商来内蒙古考察,看中了武川麦片厂的“寿字”牌燕麦片,国内外比较后下了“甲天下”的结论。
莜麦,学名叫裸燕麦,是燕麦的一种。华北称之为“油麦”,西北称之为“玉麦”,东北称之为“铃铛麦”。古代的叫法更多,据《中国农业遗产选集》记载,有8种其它名称,春秋时代已经有此作物。《尔雅??释草》、《穆天子传》、《黄帝内经》直至《史记》、《唐本草》、《庶物异名疏》都有披露。我们内蒙古人叫“莜麦”出现在《植物名图实考》及晚清以后的地方志上。我考证杨升庵的《丹铅总录》上就写着:油麦“阴山南北皆有之,土人以为朝夕常食”。莜麦一词始见于1830年的《瑟谢丛谈》。中国种植至少已有2100年的历史。世界不少学者认为,裸燕麦起源于中国。瓦维洛夫在《世界栽培作物起源八大中心》、斯坦钦在《燕麦与燕麦改良》一文中也持此观点。茹考夫斯基在《育种的世界植物基因资源》中进一步分析认为,中国内蒙古是发源地之“初生基因中心”。他说:“裸粒类型燕麦是地理特有类型,在中国与蒙古的接壤地带由突变产生。因此,这个发源地可以认为是裸燕麦的初生基因中心。”我国科学工作者通过对莜麦农家品种及野生种的染色体和同工酶的表型30条酶带鉴定及其迁移率差异的研究,认为上述结论“有一定的可靠性”。《内蒙古农牧业资源》一书考证,呼和浩特地区(含阴山南北)裸燕麦的栽培历史约有1100年左右。《绥远通志稿》称:“莜麦,一作油麦,即燕麦也,旱瘠之地亦宜播种,(阴)山前、山后各县均广种之。”《古丰识略》记载:“油麦一种,性耐寒,而畏霜,关外种者极多。”
内蒙古阴山一带莜麦全国有名。这自然要归功于北方各族人民种植得其法,也要归功于莜麦在这里生长得其所:当照充足,“天候早寒”,完全适于生长期短、耐瘠、耐寒、日照长的莜麦生长的要求。古代的方便食品——燕麦面加工的熟制品“炒面”,明清两代就是草原丝绸之路——“绥蒙商道”上晋商驼队的随身干粮。此习惯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抗美援朝时,志愿军战士为“消灭美国野心狼”,“一口炒面一口雪”的故事,大家至今记忆犹新。
1995年6月12日,《中国食品报》撰文指出,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研究所燕麦组鉴定认为,燕麦是营养保健价值极高的粮食作物。不但种子内蛋白质、脂肪的含量超过其他粮食作物,几乎可与牛肉媲美;而且释放的热量居五谷之首,号称高能食品。其秸秆中含有异常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可消化纤维,玉米秸、谷秸在它面前都甘拜下风。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综合分析,我国裸燕麦粉(俗称莜麦面)中,含蛋白质15%,分别比面粉、大米高一倍以上;脂肪含量为8.5%,分别比面粉、大米高4—6倍;两者含量都超过小米面、玉米面、高梁面、荞麦粉、黄米面、大麦粉。磷、铁、钙等含量,超过上述8种粮食,还含有维生素B1、B2、C及较多的维生素E,与我国古代《唐本草》中燕麦有“催乳录之”等营养价值记载相符。原因是裸燕麦粉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较全面,人体不能自行合成但又必需的8种氨基酸组成比较多:每100克中,赖氨酸含0.68克,缬氨酸0.96克、苏氨酸0.64克,亮氨酸1.34克,蛋氨酸0.23克,异亮氨酸0.50克,色氨酸0.21克,苯丙氨酸0.86克。其中赖氨酸含量比面粉高0.418%,比玉米粉高0.372%,比大米粉高0.4255%,比高梁面粉高0.448%。
燕麦茎叶秸秆多汁、柔嫩、适口性好。其蛋白质、脂肪、可消化纤维高于小麦、大麦、黑麦、谷子、玉米,而难以消化的粗纤维较少。据农业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家畜饲养学》记载,裸燕麦秸秆中粗蛋白含量5.2%,粗脂肪2.2%,无氮抽出物44.6%,高于谷草。玉米秸小麦秸难以消化的粗纤维,小麦秸有39.1%,玉米秸有33.1%,谷草有44.6%,而莜麦中只有28.2%。通过青饲燕麦提高乳牛产奶量是世界养牛业公认的。加拿大家畜家用禽协会专家1972年测定,鸡饲料中掺入富含亚油酸的燕麦的稃壳,足以维持鸡的产蛋量及鲜蛋重量,并使鸡蛋个大。1998年8月,香港《壹周刊》第442期披露,以瑞士青燕麦、荨麻和沙棘为主要成分精制而成的纯天然药物《力之华》,已获全球专利配方。在美国三藩市“人类性学高级研究中心”进行不同年龄(18—80岁)的男女临床研究后,“结果令人振奋”。可见,青燕麦的特殊医用功效,国外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二、燕麦片与“寿字”牌
在联邦德国已故总理阿登纳的《回忆录》里,披露了这样一件鲜为人知的史实:
1959年2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到波恩访问。因为身体欠佳,不思茶饭,对参加官方宴会表示为难。阿登纳答应自有妙法,遂让绍姆堡宫里自己的厨师在宴会上为杜勒斯专门煮了燕麦片羹。而“面色苍白、身体看来非常衰弱”的杜勒斯食后居然“胃口很好”。直到同年5月,杜勒斯病危时,还派代理国务卿克里斯琴??赫脱专程赶赴西德,向阿登纳要“他曾在波恩吃过的燕麦片羹的调煮法”,随后杜勒斯又要求联邦德国总理再给他寄几包燕麦片,因为“在美国得不到这种燕麦片”。
所谓“燕麦片”,就是把煮熟的燕麦去壳、洗净、炒熟、压扁成型的一种现代高级营养保健方便食品。据说尼克松竞选美国总统时,为保证营养,补充体能,早餐就有一杯麦片羹。
三、名医院临床试验
80年代初,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出口的“长城”牌燕麦片,在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地区卖得很火。由于供不应求,国内只供“三高”,即高级干部、高级外宾、高级知识分子。但极少有人知道,“长城”牌燕麦片的原料是内蒙古的莜麦。
内蒙人把燕麦称为“油麦”,也是十分有见地的。原来,裸燕麦的脂肪中富含降低血脂的亚油酸。据内蒙古农业厅1981年10月19日送中国农业科学院样品分析,内蒙古的国产燕麦片亚油酸都在3.19%以上,与海外的“老人”牌相差无几。《中国燕麦》一书提供,中国农业科学院综合分析室等单位的分析结果是:裸燕麦亚油酸含量的38.1—52%,即占籽粒重量的2.0―3.0%。内蒙古的高于3%是非常难得的。
从1981年开始,由内蒙古农业科学院、北京市第二医院牵头,内蒙古麦片厂和乌兰察布盟农研所等单位参加,在首都的四家大医院——北京二医院、海淀医院、公安部医院和邮电部医院,对100例患心血管病、糖尿病和脂肪肝疾病的患者进行服药(《益寿宁甲丸》或《脉通》)和服“寿字”牌燕麦片的临床对比试验,效果出人预料得好。公安部医院内科主任自己参加了三个月的临床对比试验后兴奋地宣布:“寿字”牌燕麦片的疗效比《益寿宁甲丸》和《脉通》强多了。”四所医院一致认为:“寿字”牌燕麦片不但营养价值超过国际市场的名牌燕麦片,如:蛋白质比它们高30%,脂肪降低20%;而且显示出特殊的药用价值:对诸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老年性疾病具有明显疗效和预防作用,对糖尿病、脂肪肝也有辅助疗效。首批参与试验的患者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两降一减轻”,即胆固醇降低、血清三酸甘油脂降低、体重减轻。从1982年开始,第二期“寿字”牌燕麦片临床试验已纳入中国农业科学院“燕麦联合体综合研究”的新课题。协作单位增多,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市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等单位都参与试验。项目也较前扩,除了药物、食品两方面外,又增加了农学、畜牧、栽培技术和基础理论研究。截至1985年,对68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统计,并进行四轮动物试验后,结论是:“服用燕麦片3个月的高血脂患者(日服量100克),胆固醇、B脂蛋白、甘油三脂、体重都明显降低,疗效与进口药冠心平无显著性差异,且无任何副作用。对于因肝、肾病变糖尿病、脂肪肝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脂血症也有同样明显的疗效。”至于降低胆固醇的机理,专家们认为与燕麦片独含皂甙有直接的关系。澳大利亚专家奥肯福尔1979年试验,发现谷物中只有燕麦含有皂甙,而微量的皂甙与植物纤维结合,可使纤维具有吸附胆汁酸的性能,促使肝脏中的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随粪便排出体外。
1983年春季,笔者随内蒙古党政军山老区慰问团翻越大青山到武川县参观“寿字”牌燕麦片的生产厂家时,生产能力为年产120-150万斤,规模不大,用国产的自动化设备的机械流水线加工。厂长透露,虽然产品属试销阶段,但已在香港等地打开了销路。年销售达到60万斤,每斤可获利0.20元。销量达到250-300万斤时,可收回建厂的60万元投资。他们生产的即食燕麦片是熟食,国内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工艺技术指标和质量检验规范。我国50年代生产过麦片,没多久就不出了。“寿字”牌“即冲即食燕麦片”是国内首创,国外只有澳大利亚“老人”牌是即食麦片。1983年12月19-21日,内蒙古农牧渔业厅会同内蒙古科委、经委、内蒙古防疫站等11个单位,在呼和浩特对“寿字”牌即冲即食燕麦片新产品进行了技术鉴定、资料审查和产品质量审查,笔者有幸参加。专家们一致认为,各项质量指标符合技术标准要求,技术文件可指导生产,设备、工艺布置基本合理,可以投入批量生产。当时,《内蒙古日报》“草原春秋”专版的有关文章称:现在香港等地为治疗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病的老年人,每天早餐能有一杯热咖啡冲调的中国“长城”牌燕麦片服用,非常难得,认为是“美于口而利于病,幸事一桩”!
“医食同源”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医学科学的一大贡献。早在周代,医学的四个专科中就有“食医”这一专科。号称“药王”的汉代名医孙思邈,更把以食物治好疾病的医师称为“良工”,他的名著《千金食治》和其后的《食疗本草》至今是传统中医学的精华。清代乾隆年间,呼和浩特地区的莜麦面作为进贡皇帝的食品被送往京城,也说明御膳多为药膳。“寿字”牌燕麦片以高营养和高疗效震动世人,只不过是中华医学“医食同源”古老理论正确的又一例证。
四、总司令两点菜谱
如果说,到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是一桩憾事的话,那么到呼和浩特不吃“阴山风味莜面”也是一种憾事。流传至今的民歌《爬山调·吃莜面》描写得既实在又风趣:
白格凌凌的莜面捏成小窝窝,
沙个蛋蛋的山药煮下一大锅。
干腌芥菜切满一大盘,
再给你拿上个大花碗。
葱花花盐汤辣角角蒜,
吃的客人满头头汗。
吃了一碗呀又一碗,
这就是庄户人的家常饭。
如果有吃有喝有白酒(当地叫烧酒),“顺口溜”歌手就更眯着眼睛、赞扬有加了:
冷调莜面捣烧酒,
山珍海味都不如。
一口莜面一口酒,
香得人们口水流。
阴山莜面既是独具边塞风味的传统小吃,也是当地各族人民的主要食物构成。它源远流长,制作精巧,加工细腻,吃法考究。花色有“搓莜面”、“推窝窝”、“捏鱼鱼”、“卷囤囤”、“包饺饺”、“炒块垒”、“压饸饣各 ”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呼和浩特(当时叫归绥)有名的旧城大召,就在东厢长廊专设过“莜面馆”,门庭若市。至今,那“咔——嗒——咔嗒——嗒”的有节奏的拉风箱声和店小二有调有韵儿的叫卖声,还是许多“老归绥”津津乐道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搞活经济、放宽政策,城乡市场进一步活跃,呼和浩特市出现了大量的“武川莜面馆”,都号称“正宗”。隔大老远,莜面馆门前的红纸黑字大对联便赫然入目:“揭笼十里香”、“开坛千人醉”,横额是:“保你满意”。
旅游经济绝不仅仅是游山玩水。它包括吃、住、行和游、购、娱。旅游产品特别是旅游食品,应该注意突出风味,显示特色,神秘感与吸引力相结合,向工薪阶层、知识阶层倾斜,礼轻义重,物美价廉。不要满足于只动荤不动素,“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让人家高高兴兴而来,浑浑噩噩而去。结果是只讲“酒文化”,不讲“酒文明”。笔者曾请上海市委组织部的一批软科学专家,到大召前御泉进边的老字号莜面馆吃风味,他们说比上海城隍庙的风味小吃好得多:不但可口,而且奇妙。因为我们的手工制作莜面兼具观赏价值,你看!在平展展的面案上,女主人双手轻搓,均匀地滚动着左右各四、共八根象溪水般缓流的莜面条,灵巧的双手一会儿平摇,一会儿交推,那样轻盈、那样娴熟,简直是优美的舞姿。在雪白的瓷砖上,女主人又拨动拇指,食指轻弹,一转弹,一个个蛋卷儿似的“莜面窝窝”就挨个儿立满笼屉:一样样薄,一样样高,一样样圆,一样样白,横竖成行,转圈成圆,实在是一幅巧夺天工的几何图案!莜面讲究先炒熟,再开水烫熟,最后蒸熟,叫“三个熟”。还要冬夏“两样汤”:冬蘸羊肉卤,夏调盐菜汤。绵羊肉丁、山药丁做的香气扑鼻的肥汤,加上油炝的红辣椒、切丝的腌芥菜,搁一匙油炸扎蒙花、撒一把胡麻盐,滴几滴老陈醋,把莜面窝窝一泡,嚼在口里,又筋、又香、又辣、又酸,那才叫开胃解馋呢。至于夏季,则要求冷调(即凉拌),“水萝卜丝丝酸腌菜,就一筷子莜面真不赖”,对“牧羊在草滩”和“锄禾日当午”的北方人来说,这种“庄户人的家常饭”实在是再惬意不过了。
50年代,朱德总司令曾两次来内蒙古视察,这位开国元帅每次都要求吃莜面。他说,当年在晋西北转战,曾多次在老乡家的热炕头上吃过莜面,也听过莜面是“塞外三件宝”之一的传说。那又筋又细的莜面,支持过晋察绥陕根据地革命将士的斗争,总司令一直在怀念它。开国大典上,朱德总司令是国家副主席,后来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委员长,是当然的国家元首。因此,把莜面加工食品称为“元首食品”、“元帅食品”名副其实,用它招待八方宾客是典型的“高看一眼”。
五、变绿色优势为经济支柱
1999年春,江泽民总书记来自治区视察时指出,内蒙古要努力开发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高效益绿色食品。自治区党委书记刘明祖和自治区主席云布龙都强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云布龙主席1999年10月6日在《内蒙古日报》的专论文章中指出:“开发绿色产品,发展绿色产业,可以提高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农牧业的比较效益,有效地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带动种养结构的调整,同时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一条现实可行的路子。”笔者认为这是对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情把握的科学升华,也是内蒙古调整结构、有所作为的必然选择。通过绿色资源变支柱、绿色品牌变名牌,缩短内蒙古与发达省区的发展差距,是我们半个世纪的经济总结。既是优势所在、特色所在,也是兴区之基、强区之本,舍此没有其它捷径好走。
中国农科院的负责同志曾经建议:“内蒙古的农业科学研究要抓内蒙古的特点”。绿色资源阴山燕麦、燕麦粉、燕麦片,不但是内蒙一宝、塞外一宝,而且是中华一宝、世界一宝。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优化作物品质,培育知名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变产业链为效益链,是振兴民族工业的目标之一,也是贸工农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之一。内蒙古农业科研战线已取得令人叹服的成绩:有的专家培育成功了矮杆莜麦良种“永四九二”等,生长期82-90天,单产高达800斤,跃居我国燕麦高产前列;有的专家以学科带头人的身份主笔《中国燕麦》专著,对我国燕麦的科研、生产状况作全面回顾与系统总结,引起学术界重视。中国燕麦的良种库、样板田、综合基地和研究中心在内蒙古应运而生极具条件。
工业战线也传来令人兴奋的好消息:有千年种植历史的阴山燕麦,经呼和浩特民营骨干企业内蒙古塞宝集团有限公司的科学开发,其“塞宝”牌方便食品已荣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正式挂匾。无论工艺的科学性、设备的先进性、高科技的代表性,还是运作的市场化、组织的集团化、目标的产业化,他们都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独具的慧眼、过人的胆识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在内蒙古扎扎实实先行了一步。只要上下一心,内外条件互补,并坚持在科工贸一体、产学研结合、跨国度经营上有所突破,就会在中国以绿取胜,唯旗必夺的环球竞争中做出新的贡献。
朱镕基总理1998年视察我区时一再强调,内蒙古要发挥绿色优势,发展特色产品。阴山燕麦以绿色营养保健的特殊功效系列产品为人类造福已提上日程。祝“甲天下”的塞外一宝,早日成为“富阴山”的擎天一柱!
(作者单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政协经济委员会)
一、阴山牌与裸燕麦
1999年春季,内蒙古“两会”期间,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同志告诉笔者,呼和浩特要把旅游经济当作新的经济增长点,请专家们在这方面动动脑筋、出出主意。笔者提出,呼和浩特是“历史文化名城”、“沿边开放城市”,要在突出绿色文明源远流长、打好“草原牌”的同时,挖掘人文资源,打好四张牌,即“阴山牌”、“黄河牌”、“长城牌”、“昭君牌”,他表示同意。
打“阴山牌”,固然离不开那首全世界华人圈都知道的“草原第一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离不开蒙古帝国元王朝的版图定位:“北至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但也离不开内蒙古的丰富物产——“莜面(裸燕麦的加工食品)、山药(马铃薯)、大皮袄(羊皮大衣)”。民间号称“塞外三件宝”。笔者1983年在《身边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阴山莜麦甲天下”的考察报告,内蒙古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的同志当时提供,一位港商来内蒙古考察,看中了武川麦片厂的“寿字”牌燕麦片,国内外比较后下了“甲天下”的结论。
莜麦,学名叫裸燕麦,是燕麦的一种。华北称之为“油麦”,西北称之为“玉麦”,东北称之为“铃铛麦”。古代的叫法更多,据《中国农业遗产选集》记载,有8种其它名称,春秋时代已经有此作物。《尔雅??释草》、《穆天子传》、《黄帝内经》直至《史记》、《唐本草》、《庶物异名疏》都有披露。我们内蒙古人叫“莜麦”出现在《植物名图实考》及晚清以后的地方志上。我考证杨升庵的《丹铅总录》上就写着:油麦“阴山南北皆有之,土人以为朝夕常食”。莜麦一词始见于1830年的《瑟谢丛谈》。中国种植至少已有2100年的历史。世界不少学者认为,裸燕麦起源于中国。瓦维洛夫在《世界栽培作物起源八大中心》、斯坦钦在《燕麦与燕麦改良》一文中也持此观点。茹考夫斯基在《育种的世界植物基因资源》中进一步分析认为,中国内蒙古是发源地之“初生基因中心”。他说:“裸粒类型燕麦是地理特有类型,在中国与蒙古的接壤地带由突变产生。因此,这个发源地可以认为是裸燕麦的初生基因中心。”我国科学工作者通过对莜麦农家品种及野生种的染色体和同工酶的表型30条酶带鉴定及其迁移率差异的研究,认为上述结论“有一定的可靠性”。《内蒙古农牧业资源》一书考证,呼和浩特地区(含阴山南北)裸燕麦的栽培历史约有1100年左右。《绥远通志稿》称:“莜麦,一作油麦,即燕麦也,旱瘠之地亦宜播种,(阴)山前、山后各县均广种之。”《古丰识略》记载:“油麦一种,性耐寒,而畏霜,关外种者极多。”
内蒙古阴山一带莜麦全国有名。这自然要归功于北方各族人民种植得其法,也要归功于莜麦在这里生长得其所:当照充足,“天候早寒”,完全适于生长期短、耐瘠、耐寒、日照长的莜麦生长的要求。古代的方便食品——燕麦面加工的熟制品“炒面”,明清两代就是草原丝绸之路——“绥蒙商道”上晋商驼队的随身干粮。此习惯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抗美援朝时,志愿军战士为“消灭美国野心狼”,“一口炒面一口雪”的故事,大家至今记忆犹新。
1995年6月12日,《中国食品报》撰文指出,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研究所燕麦组鉴定认为,燕麦是营养保健价值极高的粮食作物。不但种子内蛋白质、脂肪的含量超过其他粮食作物,几乎可与牛肉媲美;而且释放的热量居五谷之首,号称高能食品。其秸秆中含有异常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可消化纤维,玉米秸、谷秸在它面前都甘拜下风。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综合分析,我国裸燕麦粉(俗称莜麦面)中,含蛋白质15%,分别比面粉、大米高一倍以上;脂肪含量为8.5%,分别比面粉、大米高4—6倍;两者含量都超过小米面、玉米面、高梁面、荞麦粉、黄米面、大麦粉。磷、铁、钙等含量,超过上述8种粮食,还含有维生素B1、B2、C及较多的维生素E,与我国古代《唐本草》中燕麦有“催乳录之”等营养价值记载相符。原因是裸燕麦粉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较全面,人体不能自行合成但又必需的8种氨基酸组成比较多:每100克中,赖氨酸含0.68克,缬氨酸0.96克、苏氨酸0.64克,亮氨酸1.34克,蛋氨酸0.23克,异亮氨酸0.50克,色氨酸0.21克,苯丙氨酸0.86克。其中赖氨酸含量比面粉高0.418%,比玉米粉高0.372%,比大米粉高0.4255%,比高梁面粉高0.448%。
燕麦茎叶秸秆多汁、柔嫩、适口性好。其蛋白质、脂肪、可消化纤维高于小麦、大麦、黑麦、谷子、玉米,而难以消化的粗纤维较少。据农业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家畜饲养学》记载,裸燕麦秸秆中粗蛋白含量5.2%,粗脂肪2.2%,无氮抽出物44.6%,高于谷草。玉米秸小麦秸难以消化的粗纤维,小麦秸有39.1%,玉米秸有33.1%,谷草有44.6%,而莜麦中只有28.2%。通过青饲燕麦提高乳牛产奶量是世界养牛业公认的。加拿大家畜家用禽协会专家1972年测定,鸡饲料中掺入富含亚油酸的燕麦的稃壳,足以维持鸡的产蛋量及鲜蛋重量,并使鸡蛋个大。1998年8月,香港《壹周刊》第442期披露,以瑞士青燕麦、荨麻和沙棘为主要成分精制而成的纯天然药物《力之华》,已获全球专利配方。在美国三藩市“人类性学高级研究中心”进行不同年龄(18—80岁)的男女临床研究后,“结果令人振奋”。可见,青燕麦的特殊医用功效,国外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二、燕麦片与“寿字”牌
在联邦德国已故总理阿登纳的《回忆录》里,披露了这样一件鲜为人知的史实:
1959年2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到波恩访问。因为身体欠佳,不思茶饭,对参加官方宴会表示为难。阿登纳答应自有妙法,遂让绍姆堡宫里自己的厨师在宴会上为杜勒斯专门煮了燕麦片羹。而“面色苍白、身体看来非常衰弱”的杜勒斯食后居然“胃口很好”。直到同年5月,杜勒斯病危时,还派代理国务卿克里斯琴??赫脱专程赶赴西德,向阿登纳要“他曾在波恩吃过的燕麦片羹的调煮法”,随后杜勒斯又要求联邦德国总理再给他寄几包燕麦片,因为“在美国得不到这种燕麦片”。
所谓“燕麦片”,就是把煮熟的燕麦去壳、洗净、炒熟、压扁成型的一种现代高级营养保健方便食品。据说尼克松竞选美国总统时,为保证营养,补充体能,早餐就有一杯麦片羹。
三、名医院临床试验
80年代初,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出口的“长城”牌燕麦片,在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地区卖得很火。由于供不应求,国内只供“三高”,即高级干部、高级外宾、高级知识分子。但极少有人知道,“长城”牌燕麦片的原料是内蒙古的莜麦。
内蒙人把燕麦称为“油麦”,也是十分有见地的。原来,裸燕麦的脂肪中富含降低血脂的亚油酸。据内蒙古农业厅1981年10月19日送中国农业科学院样品分析,内蒙古的国产燕麦片亚油酸都在3.19%以上,与海外的“老人”牌相差无几。《中国燕麦》一书提供,中国农业科学院综合分析室等单位的分析结果是:裸燕麦亚油酸含量的38.1—52%,即占籽粒重量的2.0―3.0%。内蒙古的高于3%是非常难得的。
从1981年开始,由内蒙古农业科学院、北京市第二医院牵头,内蒙古麦片厂和乌兰察布盟农研所等单位参加,在首都的四家大医院——北京二医院、海淀医院、公安部医院和邮电部医院,对100例患心血管病、糖尿病和脂肪肝疾病的患者进行服药(《益寿宁甲丸》或《脉通》)和服“寿字”牌燕麦片的临床对比试验,效果出人预料得好。公安部医院内科主任自己参加了三个月的临床对比试验后兴奋地宣布:“寿字”牌燕麦片的疗效比《益寿宁甲丸》和《脉通》强多了。”四所医院一致认为:“寿字”牌燕麦片不但营养价值超过国际市场的名牌燕麦片,如:蛋白质比它们高30%,脂肪降低20%;而且显示出特殊的药用价值:对诸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老年性疾病具有明显疗效和预防作用,对糖尿病、脂肪肝也有辅助疗效。首批参与试验的患者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两降一减轻”,即胆固醇降低、血清三酸甘油脂降低、体重减轻。从1982年开始,第二期“寿字”牌燕麦片临床试验已纳入中国农业科学院“燕麦联合体综合研究”的新课题。协作单位增多,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市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等单位都参与试验。项目也较前扩,除了药物、食品两方面外,又增加了农学、畜牧、栽培技术和基础理论研究。截至1985年,对68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统计,并进行四轮动物试验后,结论是:“服用燕麦片3个月的高血脂患者(日服量100克),胆固醇、B脂蛋白、甘油三脂、体重都明显降低,疗效与进口药冠心平无显著性差异,且无任何副作用。对于因肝、肾病变糖尿病、脂肪肝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脂血症也有同样明显的疗效。”至于降低胆固醇的机理,专家们认为与燕麦片独含皂甙有直接的关系。澳大利亚专家奥肯福尔1979年试验,发现谷物中只有燕麦含有皂甙,而微量的皂甙与植物纤维结合,可使纤维具有吸附胆汁酸的性能,促使肝脏中的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随粪便排出体外。
1983年春季,笔者随内蒙古党政军山老区慰问团翻越大青山到武川县参观“寿字”牌燕麦片的生产厂家时,生产能力为年产120-150万斤,规模不大,用国产的自动化设备的机械流水线加工。厂长透露,虽然产品属试销阶段,但已在香港等地打开了销路。年销售达到60万斤,每斤可获利0.20元。销量达到250-300万斤时,可收回建厂的60万元投资。他们生产的即食燕麦片是熟食,国内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工艺技术指标和质量检验规范。我国50年代生产过麦片,没多久就不出了。“寿字”牌“即冲即食燕麦片”是国内首创,国外只有澳大利亚“老人”牌是即食麦片。1983年12月19-21日,内蒙古农牧渔业厅会同内蒙古科委、经委、内蒙古防疫站等11个单位,在呼和浩特对“寿字”牌即冲即食燕麦片新产品进行了技术鉴定、资料审查和产品质量审查,笔者有幸参加。专家们一致认为,各项质量指标符合技术标准要求,技术文件可指导生产,设备、工艺布置基本合理,可以投入批量生产。当时,《内蒙古日报》“草原春秋”专版的有关文章称:现在香港等地为治疗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病的老年人,每天早餐能有一杯热咖啡冲调的中国“长城”牌燕麦片服用,非常难得,认为是“美于口而利于病,幸事一桩”!
“医食同源”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医学科学的一大贡献。早在周代,医学的四个专科中就有“食医”这一专科。号称“药王”的汉代名医孙思邈,更把以食物治好疾病的医师称为“良工”,他的名著《千金食治》和其后的《食疗本草》至今是传统中医学的精华。清代乾隆年间,呼和浩特地区的莜麦面作为进贡皇帝的食品被送往京城,也说明御膳多为药膳。“寿字”牌燕麦片以高营养和高疗效震动世人,只不过是中华医学“医食同源”古老理论正确的又一例证。
四、总司令两点菜谱
如果说,到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是一桩憾事的话,那么到呼和浩特不吃“阴山风味莜面”也是一种憾事。流传至今的民歌《爬山调·吃莜面》描写得既实在又风趣:
白格凌凌的莜面捏成小窝窝,
沙个蛋蛋的山药煮下一大锅。
干腌芥菜切满一大盘,
再给你拿上个大花碗。
葱花花盐汤辣角角蒜,
吃的客人满头头汗。
吃了一碗呀又一碗,
这就是庄户人的家常饭。
如果有吃有喝有白酒(当地叫烧酒),“顺口溜”歌手就更眯着眼睛、赞扬有加了:
冷调莜面捣烧酒,
山珍海味都不如。
一口莜面一口酒,
香得人们口水流。
阴山莜面既是独具边塞风味的传统小吃,也是当地各族人民的主要食物构成。它源远流长,制作精巧,加工细腻,吃法考究。花色有“搓莜面”、“推窝窝”、“捏鱼鱼”、“卷囤囤”、“包饺饺”、“炒块垒”、“压饸饣各 ”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呼和浩特(当时叫归绥)有名的旧城大召,就在东厢长廊专设过“莜面馆”,门庭若市。至今,那“咔——嗒——咔嗒——嗒”的有节奏的拉风箱声和店小二有调有韵儿的叫卖声,还是许多“老归绥”津津乐道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搞活经济、放宽政策,城乡市场进一步活跃,呼和浩特市出现了大量的“武川莜面馆”,都号称“正宗”。隔大老远,莜面馆门前的红纸黑字大对联便赫然入目:“揭笼十里香”、“开坛千人醉”,横额是:“保你满意”。
旅游经济绝不仅仅是游山玩水。它包括吃、住、行和游、购、娱。旅游产品特别是旅游食品,应该注意突出风味,显示特色,神秘感与吸引力相结合,向工薪阶层、知识阶层倾斜,礼轻义重,物美价廉。不要满足于只动荤不动素,“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让人家高高兴兴而来,浑浑噩噩而去。结果是只讲“酒文化”,不讲“酒文明”。笔者曾请上海市委组织部的一批软科学专家,到大召前御泉进边的老字号莜面馆吃风味,他们说比上海城隍庙的风味小吃好得多:不但可口,而且奇妙。因为我们的手工制作莜面兼具观赏价值,你看!在平展展的面案上,女主人双手轻搓,均匀地滚动着左右各四、共八根象溪水般缓流的莜面条,灵巧的双手一会儿平摇,一会儿交推,那样轻盈、那样娴熟,简直是优美的舞姿。在雪白的瓷砖上,女主人又拨动拇指,食指轻弹,一转弹,一个个蛋卷儿似的“莜面窝窝”就挨个儿立满笼屉:一样样薄,一样样高,一样样圆,一样样白,横竖成行,转圈成圆,实在是一幅巧夺天工的几何图案!莜面讲究先炒熟,再开水烫熟,最后蒸熟,叫“三个熟”。还要冬夏“两样汤”:冬蘸羊肉卤,夏调盐菜汤。绵羊肉丁、山药丁做的香气扑鼻的肥汤,加上油炝的红辣椒、切丝的腌芥菜,搁一匙油炸扎蒙花、撒一把胡麻盐,滴几滴老陈醋,把莜面窝窝一泡,嚼在口里,又筋、又香、又辣、又酸,那才叫开胃解馋呢。至于夏季,则要求冷调(即凉拌),“水萝卜丝丝酸腌菜,就一筷子莜面真不赖”,对“牧羊在草滩”和“锄禾日当午”的北方人来说,这种“庄户人的家常饭”实在是再惬意不过了。
50年代,朱德总司令曾两次来内蒙古视察,这位开国元帅每次都要求吃莜面。他说,当年在晋西北转战,曾多次在老乡家的热炕头上吃过莜面,也听过莜面是“塞外三件宝”之一的传说。那又筋又细的莜面,支持过晋察绥陕根据地革命将士的斗争,总司令一直在怀念它。开国大典上,朱德总司令是国家副主席,后来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委员长,是当然的国家元首。因此,把莜面加工食品称为“元首食品”、“元帅食品”名副其实,用它招待八方宾客是典型的“高看一眼”。
五、变绿色优势为经济支柱
1999年春,江泽民总书记来自治区视察时指出,内蒙古要努力开发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高效益绿色食品。自治区党委书记刘明祖和自治区主席云布龙都强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云布龙主席1999年10月6日在《内蒙古日报》的专论文章中指出:“开发绿色产品,发展绿色产业,可以提高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农牧业的比较效益,有效地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带动种养结构的调整,同时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一条现实可行的路子。”笔者认为这是对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情把握的科学升华,也是内蒙古调整结构、有所作为的必然选择。通过绿色资源变支柱、绿色品牌变名牌,缩短内蒙古与发达省区的发展差距,是我们半个世纪的经济总结。既是优势所在、特色所在,也是兴区之基、强区之本,舍此没有其它捷径好走。
中国农科院的负责同志曾经建议:“内蒙古的农业科学研究要抓内蒙古的特点”。绿色资源阴山燕麦、燕麦粉、燕麦片,不但是内蒙一宝、塞外一宝,而且是中华一宝、世界一宝。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优化作物品质,培育知名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变产业链为效益链,是振兴民族工业的目标之一,也是贸工农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之一。内蒙古农业科研战线已取得令人叹服的成绩:有的专家培育成功了矮杆莜麦良种“永四九二”等,生长期82-90天,单产高达800斤,跃居我国燕麦高产前列;有的专家以学科带头人的身份主笔《中国燕麦》专著,对我国燕麦的科研、生产状况作全面回顾与系统总结,引起学术界重视。中国燕麦的良种库、样板田、综合基地和研究中心在内蒙古应运而生极具条件。
工业战线也传来令人兴奋的好消息:有千年种植历史的阴山燕麦,经呼和浩特民营骨干企业内蒙古塞宝集团有限公司的科学开发,其“塞宝”牌方便食品已荣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正式挂匾。无论工艺的科学性、设备的先进性、高科技的代表性,还是运作的市场化、组织的集团化、目标的产业化,他们都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独具的慧眼、过人的胆识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在内蒙古扎扎实实先行了一步。只要上下一心,内外条件互补,并坚持在科工贸一体、产学研结合、跨国度经营上有所突破,就会在中国以绿取胜,唯旗必夺的环球竞争中做出新的贡献。
朱镕基总理1998年视察我区时一再强调,内蒙古要发挥绿色优势,发展特色产品。阴山燕麦以绿色营养保健的特殊功效系列产品为人类造福已提上日程。祝“甲天下”的塞外一宝,早日成为“富阴山”的擎天一柱!
(作者单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政协经济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