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4年  /  第六期

第六期

  • (专稿)改善发展环境要注意解决要点问题
  • 发展环境是经济要素而且是至关重要的经济要素。好的发展环境,必然能够形成强势的经济集聚效应,推动经济的发展。这个道理,已经被若干快速发展地区的经验反复证明。近年来,赤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环境的治理和整顿,应该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实事求是地评价,与赤峰的经济地位比,与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比,我们的发展环境仍然不够理想。为什么上上下下已经达成共识的问题,就是难以从根本上见到好转呢?笔者以为关键是大气候大环境虽然形成了,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忽略了这样几个要点。

    一是体制问题。在市场经济新时期,为了强化宏观控制能力,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先后实行垂直管理,地方政府和垂直部门由过去的领导关系变为今天的协调关系,部门执行的是政策,追求的是利益,而地方政府维护的是环境,追求的是发展,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体制性矛盾,导致地方政府的行政意图难以落实。而协调的结果往往是让步和妥协,牺牲的则是时间和效率。

    二是机制问题。发展环境究竟好不好,关键看招商引资的成果。现在的招商引资工作,一律的行政命令,从上到下压指标,这在特殊的发展阶段,本也无可厚非。但目前最关键最急需解决的不是指标问题,而是建立健全招商引资的内部运行机制。举例来说,过去我们强调的是谁引资谁负责,表面来看落实了责任,但事实上,由于招商项目的落实需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而引资人并不掌握相关的行政权力甚至并不具备相应的协调能力,引资人千言万语引进了资金,还得千方百计协调关系,还得顶着社会上闲言碎语和误解的压力。他行使的不是行政权力,支付的却是个人的感情积累。这等于谁招来了资金,谁就招来了麻烦。全民招商喊了多年,就是形不成气候,大概根源在此。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建议尽快研究建立发展环境的内部机制,包括健全的服务机制,健康的管理机制和严肃的处罚机制,这样才能调动更多的人投入到招商引资工作中来,也才能更好地改善地方经济的发展环境。

    三是政策问题。外来投资最关注的就是一个地区的效率和公平,而效率和公平的决定因素是政策和制度。这些年来,我们的政策制定的也不算少,也不能说不到位,但就是落实不了,既使落实了也得走样。这就再一次证明,要保证公平和效率,就必须公开。市政府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元宝山区、敖汉旗也相继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政策摆到桌面上,收费标准按最低线卡死,公开审批,公开收费,既提高了办事效率,也保证了公平和正义。看起来,要改善发展环境,不是发文件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有切实可行的办法,要在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上下功夫。

    四是廉政问题。有一位领导讲得好,赤峰的发展环境不好,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部门利益,一个是个人腐败。部门利益是腐败,效率低下的行政行为也是腐败,因为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行政机关的行政肌体发生了病变。对腐败案件,只要是有据可查,最终会得到处理。现在的问题是,一些部门该办的不办,推脱躲闪之术运用自如,贻误了商机,影响了效率,败坏了形象,但就是不越线,不违纪,不犯规,党纪国法就是无可奈何。构成违纪违法的自该查处,那么不构成违纪违法的谁来管。看起来,这也是我们需要从制度建设上需要重视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专稿)改善发展环境要注意解决要点问题
  • 发展环境是经济要素而且是至关重要的经济要素。好的发展环境,必然能够形成强势的经济集聚效应,推动经济的发展。这个道理,已经被若干快速发展地区的经验反复证明。近年来,赤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环境的治理和整顿,应该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实事求是地评价,与赤峰的经济地位比,与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比,我们的发展环境仍然不够理想。为什么上上下下已经达成共识的问题,就是难以从根本上见到好转呢?笔者以为关键是大气候大环境虽然形成了,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忽略了这样几个要点。

    一是体制问题。在市场经济新时期,为了强化宏观控制能力,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先后实行垂直管理,地方政府和垂直部门由过去的领导关系变为今天的协调关系,部门执行的是政策,追求的是利益,而地方政府维护的是环境,追求的是发展,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体制性矛盾,导致地方政府的行政意图难以落实。而协调的结果往往是让步和妥协,牺牲的则是时间和效率。

    二是机制问题。发展环境究竟好不好,关键看招商引资的成果。现在的招商引资工作,一律的行政命令,从上到下压指标,这在特殊的发展阶段,本也无可厚非。但目前最关键最急需解决的不是指标问题,而是建立健全招商引资的内部运行机制。举例来说,过去我们强调的是谁引资谁负责,表面来看落实了责任,但事实上,由于招商项目的落实需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而引资人并不掌握相关的行政权力甚至并不具备相应的协调能力,引资人千言万语引进了资金,还得千方百计协调关系,还得顶着社会上闲言碎语和误解的压力。他行使的不是行政权力,支付的却是个人的感情积累。这等于谁招来了资金,谁就招来了麻烦。全民招商喊了多年,就是形不成气候,大概根源在此。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建议尽快研究建立发展环境的内部机制,包括健全的服务机制,健康的管理机制和严肃的处罚机制,这样才能调动更多的人投入到招商引资工作中来,也才能更好地改善地方经济的发展环境。

    三是政策问题。外来投资最关注的就是一个地区的效率和公平,而效率和公平的决定因素是政策和制度。这些年来,我们的政策制定的也不算少,也不能说不到位,但就是落实不了,既使落实了也得走样。这就再一次证明,要保证公平和效率,就必须公开。市政府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元宝山区、敖汉旗也相继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政策摆到桌面上,收费标准按最低线卡死,公开审批,公开收费,既提高了办事效率,也保证了公平和正义。看起来,要改善发展环境,不是发文件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有切实可行的办法,要在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上下功夫。

    四是廉政问题。有一位领导讲得好,赤峰的发展环境不好,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部门利益,一个是个人腐败。部门利益是腐败,效率低下的行政行为也是腐败,因为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行政机关的行政肌体发生了病变。对腐败案件,只要是有据可查,最终会得到处理。现在的问题是,一些部门该办的不办,推脱躲闪之术运用自如,贻误了商机,影响了效率,败坏了形象,但就是不越线,不违纪,不犯规,党纪国法就是无可奈何。构成违纪违法的自该查处,那么不构成违纪违法的谁来管。看起来,这也是我们需要从制度建设上需要重视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