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4年  /  第二期

第二期

  • (曲艺杂谈)戏联趣谈
  • 舞台,作为戏剧表演的场所,遍布全国城乡各地。城里有剧院,乡间有戏台,电视有“梨园春”栏目,民间有草台班子,幕布一拉,吹拉弹唱。“三五人千军万马,六七步四海五洲。”“智愚忠奸仁义节孝演不尽华厦春秋荣枯盛衰天下事,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唱不完神舟古今苦辣酸甜世间情。”这些出现在戏曲表演场所的戏曲楹联,把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同古老的歌舞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二者异曲同工相映成趣。“人时事不时时人传古事,意假情无假假意述真情。”“好上加好教世人学好,坏中更坏警观众莫坏。”即为舞台增色生辉,又向观众传达了表演信息。言简意骇,寓意深刻,给人一种赏心悦目、清新怡情之感。如“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是谁谁装谁谁就是谁。”“东西晋南北宋哪里寻人物备考,山海经水浒传这就是古今奇观。”“男无假女无真怎么无人嫌假,你不来我不怪缘何不请自来。”“文成武就金榜题名虚富贵,男婚女配洞房花烛假姻缘。”“白面书生考腹内空空如也,红粉佳人观足下悠悠大哉。”以上戏联,从一个侧面道出了戏剧的表演定位,那就是“假象传真情演古今之奇事,虚迹作实谈成历代之余文。”虽然“雅韵轻清飘白雪,细声婉转遏行云”,却是“经史文章外史笔,水中日月镜中花。”那悲哭欢笑的表演,“妖声婉转浑如笛,媚态悠扬胜似花。”演出古今兴亡事,做成中外治乱文,“还将旧事从新演,聊借今人作古观”之意在“公正无私抑强扶弱,惩恶扬善化莠为良。”借“虎啸龙吟观感地,"唱秦声越曲庆丰年

       日月灯红海油风雷鼓板天地间一番战场,尧舜旦文武未莽曹丑净古今来许多脚色。清朝康熙帝曾下令将洪生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在皇宫内院排演,并且经常莅临广和殿观戏。上面这幅对联,据传就是康熙帝看戏时的颂赐之作。民间亦有不少佳联,如忠义在人心傀儡场中宁尽假,衣冠非木偶须眉动处严如生。”“一席之地容纳千军万马布满山川河流可耕可行可议政可家可国可天下,三通锣鼓震动四海五州激起电闪雷鸣有悲有喜有祸有福有生有死有太平

    “表到善处台下喝彩不为沽名钓誉,演至恶时观众叫骂才算真才实功。”“真善美功在真人假作观众是斗称,假恶丑全凭假戏真唱台下最公平。”“曲也曲也越曲越妙,戏尔戏尔弥戏弥真。”“只要戏一公二直,那管人七嘴八舌”“东一刀西一枪杀人不死,轿上来马上去还是步行。”“三五步千里走遍,六七人百万雄兵。”以上数联不但道出了表演者的意愿,还表明了台下观众的心声。

    戏曲演出“表历代帝王将相,颂古今才子佳人。”以求“有道明君忠臣良将功德传千古”,使“无能昏王奸堂佞贼罪名臭万年。”它源于生活必高于生活实际,追述历史却难当历史考究。道出“天下事无非是戏,世间人何须认真”真谛,教人“不知世味戏三年,如得人情益者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漯河市街戏班主演王兴,是商水县大武乡苦子王村人,为当时中原名旦,演技娴熟惟妙惟肖,唱腔圆润悦耳动听,戏剧多揽犹善花旦、州旦。曾挂出“花为媒杜十娘西厢记风雪配,红灯记王金豆借粮下陈州,甘露寺王昭君推磨窦娥冤、风波亭小二姐做梦长生殿”的戏名联,一联包涵了十四本戏剧。传说一名乡下老太婆摸黑去看王兴唱戏,摸到戏台后说:“深一脚、浅一脚,也不知王兴出角不出角。”恰被正要登台的王兴听见,心中深深感动,即忙答曰“龙头拐挪小脚,今晚上应不出角也出角。”

    民间素有求神还愿的风俗,升官发财得子庆寿,安宅疗疾事竣酬愿,官绅富户大都演戏庆贺,这时张贴地对联,须将主人的心迹表白。贺寿联如“还报圣功宜家有庆,愿酬神德福禄无疆。”“还演梨园唐天宝,愿献优礼楚日卿。”婚庆联有“白雪阳春圣神观望,虫飞雁戈夫妇偕和。”“还夙愿梨园敬献,践前言琴瑟礼弹。”“偿旧愿阳春白雪,燕新婚鼓琴吹笛。”“迎亲端赖车百辆,偿愿全凭戏一棚。”还愿联有“财出一家偿旧愿,戏演三日践前言。”“阴阳两歌舞,本利两归还。”“是曲真比酬神德,此戏长可报圣功。”喜庆联如“还演戏花称富贵,愿献牲竹报平安。”“还迄洪范邀五福,愿得华封祝三多。”“乐歌洪范惟五福,快读关睢第一章。”

    戏曲楹联,有的词意优美,咏物述志合韵。有的格式“平仄”“对仗”工整,有的字“嵌”头尾,有的“分唱”其中。有的戏名联撰,有的折字分咏。用典不落俗套,遣词意象顿生。叙事穷理,专博相济,读来郎郎上口,回味妙趣横生,实为联苑一朵艳丽的奇葩。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水县大武乡焦砦村)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曲艺杂谈)戏联趣谈
  • 舞台,作为戏剧表演的场所,遍布全国城乡各地。城里有剧院,乡间有戏台,电视有“梨园春”栏目,民间有草台班子,幕布一拉,吹拉弹唱。“三五人千军万马,六七步四海五洲。”“智愚忠奸仁义节孝演不尽华厦春秋荣枯盛衰天下事,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唱不完神舟古今苦辣酸甜世间情。”这些出现在戏曲表演场所的戏曲楹联,把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同古老的歌舞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二者异曲同工相映成趣。“人时事不时时人传古事,意假情无假假意述真情。”“好上加好教世人学好,坏中更坏警观众莫坏。”即为舞台增色生辉,又向观众传达了表演信息。言简意骇,寓意深刻,给人一种赏心悦目、清新怡情之感。如“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是谁谁装谁谁就是谁。”“东西晋南北宋哪里寻人物备考,山海经水浒传这就是古今奇观。”“男无假女无真怎么无人嫌假,你不来我不怪缘何不请自来。”“文成武就金榜题名虚富贵,男婚女配洞房花烛假姻缘。”“白面书生考腹内空空如也,红粉佳人观足下悠悠大哉。”以上戏联,从一个侧面道出了戏剧的表演定位,那就是“假象传真情演古今之奇事,虚迹作实谈成历代之余文。”虽然“雅韵轻清飘白雪,细声婉转遏行云”,却是“经史文章外史笔,水中日月镜中花。”那悲哭欢笑的表演,“妖声婉转浑如笛,媚态悠扬胜似花。”演出古今兴亡事,做成中外治乱文,“还将旧事从新演,聊借今人作古观”之意在“公正无私抑强扶弱,惩恶扬善化莠为良。”借“虎啸龙吟观感地,"唱秦声越曲庆丰年

       日月灯红海油风雷鼓板天地间一番战场,尧舜旦文武未莽曹丑净古今来许多脚色。清朝康熙帝曾下令将洪生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在皇宫内院排演,并且经常莅临广和殿观戏。上面这幅对联,据传就是康熙帝看戏时的颂赐之作。民间亦有不少佳联,如忠义在人心傀儡场中宁尽假,衣冠非木偶须眉动处严如生。”“一席之地容纳千军万马布满山川河流可耕可行可议政可家可国可天下,三通锣鼓震动四海五州激起电闪雷鸣有悲有喜有祸有福有生有死有太平

    “表到善处台下喝彩不为沽名钓誉,演至恶时观众叫骂才算真才实功。”“真善美功在真人假作观众是斗称,假恶丑全凭假戏真唱台下最公平。”“曲也曲也越曲越妙,戏尔戏尔弥戏弥真。”“只要戏一公二直,那管人七嘴八舌”“东一刀西一枪杀人不死,轿上来马上去还是步行。”“三五步千里走遍,六七人百万雄兵。”以上数联不但道出了表演者的意愿,还表明了台下观众的心声。

    戏曲演出“表历代帝王将相,颂古今才子佳人。”以求“有道明君忠臣良将功德传千古”,使“无能昏王奸堂佞贼罪名臭万年。”它源于生活必高于生活实际,追述历史却难当历史考究。道出“天下事无非是戏,世间人何须认真”真谛,教人“不知世味戏三年,如得人情益者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漯河市街戏班主演王兴,是商水县大武乡苦子王村人,为当时中原名旦,演技娴熟惟妙惟肖,唱腔圆润悦耳动听,戏剧多揽犹善花旦、州旦。曾挂出“花为媒杜十娘西厢记风雪配,红灯记王金豆借粮下陈州,甘露寺王昭君推磨窦娥冤、风波亭小二姐做梦长生殿”的戏名联,一联包涵了十四本戏剧。传说一名乡下老太婆摸黑去看王兴唱戏,摸到戏台后说:“深一脚、浅一脚,也不知王兴出角不出角。”恰被正要登台的王兴听见,心中深深感动,即忙答曰“龙头拐挪小脚,今晚上应不出角也出角。”

    民间素有求神还愿的风俗,升官发财得子庆寿,安宅疗疾事竣酬愿,官绅富户大都演戏庆贺,这时张贴地对联,须将主人的心迹表白。贺寿联如“还报圣功宜家有庆,愿酬神德福禄无疆。”“还演梨园唐天宝,愿献优礼楚日卿。”婚庆联有“白雪阳春圣神观望,虫飞雁戈夫妇偕和。”“还夙愿梨园敬献,践前言琴瑟礼弹。”“偿旧愿阳春白雪,燕新婚鼓琴吹笛。”“迎亲端赖车百辆,偿愿全凭戏一棚。”还愿联有“财出一家偿旧愿,戏演三日践前言。”“阴阳两歌舞,本利两归还。”“是曲真比酬神德,此戏长可报圣功。”喜庆联如“还演戏花称富贵,愿献牲竹报平安。”“还迄洪范邀五福,愿得华封祝三多。”“乐歌洪范惟五福,快读关睢第一章。”

    戏曲楹联,有的词意优美,咏物述志合韵。有的格式“平仄”“对仗”工整,有的字“嵌”头尾,有的“分唱”其中。有的戏名联撰,有的折字分咏。用典不落俗套,遣词意象顿生。叙事穷理,专博相济,读来郎郎上口,回味妙趣横生,实为联苑一朵艳丽的奇葩。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水县大武乡焦砦村)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