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
寒假期间,就如何加快县城经济发展,我深入到通辽市科左中旗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认识到,长期以来,我们研究思考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总是就农村谈农村,就农业谈农业,“毛驴拉磨,走不出哪个圈”,结果是农民增收缓慢,工业发展不起来,县域经济整体水平不高,引发出许多社会矛盾,出现了城乡分离,相互断层的所谓二元结构。科左中旗在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中,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找准切入点和支撑点;跳出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局限,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用产业化,工业化的理念研究解决县域经济发展问题。走出了以产业化带动农牧区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以产业化吸纳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路子,形成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协调发展的格局。
科左中旗在统筹城乡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抓了四个环节:
第一,抓龙头企业建设。近些年来,科左中旗充分利用丰富农畜产品资源,大力培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储藏、运销为主的龙头企业,形成了四条产业链。一是以科尔沁牛业和草原兴发肉食品厂和科尔沁鹅业为龙头的牛、羊、鹅加工企业,年屠宰牛5万头,羊20万只,鹅500万只,产值超2亿元。二是以科尔沁乳业和蒙牛乳业为龙头,进一步加大现代化奶站建设,形成了以国道和旗乡公路为主的奶牛养殖带,日供鲜奶达50余吨,拉动了周边地区养牛业的高速发展。三是以康源股份公司和仁龙制糖公司为龙头,形成了年加工葵花籽5万吨和年加工甜菜10万吨的出口创汇产业。四是以科尔沁木业和佳和木业为龙头,形成了年深加工木材15万立方米的林产业。这些龙头企业的崛起,推动了该旗农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拓展了农村就业空间,使大批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抓基地建设。这些年来,科左中旗围绕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重点抓好基地建设,为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以保证龙头企业生产的需要。同时,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解决了农畜产品卖难,农牧业增效难,农牧民增收难等现阶段“三农”工作中的三个突出问题。目前,由于龙头企业的拉动,科左中旗形成了与企业联系紧密的三大基地。一是以牛、羊、鹅为主的养殖业基地已成规模。在鼓励家家户户饲养育肥牛基础上,重点扶持了50户年出栏超千头育肥牛养殖大户,全旗年出栏育肥牛5万多头;以育肥羊村建设为重点,全年出栏育肥羊20万只,并通过舍饲长年出栏,长年加工;组织和动员千家万户发展养鹅业,全年鹅的饲养量稳定在700万只,保证了鹅加工企业全年生产。二是以有机葵花、甜菜和优质牧草为重点的种植业基地建设不断兴起。他们抓住国家质量体系认证的有利机遇,有机葵花面积已达40万亩,以满足葵花加工出口企业的原料需要;不断扩大甜菜种植面积,大力推广纸筒育秧技术,达到企业与农户的双盈。为推进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全旗优质饲草种植面积达到50余万亩。三是以建设速生丰产林为重点的木材基地建设,既取得了生态效应,又满足了加工企业原料的需要。通过建设这些具有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不仅促进了工业企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运输、储藏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农牧业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了经济优势。
第三,大力培育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他们重点抓了养牛协会、养羊协会、养鹅协会、甜菜协会等各类中介组织,要求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民间协会组织,现在各类协会组织已达30余个;与此同时,着重培养一批有一定经济实力、联系范围广,信息渠道比较畅通的经济人队伍,特别是培养一批收购大户、贩运大户,通过他们把企业与基地、农户与市场直接联系起来,以解决农牧民“卖难”问题和企业“收难”问题。不断完善龙头与基地的关系,通过订单、合同的形式建立企业与农户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
第四,抓农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打响绿色品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县域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绿色品牌为主要特征的环保标准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农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程度,决定着农畜产品的市场准入率。面对机遇和挑战,他们提出了创建“绿色产业强旗”的发展定位,即以生态农业为基础, 以产业化为链条,以绿色品牌为主要特征的绿色产业,要求生产的农畜产品必须达到绿色环保标准,必须按照国际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认可体系等要求,不断加强农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目前,该旗的有机葵花已经通过了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肉牛、肉鹅加工企业的厂房,生产线以及内部管理等都按照欧盟标准进行建设和改造,其它具有特色的种植业也都按照标准化方向生产,使这些产品尽快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打响绿色品牌。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治经济系)
寒假期间,就如何加快县城经济发展,我深入到通辽市科左中旗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认识到,长期以来,我们研究思考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总是就农村谈农村,就农业谈农业,“毛驴拉磨,走不出哪个圈”,结果是农民增收缓慢,工业发展不起来,县域经济整体水平不高,引发出许多社会矛盾,出现了城乡分离,相互断层的所谓二元结构。科左中旗在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中,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找准切入点和支撑点;跳出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局限,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用产业化,工业化的理念研究解决县域经济发展问题。走出了以产业化带动农牧区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以产业化吸纳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路子,形成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协调发展的格局。
科左中旗在统筹城乡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抓了四个环节:
第一,抓龙头企业建设。近些年来,科左中旗充分利用丰富农畜产品资源,大力培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储藏、运销为主的龙头企业,形成了四条产业链。一是以科尔沁牛业和草原兴发肉食品厂和科尔沁鹅业为龙头的牛、羊、鹅加工企业,年屠宰牛5万头,羊20万只,鹅500万只,产值超2亿元。二是以科尔沁乳业和蒙牛乳业为龙头,进一步加大现代化奶站建设,形成了以国道和旗乡公路为主的奶牛养殖带,日供鲜奶达50余吨,拉动了周边地区养牛业的高速发展。三是以康源股份公司和仁龙制糖公司为龙头,形成了年加工葵花籽5万吨和年加工甜菜10万吨的出口创汇产业。四是以科尔沁木业和佳和木业为龙头,形成了年深加工木材15万立方米的林产业。这些龙头企业的崛起,推动了该旗农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拓展了农村就业空间,使大批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抓基地建设。这些年来,科左中旗围绕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重点抓好基地建设,为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以保证龙头企业生产的需要。同时,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解决了农畜产品卖难,农牧业增效难,农牧民增收难等现阶段“三农”工作中的三个突出问题。目前,由于龙头企业的拉动,科左中旗形成了与企业联系紧密的三大基地。一是以牛、羊、鹅为主的养殖业基地已成规模。在鼓励家家户户饲养育肥牛基础上,重点扶持了50户年出栏超千头育肥牛养殖大户,全旗年出栏育肥牛5万多头;以育肥羊村建设为重点,全年出栏育肥羊20万只,并通过舍饲长年出栏,长年加工;组织和动员千家万户发展养鹅业,全年鹅的饲养量稳定在700万只,保证了鹅加工企业全年生产。二是以有机葵花、甜菜和优质牧草为重点的种植业基地建设不断兴起。他们抓住国家质量体系认证的有利机遇,有机葵花面积已达40万亩,以满足葵花加工出口企业的原料需要;不断扩大甜菜种植面积,大力推广纸筒育秧技术,达到企业与农户的双盈。为推进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全旗优质饲草种植面积达到50余万亩。三是以建设速生丰产林为重点的木材基地建设,既取得了生态效应,又满足了加工企业原料的需要。通过建设这些具有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不仅促进了工业企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运输、储藏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农牧业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了经济优势。
第三,大力培育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他们重点抓了养牛协会、养羊协会、养鹅协会、甜菜协会等各类中介组织,要求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民间协会组织,现在各类协会组织已达30余个;与此同时,着重培养一批有一定经济实力、联系范围广,信息渠道比较畅通的经济人队伍,特别是培养一批收购大户、贩运大户,通过他们把企业与基地、农户与市场直接联系起来,以解决农牧民“卖难”问题和企业“收难”问题。不断完善龙头与基地的关系,通过订单、合同的形式建立企业与农户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
第四,抓农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打响绿色品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县域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绿色品牌为主要特征的环保标准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农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程度,决定着农畜产品的市场准入率。面对机遇和挑战,他们提出了创建“绿色产业强旗”的发展定位,即以生态农业为基础, 以产业化为链条,以绿色品牌为主要特征的绿色产业,要求生产的农畜产品必须达到绿色环保标准,必须按照国际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认可体系等要求,不断加强农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目前,该旗的有机葵花已经通过了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肉牛、肉鹅加工企业的厂房,生产线以及内部管理等都按照欧盟标准进行建设和改造,其它具有特色的种植业也都按照标准化方向生产,使这些产品尽快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打响绿色品牌。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治经济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