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
众所周知,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从古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方志的编修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志书有其独特的功效——“资政、存史、教化”。李铁映同志曾指出:“修志的目的在于用,不仅为当代人用,也为后代人用”,“修志为用,用志方法要改革”。这既是修志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方志资源应用实践和研究的重大课题。修志和用志是一个相互联系、促进和互动的有机统一体。一切方志莫不是为用而修,修又促用,循环往复的过程。任何志书只有通过应用,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随着新编志书的大量出版,如何发挥志书的功能作用,特别是为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三个文明建设服务,是各级修志单位和广大方志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方志资源与网络应用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方志是资料性极强的“一方之全史”,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水利、天文、民族、宗教、民俗、方言等多方面的内容无所不包。面对现存大量的方志,如何开发、利用这些文献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现已出版的志书,多是以纸式资料存放在图书室或资料室,以待人们去固定的场所查阅,而且在查阅时必须一部、一部地进行翻阅、查找,才能找到自己所需的相关知识,这样既费时又费力,甚至还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开发利用方志资源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开展,要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人“读志、研志和用志”。同时,还要建立方志文献信息库,大力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增强方志资源的利用价值。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在文献信息领域的广泛选用,使文献信息资源从搜集收藏到开发利用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即由有纸化向无纸化的转变,同时也对方志资源的整理加工和利用检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快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的现代化建设进程,这是我们掀起“读志、研志、用志”高潮的有效手段。
新时期方志的工作任务是“修志、编鉴、建馆、上网、服务”,五业并举,协调发展。其中,上网的工作目标应该是建设“三网一库”,即建成单位局域网,提升办公自动化的能力;对内联入党政信息网,实现政务信息网上报送和公文的无纸化传输;对外接入互联网,实施地情信息的网上发布和建设地情资料数据库,实现地情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实践证明,接入互联网的地方志网站实际上是地方志内部局域网的外延。
二、方志资源在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尤其是旧志的数字化建设。随着网络信息的全面普及,各省区方志系统在方志资源利用上引进数据库网络技术,可以说,这是方志系统的新兴产业,因而运用网络数据库管理难免会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方志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完善。
从目前开展工作的省区来看,各地情数据库仅仅限于将文本数字化,基本上是将第一届志书扫描进库,不少省区甚至是一部志书就开一个子库,数据库的概念模糊不清,更没有进行资源重组。结构基本上都是单一的数据库,软件不支持跨库关联、无缝链接等。从数据的标准上说也是千差万别,由于数据量少,规模小,尚未考虑海量数据的存储、交换、检索等,不少已建成开通的方志资源网站甚至没有元数据,无法提供检索功能,图像、音频、视频数据建设的技术标准与格式、数据著录的规则更无从谈起。所以,面对数量如此巨大、种类如此繁多的方志资源,往往不适合以结构简单、容量狭小的静态网页形式发布,只能通过数据库技术按一定标准对地方志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实施后台动态发布,并运用强大的数据库检索技术为查询者提供方志信息的精确资料定位,如山东省情网就没有资料库检索。但这仅仅是面向对方志信息有深层次需求的研究人员和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而对只要求概略地了解地情信息的人实施地方志“教化”功能的主要对象——年轻网民来说,通过数据库查询步骤烦琐,且不形象直观。为此,必须把方志地情信息中的精华部分加以分类整理,设地情概况、省、市(区)志目录、历史风云、自然风光、人物风采、艺苑风韵、传说掌故、民间风俗、名优特产等栏目,在数据库动态发布方志总量信息的同时,以可读性强的文字和简洁明快的静态网页形式直接发布;同时,在这里必须加大检索功能的力度,实现数据库间的有效链接,用志人只要在检索栏中输入关键词就可在极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内容。所以,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对检索项目的建设,只有检索功能的力度大了,才会使用志人在这网站能得到更多的信息,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出方志资源的可用性资源。同时,为配合政府上网工程建设,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加强与政府部门和地方志系统间的横向交流与沟通,地方志网站还需要发布有关地方志工作的行业信息和学术研究信息,如方志工作、志苑动态、论文集锦等,加强方志资源交流和运用的时效性。笔者认为方志工作、志鉴动态等栏目在页面上形式应越简明越好,但必须有日期的标注。如果多个信息条目罗列,只会使读者感到乱而无条理性,更不宜某个科目的内容占据整个页面,使页面缺乏全面、整体的效果。所以,应在页面尽可能多反映的科目类别,以增加读者的兴趣。
三、方志网络资源建设的目标导向
方志网络资源建设讲究的是完整性、准确性、美观性和应用性。
完整性包括内容的完整和结构的完整。方志网站从志书、年鉴中选定内容后,应尽量保证其内容的完整性和丰富性,比如多加些重大活动的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弥补志书、年鉴篇幅有限的不足。另外,结构必须完整,网页和数据库的各个页面之间、分库之间必须保持连贯,不能出现无效链接。这就要求网络技术人员在编程时要加大网络数据库间的链接,使库与库之间完整、连贯,从而达到库与库间真正有效链接。
准确性是指确保文字的准确和系统的准确。由于目前地方志系统编辑、出版用的Word、Wps和北大方正或华光书版等软件与地方志网络站数据库和网页开发制作软件不能无缝对接,中间有个转换过程,加之原版地方志、年鉴的原错和扫描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可能超出新闻出版署规定的错误率标准。除此之外,也还可能出现软件检索错误,即漏检或错检。所以,要严加核校,查错堵漏,使方志网络数据库与网页制作软件更好地对接与转换,达到方志资源应用的准确度。
美观性是指方志网站的界面符合美学的观点,既要时尚新颖,又要突出地方特色和方志的行业特色。一个网站的美观性直接影响网站的形象和读者的兴趣,这是建设方志网站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需要特别加以注意。方志网站的风格要统一,包括形式布局,色彩色调等,还可将方志、年鉴的文字、统计数据(表)、图片(照片)三大类资料和多媒体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在丰富方志网站信息含量的同时,给读者留下美的回味。
应用性是指方志网站的检索功能要完备,必须能实现全文检索、图片浏览、视频播放等功能,尤其在检索功能上下功夫,力争实现集全文检索、多媒体检索、主题词检索、目录检索、图表内容检索、文献资料二次检索等检索手段于一身的超强检索功能,同时,还应设立相应的检索科目,如方志书目查询、方志内容查询、区域地情查询和地情综合信息分类查询等服务,实现检索的高速和高效,以使方志网站中的方志资源在现实社会中得到及时、准确和高效的应用。在网页上提供相应的方志工作信息和学术研究信息、建立方志年鉴和各类地情书的交换发售中心,充分发挥方志资源的整体效应和规模效应,竭力扩大方志的知名度,提高方志事业的社会地位,从而真正实现方志资源的共享。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资源共享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之一。方志资源由原来的纸式信息提升到了网络信息,这就要求从事方志事业的部门必须加强对数字版权的保护。
现在各地的地情数据库中的资源主要是方志系统享有著作权的新编方志,版权问题主要集中在自己的数据如何不被非法下载复制网页。据初步了解,除广东、河南有一定的访问控制,其它的地情网都没有保护措施,相比较而言,各方志资源网站的版权保护意识与水平还不高,所以我们必须加强网络版权意识。目前,随着数字图书馆技术的发展,数字加密技术、数字水印技术日益成熟,IBM技术,都开发出了自己的数字资源保护系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网络数字资源版权保护的难题。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关的技术升级改造,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数字版权,从而使方志资源更有效地实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之,建设网络资源是方志利用最有效的手段,是实现方志资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有效的途径。
(作者单位: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
众所周知,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从古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方志的编修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志书有其独特的功效——“资政、存史、教化”。李铁映同志曾指出:“修志的目的在于用,不仅为当代人用,也为后代人用”,“修志为用,用志方法要改革”。这既是修志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方志资源应用实践和研究的重大课题。修志和用志是一个相互联系、促进和互动的有机统一体。一切方志莫不是为用而修,修又促用,循环往复的过程。任何志书只有通过应用,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随着新编志书的大量出版,如何发挥志书的功能作用,特别是为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三个文明建设服务,是各级修志单位和广大方志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方志资源与网络应用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方志是资料性极强的“一方之全史”,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水利、天文、民族、宗教、民俗、方言等多方面的内容无所不包。面对现存大量的方志,如何开发、利用这些文献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现已出版的志书,多是以纸式资料存放在图书室或资料室,以待人们去固定的场所查阅,而且在查阅时必须一部、一部地进行翻阅、查找,才能找到自己所需的相关知识,这样既费时又费力,甚至还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开发利用方志资源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开展,要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人“读志、研志和用志”。同时,还要建立方志文献信息库,大力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增强方志资源的利用价值。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在文献信息领域的广泛选用,使文献信息资源从搜集收藏到开发利用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即由有纸化向无纸化的转变,同时也对方志资源的整理加工和利用检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快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的现代化建设进程,这是我们掀起“读志、研志、用志”高潮的有效手段。
新时期方志的工作任务是“修志、编鉴、建馆、上网、服务”,五业并举,协调发展。其中,上网的工作目标应该是建设“三网一库”,即建成单位局域网,提升办公自动化的能力;对内联入党政信息网,实现政务信息网上报送和公文的无纸化传输;对外接入互联网,实施地情信息的网上发布和建设地情资料数据库,实现地情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实践证明,接入互联网的地方志网站实际上是地方志内部局域网的外延。
二、方志资源在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尤其是旧志的数字化建设。随着网络信息的全面普及,各省区方志系统在方志资源利用上引进数据库网络技术,可以说,这是方志系统的新兴产业,因而运用网络数据库管理难免会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方志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完善。
从目前开展工作的省区来看,各地情数据库仅仅限于将文本数字化,基本上是将第一届志书扫描进库,不少省区甚至是一部志书就开一个子库,数据库的概念模糊不清,更没有进行资源重组。结构基本上都是单一的数据库,软件不支持跨库关联、无缝链接等。从数据的标准上说也是千差万别,由于数据量少,规模小,尚未考虑海量数据的存储、交换、检索等,不少已建成开通的方志资源网站甚至没有元数据,无法提供检索功能,图像、音频、视频数据建设的技术标准与格式、数据著录的规则更无从谈起。所以,面对数量如此巨大、种类如此繁多的方志资源,往往不适合以结构简单、容量狭小的静态网页形式发布,只能通过数据库技术按一定标准对地方志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实施后台动态发布,并运用强大的数据库检索技术为查询者提供方志信息的精确资料定位,如山东省情网就没有资料库检索。但这仅仅是面向对方志信息有深层次需求的研究人员和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而对只要求概略地了解地情信息的人实施地方志“教化”功能的主要对象——年轻网民来说,通过数据库查询步骤烦琐,且不形象直观。为此,必须把方志地情信息中的精华部分加以分类整理,设地情概况、省、市(区)志目录、历史风云、自然风光、人物风采、艺苑风韵、传说掌故、民间风俗、名优特产等栏目,在数据库动态发布方志总量信息的同时,以可读性强的文字和简洁明快的静态网页形式直接发布;同时,在这里必须加大检索功能的力度,实现数据库间的有效链接,用志人只要在检索栏中输入关键词就可在极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内容。所以,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对检索项目的建设,只有检索功能的力度大了,才会使用志人在这网站能得到更多的信息,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出方志资源的可用性资源。同时,为配合政府上网工程建设,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加强与政府部门和地方志系统间的横向交流与沟通,地方志网站还需要发布有关地方志工作的行业信息和学术研究信息,如方志工作、志苑动态、论文集锦等,加强方志资源交流和运用的时效性。笔者认为方志工作、志鉴动态等栏目在页面上形式应越简明越好,但必须有日期的标注。如果多个信息条目罗列,只会使读者感到乱而无条理性,更不宜某个科目的内容占据整个页面,使页面缺乏全面、整体的效果。所以,应在页面尽可能多反映的科目类别,以增加读者的兴趣。
三、方志网络资源建设的目标导向
方志网络资源建设讲究的是完整性、准确性、美观性和应用性。
完整性包括内容的完整和结构的完整。方志网站从志书、年鉴中选定内容后,应尽量保证其内容的完整性和丰富性,比如多加些重大活动的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弥补志书、年鉴篇幅有限的不足。另外,结构必须完整,网页和数据库的各个页面之间、分库之间必须保持连贯,不能出现无效链接。这就要求网络技术人员在编程时要加大网络数据库间的链接,使库与库之间完整、连贯,从而达到库与库间真正有效链接。
准确性是指确保文字的准确和系统的准确。由于目前地方志系统编辑、出版用的Word、Wps和北大方正或华光书版等软件与地方志网络站数据库和网页开发制作软件不能无缝对接,中间有个转换过程,加之原版地方志、年鉴的原错和扫描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可能超出新闻出版署规定的错误率标准。除此之外,也还可能出现软件检索错误,即漏检或错检。所以,要严加核校,查错堵漏,使方志网络数据库与网页制作软件更好地对接与转换,达到方志资源应用的准确度。
美观性是指方志网站的界面符合美学的观点,既要时尚新颖,又要突出地方特色和方志的行业特色。一个网站的美观性直接影响网站的形象和读者的兴趣,这是建设方志网站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需要特别加以注意。方志网站的风格要统一,包括形式布局,色彩色调等,还可将方志、年鉴的文字、统计数据(表)、图片(照片)三大类资料和多媒体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在丰富方志网站信息含量的同时,给读者留下美的回味。
应用性是指方志网站的检索功能要完备,必须能实现全文检索、图片浏览、视频播放等功能,尤其在检索功能上下功夫,力争实现集全文检索、多媒体检索、主题词检索、目录检索、图表内容检索、文献资料二次检索等检索手段于一身的超强检索功能,同时,还应设立相应的检索科目,如方志书目查询、方志内容查询、区域地情查询和地情综合信息分类查询等服务,实现检索的高速和高效,以使方志网站中的方志资源在现实社会中得到及时、准确和高效的应用。在网页上提供相应的方志工作信息和学术研究信息、建立方志年鉴和各类地情书的交换发售中心,充分发挥方志资源的整体效应和规模效应,竭力扩大方志的知名度,提高方志事业的社会地位,从而真正实现方志资源的共享。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资源共享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之一。方志资源由原来的纸式信息提升到了网络信息,这就要求从事方志事业的部门必须加强对数字版权的保护。
现在各地的地情数据库中的资源主要是方志系统享有著作权的新编方志,版权问题主要集中在自己的数据如何不被非法下载复制网页。据初步了解,除广东、河南有一定的访问控制,其它的地情网都没有保护措施,相比较而言,各方志资源网站的版权保护意识与水平还不高,所以我们必须加强网络版权意识。目前,随着数字图书馆技术的发展,数字加密技术、数字水印技术日益成熟,IBM技术,都开发出了自己的数字资源保护系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网络数字资源版权保护的难题。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关的技术升级改造,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数字版权,从而使方志资源更有效地实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之,建设网络资源是方志利用最有效的手段,是实现方志资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有效的途径。
(作者单位: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