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这个概念,是伴随世界第三次技术革命,即20世纪中期起众多科学家发明创造微电子而出现的。含意虽与音信、消息同,即俗说的动静、信息,但特指用若干种微电子符号的传送技术。随之出现的信息论,便是研究信息数量,以及发送、传输、接收速度与质量的学科。原只用于通讯和生理学、物理学,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自然、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乃至社会民情的方方面面。而且在人们的认识上,已不仅指那若干种符号的传送技术,凡运动变化着的事物和新生事物,统被称为信息,所以当代也被称为信息时代。本次续志属断代志,不论断限长些短些,都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之中,所以可以肯定续志就是信息载体。一部续志,若求每个大小记述单元都编得十全十美无一为缺,那是做不到的。但若明确这是个信息时代,很具信息意识,编进大量重大、新颖、典型信息,就不仅是充分反映了这个时代特点与地方差异,更是提供了许多研究课题。因为无论体现资治、教化、存史与交流、开放哪种功能,其前提都必是研究。通志的功能在于对历史的研究,断代志的功能则在于对现实信息的研究,因为社会发展变化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对历史和现实的研究,没有研究功夫就无所谓应用功能。当代改革步步深化,社会在加速转型,已经出现大量新事好事,也相应出现许多矛盾困难,都需要进行研究。对新事好事进行研究,旨在探得使之继续发扬光大之方略:对矛盾困难进行研究,则能找到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良策。既然本次续志已经明确首先是为当代服务,就应该显见信息动态,并具有研究成份。事实上只要不是白痴,每个人都在对瞬息万变的事物进行着思考,思考深也罢浅也罢都属研究。也正如科学与技术这两个概念的一种关系,一是先通过思考某存在“是什么”“为什么”和“能不能”,二是再通过思考而发明“做什么”“怎么做”和“做出来有什么用”。在续志编撰中也是这个规律,编者也是如此一番研究而决定信息是否重大、新颖、典型,并寓自己的观点于记述之中。继之使读者对编进去的信息再予研究,才能体现各种功能。书中有些篇章节目标题就带动态与研究成份,志文更使之充实。也就是说并不是静止地命题与作文,而是从命题至作文都要反映信息的发送、传输、接收这种运动,并反映每个环节上人的研究活动。出于这个规律性认识,笔者愿将续编《枣强县志》中的一些事例列后,供同仁们作参考性研究,以发现这些事例“是什么”“为什么”和“能不能”,进而发明还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更为做出来有好的用处。县级续志内容主要是反映邓小平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思想,因为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化,是全面小康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工程,所以是近些年信息量最大而且是广大干部群众都在思考研究的课题。如农村经济综合开发全面发展,已出现许多属新事好事的信息。上部书下限是1988年,全县只有3个经济特色村,也只是苹果、红枣、蔬菜3种。但1989年起14年中发展到66个,属农各业皆有,包括种植、林果、养殖共数百种,在县域与种植、林果、养殖各章较充分地反映了这个变化。另一个明显的动态是出现了98家种植与林果承包大户,规模在50-2170亩之间,大面积的多是棉田。对这种规模化经营已是众人瞩目的研究课题,如农民讲:“不种则罢,种就种上几百亩,也当当现代化农场主!”党中央已明确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的研究当在多大规模为适度。如50亩,现在看比户均10亩扩大5倍,应说适度,但再过几年则会普遍认为太小。如那2170亩,可能有人认为太大,但也有人认为适度。是以安徽、河南等省有大批农民远奔新疆摘棉花为例,恰能说明这是使农村众多隐性失业者就业增收的快捷途径。县内也是如此,那些大方棉田中是来自外村与威县的数百名妇女摘棉花。这都属有动态且具研究价值的典型信息。在种植章,还专记了种植农民的行与思调查结果,80.5%的农户有规模化经营设想,但尚有较多障碍,多数人还不知道什么叫农业产业化,也对县乡镇“三农”工作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如此说明“三农”工作尚跟不上时代之需,一些工作干部懒于对信息进行研究。予以记入功能便在于促使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本地出现的新事物是信息,外地乃至海外的一些情况对本地讲也是新信息,或者说更为可贵。因为予以综合性研究,其价值往往比本地信息为高。在林果章,专有一段为《游子期盼故里枣更强》,记两位游子经长期考察研究,先后几次进言献策内容,介绍山西、河北、山东几个县的红枣产业化信息,如山西省紧靠黄河的保德等县,与陕西省进行红枣交易的盛况,以及几个县销往海外的信息。如在海外市场,每吨优质鲜枣相当30吨苹果或10吨核桃价,天津港出口的冬枣每公斤36美元,香港市场上每公斤冬枣合346元人民币,欧美市场上每个冬枣一美元。枣强县委、县政府就对这些信息进行了研究,果断做出规模化种植红枣并发展为龙型经济的决策。在农业机械化章综述中,用述而有作笔法写了农民的期盼,他们期盼对太窄小的责任田进行调整并合,以利大型农机作业和节水喷灌;他们期盼设农机服务公司,大大减少小拖数量,公司与农户为合同关系,公司机械应时而至,农户未必多花钱。也便于行政管理和安全监理。这说明现在的农民已大不同以前,已很有远见,农民的期盼就是面对现实研究所得,就是现代化美景,予以记入其研究价值是久远的。改革开放之前,县份经济基本上是农业、工业、商业各自独立。但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一个特大信息是出现了产业化经济,即工农商为一体的链条经济。在这个链条上,既实现着各种生产能力与生产要素的集聚,和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更使大批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在皮毛产业章,就比较全面地提供了这类信息。如已出现近200个皮毛专业村(上限之1989年仅10个)和1.2万个皮毛专业户(1989年仅800个左右),他们的生产经营方式多种多样且灵活多变,如上年为别家之雇工,本年则成为老板,下年又可能到远地甚至国外租台子经营。也有的昨天属老板,今天便将雇工辞退自己干,明天又可能受雇到他户为工。专业户之间收入差距很大,有的一年能赚百万,有的只能三两万。有的属老板,雇工数十人,看来红红火火,但年终算帐不如雇工挣得多。有的艰难赚得数十万,但可能在一宗生意中赔个净光。像这样的情况就是新的信息,予以综合记述,就是一个大的研究课题,即“商海多惊浪,善测度才能浮沉自如;市场少和风,能拼搏便会财运亨通。”如此广度并深度研究,自然就有资治、教化、存史、交流、开放功能。同章中,还有皮毛科技信息和一些产品在外地市场价格信息。其他篇章也多有新生事物,也多能聚为研究课题。如教育章,主要记改善办学条件和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并优化教师配置,在近几年中采取的并校举措。继续进行研究的课题当是如何推进这一机制,必须考虑学校少了,学生上学远了,学生年龄、交通条件、天气变化、家长经济负担和心理承受能力等不容忽视的因素。再如集中反映观念形态变化的风俗章,就是围绕“变”字而编,分显变俗,难变俗、质变俗、复苏俗、新成俗、流弊恶风。讲都有深度研究价值,就因为它是观念形态的反映,是人们行动的内在因素。围绕“内因”进行研究,是继续变化产生新事物的前提,即“意有所示”和“后有所因”。如新成俗中的聊大天,众多人天天聊处处聊,既聊天下大事,也聊生活琐事,能显明反映广大群众的爱憎好恶,说明当代是亘古未有过的政治民主,予以研究便能推进政治民主建设。同在风俗章中,也有一些负面或反面信息,如难变俗中的土葬墓冢,县政府曾下令几日内统统平掉,并强调“一刀切”。这种命令能行得通吗?有人经过研究便向领导人直言,也写进了志文中: “几千年的这种民俗好比‘滚刀肉’,莫说一刀,你多刀也切不成,必用文火炖。”再如质变俗中有一例命题就是研究结论,为 “噪音竞赛”,记一些大企业燃放爆竹的极端现象,简直是“无边弹屑萧萧下,不尽炮声滚滚来。”还有一例是记富者宠狗现象,也都在研究,即“昂首挺胸大富有,拥抱他那‘巴罗欧’,同吃同住同穿戴,父母亲友不如狗!”如这两例引用的雅与俗诗句,显然就是有含蓄、幽默美的研究结论,能触动读者继续思考如何解决。枣强的土地与地下水两大资源,在开发利用上都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关于土地,已出现“三点”特征:一是要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但各方面之争占已成焦点;二是在争占中出现众多乱占滥用问题,成为广大群众茶余饭后话题中的热点;三是处理这些矛盾纠纷,土地管理是各行业管理中的最大难点。在土地资源与土地管理两章,就围绕这“三点”而记,但在笔墨浓淡上有所选择,属于能“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句外”的典型信息,笔墨要浓重。如京九铁路建成,纵贯全县,本是大好消息,但因用地而起的纠纷很多,不仅有几十个村占地量的帐单,而且突出了一个村因有人“暗箱操作”,百姓得不到补偿款连续上访告状之事。这一件信息不仅反映一个县,能代表全国,使各地方的干部群众都针对这种矛盾进行思考研究。另在城乡建设章,单列一条为“旧城改造难”,这个“难”字就提示人们应予研究。并未写上“亟待解决”,但写着一些民宅还堂而皇之地坐落在便道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又非常复杂而深奥,既涉及管理运作之弊,又涉及居民之利,大有研究文章可做,当然是亟待解决。关于水资源,标题即开宗明义为“水资源变化”,全章每个条目都是变化信息。总形势是由于灌溉超量用水,地下水已近疏于状态,甚至带来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环境地质问题。志文本身就带研究成分,即用述而有作法记入河北省地质勘探局第三水文工程大队专家之论,全章共6000字,其中25%是为解决这个问题之“作”。可见“作”之精与否并不在文字多寡上,而在于要对症下药,病情较重,剂量就应该大一些。上部《枣强县志》并没单设环境保护篇章,只在城乡建设中有一小段。续志中则单设,而且不是保护,而是环境污染与治理,因为污染居前,治理很滞后,根本没有保护。首先彰明了污染原因,并写了几则危险性信号,并充分表述了百姓在环境被严重污染面前产生的忧患意识。可以说每个小自然段都是警示性信息,百姓忧患意识正说明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如这样一段:“居民们看着电视节目中常有的关于污染状况报道,都不禁联想本地与自家而感慨万端:那粮油、蔬菜、水果、肉蛋鱼还能吃吗?那本属少有的难治不治之症,近些年发病率却这么高,导致大不幸的家庭这么多……”如果领导人和制造污染的责任人,都面对百姓忧患进行研究思考,这个举国为难的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为研究人力资源,特在人口章后设劳动力章。其中有劳动力结构变化,关于农村劳动力的变化是记述重点,其中流动劳动力已分化为7种类型,各种类型就是—个相当大的研究课题。其中外地城市型即通常说的城市打工农,既记述他们得到的锻炼,也提供了遭遇性信息,如老板们总不给工资,每年约10人死亡、受伤或失踪,心态上的不平衡,总认为无可奈何?永远成不了工人、市民!城镇劳动力也开始流动,也已分为几种类型。总体是不论城乡,劳动就业观念已经大变,就业途径已呈多元化,但服务引导与一些管理体制的改革大大滞后。统观全章所记大大小小事物,都是新的动静,都是变化信息,进行思考研究才能有效地解决。因为这类矛盾积累下来,就是社会稳定问题的隐患。其他事例很多,不再枚举。总之,续志是志这个充满信息的时代,因为人人都在随时随地对各种信息进行研究,编撰中不能只静止地罗列事物,而忽略人的思考研究,况且人的思考研究也是一种鲜活的事物,或者说是更高层次的信息。作为编撰者,在采撷、筛选信息与运用于编撰的过程中,当然也是思考研究的一场硬功夫,当然也要反映在文字之中。如此全书就构成了社会上的人都在研究,编者又予研究,尔后读者再度研究这样一个有机整体,也就能编成确有为当代服务功能的精品。
(作者单位:河北枣强县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 “信息”这个概念,是伴随世界第三次技术革命,即20世纪中期起众多科学家发明创造微电子而出现的。含意虽与音信、消息同,即俗说的动静、信息,但特指用若干种微电子符号的传送技术。随之出现的信息论,便是研究信息数量,以及发送、传输、接收速度与质量的学科。原只用于通讯和生理学、物理学,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自然、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乃至社会民情的方方面面。而且在人们的认识上,已不仅指那若干种符号的传送技术,凡运动变化着的事物和新生事物,统被称为信息,所以当代也被称为信息时代。本次续志属断代志,不论断限长些短些,都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之中,所以可以肯定续志就是信息载体。一部续志,若求每个大小记述单元都编得十全十美无一为缺,那是做不到的。但若明确这是个信息时代,很具信息意识,编进大量重大、新颖、典型信息,就不仅是充分反映了这个时代特点与地方差异,更是提供了许多研究课题。因为无论体现资治、教化、存史与交流、开放哪种功能,其前提都必是研究。通志的功能在于对历史的研究,断代志的功能则在于对现实信息的研究,因为社会发展变化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对历史和现实的研究,没有研究功夫就无所谓应用功能。当代改革步步深化,社会在加速转型,已经出现大量新事好事,也相应出现许多矛盾困难,都需要进行研究。对新事好事进行研究,旨在探得使之继续发扬光大之方略:对矛盾困难进行研究,则能找到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良策。既然本次续志已经明确首先是为当代服务,就应该显见信息动态,并具有研究成份。事实上只要不是白痴,每个人都在对瞬息万变的事物进行着思考,思考深也罢浅也罢都属研究。也正如科学与技术这两个概念的一种关系,一是先通过思考某存在“是什么”“为什么”和“能不能”,二是再通过思考而发明“做什么”“怎么做”和“做出来有什么用”。在续志编撰中也是这个规律,编者也是如此一番研究而决定信息是否重大、新颖、典型,并寓自己的观点于记述之中。继之使读者对编进去的信息再予研究,才能体现各种功能。书中有些篇章节目标题就带动态与研究成份,志文更使之充实。也就是说并不是静止地命题与作文,而是从命题至作文都要反映信息的发送、传输、接收这种运动,并反映每个环节上人的研究活动。出于这个规律性认识,笔者愿将续编《枣强县志》中的一些事例列后,供同仁们作参考性研究,以发现这些事例“是什么”“为什么”和“能不能”,进而发明还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更为做出来有好的用处。县级续志内容主要是反映邓小平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思想,因为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化,是全面小康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工程,所以是近些年信息量最大而且是广大干部群众都在思考研究的课题。如农村经济综合开发全面发展,已出现许多属新事好事的信息。上部书下限是1988年,全县只有3个经济特色村,也只是苹果、红枣、蔬菜3种。但1989年起14年中发展到66个,属农各业皆有,包括种植、林果、养殖共数百种,在县域与种植、林果、养殖各章较充分地反映了这个变化。另一个明显的动态是出现了98家种植与林果承包大户,规模在50-2170亩之间,大面积的多是棉田。对这种规模化经营已是众人瞩目的研究课题,如农民讲:“不种则罢,种就种上几百亩,也当当现代化农场主!”党中央已明确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的研究当在多大规模为适度。如50亩,现在看比户均10亩扩大5倍,应说适度,但再过几年则会普遍认为太小。如那2170亩,可能有人认为太大,但也有人认为适度。是以安徽、河南等省有大批农民远奔新疆摘棉花为例,恰能说明这是使农村众多隐性失业者就业增收的快捷途径。县内也是如此,那些大方棉田中是来自外村与威县的数百名妇女摘棉花。这都属有动态且具研究价值的典型信息。在种植章,还专记了种植农民的行与思调查结果,80.5%的农户有规模化经营设想,但尚有较多障碍,多数人还不知道什么叫农业产业化,也对县乡镇“三农”工作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如此说明“三农”工作尚跟不上时代之需,一些工作干部懒于对信息进行研究。予以记入功能便在于促使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本地出现的新事物是信息,外地乃至海外的一些情况对本地讲也是新信息,或者说更为可贵。因为予以综合性研究,其价值往往比本地信息为高。在林果章,专有一段为《游子期盼故里枣更强》,记两位游子经长期考察研究,先后几次进言献策内容,介绍山西、河北、山东几个县的红枣产业化信息,如山西省紧靠黄河的保德等县,与陕西省进行红枣交易的盛况,以及几个县销往海外的信息。如在海外市场,每吨优质鲜枣相当30吨苹果或10吨核桃价,天津港出口的冬枣每公斤36美元,香港市场上每公斤冬枣合346元人民币,欧美市场上每个冬枣一美元。枣强县委、县政府就对这些信息进行了研究,果断做出规模化种植红枣并发展为龙型经济的决策。在农业机械化章综述中,用述而有作笔法写了农民的期盼,他们期盼对太窄小的责任田进行调整并合,以利大型农机作业和节水喷灌;他们期盼设农机服务公司,大大减少小拖数量,公司与农户为合同关系,公司机械应时而至,农户未必多花钱。也便于行政管理和安全监理。这说明现在的农民已大不同以前,已很有远见,农民的期盼就是面对现实研究所得,就是现代化美景,予以记入其研究价值是久远的。改革开放之前,县份经济基本上是农业、工业、商业各自独立。但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一个特大信息是出现了产业化经济,即工农商为一体的链条经济。在这个链条上,既实现着各种生产能力与生产要素的集聚,和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更使大批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在皮毛产业章,就比较全面地提供了这类信息。如已出现近200个皮毛专业村(上限之1989年仅10个)和1.2万个皮毛专业户(1989年仅800个左右),他们的生产经营方式多种多样且灵活多变,如上年为别家之雇工,本年则成为老板,下年又可能到远地甚至国外租台子经营。也有的昨天属老板,今天便将雇工辞退自己干,明天又可能受雇到他户为工。专业户之间收入差距很大,有的一年能赚百万,有的只能三两万。有的属老板,雇工数十人,看来红红火火,但年终算帐不如雇工挣得多。有的艰难赚得数十万,但可能在一宗生意中赔个净光。像这样的情况就是新的信息,予以综合记述,就是一个大的研究课题,即“商海多惊浪,善测度才能浮沉自如;市场少和风,能拼搏便会财运亨通。”如此广度并深度研究,自然就有资治、教化、存史、交流、开放功能。同章中,还有皮毛科技信息和一些产品在外地市场价格信息。其他篇章也多有新生事物,也多能聚为研究课题。如教育章,主要记改善办学条件和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并优化教师配置,在近几年中采取的并校举措。继续进行研究的课题当是如何推进这一机制,必须考虑学校少了,学生上学远了,学生年龄、交通条件、天气变化、家长经济负担和心理承受能力等不容忽视的因素。再如集中反映观念形态变化的风俗章,就是围绕“变”字而编,分显变俗,难变俗、质变俗、复苏俗、新成俗、流弊恶风。讲都有深度研究价值,就因为它是观念形态的反映,是人们行动的内在因素。围绕“内因”进行研究,是继续变化产生新事物的前提,即“意有所示”和“后有所因”。如新成俗中的聊大天,众多人天天聊处处聊,既聊天下大事,也聊生活琐事,能显明反映广大群众的爱憎好恶,说明当代是亘古未有过的政治民主,予以研究便能推进政治民主建设。同在风俗章中,也有一些负面或反面信息,如难变俗中的土葬墓冢,县政府曾下令几日内统统平掉,并强调“一刀切”。这种命令能行得通吗?有人经过研究便向领导人直言,也写进了志文中: “几千年的这种民俗好比‘滚刀肉’,莫说一刀,你多刀也切不成,必用文火炖。”再如质变俗中有一例命题就是研究结论,为 “噪音竞赛”,记一些大企业燃放爆竹的极端现象,简直是“无边弹屑萧萧下,不尽炮声滚滚来。”还有一例是记富者宠狗现象,也都在研究,即“昂首挺胸大富有,拥抱他那‘巴罗欧’,同吃同住同穿戴,父母亲友不如狗!”如这两例引用的雅与俗诗句,显然就是有含蓄、幽默美的研究结论,能触动读者继续思考如何解决。枣强的土地与地下水两大资源,在开发利用上都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关于土地,已出现“三点”特征:一是要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但各方面之争占已成焦点;二是在争占中出现众多乱占滥用问题,成为广大群众茶余饭后话题中的热点;三是处理这些矛盾纠纷,土地管理是各行业管理中的最大难点。在土地资源与土地管理两章,就围绕这“三点”而记,但在笔墨浓淡上有所选择,属于能“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句外”的典型信息,笔墨要浓重。如京九铁路建成,纵贯全县,本是大好消息,但因用地而起的纠纷很多,不仅有几十个村占地量的帐单,而且突出了一个村因有人“暗箱操作”,百姓得不到补偿款连续上访告状之事。这一件信息不仅反映一个县,能代表全国,使各地方的干部群众都针对这种矛盾进行思考研究。另在城乡建设章,单列一条为“旧城改造难”,这个“难”字就提示人们应予研究。并未写上“亟待解决”,但写着一些民宅还堂而皇之地坐落在便道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又非常复杂而深奥,既涉及管理运作之弊,又涉及居民之利,大有研究文章可做,当然是亟待解决。关于水资源,标题即开宗明义为“水资源变化”,全章每个条目都是变化信息。总形势是由于灌溉超量用水,地下水已近疏于状态,甚至带来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环境地质问题。志文本身就带研究成分,即用述而有作法记入河北省地质勘探局第三水文工程大队专家之论,全章共6000字,其中25%是为解决这个问题之“作”。可见“作”之精与否并不在文字多寡上,而在于要对症下药,病情较重,剂量就应该大一些。上部《枣强县志》并没单设环境保护篇章,只在城乡建设中有一小段。续志中则单设,而且不是保护,而是环境污染与治理,因为污染居前,治理很滞后,根本没有保护。首先彰明了污染原因,并写了几则危险性信号,并充分表述了百姓在环境被严重污染面前产生的忧患意识。可以说每个小自然段都是警示性信息,百姓忧患意识正说明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如这样一段:“居民们看着电视节目中常有的关于污染状况报道,都不禁联想本地与自家而感慨万端:那粮油、蔬菜、水果、肉蛋鱼还能吃吗?那本属少有的难治不治之症,近些年发病率却这么高,导致大不幸的家庭这么多……”如果领导人和制造污染的责任人,都面对百姓忧患进行研究思考,这个举国为难的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为研究人力资源,特在人口章后设劳动力章。其中有劳动力结构变化,关于农村劳动力的变化是记述重点,其中流动劳动力已分化为7种类型,各种类型就是—个相当大的研究课题。其中外地城市型即通常说的城市打工农,既记述他们得到的锻炼,也提供了遭遇性信息,如老板们总不给工资,每年约10人死亡、受伤或失踪,心态上的不平衡,总认为无可奈何?永远成不了工人、市民!城镇劳动力也开始流动,也已分为几种类型。总体是不论城乡,劳动就业观念已经大变,就业途径已呈多元化,但服务引导与一些管理体制的改革大大滞后。统观全章所记大大小小事物,都是新的动静,都是变化信息,进行思考研究才能有效地解决。因为这类矛盾积累下来,就是社会稳定问题的隐患。其他事例很多,不再枚举。总之,续志是志这个充满信息的时代,因为人人都在随时随地对各种信息进行研究,编撰中不能只静止地罗列事物,而忽略人的思考研究,况且人的思考研究也是一种鲜活的事物,或者说是更高层次的信息。作为编撰者,在采撷、筛选信息与运用于编撰的过程中,当然也是思考研究的一场硬功夫,当然也要反映在文字之中。如此全书就构成了社会上的人都在研究,编者又予研究,尔后读者再度研究这样一个有机整体,也就能编成确有为当代服务功能的精品。
(作者单位:河北枣强县政府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