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3年  /  第三期

第三期

  • (人物剪影)风过伽南露润蔷薇——记著名蒙古族书法家白布和教授
  •     夜,白日喧闹的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校园,已静如止水,而主楼三楼的一间办公室,还闪耀着灯火。
      这所学校的党委书记白布和教授,此时正在临窗的案前凝神运笔,濡毫吮墨,沉醉在书法艺术超然的境界中。
      窗外,北面的一片森林在夏夜的晚风中低语,传来猫头鹰的声声啼唤,青草和树木的清香气息,一阵阵飘入室内,令人心醉神迷。这是在一天繁忙劳神的工作之余,白布和最为享受的一段时光。
      1952年,白布和教授出生于通辽科左后旗乌苏艾里。从小,他就对有“艺”在身的人非常尊敬。当时, 他家的邻居中有一位会写毛笔字的文化人,童年的白布和看着他逢年过节在一幅幅红红地对联上留下墨迹,心理十分羡慕。平时,一有空闲时间,就不由自主地往邻居家跑。
      上学后,他接触到“顶天立地”的竖写蒙古文字,不由得为这种优美而有个性的文字所蕴含的力量所折服。
      1977年,白布和考入内蒙古师大蒙古语言文学系,在这之前,他已开始从事散文、小说的创作。入学那天,黑板上漂亮的蒙文书法忽然像一队舞蹈演员一样跳出来,牢牢吸引住了他的目光。顿时,心底像有一个声音在催促他:多美啊!你要写得更好。从此,白布和转而练习书法。 
      蒙古文字的创立距今已有1000余年,是由回鹘蒙古文演变而来的。自从有了蒙古文字,就产生了蒙古文书法。至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蒙古文是1204年成吉思汗石碑上的蒙古文字。蒙古族的祖先,在远古时代就非常重视文字并予以研究,在当时留下的政令、印章和书籍中;可以看到他们非常注意字体的结构美。蒙古文字,是这个民族智慧、力量及天性的精华之凝聚。为表现字的神韵和性格,一个字可以有几十种变化。这个“马背民族”的人们,像热爱马一样热爱文字。他们认为,马全身肌肉的分布、毛色的搭配、性格的完美像蒙古文字一样可爱。一幅好的蒙文书法,应该像一匹神骏一样跃然纸上。从普通的会握笔到临摹,从临摹到熟练,从熟练到凸显个性,从凸显个性到升华,学习蒙古文书法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书法家白布和,走的也是这样一条路。 
      最初,白布和学习模仿的是著名蒙古族书法家哈旺扎布先生的字体。“哈旺”体字以楷书为主,其笔划结构严谨、优雅,几近完美。这个传奇式的人物从8岁到84岁,一直在不停地写,一直在不断地提高。现在蒙文课本,报纸、书籍,许多都是由“哈旺”体印刷的。白布和沉醉在“哈旺”体精深的书法艺术中,日思夜想。坐在椅子上时,用手指在腿上写,躺在床上,在空中写。在他眼中,花草和树木都是高低的蒙文字,河流、道路都是弯曲的蒙文字。他有意识地读了许多汉文书法理论文章,做了大量笔记,为蒙文书法的进一步提高做准备。他相信,蒙文、汉文及别的文字,写法虽然不同,但“大道归一”。道理是一样的,都要从收伏自己的“心”开始,他认识到,刻板地死学前人是没有出路的。书法的灵魂是“变”。古代和现代的风格不同,所思不同,所书也不同。汉文书法的“竖如悬针垂露,点若奔雷坠石,横似千里阵云”在蒙文书法中也同样适用。白布和曾担任团总支书记、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他暗下决心,工作、业余爱好,哪个都不能丢。他命令自己要做好“两书” “当好书记、写好书法”。练书法需要钱买纸墨笔砚,早年,他常省下钱一点一点地买,然后珍惜地用。后来,他的字能为自己创收了:一幅字在国外市场价值109美金,常被作为团队礼品和个人收藏所购买,自然也不再为笔墨纸张发愁了。
      在临摹的阶段,除了哈旺体,白布和还学过柳体及启功先生的字。写到一定程度,他发观自己提高不了了,一个时期的徘徊不前,使他像一时发不出麻疹的孩子一样难受。书法界老前辈开导他说,你去看看维娜斯的塑像吧。她断了臂,可看上去什么都不缺,反而更加完美。艺术是相通的,你去看画,看舞,看山川大地,飞瀑怪石,自然之中有你最好的老师。白布和查阅了大量蒙、藏、日、汉文书法文献资料,浏览了许多风景名胜,心灵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着熏陶和滋养。颜真卿说,“书法当自悟耳”。不知从何时开始,白布和“开悟”了,书艺大进,跃上新的高峰,从而成为如今的“蒙古文书法第一人。” 
      白布和的书法,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创新求变,自成一体。在蒙文书法界,提起“白布和之尾”,几乎无人不晓,说的就是他在蒙文字尾传统写法上的变化。如果说,“哈旺”体书法是排列整齐的士兵,“白体”书法就是飘飞自如的流云。他体会到一种创造的喜悦,提起笔,就仿佛有一种天地之灵气灌注全身。在别人宴饮欢歌、觥筹交错的时候,他守着心中的一盏灯,在一隅默默耕耘,自觉幸福无比。 
      由于职务的原因,白布和有许多推不掉的应酬。除特殊情况外,他滴酒不沾,而且吃过饭就退场,让别人去陪伴客人——时间对他来说,实在是太宝贵了。为保持充沛的体力和臂力,写起字来不走形,白布和十分注意锻炼身体,修身养性。身高1米85的他,双目炯炯,体态匀称,思维敏捷,有着中年人的干练和机智。在钻研书法的同时,他对本职工作及教学都十分尽心尽力。他担任着蒙文专科学校蒙古文书法课、为外国留学生担任蒙古文书法课,同时,为内蒙古老年大学和有关中等学校、盟市书法爱好者讲授、函授蒙古文书法课。他挤出空闲时间,撰写了《书法》、《蒙古文书法引论》、《蒙古文书法研究》、《蒙古文书法的发展与变革》、《论哈旺扎布书法艺术》等几十篇论文,出版了《蒙汉合壁书法艺术》、《白布和书法》、《白布和书法集》等著作。1991年6月,在呼和浩特举办了“白布和蒙古文书法展览”;2002年6月,又在呼和浩特举办了“白布和蒙古文书法展览”。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在报刊发表并作为礼品,向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法国、德国、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朝鲜、蒙古国等国家赠送,同时,还在日本、韩国举办了书法展。他的《蒙古文书法研究》,获199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一、二届书法展中,他的书法作品两次获二等奖;1998年,在呼市地区大专院校教职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中,他的书法作品获一等奖。1997年,他的书法集《白布和书法》,获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第五届艺术创作“萨日纳”奖。1999年,他的《蒙古文书法导论》获教育部二等奖,2000年,他被评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作为一个学校的领导,平时工作千头万绪,烦恼自然无法避免。白布和调节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写字。每当宣纸铺开,一管在握,他便身心澄净,万虑皆除, 像置身于茫茫宇宙的星群之间。墨迹或浓或淡,清淡的渲润渗化,如春草迷离,文静优雅,饱含生命的玄机;浓烈的重若崩云,如厚漆珠光,神采焕发,展示着生命的力量。他说,小小的软笔能驱走顽固的烦恼,真是一件有趣的事。书法使白布和豁达、开朗、看得远,想得开。在治理学校上,这种超然的态度帮了他许多忙,也使他并末刻意追求的各种荣誉来到身边。目前,白布和除担任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之外,还兼任内蒙古政协委员、内蒙古蒙古文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蒙古学研究会会员。现代人梦寐以求的健康、智慧、事业上的成就及和谐的家庭,他几乎全部拥有,这不能不使人羡慕:他可真幸运啊!也许,这是上天对一个付出全部努力的人的慷慨回报吧!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人物剪影)风过伽南露润蔷薇——记著名蒙古族书法家白布和教授
  •     夜,白日喧闹的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校园,已静如止水,而主楼三楼的一间办公室,还闪耀着灯火。
      这所学校的党委书记白布和教授,此时正在临窗的案前凝神运笔,濡毫吮墨,沉醉在书法艺术超然的境界中。
      窗外,北面的一片森林在夏夜的晚风中低语,传来猫头鹰的声声啼唤,青草和树木的清香气息,一阵阵飘入室内,令人心醉神迷。这是在一天繁忙劳神的工作之余,白布和最为享受的一段时光。
      1952年,白布和教授出生于通辽科左后旗乌苏艾里。从小,他就对有“艺”在身的人非常尊敬。当时, 他家的邻居中有一位会写毛笔字的文化人,童年的白布和看着他逢年过节在一幅幅红红地对联上留下墨迹,心理十分羡慕。平时,一有空闲时间,就不由自主地往邻居家跑。
      上学后,他接触到“顶天立地”的竖写蒙古文字,不由得为这种优美而有个性的文字所蕴含的力量所折服。
      1977年,白布和考入内蒙古师大蒙古语言文学系,在这之前,他已开始从事散文、小说的创作。入学那天,黑板上漂亮的蒙文书法忽然像一队舞蹈演员一样跳出来,牢牢吸引住了他的目光。顿时,心底像有一个声音在催促他:多美啊!你要写得更好。从此,白布和转而练习书法。 
      蒙古文字的创立距今已有1000余年,是由回鹘蒙古文演变而来的。自从有了蒙古文字,就产生了蒙古文书法。至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蒙古文是1204年成吉思汗石碑上的蒙古文字。蒙古族的祖先,在远古时代就非常重视文字并予以研究,在当时留下的政令、印章和书籍中;可以看到他们非常注意字体的结构美。蒙古文字,是这个民族智慧、力量及天性的精华之凝聚。为表现字的神韵和性格,一个字可以有几十种变化。这个“马背民族”的人们,像热爱马一样热爱文字。他们认为,马全身肌肉的分布、毛色的搭配、性格的完美像蒙古文字一样可爱。一幅好的蒙文书法,应该像一匹神骏一样跃然纸上。从普通的会握笔到临摹,从临摹到熟练,从熟练到凸显个性,从凸显个性到升华,学习蒙古文书法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书法家白布和,走的也是这样一条路。 
      最初,白布和学习模仿的是著名蒙古族书法家哈旺扎布先生的字体。“哈旺”体字以楷书为主,其笔划结构严谨、优雅,几近完美。这个传奇式的人物从8岁到84岁,一直在不停地写,一直在不断地提高。现在蒙文课本,报纸、书籍,许多都是由“哈旺”体印刷的。白布和沉醉在“哈旺”体精深的书法艺术中,日思夜想。坐在椅子上时,用手指在腿上写,躺在床上,在空中写。在他眼中,花草和树木都是高低的蒙文字,河流、道路都是弯曲的蒙文字。他有意识地读了许多汉文书法理论文章,做了大量笔记,为蒙文书法的进一步提高做准备。他相信,蒙文、汉文及别的文字,写法虽然不同,但“大道归一”。道理是一样的,都要从收伏自己的“心”开始,他认识到,刻板地死学前人是没有出路的。书法的灵魂是“变”。古代和现代的风格不同,所思不同,所书也不同。汉文书法的“竖如悬针垂露,点若奔雷坠石,横似千里阵云”在蒙文书法中也同样适用。白布和曾担任团总支书记、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他暗下决心,工作、业余爱好,哪个都不能丢。他命令自己要做好“两书” “当好书记、写好书法”。练书法需要钱买纸墨笔砚,早年,他常省下钱一点一点地买,然后珍惜地用。后来,他的字能为自己创收了:一幅字在国外市场价值109美金,常被作为团队礼品和个人收藏所购买,自然也不再为笔墨纸张发愁了。
      在临摹的阶段,除了哈旺体,白布和还学过柳体及启功先生的字。写到一定程度,他发观自己提高不了了,一个时期的徘徊不前,使他像一时发不出麻疹的孩子一样难受。书法界老前辈开导他说,你去看看维娜斯的塑像吧。她断了臂,可看上去什么都不缺,反而更加完美。艺术是相通的,你去看画,看舞,看山川大地,飞瀑怪石,自然之中有你最好的老师。白布和查阅了大量蒙、藏、日、汉文书法文献资料,浏览了许多风景名胜,心灵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着熏陶和滋养。颜真卿说,“书法当自悟耳”。不知从何时开始,白布和“开悟”了,书艺大进,跃上新的高峰,从而成为如今的“蒙古文书法第一人。” 
      白布和的书法,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创新求变,自成一体。在蒙文书法界,提起“白布和之尾”,几乎无人不晓,说的就是他在蒙文字尾传统写法上的变化。如果说,“哈旺”体书法是排列整齐的士兵,“白体”书法就是飘飞自如的流云。他体会到一种创造的喜悦,提起笔,就仿佛有一种天地之灵气灌注全身。在别人宴饮欢歌、觥筹交错的时候,他守着心中的一盏灯,在一隅默默耕耘,自觉幸福无比。 
      由于职务的原因,白布和有许多推不掉的应酬。除特殊情况外,他滴酒不沾,而且吃过饭就退场,让别人去陪伴客人——时间对他来说,实在是太宝贵了。为保持充沛的体力和臂力,写起字来不走形,白布和十分注意锻炼身体,修身养性。身高1米85的他,双目炯炯,体态匀称,思维敏捷,有着中年人的干练和机智。在钻研书法的同时,他对本职工作及教学都十分尽心尽力。他担任着蒙文专科学校蒙古文书法课、为外国留学生担任蒙古文书法课,同时,为内蒙古老年大学和有关中等学校、盟市书法爱好者讲授、函授蒙古文书法课。他挤出空闲时间,撰写了《书法》、《蒙古文书法引论》、《蒙古文书法研究》、《蒙古文书法的发展与变革》、《论哈旺扎布书法艺术》等几十篇论文,出版了《蒙汉合壁书法艺术》、《白布和书法》、《白布和书法集》等著作。1991年6月,在呼和浩特举办了“白布和蒙古文书法展览”;2002年6月,又在呼和浩特举办了“白布和蒙古文书法展览”。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在报刊发表并作为礼品,向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法国、德国、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朝鲜、蒙古国等国家赠送,同时,还在日本、韩国举办了书法展。他的《蒙古文书法研究》,获199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一、二届书法展中,他的书法作品两次获二等奖;1998年,在呼市地区大专院校教职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中,他的书法作品获一等奖。1997年,他的书法集《白布和书法》,获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第五届艺术创作“萨日纳”奖。1999年,他的《蒙古文书法导论》获教育部二等奖,2000年,他被评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作为一个学校的领导,平时工作千头万绪,烦恼自然无法避免。白布和调节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写字。每当宣纸铺开,一管在握,他便身心澄净,万虑皆除, 像置身于茫茫宇宙的星群之间。墨迹或浓或淡,清淡的渲润渗化,如春草迷离,文静优雅,饱含生命的玄机;浓烈的重若崩云,如厚漆珠光,神采焕发,展示着生命的力量。他说,小小的软笔能驱走顽固的烦恼,真是一件有趣的事。书法使白布和豁达、开朗、看得远,想得开。在治理学校上,这种超然的态度帮了他许多忙,也使他并末刻意追求的各种荣誉来到身边。目前,白布和除担任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之外,还兼任内蒙古政协委员、内蒙古蒙古文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蒙古学研究会会员。现代人梦寐以求的健康、智慧、事业上的成就及和谐的家庭,他几乎全部拥有,这不能不使人羡慕:他可真幸运啊!也许,这是上天对一个付出全部努力的人的慷慨回报吧!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